《人民日報》今日點讚馬鞍山!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今日,人民日報二版刊登文章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點讚馬鞍山

文章提到,

馬鞍山市,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態園,

經過綜合整治,

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

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

▲遊客在薛家窪飽覽長江美景。攝影/童祖鳴

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經濟發展何去何從?會不會重回粗放發展的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年來,在大江南北考察調研時,在國內國際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護生態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念茲在茲,統籌全局,擘畫長遠。

歲末回眸,綠色發展成績單亮眼: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與此同時,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

良好生態環境,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綠色,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落日清暉下,景石、駁岸、畫舫令人陶醉。

汾河山西太原城區晉陽橋段東岸,散步的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11月10日,「汾河晚渡」景點在汾河景區建成開放。古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重現。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匯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汾河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

山西省今年印發《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2020—2035年)》,將在15年內投入870億元,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環境建設。「總書記的關心和囑託,為我們的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耳東說,「我們將堅持系統治理,控汙、增溼、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列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湖畔蘆葦等水草叢生,海鷗早已如期而至,遊人絡繹不絕……初冬,雲南昆明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呈現一幅人鳥和諧的畫卷。

今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聽取雲南省和昆明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總體情況匯報,察看滇池、撫仙湖、洱海水樣和滇池生物多樣性展示。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個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滇池一度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經過多年不懈治理,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滇池水質穩步好轉,今年1至11月保持四類,曾經的城市傷口逐漸癒合,並成為優質生態資產。」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說,「我們將繼續實施水質目標、汙染負荷削減目標『雙控制』,重點開展河道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等工作,全力以赴讓河湖面貌更加亮麗。」

嚴控PM2.5排放量,遏制臭氧汙染,治理黑臭水體,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前11個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2%,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好,最終將葬送經濟發展前景」

一江碧水,東流不息。

安徽馬鞍山市,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態園,過去這裡集中著3家非法碼頭、7家「散亂汙」企業,經過綜合整治,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

今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薛家窪生態園。攝影/童祖鳴

「總書記了解到薛家窪的前後變化後,十分高興。」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吳勁說。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治汙、治岸,也要治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係30多萬漁民的生計,代價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還是值得的。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搞沒了。」

如今,馬鞍山長江幹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在薛家窪,陳蘭香和其他200多位漁民退捕上岸。上岸後,陳蘭香家用補償款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子。她的丈夫加入護漁隊,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陳蘭香參加就業培訓後,和幾位退捕漁民一起搞起了勞務服務。

「這些年,在江裡能捕到的魚越來越少,個頭也越來越小。」陳蘭香說,現在有政府的好政策,漁民上了岸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日子越過越踏實。

「經濟發展要設定前提,首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好,最終將葬送經濟發展前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秦嶺巍巍,群峰逶迤。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陝西商洛市柞水縣,來到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我和同事們正一起參與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督促景區完善生態環境方面的管理制度,修編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堅決守衛好大秦嶺。」時任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副主任,現調至柞水縣文旅局的孟如意表示。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柞水縣委書記陳璇說,柞水將全縣劃分為81個網格,建立了項目準入、常態督查和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守衛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今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為執行《巴黎協定》作出的重大貢獻。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行動,為世界重新燃起了希望。」正如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前外長法比尤斯所言,中國擔當,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國家電投白音華二號露天煤礦,曾經寸草不生的排土場和工業廣場上長滿了植被。草灘上,牧民正把曬乾的草捆,整齊地碼放到貨車上。

今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仔細詢問全國人大代表、錫林郭勒盟盟長霍照良:「露天煤礦還有多少?」霍照良說:「還有一些……」

「今後不再上了?」總書記所指的,是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霍照良回答:「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了。」

「留在那兒,子孫後代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讚許。

「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我更加堅定了保護大草原的信心和決心。」霍照良說。

今年,錫林郭勒盟大力整治礦山環境。「按照自治區的要求,2025年所有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我們自加壓力,要求2023年全盟礦山達標。各個旗縣只能提前,不能推後。綠則存,不綠則退。」霍照良表示。

「我們逐條對照標準整改,植樹種草綠化礦區,節能降耗,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努力改善礦山環境。」白音華煤礦總工程師賀希格圖說,煤礦已從沙土飛揚變為綠草如茵。今年,礦區內約3000畝土地具備打草條件,煤礦把近一半牧草無償贈送給周邊牧民。

以傳統畜牧業和採煤行業為支柱的錫林郭勒盟,致力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現代畜牧業、清潔能源產業、文化旅遊業,向綠色要未來。

