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古稱潯陽,千百年來流傳著各種傳說,最著名的旅遊勝地當屬廬山。早在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就寫過經典詩篇,為它作了免費廣告。
九江除了廬山,還有很多值得遊玩的地方,其中一個地方是位於湖口縣的石鐘山,這座山就在長江和鄱陽湖的交匯處,海拔僅61.6米,卻因蘇東坡的《石鐘山記》名揚天下。有趣的是這座看起來有點袖珍的名山經常發現鐘鳴一般的怪聲,讓人嘖嘖稱奇,也正是因為這個特性使其有「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石鐘山的旅遊熱度雖然不及廬山核心景區,不過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早在1996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石鐘山的相對高度只有40米左右,它既是一座小山,也是經典的江南園林。之所以被稱為「千古奇音第一山」,原因是這座山的山石縫隙眾多,潮水經常衝擊石頭和縫隙,發出鐘鳴一般的聲音,四野靜寂時聽之,意境最入心。
登石鐘山,穿過山門之後,首先看到蘇軾站像,這位宋代大文豪曾經三次光臨湖口縣並遊覽石鐘山,《石鐘山記》是他在一個月夜到鄱陽湖泛舟後寫下的,上過高中的人大多數對這篇遊記印象深刻。
石鐘山上建有多座亭子,包括石鐘亭、懷蘇亭、清濁亭等。
懷蘇亭為紀念蘇軾而建,亭中立有一塊石碑,正面刻有蘇軾像和他三來湖口的說明,背面刻有《石鐘山記》,由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
清濁亭並不是古蹟,不過站在亭內可見長江和鄱陽湖交匯數千米奇景,亭柱上有「江湖兩色,石鐘千年」對聯。
為什麼說「江湖兩色」呢?原來左側的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的鄱陽湖水呈黃綠色,兩水相交清濁分明,成為長江中下遊一大奇景,晴天更加明顯。
紫雲廊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書畫走廊,廊上有歷代名家的書法作品。
忠烈祠位於石鐘山的西北面,於1858年建造,主要奉祀楚軍水師陣亡戰士。
這座公祠的大門是江南特有的馬頭牆風格,門前的古樟由彭玉麟等人親手種植。
浣香別墅,位於忠烈祠東南,是一座始建於清鹹豐年間的古典庭院,是彭玉麟讀書、休養和待客的場所,碑廊有蘇軾、鄭板橋等歷代名人的書畫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