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期末考完試成績出來後,總會有一些家長心情不好,其原因就是孩子成績沒達到他們的期望值。就如這位一年級孩子家長,孩子語文考了94分,在班裡排名倒數,就無法接受了,內心非常焦慮,甚至對孩子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架勢。
看到這位家長在盲目焦慮,我要勸勸你了,你根本沒有必要用這種糟糕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期末成績。在我看來,孩子語文能考94分已經很不錯了,只是你利用寒假時間,重視一下培養孩子生活與學習習慣就好了,具體做法我給你講一講。
第一,孩子語文期末考試丟了6分,這幾分是丟在不良學習習慣上面。
孩子能考出94分的成績已經屬於優秀,既然是優秀段的分數,家長就必須要非常欣慰才對。千萬別看所謂的班級排名,一二年級小學生成績排名最具有欺騙性,因為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忽略了最重要的培養——學習習慣。
我們都知道孩子平時上課聽課,課後寫作業,包括考試都是學習活動,學習活動必然需要加強學習習慣養成,如果不重視培養學習習慣,你的孩子即便再聰明也沒用,照樣會因為粗心大意而出錯丟分。
第二,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習的注意力專注特別重要,第一印象錯誤記憶點很難矯正。
由於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記憶有一個特點,既短時記憶都非常不錯,看一眼要記的內容,如果看得仔細就容易建立正確的記憶印象,如果走馬觀花狀瀏覽,極容易出現錯誤的記憶印象。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錯誤記憶點,一旦孩子第一次記錯了,不管你糾正多少次,孩子都照錯不誤。家長如果去分析一下你孩子期末考試丟分的內容,保證大都是平時易出錯的地方,所以,培養孩子注意力專注尤其重要,這是減少錯誤的根本。
第三,學習習慣要與生活習慣養成同步進行,讓孩子養成有目標按步驟做事好習慣。
有些家長平時只把注意力放在盯孩子學習上面,可是你具體都做了哪些好習慣培養工作呢?這一問恐怕把很多家長都問住了,原因是你根本不知道具體內容,必須要清楚地知道,學習習慣是生活習慣的延伸。
家長想讓孩子有優秀的成績,你就必須要重視平時每日生活中的習慣養成,讓孩子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目標,做事之前要動腦思考有哪幾個步驟,完成後需要仔細回顧檢查,看看有沒有丟步驟的現象。生活習慣養成好了就促進了學習習慣養成。
第四,結合期末試卷分析,引導孩子知道丟分的原因,並利用寒假進行好習慣培養。
家長有功夫在那頭疼,倒不如幹點實際工作,如抽出專門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期末試卷分析,讓孩子知道等分的原因。就拿這粗心大意來說吧,往往是孩子讀題太馬虎,未經大腦認真思考,就貿然憑著下模糊的印象下筆去答了,答完後又不重視檢查,自然易錯。
利用寒假時間,家長需要分步對孩子進行答題步驟訓練:第一步,讀題(有指朗讀、有指默讀、無指默讀)訓練;第二步,大腦認真思考題意,能說出要答的內容;第三步,認真書寫答案過程;第四步,認真做檢查,排除錯誤。這幾步可結合寒假作業進行。
結束語:通過上面的分析,家長一定會看到,只有真正懂得培養孩子生活與學習習慣,才能培養出孩子過硬的學習能力。否則,你光在那盲目焦慮,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學習難度的加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越差,孩子的成績就會下滑的越厲害,那時你的焦慮感會隨著孩子年級增高而不斷加強,你想要那樣的結果嗎?如果不想,就請從現在開始做你的有效育兒工作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