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編制了!我連個offer都沒有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溫棠 勿以類拒

文:溫棠

找工作,很難。不僅需要學歷、能力,還關乎人脈,更靠一點運氣。即便敲開了公司的大門,接下來的面試仍需過關斬將。

尤其對於職場新人,簡歷怎麼寫、衣服怎麼穿、怎麼和面試官交流、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些都是拿到Offer前必得考慮的;而對於已經有一定工作經驗、想換工作或想跳槽的人來說,在面試中如何展現自己、如何談薪水,這些可都有講究。

先舉個壞例子:

某在校生F想去某公司實習,各方麵條件都很好,還有人幫忙內推。結果F把簡歷和作品集全部壓縮打包在一起發了E-mail,因為作品檔案太大,對方主管網絡不好,花了一個小時還沒下載好。

幸好有人居中幫忙,否則的話,這種操作是連門戶都踏不進的。光是一個實習崗位,就有上百封郵件,HR根本沒時間仔細看,更何況是一個要下載很久的壓縮包。

這是進入職場的入門課,更是必修課:找工作前先設計一份合格的簡歷,發出去之前寫一些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的自介信,並按照招聘章程擬寫符合要求的郵件標題。這些都得花功夫、下心思。

再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

海歸學歷,有兩年海外工作經驗,因為想轉換跑道從事媒體行業而去讀碩士,也有一些作品。不過,因為常年在國外,後來又進入校園,我在媒體行業根本沒人脈。要進入知名媒體,就得往北上廣跑,但我一個和國內社會脫節那麼久的「外地人」,找工作根本是大海撈針。

別說面試了,我發出去的簡歷和自介信,根本連回復都沒有,就連內推人家也婉拒。幾個月過去了,自信心直接從滿格降到底格。找不到工作,自然焦慮,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懷疑世界。

找工作找到懷疑人生

後來,好不容易因為朋友的內推,我拿到北京的一個Offer,薪水待遇都不錯,雖然工作內容並不是我喜歡的。但在飽受挫折、急需工作的當下,有公司要我都覺得阿彌陀佛,管他什麼初衷理想,有人要我就不錯了。

我朋友說我是「大躍進式」地找工作,一般人都會在自己的城市幹一陣子,再找機會通過跳槽去大城市,但我就這麼直奔北京去了。那時候,和我同屆本科畢業的同學,都開始拿年薪了,我有碩士學歷、有作品,卻連個面試機會都沒有,同學聚會根本不好意思去,當然得「大躍進」。

在北京落腳後,很快,我就知道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但畢竟來了北京,那麼多優質媒體,我就騎驢找馬,可發出去的簡歷仍然全部石沉大海。

每天對著公司電腦,胡思亂想,我的眼淚就會掉下來,然後趕緊去廁所抹一抹眼淚。想爸媽,想穩定,還想要理想。

試用期結束,正當我糾結要不要繼續留下來時,我終於遇見了我的伯樂。廣州那邊的媒體讓我去試稿,就為了這個試稿機會,我又打包全部家當買了去廣州的機票。

離職的時候,我在北京的領導告訴我,他早覺得我幹不長,對這份工作,我的眼裡沒有光。「去做自己想做的吧。」我記得他這麼和我說。

後來日子才順起來,一試即上,還評了好稿。我後來才知道,是朋友的朋友把我的簡歷印出來,直接拿給編輯看,他才決定找我去試稿。而我此前發給這家媒體的簡歷,也不知道在哪個郵箱裡躺了多久。

同樣在媒體行業多年的A說,「媒體沒什麼面試,重要的是作品,還有人脈和眼緣,和團隊氣質合不合。」而B想跳槽時,就因為「調性不符」被拒了。「我一直沒明白怎麼個調性不符了。」

A說:「媒體類工作可以有門檻,也可以沒有。非常依賴推薦,有人帶你進去,都可以學。但如果互相看不對眼,那也就看不對眼了。而且,如果大家稿子都差不多,那必須找個好溝通的。」

