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中亞洞察4個

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歐洲的列支敦斯登),不但自己為內陸國,其鄰國也都為內陸國。

▲雙重內陸國(紫色),其鄰國也都是內陸國

雖然雙重內陸國的性質限制了其發展,但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數量卻是中亞五國中最多的(約3300萬人),約佔中亞人口的45%,將近一半。但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國土面積卻只佔有中亞的11%(45萬平方千米)。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不但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250萬),而且塔什幹所在的費爾幹納盆地,也是整個中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

▲中亞各國的面積、人口和人口密度情況

哈薩克斯坦的面積雖然佔中亞的68%之多(272萬平方千米),但人口卻只有1800萬,大大落後於烏茲別克斯坦。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烏茲別克斯坦能用那麼少的土地養育中亞最多的人口呢?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天際線

一、天選之地

烏茲別克斯坦大約有80%左右的領土為平原。這些平原主要是一望無垠的荒蕪沙漠,難以定居。國民主要居住在東部群山環繞的山谷-費爾幹納盆地之中。

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的費爾幹納盆地,是一個長約300公裡、寬約70公裡,夾在群山之間的三角形谷地。

▲費爾幹納盆地地形圖

該處周圍是常年積雪的群山,盆地裡遍布由積雪融化而成的河流,中亞第一長河-錫爾河也在此匯聚而成。不僅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基本條件,也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必要的水源。費爾幹納盆地主體部分正好為烏茲別克斯坦所佔有。

烏茲別克斯坦西部,靠近土庫曼斯坦的邊境還分布著另一條重要河流-阿姆河,是中亞水量最為豐富的河流,阿姆河下遊形成一片三角洲,最終流入鹹海。

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最大的氣候特點就是乾旱,因此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往往也就有發展農業文明的基本條件。

▲費爾幹納盆地

農耕定居式文明的出現,使得烏茲別克人能夠獲得大量且穩定的食物供給,而這往往是促進人口增長的重要條件。

從中亞的地貌上來看,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河中地區)以及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域。與其相比,中亞其他地區則充斥著沙漠、山地和乾燥草原,並不利於人口大規模定居。

▲河中地區與費爾幹納盆地位置

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盆地發展農業的歷史也相當悠久。當地灌溉農業與中亞其他地區相比,一直處於一個較為發達的水平。

不過,烏茲別克人並不是在這裡最早生活的民族。由於中亞民族遷徙頻繁、戰亂此起彼伏,中亞南部更是多個族群的激烈碰撞之地,鮮有單一民族能在當地長時間佔據統治地位。

從公元前五六世紀起,中亞淪為多個異族之手,最終伊斯蘭化的突厥人融合了其他民族,逐漸佔據主導地位,且在其基礎上形成了四個突厥人的「斯坦」國家(除塔吉克斯坦外)。

二、從遊牧走向農耕

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後,自然條件甚好的中亞南部迅速淪為他們的牧場。經過長時間共處,當地操波斯語、突厥語的族群逐漸和蒙古人融合,形成了烏茲別克、哈薩克等族群的雛形。15世紀起,烏茲別克民族逐漸形成。

在進入中亞南部之前,烏茲別克人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遊牧民族。進入費爾幹納盆地後,他們的社會經濟形態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費爾幹納盆地和河中地區自古以來便是綠洲薈萃之地,灌溉農業極為發達。

▲烏茲別克斯坦佔有費爾幹納盆地的主體部分

隨著遷入當地的烏茲別克人越來越多,放牧的草場越來越少,森林也被大量破壞。受此影響,一些善於改變的烏茲別克部落開始學習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步從遊牧走向定居。到17世紀末,大部分烏茲別克人都已選擇農耕作為謀生手段。

▲重建烏茲別克人國家的昔班尼

除了農耕外,河中地區位於歐亞大陸交通要衝,自古以來當地便有經商的傳統,對外開拓進取,從事貿易活動。

烏茲別克人進入河中地區後,也隨之養成了經商的風俗。當時,他們遍布中亞及其周邊各地。清代時,已有為數不少的烏茲別克人前往新疆經商,並與當地居民通婚定居下來。

16-19世紀期間,烏茲別克人在中亞南部確立統治地位後,進一步同化了當地原有居民,逐步從遊牧轉向農耕定居的民族,並先後建立起以烏茲別克人為主體的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大汗國。

