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納德可以算單核帶領猛龍奪冠嗎?
這個問題在總決賽開打前就已經討論的熱火朝天了,當時爭論的是猛龍算不算單核,隨著猛龍終結勇士王朝,問題又升級為「倫納德算不算單核帶隊奪冠?」今天就來好好說說這件事。
首先要解釋什麼是「單核」,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核」就是核心,「單核」就是只有一個核心,其他人都是配角。
但具體到一支球隊中就很難判斷了,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說明什麼是核心,類似於MVP的評選,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從數據到戰績到歷史規律再到球員履歷,甚至要考慮情感因素以及媒體評選的傾向性,不可能用某一項數據或自製一套公式就給出一個所謂的正確答案。
所以,在網上很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態度非常強硬,擺出一套理論或複雜數據計算,說明是或不是,並且堅決否定對方的觀點,我認為都有失公允,過於主觀。一個沒有明確標準的討論,本來也不存在正確答案,關鍵在於如何得出觀點,以及觀點的可信度,而不是強行說服對方。
先給結論,我認為是單核。下面具體分析,第一部分我儘量不用數據,主要講觀感,第二部分說數據。
第一部分:從觀感入手,不談數據同意小卡是單核的,一般都是從球星地位的角度出發,在來到猛龍之前,倫納德就已經是天下五絕級別的超巨了,只要不受傷病影響,就是奔著「東部新王」來的。
洛瑞進過全明星,小加進過最佳一陣,拿過最佳防守球員,但顯然都和倫納德存在級別上的差距。季後賽一路走來,小卡也的確打出了超巨水準,帶隊一路過關斬將,從戰術地位到綜合表現都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只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小卡單核帶隊奪冠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小卡能不能算單核」這個問題存在,就代表它是有道理的,勇士前兩年都是冠軍,杜蘭特兩連FMVP,但一定沒人會問勇士算不算單核,因為誰都知道庫裡和杜蘭特是同級別超巨,能力不分伯仲,甚至很多人認為庫裡比杜蘭特對勇士更重要。
當然,有人會說,什麼單核不單核啊,小卡的隊友不重要嗎?打的不好嗎?猛龍是靠整體的,沒有隊友的幫助不可能奪冠!這麼說是沒錯,但放到這個問題裡就有點抬槓了,能奪冠的隊當然得有好隊友,能打上NBA的都是世界籃壇的佼佼者,所謂單核不單核也不是說一人打四人看著什麼都不管。
不過話說回來,洛瑞、小加包括西亞卡姆也的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個別比賽比小卡表現更出色,不能只因為球員級別上存在差距就斷定為單核。
舉個例子,2016年騎士奪冠,詹姆斯拿到FMVP,按說詹姆斯的級別肯定歐文高,但也沒人討論詹姆斯是單核,一方面是因為歐文在總決賽交出了完美答卷,但平心而論,就算歐文發揮欠佳,你也很難說騎士是單核,為什麼呢?
這裡就要引出「核心」的第二個概念,要能圍繞其建隊的球星才能進入「核心」的討論。歐文貴為狀元秀,詹姆斯回騎士之前就被當做未來支柱培養,後來去了綠軍也是當家領袖,綠軍願意圍繞他而建隊。
洛瑞就不行,雖然也是聯盟一流控位,經驗豐富,但大概不會有哪支球隊願意圍繞洛瑞而建隊吧?猛龍其他人就更不行了,小加年輕時或許可以,但現在已經34歲了。
從技術特點上來說,倫納德就是標準的核心打法,控運技術嫻熟,左右開弓,能持球單挑,能打擋拆,突破與遠投兼備,還掌握一手接近失傳的中距離絕技,包括低位背身單打,強行靠身體開路造犯規等等可遇不可求的高階技能,也全部具備。他在猛龍的戰術地位也是被當做唯一的核心看待,手握無限開火權,可隨意支配球。
倫納德的隊友顯然都不具備類似的技術特點和地位,洛瑞是球隊的發動機,負責梳理進攻,有一手強投三分,推快攻勇猛無畏,防守端有堵搶眼的精神,但真要讓他落陣地一對一單挑,當成核心使用,就有些難為了,何況洛瑞本來就很善於打無球(他的無球經常被低估),定位上從來也不是持球核心。
西亞卡姆是終結手打法,持球進攻還在不斷開發中,更像角色球員,距離核心還有一定差距。小加的組織策應和防守護框均寶刀未老,但畢竟年事已高,顯然無法勝任核心,其他人就不說了。哦對了,範喬丹是替補核心!