從面試到拿Offer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千萬不能輕敵,無論「敵人」是競爭者還是面試官。C在設計業,自稱「面試高手」,只要能走到面試環節,基本能拿到Offer,但成為「高手」,絕對需要動一番腦筋。

「功課要做很足」。對C來說,她不打沒準備的仗。即便有些面試,只是為了前去了解行業狀況、增加面試經驗,她也會在面試前把這個公司的底摸透,上網查資料,或者詢問業內同行。

在面試前,她還會預先把面試官可能問到的問題都想一遍,提前設置好答案。

例如,如何介紹之前的工作經驗、如果被問到做錯事情怎麼辦、跟小組有摩擦怎麼解決、跟窗口有爭吵怎麼處理。又例如,如果考官問到自己的缺點時,一定不能說出真正的缺點,要說一些無傷大雅的缺點,或者說一些看似是缺點,但實際為優點的「缺點」。

「腦子裡都要想過一遍,以免讓自己的回答太幼稚。」

面試當天,不可以空手而去——即便對方已經準備好了簡歷,也要把自己的簡歷和作品集帶一份去,而她的作品集,往往有一個在面試時使用的紙本簡單版,和面試後附給公司的CD完整版。「這樣能凸顯你的認真,以及你的專業度。」

除非考公務員,一般公司都不需要穿得西裝筆挺,尤其是設計公司,稍微正式但卻仍舊看得出精緻是最好的。開始面試的時候,不要從一開始就急於表現自己、讓公司了解自己,先認真聽完面試官對工作的介紹,了解這間公司和所要面試的崗位。

介紹自己的時候,C認為「誠實」很重要,當然,這種「誠實」一定是被美化過的。但千萬不要把自己誇上天,這樣只會很快露出馬腳;如果實在回答不出的問題,也不要硬凹,可以說自己會尋求資深同事、上司來討論,以公司的利益為優先。

「最重要的還是表現出專業,而非過於健談、天花亂墜。」

說胡話會後悔的

D也覺得,「一切正常說,不要撒謊。要說自己真的經歷過的東西、職業規劃、每份工作為什麼離職。」

大學畢業後,D就通過校招進入百貨業,校招通常不會問太難的問題,基本都會問興趣愛好、以後想做什麼。但是D強調,其實當時10個大學生有9個都會說自己愛讀書,但當面試官問他們最近在讀什麼書時,通常答不出來,「讀什麼書還挺能看出一個人的。」

工作一段時間後,D非常希望進入另一家知名百貨公司工作,簡歷投出去以後,等了半年才等來面試。第一輪群面,3、4個面試官坐成一排。「我緊張得顧好自己還來不及,根本沒有時間管別人。我其實真的很適合這份工作,所以就好好回答問題,沒有特別想突出自己。」

雖然D非常想進這間公司,但她沒辦法接受降薪跳槽。她做的是文案,當時在原公司拿5千多,但想跳槽的公司只給4千多。

「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但想了一天,最後和HR說價格無法接受。」之後對方給她調漲到6千多,D覺得一拍即合。「在答應籤合同前,我還問了一個問題,直接匯報對象是誰,懂不懂文案,有沒有經驗。」在HR告訴她是誰之後,D很滿意,直接就把合同籤了。

3年以後,D覺得遇到職業瓶頸,但老闆非常看好她,也給她升職加薪,「那時候怎麼都覺得不對。後來我想明白了,雖然那家公司什麼都好,但我只能幹文案,我不想一輩子幹文案,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後來D毅然決然離職,進入一間初創公司,老闆看重她之前公司的名頭, 但對D來說,她想轉行,從文案轉行銷。

