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艦搜查土耳其商船 土外交部召見歐盟大使及德國代辦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當地時間11月23日,土耳其外交部發表聲明抗議德國軍艦搜查土耳其商船。聲明稱土耳其商船「羅塞琳-A」號從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阿姆巴爾勒港口出發前往利比亞的米蘇拉塔,是一艘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船隻。11月22日17時45分,德國軍艦「漢堡」號的武裝人員登上了「羅塞琳-A」號,並且開展了搜查行動。聲明表示,搜查行動沒有經過土耳其政府以及船長的同意,在土耳其方面持續的抗議下才得以中止。相關武裝人員在23日早晨離開「羅塞琳-A」號。

據悉,德國軍艦「漢堡」號此次行動是歐盟「伊裡妮行動」的一部分。

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對扣押船隻的行為表示遺憾,稱土方船隻沒有違反武器禁運的要求,同時抗議「這種未經授權的、粗暴的行為」,認為歐盟「伊裡尼行動」是有偏見的行動。

23日,德國政府表示,對於土耳其中止德國海軍搜查一艘疑似向利比亞運送武器的船隻「感到關切」。

歐盟3月31日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啟動代號「伊裡尼」的海上行動,以阻止武器運抵利比亞交戰方。

土外交部召見歐盟大使、德國代辦 抗議土方船隻被搜查

當地時間11月23日晚,土耳其外交部召見歐盟駐土耳其大使、義大利駐土耳其大使以及德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代辦,抗議歐盟的「伊裡尼」行動在未經土耳其政府允許的情況下搜查土耳其商船「羅塞琳-A」號。土外交部表示,已經向被召見的使節遞交了外交照會,照會稱,搜查事件違反國際法,土方保留要求賠償的權利。(總臺記者 顧玉婷)

