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電影《少年的你》將殘酷的校園暴力搬到熒幕上,現實中,不是每個孩子都像陳念這麼幸運能遇到能夠保護自己的小北。
很多時候,一些施暴者不僅欺凌對方,還會把欺凌過程拍下來發到網上,並為此感到驕傲,這個「施暴現場」的圖片就讓網友們憤怒不已!
女孩2分鐘內被扇50個耳光,網友氣憤不已:為什麼不扇回去
照片中的場景似乎是在一個餐廳的包廂,桌面上還有好幾瓶酒,一個身穿黑色連衣裙的女孩狠狠地往白色衣服女孩臉上扇著耳光,並且,這兩個女孩看起來應該只是中學生。
短短兩分鐘內,黑衣女孩扇了50個耳光,其中有28個是用鞋底扇的,這股打人的狠勁,和「社會大姐大」沒什麼區別。而白衣女孩在被打時沒有任何反抗動作,甚至不敢出聲,只是不停地說:「姐,我知道錯了」。
從那些人的笑臉上,可以想到這女孩被欺負時是多麼的無助,而黑衣女孩打人的理由更加荒唐,只是因為自己在下樓叫了幾次白衣女孩,但對方在玩手機沒聽到,於是就大打出手「教訓」她。
這個理由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網友們看著黑衣女孩下手之狠,以及白衣女孩被打時的無動於衷,頓時感到氣憤不已,不少網友質問:為什麼不扇回去?許多家長也為白衣女孩感到心疼,同樣問:「沒做錯為什麼不還手?」
看著女孩被打的樣子,從一個家長的角度來說,我是真的覺得很痛心。如果我的女兒被別人這樣欺負,我是不會坐視不理的,不知道女孩的家長看見了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很多人確實不理解,為什麼被打成這樣了,卻不敢還手呢?不管打不打得過,總不能讓別人白白欺負了吧!
但其實,對於被打的孩子來說,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還手的能力,孩子不敢還手,其實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被欺負時不敢還手?
1.沒有還手的膽量
孩子被欺負時不敢還手,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還手的膽量。不敢還手的孩子大多處於弱勢,自身的力量無法與對方抗衡,所以在被欺負時,他們不敢還手,害怕對方會變本加厲地傷害自己。
2.不懂得如何還手
還有些孩子有還手的膽量,但卻不懂得如何還手,擔心自己還手的方式不對而危及對方的性命。從小父母就教會他們不能打人,或是告訴他們在被欺負時要還手,但是卻沒有教會孩子怎麼去還手。因此被欺負時他們就變得沉默不語、懦弱不堪。
哪些孩子最容易受欺負?若自家孩子在其中,家長最好及時糾正!
1.性格孤僻的孩子
可以發現,那些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不喜歡與別人交流,常常專注於自己的世界,在班級中並不活躍。他們常常成為「校霸」們的欺負對象,因為大多性格孤僻的孩子朋友不多,被欺負時沒有人幫忙,也不敢輕易向老師或家長告狀。
若自家孩子性格內向,家長們最好要重視起來,雖然性格一時難以改變,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彌補,比如鼓勵孩子多分享、多交朋友,提高孩子的人氣值。
2.情緒反應不好的孩子
有些孩子雖然不內向也不孤僻,但是他們的情緒波動起伏大,反應也總會有些過度,這些孩子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抓弄。
比如有些心思壞的孩子會把他們的東西搶走,目的就是想看對方的氣急敗壞、大哭大鬧等過激的反應,這些反應在欺凌者看來十分有趣,他們從中能夠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若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最好對孩子進行情緒調控訓練,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減少過激反應的出現。
3.身體瘦弱有缺陷的孩子
哪些孩子常常被認為是「弱者」呢?想必是那些身體瘦弱或有明顯缺陷的孩子,比如跛腳、長得不好看、患有先天疾病等。這些孩子常常會成為其他孩子嘲笑和欺凌的對象,沒有「群眾基礎」,因為他們看起來就很弱,毫無反抗之力,所以那些善於欺軟怕硬的壞孩子就專挑這樣的孩子來欺負。
所以,不想讓自家孩子被欺負,就應讓孩子變得更健康。即使孩子有先天的缺陷,也能通過後天來彌補,比如培養孩子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練就一技之長等,讓孩子變得更有魅力,壞孩子們也沒理由下手了。
不是每個孩子被欺負都有能力打回去,家長們與其時常叮囑孩子要還手,不如多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增強體魄,讓孩子變得更受歡迎,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被欺負時必要情況下該怎麼去「還手」!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想說的?你身邊有校園欺凌的事件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