所以最後談薪水的時候,D只要了薪資區間裡的最低價。「我認為以我目前的狀態是不可能讓老闆100%滿意的,如果他滿意就是他的問題了,這一次,我要的是機會。」

用A的話來總結,其實D和我都算是「包子型」的——「態度都比較軟,但處理事情就比較硬,連合約我都能逼著對方籤。」「都活到這把年紀了,我的手法也不算老練,但比你們強。而且我面試都能總結出一個套路,就算聽不懂對方的問題,也能按照套路來。」

但「老練」的A也有「翻車」的時候。有一次她談了一家新創企業,條件都講好了,公司突然有變故,要給她降半薪。A說自己能理解對方,當時這家小公司的員工都擠在一起租房子,可是薪水太低她還是不能接受。

半年後,A思前想後還是想去那間公司,哪想到風水輪流轉,這家公司的檔次已經提高了好幾個級別,A的位置反而變得尷尬起來。「只能怪自己錯過了,沒和人家同甘共苦。」

E一直都在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工作,薪水對他來說很重要。第一,他認為薪水應該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太低表示對自己能力不認可;第二,和同期的同學相比,不希望自己比別人拿得少,否則會有自卑感;第三,另一半薪水也很高,自己需要「保住家庭地位」。

如他所說:「現在人們都以社會地位、賺多少來評價一個人,社會風氣如此,我也不想令家人失望 。」

即便如此,E覺得自己還是被上一家公司坑了。「那時候說有獎金池,但最後看得到拿不到,結果薪水比再之前的公司少了30%。我現在學聰明了,因為網際網路公司加班多,有時候要算大小周,所以我都會折合成時薪去計算盈虧。」

現在有些公司會先給口頭Offer,怕給了Offer人卻不來。E認為這也是談薪水的最佳時機,就算沒有經驗,也要告訴人家自己有資源,如果先拿了正式Offer反而薪水更不好談。而且第一次薪水如果談不高,接下來很難漲。

因為行業別的差異,薪資和面試方式都不同。有些人絕不接受降薪跳槽,有些人為了從事理想的職業不在乎薪水,也有人看重Title多於看重薪水。

不過呢,有些人已經以年薪起跳了,有些人卻連Offer都還沒拿到。職場如叢林,勝者為王。還沒拿到Offer的小倒黴蛋們,趕緊回家改簡歷!