在這三大汗國存續期間,烏茲別克的社會十分繁榮,給人口增長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基礎。

▲19世紀末期的烏茲別克人

三、白金之國

19世紀沙皇俄國的大舉南侵,迅速兼併了中亞。俄國人在當地推進的工業化,使得中亞地區逐步從一個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大多數農村勞動力也因此開始向城市和工礦地區集中。

俄國在烏茲別克人居住地確立統治後,積極推行土地國有化。一方面俄國強力剝奪烏茲別克人的農場和牧場,另一方面還實行鼓勵移民到中亞的政策。

▲反映沙俄對中亞徵服的畫作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後,大批獲得人身自由的農民選擇來到中亞定居。1871到1917年間,從東歐遷往中亞北部的俄羅斯農民就高達163萬餘人。

大量外來人口的遷入,不但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時也迅速充實了當地人口。20世紀20年代,蘇聯在當地進行了土地改革和水資源改革,使得貧困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好轉,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棉花的廣為種植,使得烏茲別克斯坦獲得了「白金之國」的美譽

中亞地區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灌溉發達、土壤肥沃,適合棉花的生長。當棉花於1884年在烏茲別克斯坦順利引種後,使得棉花種植業在中亞迅速普及開來。

烏茲別克斯坦不但是蘇聯境內的主要棉花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農業基地,當地生產的水果、蔬菜也能提供莫斯科等大城市。

▲蘇聯時期中亞對阿姆河、錫爾河的大規模利用,導致了鹹海的乾枯

在蘇聯時期,烏茲別克斯坦的發展資金有三分之二都由蘇聯中央提供。二戰中,大量工業企業和技術工人遷往中亞大後方,烏茲別克斯坦從中獲益頗豐。到蘇聯解體前,烏茲別克斯坦已經有了較為健全的經濟體系,冶金、石油天然氣、機器製造業等門類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在中亞五國中,除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油氣資源分布較少外,其他三國都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相比農業而言,油氣帶來的經濟利益要更高,油氣工業區附近也往往集中著大量的人口。

伊斯蘭教主張多生多育的傳統和蘇聯推行的「母親英雄」「光榮母親」鼓勵生育的政策,也對中亞人口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39年時,蘇聯國內烏茲別克人總共408萬人,到1989年,烏茲別克人已增長至1414萬人。

▲烏茲別克斯坦1950年-2008年的人口增長(單位:百萬)

四、人口數量超越哈薩克斯坦

其他中亞四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相比,則有著十分顯著的發展劣勢。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群山環抱,鮮有能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平原。

▲中亞的地形圖

土庫曼斯坦的國土80%以上為沙漠,除了人工開鑿的卡拉庫姆運河和阿姆河兩岸外,其他地區難以定居。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偏北,氣候寒冷,宜居的土地較為有限。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其他四國的人口上限。

▲中亞的人口密度圖,人口主要集中在費爾幹納盆地和河中地區,均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烏茲別克斯坦儘管擁有更好的自然條件,但哈薩克斯坦土地面積更廣,再加上由於地理位置與俄羅斯接近,因此有大量的俄羅斯族遷入該地,哈薩克斯坦的人口數量在1976年之前,一直是中亞五國中最多的。

▲俄羅斯族一度成為哈薩克斯坦人口最多的民族

不過,哈薩克斯坦在蘇聯時期卻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導致其人口優勢在1976年被烏茲別克斯坦反超。

20世紀初時,哈薩克人大多還處在遊牧社會,因此蘇聯強制推行的「居民定居化」的政策,導致了大量牧民和牲畜非正常死亡。據學者研究,當時哈薩克斯坦可能因此損失了上百萬人口。

相比之下,烏茲別克人在此前就已基本完成農耕定居化,因此影響幅度較小。二戰後,受到蘇聯政府的號召,為了鞏固對中亞的統治,大量俄羅斯移民前往哈薩克斯坦墾荒定居。蘇聯的人口遷移政策給中亞帶來了大量知識分子群體,促進了當地國民素質的提高,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大量的俄羅斯族移民也一度改變了當地民族結構,俄羅斯族一度成為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第一大民族,佔總人口的42%之多。哈薩克斯坦也從一個落後的遊牧區逐漸成長為蘇聯內部重要的糧倉和工業基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族為避免迫害也大量出逃,哈薩克斯坦人口增長率在20世紀末不斷下降,人口數量甚至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出現負增長。

