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19時30分,津薊高速出口九園公路方向,嶄新的路燈準時亮起,為往來車輛照亮夜行的路。這本是一個暖心的夜晚,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交警支隊的交警們卻眉頭緊鎖、悲痛難掩。當日,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副局長李思義在工作期間,突發心臟病,經送醫搶救無效,不幸犧牲。
這位將一生奉獻給摯愛的公安工作,為築牢首都政治「護城河」、維護社會秩序穩定鞠躬盡瘁的老共產黨員、老公安民警,生命永遠定格在53歲。
生命誠可貴,但在李思義心中,這份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的事業,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其實,他本可以改寫生命的長度。之前體檢時,醫生警告他:「你的心臟血管已經出現堵塞,必須注意休養!」
面對醫囑,李思義還是放不下工作,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
犧牲前兩天,他還到派出所檢查情報指揮系統建設工作,坐在計算機前一項項地了解,格外認真……
李思義(右一)生前實地檢查夜間交警上卡執勤。
生命裡的最後一通電話
11月1日14時18分,寶坻分局民警趙鎮海永遠不會忘記,因為,這是與李思義最後一次通話——
「小趙,電力那邊都聯繫好了嗎?照明沒問題吧?」「李局,我們在做最後調試,您放心吧。您身體怎麼樣,好點兒了嗎?」「我沒事,歇了會兒,比上午好多了。」「您別大意,還是去醫院看看吧!」「沒啥事,不用上醫院,晚上還按原計劃,7點九園收費站那兒見。」
「好的,您再休息會兒吧!」「好。」
那一聲「好」,竟是訣別。
「李局走得太突然了,我現在一閉上眼,還是那天他與我們一起工作時的情景,他就是太累太累了……」趙鎮海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竟然成為與李思義的最後一次對話。
10月31日上午,李思義圓滿完成最高等級勤務,連續奮戰重要安保任務一周之後,專門深入分局交警支隊,聽取全區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情況匯報,並就大貨車違法整治工作進行了新一輪研究。
11月1日,9時30分,李思義又拖著疲倦的身軀,與交警支隊民警一起,對寶坻區外環線隱患路段進行實地巡查。「那天,我們原定要巡查環城北路、環城西路、環城南路三個路段,但快11點時,李局突然說『暫時先到這吧』。」趙鎮海回憶說,當時並沒有說明巡查終止的原因,「我們看他臉色不好,問了半天,才說是身體不太舒服。」
「我們都勸李局去醫院看看,他說『沒事,回去歇歇就行』。」寶坻分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張秀東說,「我們總想著,那時要是再強硬點,直接送李局去醫院,結果會不會不一樣?」說到這裡,堂堂七尺男兒,泣不成聲。
戰「疫」中他直面險境
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疫情來襲,危險近在咫尺,李思義全然不顧個人安危,衝在前、幹在先。
一場聚集性疫情爆發,寶坻區一改往日的喜慶祥和。作為一方安寧的守護者,李思義主動出擊,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他帶領分局交警支隊及時封閉了寶坻區百貨大樓周邊道路,勸阻路人遠離重點防控區域;奔波於全區各個涉疫情卡口,特別是津薊高速寶坻出入口,對每一名進出寶坻人員進行測溫,對每一輛進出寶坻車輛進行消毒並登記信息。
「那段時間,李局真是把自己安排在了最危險的地方,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寶坻分局牛道口派出所所長段金剛說,作為領導,他一點兒架子都沒有,一直跟基層民警站在一起、幹在一起,「大伙兒看在眼裡,暖在心裡,這也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帶動大伙兒堅定信心戰疫情、鼓足幹勁衝目標。」
連續50多天堅守崗位,李思義不曾回家。無論晝夜,只要接到新任務,或疫情防控形勢出現新變化,他總是第一時間組織警力處置。
身處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透支的是健康。一次次出現心臟不適,李思義都是自己默默挺著,從未跟家人和身邊同事提起。他總是說,最吃勁的時候,容不得半點鬆懈。
科技強警讓數據「跑」起來
如何實現科技強警、如何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這一直是李思義在工作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2017年,寶坻分局智慧交通指揮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從那以後,寶坻交警接警布控更精準,出警處警更快捷,解決交通事故更高效。近三年來,寶坻交警利用該平臺查獲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600餘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400餘人。
數字的背後,是一位老民警用心沉澱、用點滴積累成就的「金點子」。他來自於基層,更了解基層的「痛點」和「難點」。
2019年9月,在李思義的推動下,寶坻分局交警支隊在全市公安機關首先推出了「交通事故遠程視頻取證系統」,初步實現了「報警人不跑路不等候,一線交警少跑路」的警務改革目標。
家住寶坻區海濱街道的周先生是首個享受到該系統便利的車主。去年9月4日,周先生在駕車回家途中與一輛違法變道的小客車發生剮蹭,立即報警。辦案民警在徵得周先生的同意之後,通過電話指導他打開該系統的微信小程序,通過警民遠程互動採集、固定事故現場證據,很快就處理完了這起事故。
科技賦能,讓警務數據「跑」起來,不僅提高了交警處警效率,也為當事群眾降低了時間成本。
「在系統研發的關鍵階段,李局天天住在分局,有了什麼想法就馬上召集大家開會討論。有時候太晚了,他怕打擾大家休息,就先試著發個微信,看大家都休息了沒有,再決定何時開會研究。」寶坻分局情報技術支隊支隊長王愛民說。
最後的承諾再也無法實現
2020年國慶節,又逢中秋佳節,舉國同慶。這也是李思義與家人最後一次團圓。
家裡,祖孫三代都有公安民警。平時,李思義忙,兒子兒媳也同樣忙。
「我跟妻子帶著兒子住在西青區,父親母親住在薊州區。」李思義兒子李偉說,為了方便工作,一家人分住在兩處,團聚的機會屈指可數。
9月30日晚,李偉難得帶著小孫子一起早早回到家,但爺爺李思義卻又加班到深夜,到家時,小孫子早已入睡。
10月1日,中秋節,李思義終於得空了,陪小孫子玩了一會兒。
「父親對我總是很嚴厲,看到小孫子時才有笑臉,那天,也是父親笑得最開心的一次。」
在李偉的印象中,父親是不苟言笑的,「小時候,是『怕』,長大後,是『敬』。」當了警察,又當了父親後,李偉才更深刻體會到父親的不容易。
時間就像桶裡的豆子,抓給事業的多了,留給家人的就少了。很多時候,李思義忙完工作,披星戴月趕回家,來不及脫外套就靠在客廳的沙發上睡著了。妻子無奈,在沙發上給他準備了枕頭和被褥。
「你天天這麼忙,咱倆都多少年沒有一起逛街了?你可真『狠心』啊……」一次,妻子開玩笑似的「抱怨」。李思義趕忙許諾:「等我退休了,一定帶你多轉幾個地方。」沒想到,這竟成為他對妻子許下的最後一個承諾,再也無法實現。
「作為兒子,我一定要孝順好母親,讓父親放心!作為警察,我更要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我相信,這是對他最好的告慰!」李偉哽咽地說。
拋灑熱血鑄警魂,燃盡人生寫忠誠。李思義,以一顆赤誠之心,一路竭忠之行,書寫了自己忠誠使命、擔當奉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