原標題:《土耳其外交部:抗議德國軍艦搜查土商船》

相關焦點

  • 德國軍艦強登貨輪,歐盟制裁下月就來?土耳其怒了!
    據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23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22日17時許,一艘土耳其商船在前往利比亞的途中遭到德國軍艦的強行登船搜查。土耳其政府隨後召見了歐盟駐土耳其大使和德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代辦,對該行為表示抗議。與此同時,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警告稱,歐盟與土耳其的關係正達到一個「分水嶺時刻」,他認為歐美可能會在下月就對土耳其實施制裁。
  • 26國大軍集結地中海,德國軍艦一馬當先登上土商船搜查,土:抗議
    據外媒報導,向來與土耳其並無多大瓜葛的德國,突然在11月23日向土耳其發難。報導稱,當天德國海軍"漢堡"號飛彈護衛艦的武裝人員,於地中海東部海域,在未經土耳其政府以及船長的同意下,強行對土耳其商船"羅塞琳-A"號進行了暴力搜查。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發表爭議言論 伊朗外交部召見土耳其大使表達抗議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導,針對日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亞塞拜然出席活動時發表「有爭議」的言論,伊朗外交部當地時間11日召見土耳其駐伊大使表達強烈抗議。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蒂布扎德當天表示,在埃爾多安在亞塞拜然發表「幹預他人、不可接受的」言論之後,伊朗已經向土耳其駐伊大使表達了強烈抗議,並敦促土耳其政府儘快就此作出解釋。報導還稱,伊朗外交部一官員當天在召見土耳其大使時表示,索取土地和帝國擴張的時代早就已經結束,伊朗不允許任何人幹涉其領土完整。
  • 多次警告被無視,德國忍無可忍對土耳其動手,埃爾多安怒斥太狠
    根據環球時報11月23日的消息,土耳其外交部當日發表了一篇聲明,在聲明中抗議德國軍艦搜查土耳其商船,據了解土耳其一艘名為「羅塞琳-A」的上傳從伊斯坦堡發往利比亞的米蘇拉塔,這是一艘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船隻
  • 土耳其總統激怒法國,馬克龍召回駐土大使
    iWeekly 當地時間25日,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鑑於土耳其政府在巴黎西北郊孔夫朗-聖奧諾裡訥市襲擊事件上發表不當言論且侮辱法國國家元首,法國於當天召回駐土耳其大使,近來不睦的法土兩國關係再度緊張。
  • 終於,德國對土耳其出手了
    兩國的插手,導致衝突變得撲朔迷離,而隨著納卡地區衝突的暫時結束,土耳其也將自身的戰略目光放回到了敘利亞和利比亞戰場上,而這也必然會對當前的國際局勢帶來一定的威脅。土耳其想要復興自己的奧斯曼帝國夢,從國際形勢來看是不現實的。
  • 26國大軍集結地中海,德國軍艦率先出手,土耳其:強烈抗議
    26國大軍集結地中海東地中海問題由來已久,由於這一地區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因此土耳其希望能夠進行開採,儘管這一地區並非屬於土耳其的固有領土,但是由於距離土耳其更近一些,這也使得土耳其方面狠下心來,就此問題徹底同埃及攤牌。
  • 德國:對土耳其中斷搜查可疑船隻「感到關切」
    當地時間22日,土耳其中止德國海軍搜查一艘疑似向利比亞運送武器的船隻。德國政府23日表示,對此「感到關切」。 22日,德國「漢堡」號護衛艦接到歐盟的指令,對位於距離利比亞海岸200公裡處的土耳其「羅塞琳-A」號船隻進行搜查。
  • 德國力挺希臘,對土耳其發出警告,為了歐盟恐將站在埃爾多安對面
    最近幾年,作為北約領導的美國對土耳其不感冒,甚至傳聞美國政府2016年在背後還策劃了土耳其政變,試圖推翻「不聽招呼」的埃爾多安政府,引發兩國關係急劇下滑。並因此土耳其經濟等各方面都遭到打壓,與北約或美歐關係都在惡化。而剛剛有消息稱,土耳其恐再次與歐盟發生摩擦,埃爾多安政府因為希臘和賽普勒斯領土糾紛遭到德國警告,默克爾政府恐會因為歐盟利益站在土耳其對立面。
  • 多次警告不聽後,德國對土耳其下手了,埃爾多安惱怒:粗暴的行為
    土耳其和德國之間的關係正在逐漸下滑 根據媒體報導,德國漢堡號軍艦的武裝人員登艦搜查了土耳其所屬的羅塞林號人道主義物資救援船,而該做法引起了土耳其政府的嚴重不滿
  • 伊朗外交部召見英國大使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英國駐伊朗大使羅布·馬凱爾。(圖片來源:伊朗外交部網站)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伊朗外交部12日召見英國駐伊朗大使羅布·馬凱爾,談及他前一天在首都德黑蘭參加一場「非法集會」。  伊朗媒體報導,馬凱爾11日短暫被捕,原因據信是他「煽動」抗議伊朗誤擊烏克蘭航空公司客機的示威。馬凱爾12日澄清,他沒有參與示威。
  • 土耳其調查貨船遭德軍艦檢查事件
    就德國軍艦數天前在地中海攔截檢查一艘掛土耳其旗幟的貨船一事,土耳其檢察機關27日啟動調查,指責德方行為「不合法」。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首席公共檢察官辦公室當天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說:「這艘船遭到非法檢查,(檢查行為)沒有得到船旗國同意。」
  • 德國軍艦強勢出手,土耳其表示抗議
    德國軍艦強勢出手,土耳其表示抗議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東地區有很多軍事力量很強大的國家,就像以色列和伊朗這些國家,在中東這個地方有著極高的地位。當然,土耳其作為中東軍事強國,自然有著很強的野心,想要成為中東的霸主。土耳其這些年以來不斷地對外進行擴張,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土耳其同時也想要在幕後控制更多的國家,恢復日耳曼帝國的榮耀。
  • 土耳其蠢蠢欲動,欲重新開放這「無人之地」,遭歐洲國家強烈抗議
    此前,這個地區一直是只有土方的軍隊駐紮著,還有少數的聯合國的官員在這裡工作,原本這裡的百姓不是被趕了出去,就是自行離開,所以也將這裡成為「無人之地」就是指沒有百姓住在這裡,但是現在土耳其方面想要開放瓦羅莎地區,表明土耳其想要讓自己本國的居民或是企業入駐進去了,這讓賽普勒斯和歐洲方面是非常的不滿,他們認為土方的此舉,無異於加重地區的緊張的局勢,塞方和歐盟組織官員表示
  •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對美方制裁我全國...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8日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傅德恩,就美國務院宣稱將制裁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14位副委員長提出嚴正抗議。  相關新聞:  外交部發言人就美方藉口涉港問題宣布制裁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成員發表談話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強烈譴責美方倒行逆施的霸權行徑 「制裁」鬧劇註定徒勞無功
  • 默克爾呼籲歐盟國家支持希臘,法意希塞四國舉行聯合軍演
    28日,據希臘《每日報》(Kathimerini)、《希臘城市時報》(Greek City Times)等媒體報導稱,原先在土希爭端中保持相對中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天呼籲所有歐盟成員國一起支持希臘,並稱「歐盟國家有義務這麼做」。 不過,默克爾並未批評土耳其,認為土希兩國的海上爭端問題應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
  • 德國突然攔截24萬口罩,緊急召見大使!
    24萬個進口口罩被德國攔截瑞士召見德國駐瑞士大使抗議據《新蘇黎世報》等媒體3月7日報導,近日,因為德國限制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出口,導致同樣急需物資抗擊疫情的瑞士大為不滿。為此,瑞士政府召見了德國駐瑞士大使。
  • 德國警告土耳其和希臘軍事對峙將導致嚴重後果,埃爾多安:沒人可以...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今日俄羅斯》網站8月24日報導稱,隨著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德國正試圖調停兩國之間的衝突。而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將於當地時間8月25日起分別前往雅典和安卡拉進行斡旋。
  • 「限制」席爾瓦將軍激怒科倫坡,斯裡蘭卡外長召見美國大使
    斯裡蘭卡外長正在召見美國大使。(圖-斯裡蘭卡每日新聞)美國對打擊恐怖組織--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LTTE)的戰鬥英雄席爾瓦(Shavenra Silva)將軍的「限制」,激怒了科倫坡,斯裡蘭卡外長古納瓦德納2月16日召見美國駐科倫坡大使特普利茨(Alaina Teplitz),轉達了斯裡蘭卡對美國政府對斯裡蘭卡陸軍司令兼代理國防參謀長席爾瓦中將及其直系親屬實施旅行限制的最強烈反對。
  • 歐盟外交官竟被污衊是「中國間諜」,外交部闢謠
    一名歐盟外交官,只因為替華為說了好話,就被德國政府打成了"中國間諜"。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2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類似冤假錯案很多,反映出的問題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