To define is to limit.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不要說編制了!我連個offer都沒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華為年薪70+萬,211講師、985助教,三份offer,我該怎麼選?
    三個offer應該怎麼選?帖子底下的留言更是五花八門。先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有網友就建議到:1或者2,反正非升即走還起了個「助理副教授」這麼奇怪的名字的肯定別選。但是「去華為先解決買房問題」是理想化的,70萬+在深圳買房也很辛苦。不要指望去了華為可以安穩下來,做好掙5年錢然後跑路的準備。
  • 「我收到了offer」,大家都在用的offer,究竟是何意思
    但是,當大家把這些詞義帶入我收到了offer後會發現,好像語句並不是那麼通順,是我收到了出價嗎?還是我收到了報價呢?字面意思好像是把自己賣了一樣。而且,這個offer經常會用於國外求學或者工作求職中,當大家問道我們offer是什麼意思的適合,我們卻不知其意該多麼尷尬,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offer究竟是如何來的?
  • 剛發出offer領導又說不要了?還能不能撤回?
    前幾天,小編在朋友圈看見一個HR吐槽,說是自己好不容易為公司新增的部門招了個人,領導見了,offer也發了,本以為萬事大吉,可以緩口氣了。結果才過了一天!領導居然說這個崗位還是不要設了,這人也不要招了!而候選人那又催得緊,想快點入職,現在弄得她是裡外不是人,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教師編制:為什麼說現在得趕緊考上,合同與聘任的都不如編制?
    也許瞧著瞧著你就發現了,就算是形式不一樣,但是這都是別人辛辛苦苦從筆試開始考出來的成績,而且也相對比較穩定呢!而另一些同學就說了,其實到最後還是只有編制最穩定,其他的都是現在需要你,以後誰知道如何呢?說不定學生少了,你們這一大批人都得下崗呢!
  • 校招必看:意向書和口頭offer有多靠譜?
    offer了,結果人事部門又不給通知了,各種奇葩爛事都發生在我身上,我知道要振作,有重新再來的動力,但是吐槽會讓我發洩!」微博網友@LOEY2015-"今天真的被社會毒打,初試複試氣氛都很好,甚至hr已經給了口頭offer,還讓我可以開始去看房子了,我真的很努力很辛苦的去看完房子,然後交了定價,想著可以早些入職,可是過了兩天都沒收到offer,還是自己去問,然後被告知複試沒通過,如果不滿意的話,為什麼說要給我發offer讓我去看房子啊,而且至少也要早點通知我吧
  • 《令人心動的offer》收官,「好運」組合拿到offer,心疼梅楨
    經過了前面的幾期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實力是真的很強,這四個人無論誰最終拿到offer,我都不會感到意外,但是最終得到律師所offer是何運晨和李浩源,以及觀察團爭取得來的第三個名額
  • 面試官口頭給offer卻沒錄用,是我太傻還是HR太不靠譜?
    1.說好了的offer怎麼就沒了呢?面試可以說是我們進入一個公司的必經之路,幾乎每一位如今在職場中的人,都有過收到offer的經歷。許多人是公司專門用郵箱等方式發送的offer,而有的公司卻只是一個口頭offer。
  • 女程式設計師發帖求助:國企年薪40萬or民辦2本老師,兩offer怎麼選?
    前言:每次想跳槽時,都非常糾結,不知道要不要跳槽;每次選擇offer時,我也非常糾結,到底該選擇哪個offer呢?這該怎麼辦?Offer選擇問題的確是個難題,每個offer都有優劣勢,總有部分瑕疵自己有所考量,有的不能接受加班強度,有的不能接受薪酬在對應城市太低,有的不能接受公司的工作內容等等。所以最終選擇一個offer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是舍與得的平衡。但筆者要提醒各位一點:offer選擇因人而異,永遠沒有絕對的完美和正確。
  • 0基礎、3個月,我如何拿到13k產品offer?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離職後以0經驗、0基礎求職產品經理5個月無果,又經過3個月的系統學習之後,成功拿到上海某網際網路公司月薪13k產品offer。5個月空窗、3個月學習,經過大量的實戰與面試,她總結了以下6點建議分享給大家:01/請足夠了解你簡歷上寫的每一句話大多數面試官的問題均來自於簡歷,以此掂量一個人簡歷的水分。
  • 面試官問:你目前拿到幾個offer,該如何回答?高情商的這麼回答
    所以,問你目前拿到幾個offer。其實,面試官就是在考量是否有必要與其他企業競爭一下你。2、你是否足夠優秀。站在面試官的角度,你目前有2個offer,跟手上沒有offer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你目前有好幾個offer,面試官可能是想試探下你是怎麼考慮的。因為態度會直接影響到面試官是否選擇錄用你。02 沒有offer怎麼回答?如果你手上確實沒有offer,那就說沒有。