阿巴嘎旗巴彥德力格爾嘎查牧民巴亞斯古楞於,這兩年忙著「減羊增牛」,已處理了1000多隻羊,購進了100多頭優質西門塔爾牛。

「載畜量下來了,草場生態好轉,更讓人驚喜的是,家裡收入至少是過去的兩倍。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家的經歷就是最好的體現。」巴亞斯古楞於喜笑顏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今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沿著綠堤、福堤,察看溼地保護利用情況。他指出,溼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對我們的鞭策,也為我們增添了動力。」西溪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想說,為了增加水的流動性,溼地公園正嘗試通過暗管將溼地內的野塘連通,並對水質進行全天候監測。

水面波光瀲灩,蘆葦隨風搖曳。「通過各類措施,西溪溼地水質已經提升到了二類。今年以來,鳥類多了5種,植物多了15種,昆蟲也增加了25種。」劉想說。

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西溪溼地開發旅遊產業和文創產業,打造花朝節、探梅節等節慶活動。今年,西溪溼地進一步擴大免費遊覽區域,讓溼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已累計接待遊客480萬人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十三五」規劃確定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一年完成,剩餘1項今年底將圓滿完成。

開啟新徵程,揚帆再出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目標。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我們一定能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人民日報》今日點讚馬鞍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近日人民日報點讚伍佰!盤點娛樂圈那些被人民日報點讚過明星
    在娛樂圈中,能夠獲得人民日報點讚的明星屈指可數,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人民日報點讚過的明星們。第一位 韓紅韓紅作為最矚目的公益明星也曾獲得了人民日報的點讚。第二位 周星馳前些日,周星馳就被人民日報公開點讚了。雷波曾用自己最愛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為隊員們打氣:「我們現在防護服很緊,工作也很緊張,就像一個緊箍咒,等一切結束,緊箍咒才會掉下來。」沒想到節目組臨時聯繫周星馳,周星馳竟然第一時間用中文發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語音。
  • 人民日報點讚譚凱元
    人民日報點讚譚凱元!高度肯定恆大的青訓! 賽後,人民日報體育通過微博對譚凱元進行了點讚!同時,高度肯定了廣州恆大青訓的成績!人民日報體育用二句詩詞表達讚許:八年悉心栽培,譚凱元一飛沖天!青訓沒有捷徑,付出終會收穫!
  • 馬鞍山6個考點安排好了!
    馬鞍山6個考點安排好了!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6日至28日舉行馬鞍山市考區考點正式確定最終通過審核考生人數最終通過審核、確認在馬鞍山考區考試的考生點分享點點讚原標題:《周末開考!馬鞍山6個考點安排好了!》
  • 人民日報點讚恆大10萬人球場:超越諾坎普 成世界最大專業球場
    北京時間10月21日,人民日報體育對於廣州恆大目前在建的10萬人新球場進行了點讚。今日,多張恆大新球場的效果圖流出,人民日報表示:近日,廣州恆大足球場近日燈光效果圖亮相。燈火輝映下,足球場得以多角度、多色彩呈現,美輪美奐的身姿,引發網友關注熱議。能容納10萬球迷的恆大足球場建成後,將超過巴薩主場諾坎普足球場98000人的規模,成為世界最大的頂級專業足球場,預計球場2022年底在廣州城南部竣工。
  • 人民日報點讚大連青訓!稱讚大連足球功勳 球迷:臥薪嘗膽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體育部點讚了大連青訓。其原因是: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一組大連人梯隊小球員賽後收拾球場垃圾的圖片在網絡流出。這是大連人俱樂部08梯隊參加了一家社會球場舉行的友誼賽後,小隊員在教練組的帶領下自覺清理場上垃圾,再排隊有序離場。
  • 人民日報點讚《圍爐音樂會》 「痴心男聲」李聖傑「百變」登臺
    8月9日,《人民日報》以《電視綜藝節目展現原創新趨勢(深觀察)》為題,對四川衛視原創出品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圍爐音樂會》再次點名表揚。既上周「療傷歌后」黃小琥一首《沒那麼簡單》成功引發全網熱議,本周四精彩繼續!「痴心男聲」李聖傑將作為第九期主嘉賓,開啟他和歌迷的專屬音樂之旅。
  • 人民日報、國家廣電總局點讚《五糧液·我們有歌》
    在昨日(8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中,一篇題為《「快時代」的慢音樂》的文章對四川衛視的創新性音樂文化節目《五糧液·我們有歌》點名表揚。同時,國家廣電總局監管中心也進行了通報表揚,稱節目結合抗疫,以音樂的力量打動人心。
  • 六旬老教授戴建業走紅抖音,人民日報點讚
    原標題:六旬老教授戴建業走紅抖音,人民日報點讚 最近,《人民日報》報導了一位62歲的「網紅」教授,還在文章中引用了他的這段「名言」。這位風趣的老教授名叫戴建業,是華中師範大學文學系的教授、博導,在抖音上有近百萬粉絲,他的一段抖音短視頻,曾在一周內獲得了超過3000萬次的播放,100多萬次網友的點讚。
  • 獲人民日報點讚,技術創新贏長遠未來