▲俄羅斯族在1959年佔哈薩克斯坦的42%,下降到2014年的21%

1990年,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645萬,然而隨著人口的流失,2002年人口數量下降到1488萬。到2018年,其人口總數僅恢復到了1828萬。

而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在1976年超越哈薩克斯坦後,人口增長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到2018年已經擁有3300萬人口,拉大了與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差距。坐實了「中亞人口最多國家」的寶座。

▲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人口數量對比,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增速停滯不前

長期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文史作家|近現代世界政治與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標題:《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為何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為何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歐洲的列支敦斯登),不但自己為內陸國,其鄰國也都為內陸國。▲雙重內陸國(紫色),其鄰國也都是內陸國雖然雙重內陸國的性質限制了其發展,但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數量卻是中亞五國中最多的(約3300萬人),約佔中亞人口的45%,將近一半。
  • 中亞國家與中國新疆同源跨國民族人口對比表
    新疆地圖烏茲別克族主要分布在烏茲別克斯坦,在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族人口2150萬,在中國新疆境內的烏孜別克族人口1.42萬。主要居住在伊寧、喀什、烏魯木齊、塔城、莎車。中亞五國面積人口簡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9位,為世界最大內陸國。人口1840萬。
  •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與中亞丨文稿
    對此,我們將深入介紹中亞各國的基本概況、建立歷史、民族與人口、政治經濟外交以及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係發展,進一步了解中亞地區。 中亞有五個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前三個國家與我們國家有陸地接壤,邊界線約為3300公裡。中亞地區東邊是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地勢比較高;西邊是廣闊的沙漠、戈壁和綠洲。
  • 足球地理學堂:國奧的對手烏茲別克斯坦,來自中亞的「白金之國」
    今天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就一起走進烏茲別克斯坦,了解這個國家一些秘密。烏茲別克斯坦: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地區,該國的國土面積約44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中亞五個斯坦中位於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之後,排名第三。
  • 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最富,原因是什麼?
    亞洲分為北亞(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亞、西亞、東南亞、中亞等六個區域,中亞是亞洲六個區域中唯一的內陸區域。中亞西部雖然瀕臨面積37.1萬平方公裡的裏海,但國際主流始終把裏海視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而不是海。
  • 苦命的中亞五斯坦,究竟怎樣的「人口遷移」換來1000萬俄羅斯人?
    雖然對中亞的地理範圍存在多種界定,但原蘇聯解體後獨立的「中亞五國」成為中亞較為普遍接受的界定。如上圖,中亞五國即常說的中亞五斯坦,由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組成。五國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6500萬,在地理、氣候和歷史等多種因素制約下,這一地區總體為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
  • 中亞五國是指哪五個國家,你知道嗎?
    哈薩克斯坦位於亞洲中部,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瀕裏海,東接中國。其國土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裡,約佔地球陸地表面積的2%,領土橫跨亞歐兩洲,以烏拉爾河為洲界,總人口為1839.57萬人。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達48億噸,已經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
  • 中亞五國,你了解多少?
    中亞五國分別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國家分別有什麼特色呢,我們一起來看下。一、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是蘇聯十五國中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內陸國,約為272.49萬平方公裡,是中亞五國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則只有1863.22萬(截至2020年1月),也是中亞五國人口最多的國家。
  •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有2500年的歷史,為古代帖木爾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地區連接著中國、波斯帝國和印度這三大帝國,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
  • 「高山之國」塔吉克斯坦:深居內陸資源豐富,中亞五國最小的國家
    「高山之國」塔吉克斯坦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我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把亞洲分成了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等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若干國家組成。中亞地區一共有五個國家組成,分別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這五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名稱中都有「斯坦」這個詞,這個詞源於古波斯語,意思為「某某之地」,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塔吉克斯坦」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塔吉克人之地」。塔吉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塔吉克族是主體民族,人口數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68.4%。