  •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被淘汰引公憤:不要讓喜歡蒙蔽了雙眼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丁輝被淘汰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說社會怎麼公平之類的,甚至有些人居然說其他人都是背景人士,而只有丁輝一個人拼打到最後還是沒有一個好結果,當網友興衝衝的在討論的時候,有的人只能酸溜溜的說一句:這不就是節目組要的結果麼!
  • 大廠給了口頭offer,是不是其他offer可以拒了?
    在我心中,遇到這種情況有一個靠譜,但是很招HR同行罵的操作……我分享在文末,希望底線極高的HR小夥伴們,不要看最後一段了。這樣大家還是朋友。我也逃過一頓暴打……在這起招聘事故中,應聘者是有錯的。他輕信了hr給出的口頭offer,導致自己的求職過渡階段受到很大影響,即便是如今拿到3個月薪水,他的工作依然沒著落。
  • 利茲大學今天offer雨泛濫:第一波被錄的都是怎樣幸運的學生?
    畢竟人家傳媒,工科,甚至商學院等領域研究質量都不錯。所以今年的leeds,簡直是迎來了高光時刻,連西浦這類的學生,達到2.1成績的,以前基本只申g5+王曼愛華的,今年也墮落了,來保底下leeds了,畢竟他們學校有退路,即使成績再低,保本校總行了吧。所以基本都是衝勁十足,而且還有華威wmg。
  • 收到offer後,我被公司毀約了,怎麼辦?
    「收到offer後,我被公司毀約了!」最近收到好朋友的求助:「公司明明發了offer,在準備要籤的時候,被公司收回,這種情況可以告對方嗎?」這是應屆畢業生與單位、學校籤署的正式協議,對單位、學校、個人都有很強的約束力,也是正式的籤約形式。學生與單位籤署三方協議後蓋章後,須將其中兩份三方協議交至學院學校處。三方協議會影響最終報到證與檔案等的調動。
  • 達內教育Java學員:3個offer月薪10000,疫情期間我是怎麼就業的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位學員的好消息,疫情期間他通過達內的就業推薦參加遠程面試,成功拿到3個offer,月薪10000元。其次,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態度。來達內學習之後,我將手機裡的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等遊戲卸載了!不要說自己意志力強,可以控制,因為手機裡有沒有遊戲差別真的很大。
  • 《令人心動的offer》令人心疼:優秀的女孩為啥都這麼乖
    《令人心動的offer》都第二季了,我才看了頭一集。傳統綜藝沒落了,觀眾需要點新鮮的。於是我們得以有機會在電視上,網絡上光明正大地圍觀明星相親,明星生孩子,明星帶孩子,明星的夫妻生活,聽說韓國更狠,連離了婚的都不放過,誓要把離異夫婦的尷尬相處也擱到大眾眼皮子底下。
  • 一份offer,N個坑
    很多人都覺得在招聘中,求職者通常是弱勢一方(乙方),話語權較弱,通常都是等待被錄用。而公司和面試官似乎總是強勢一方(甲方),通過周密的盤問、看面相、星座、血型以及科學算命(測評工具)來對求職者進行360度無死角的掃描,最後拿出一份「賣身契」,擺在求職者面前。
  • 拿到offer後一定要考慮這些問題,不要給後續埋雷!
    雖然節氣上已經快要入冬,但英國和澳洲留學申請的收穫季節才剛剛開始,很多同學已經拿到了一個或多個offer,要麼在觀望,等待其他學校的錄取,要麼在抉擇,比較應該入讀哪個學校。拿到offer後,除了觀望和抉擇,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第一時間去做,不要讓到手的offer飛掉啦!
  • 「收到月薪翻倍的offer,我卻不敢跳槽了」
    我反思了下:如果真的給我一個月薪翻倍的offer,我真的能毫不猶豫地辭職嗎? 思考了很多,我得出的結果是不能。 看過這樣一個問題:在新公司工作得好好的,有心儀的公司來挖我,要不要跳槽? 有個回答總結得很到位:你有能力勝任心儀公司的那份工作嗎?
  • 所謂的「Offer」,裡面包括哪些內容?
    但是只有真正選擇裸辭過的職場人才能體會到,裸辭的代價有多大--可能在3-6個月內都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可能找到的下一份工作收入還不到上一份工作的一半,可能改行換崗之後一切都從頭來過......小陳將他的offer發給我看有沒有問題,我看過之後還發現了如下問題:1. 薪資結構沒寫,面試的時候談的是底薪4800+績效+提成,但北京的人力資源並未和小陳進行確認薪酬;2. 去北京培訓一個月還是三個月沒寫;3. 試用期之前談好是3個月,offer裡面卻是6個月;4. 工作作息時間沒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