    近日,人民日報發文表達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中點讚我廠一直以來堅定落實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最近,不少科技企業迎風而上,衝進了社區團購領域。但大家對科技的期待僅僅是如此嗎?近日的人民日報評論引人深思。
  • 點讚!《人民日報》、《浙江日報》聚焦東陽這兩項做法……
    點讚!《人民日報》、《浙江日報》聚焦東陽這兩項做法…… 2020-12-14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點讚!獲《人民日報》關注!撫州這個村莊…
    (點擊查看詳情)12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發《實施生態搬遷 盤活閒置資源稠溪村的安居路》為撫州稠溪村生態脫貧成效點讚!快和撫小布一起來看看↓↓↓《人民日報》2020年12月24日14版截圖↑↑↑全文如下∨實施生態搬遷 盤活閒置資源稠溪村的安居路核心閱讀嶺高坡陡的羅霄山餘脈上
  • 人民日報:為助威的河北球迷點讚,華夏幸福需拿出韌勁踢好決戰
    賽後,人民日報體育發布官方微博,對來到現場為河北加油的1名球迷點讚。人民日報表示:「河北華夏幸福需要在第二回合比賽中拿出韌勁踢好最後一戰。」為該球迷點讚
  • 【文明寧夏】人民日報點讚!銀川女店主的一條朋友圈溫暖了全國!
    (原標題:【文明寧夏】人民日報點讚!銀川女店主的一條朋友圈溫暖了全國!)一條朋友圈溫暖了全國人的心這件事情就發生寧夏銀川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多家媒體轉發點讚
  •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再獲人民日報等媒體點讚
    ­  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自4月18日上線優酷後,迅速獲得廣泛關注,第一期節目中的90歲千年黎陶傳承匠人羊拜亮阿婆更是迅速成為「網紅」,不僅獲得網友的交口稱讚,人民日報、人民網、環球時報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官方微博更是紛紛點讚這位「海南酷炫90歲阿婆」,在國內社交媒體大量「圈粉」的同時,優酷與國際在線的海外推廣戰略也進一步展開,英語、日語、馬來語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讚!這裡是三明!
    據了解,各大央媒今日起連續推出關於「三明實踐」的重頭報導——  人民日報  今天頭版報導  福建三明:風展紅旗如畫  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人民日報記者在泰寧縣採訪森林康養產業央視記者在三元區東霞新村採訪四點半學校
  • 《人民日報》、《央視網》等六大官媒點讚肖戰,這一點是關鍵
    據小編不完全統計,目前對肖戰進行報導的官媒中,影響力最大的,主要有6家,分別是《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網》、《央廣網》、《央視網》、《中國網》和《人民日報》。這些官媒集中點讚肖戰,主要是因為在近段時間抗擊武漢疫情的過程中,作為一個頂級明星,肖戰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影響力,與成龍、吳京和王力宏等一眾明星共同演唱了公益歌曲《堅信愛會贏》。正是因為肖戰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為社會傳達正能量,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才得到了諸多官媒的集體點讚。而這些,相信小飛俠們看到了也會很開心吧。
  • 被人民日報點讚的申花全華班,對未來有什麼意義
    3天前,當申花再次依靠接近全華班的陣容,趟過自己第一階段比賽最後一個對手的之後,「人民日報體育」的官方微博為申花的全華班們點讚,微博這樣說道:27日,可誰想,命運又和球迷們開了一個玩笑,申花隊的殘兵敗將們,硬是上演了一次次「以少打多」的好戲,震驚了所有人的同時,康熙大帝從搖搖欲墜的韓國土炮被捧上了天,也引來了人民日報的點名稱讚。
  • 《人民日報》、《浙江新聞聯播》頭條點讚東陽出臺幫扶措施助力...
    關注人民日報3月26日3月26日,《人民日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家都在看:橫店「暖心」十條助推影視業復甦獲央視、《浙江日報》頭版點讚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範村名單「出爐」,有你們村麼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江南編輯:胡悅 張力
  •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歪滴很」!
    今日,《人民日報》《文匯報》接連刊登「大篇幅」評論文章,不吝文筆點讚《裝臺》,「歪滴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切入生活深處 作品才有魅力》指出,「從生活邏輯出發,是文藝創作的關鍵,也是產生好作品的基礎。
  • 【超能·勇者奇兵》】獲《人民日報》點讚 支持原創正能量
    8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發的「《勇者奇兵》帶來正能量」一文,就將這一謎底解開。而此次獲得「中國第一大報」點讚的,正是雲南衛視大型原創戶外真人秀超能《勇者奇兵》。對此,《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廣電總局在暑期檔適時地推出這個《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無疑給時下各頻道正在火熱播放的真人秀節目倒了一杯降溫涼水,導向正確,立意鮮明,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