  • 牧牧看世界8:異域風情的中亞五國之塔吉克斯坦,真正的寶石王國
    二、塔吉克斯坦概況塔吉克斯坦是中亞地區的一個國家,首都是杜尚別,人口80多萬。鄰國有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阿富汗。面積14.31萬平方公裡,人口900多萬,也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國家。三、塔吉克斯坦島地形與氣候塔吉克斯坦是位於中亞東南部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為14.31萬平方公裡。
  • 哈薩克斯坦為什麼會獨佔中亞一半領土?
    對此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因為河中地區的面積仍然要小於哈薩克草原。然而有錫爾河、阿姆河及鹹海灌溉的河中地區,有著大量富饒的綠洲城市,相比以遊牧為絕大多數生活方式,人口不過百萬的哈薩克汗國,無疑在人口和資源上都擁有巨大的優勢 。
  • 中亞各國人口分析,結果還挺出乎意料
    【原標題】塔吉克斯坦人口增長在中亞國家排名第三 據塔媒近日報導,根據獨立國協跨國統計委員會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中亞人口顯著增加:烏茲別克斯坦增長最快,哈薩克斯坦人口增長最慢,塔吉克斯坦排名第三。
  • 土耳其與中亞國家關係的現狀及前景
    1992年10月,土耳其倡議召開首屆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土耳其、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六國總統共同籤署了《安卡拉宣言》,強調與會各國的共同歷史、語言和文化聯繫,並決定將定期舉行元首峰會。此後,中亞各國與土耳其國家領導人間互訪頻繁。同時,土耳其積極推動中亞國家進行文字改革,幫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制定了拉丁字母等。
  • 2020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向國內輸氣超390億立方米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6日電 (記者顧煜)據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6日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向國內輸送天然氣超390億立方米。  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經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實現ABC三線並行,入境後通過霍爾果斯壓氣站與西氣東輸二、三線管道相連,全長1833公裡,總設計輸氣能力為每年600億立方米。  中亞天然氣管道天然氣主要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2017年又開拓了哈薩克斯坦氣源。
  • 哈薩克斯坦民族可分為歐亞兩大類,建國後哈薩克族佔比翻倍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五個國家中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國土面積為272.5萬平方公裡,同時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但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卻不是中亞最多的,2020年其人口為1867萬人,次於面積只有其六分之一的南方鄰國烏茲別克斯坦(3390萬),也少於我國的新疆區(2486萬)。
  • 中亞,也有高鐵
    而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亞國家,卻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中亞一條高速鐵路。這是目前中亞唯一高速鐵路系統,也為烏茲別克斯坦帶去了人流、物流和致富的希望。 在中亞,水資源是最大的限制條件 山腳下的費爾幹納盆地和河中地便聚集了大部分人口 (河中地是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地區,主要是澤拉夫尚河周邊,又稱索格狄亞那) (底圖來自:AridOcean / shutterstock.com)▼
  • 在亞洲中亞地區的五個國家中,哪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大洲,總面積約為4458萬平方千米,由於亞洲面積巨大,不同的區域之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異巨大,因此亞洲通常被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等六個地理區劃。中亞地區位於亞歐大陸中部,總面積約為400萬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五個國家。中亞地區由於距海十分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多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氣候較為乾旱,地表植被以草原和荒漠植被為主。
  • 關注丨中亞五國最喜歡中國的哪一點?他們和四川的合作原來是這些!
    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亞東北部,北鄰哈薩克斯坦,西南鄰塔吉克斯坦,西鄰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面和東面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其國土面積為19.99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01.95萬。 其國土面積為44.7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180.7萬。 經濟以石油化工、採礦、煤炭、天然氣和棉花種植業為主。烏的黃金儲量居世界第4位,鈾資料儲量居世界第7位,天然鈾產量居世界第5位。 我國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電信設備和土壤改良設備供應國。
  • 比中東資源還豐富的中亞五國,群雄逐鹿,它最可能成為此地的霸主
    在我們的西北角,有5個我們非常熟悉但是又非常陌生的國家,它們一般被稱為中亞五國。我們熟悉它們的名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又很少知道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雖然它們是我們的鄰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亞五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