所以,倫納德從技術特點到隊內地位,都符合單核的要求,他的隊友們又能提供全方位的幫助,使彼此之間形成互補關係,最後捏合成一個以倫納德為核心的特點全面的整體,而不是說一人拉開單打,把隊友甩在一邊,最後拿個四五十分球隊卻輸球。
評價核心球員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關鍵時刻的表現,倫納德在加入猛龍之前就已多次證明了這方面的才能,今年季後賽更上一層樓,達到封神級別。
搶七絕殺76人那一幕註定載入史冊,東決猛龍故意壓低節奏,就是為了拖入最終決戰,讓倫納德解決問題,他不僅做到了,還好好給字母哥上了一課。總決賽第二場16罰全中,第四場36分0失誤,第五場第四節關鍵時刻2分鐘內連得10分,第六場最後的3罰全中,都是最好的證明。
猛龍今年只打了一場搶七,那一場倫納德出手39次,刷新生涯出手紀錄,最終命中壓哨絕殺——他喜歡打的無私,但真到了生死關頭,自然會扛起重任,因為只有他能做到。
下面說數據,我準備拿倫納德和2011年的諾維斯基做個比較,當年的諾天王是近代(至少21世紀至今)公認的單核奪冠,甚至是唯一的單核。當然,如果您也不同意諾維斯基是單核,那我真沒辦法。
今年的猛龍和2011年的小牛還有不少相似之處,一個思維縝密的團隊大腦,擅投三分,能防守的後衛(基德、洛瑞),一個禁區防守支柱,拿過最佳防守球員(錢德勒,小加),一個鋒線下快攻能手(馬裡昂、西亞卡姆),一個替補奇兵(特裡、範喬丹)。
從圖表中能看出,倫納德和諾維斯基都在季後賽打出了獨領風騷的數據,從得分到真實命中率都無人能望其項背,倫納德的籃板甚至比諾維斯基還要好,兩人的使用率(usg%)都是隊內第一,卻遠超過第二名,都握有第一球權,是絕對的核心進攻點。
倫納德在正負值方面落了下風,諾維斯基的+8.1不僅全隊第一,比第二名的特裡高出1分之多,而且特裡更多面對的是敵方第二陣容;倫納德甚至排不到第一,比洛瑞還低了0.2分。由此可以得出,兩人都有頂級的比賽影響力,但倫納德做不到像諾維斯基那樣,和隊友拉開明顯差距。
再看高階數據,倫納德今年季後賽一共在場939分鐘,下場223分鐘,在場時球隊百回合淨勝8.4分,下場後百回合淨輸4.8分,差值為13.2分。洛瑞一共在場900分鐘,下場262分鐘,在場時球隊百回合淨勝8.8分,下場後百回合淨輸5.9分,差值為14.7分。
2011年的小牛,諾維斯基在場時球隊每百回合淨勝10.4分,特裡在場時百回合淨勝10.8分。諾維斯基下場後百回合淨輸14.7分,特裡下場後百回合淨輸5.2分。諾維斯基的差值為25.1,特裡為16分,第三名基德11.2分,第四名錢德勒10.9分。
一目了然,無論在場與否,洛瑞的影響力都要比倫納德略高一點,諾維斯基和特裡,在場時淨勝分相差無幾,特裡還略高,可一旦下場,缺少諾維斯基帶來的損失比特裡要高出將近10分,說白了,兩人下場後球隊都會輸分,但缺少特裡還能勉強接受,少了諾維斯基就要被碾壓了。
而且那年小牛所有人當中,季後賽一下場就輸分的,除了他倆就只有一個基德了,基德下場後球隊百回合輸1.9分,特裡是5.2,諾維斯基則是14.7——獨一無二的存在。
最後再看兩人的單場發揮與隊友是否拉開明顯差距。就拿總決賽舉例,諾維斯基2011年總決賽場均26分,單場最高分34,六場比賽有五場得分全隊第一,只有第六場的21分低於特裡的27分。不過上文已經說了,特裡主要是第六人攻堅手,上來就是得分,別的都不用管,無論戰術地位還是球場影響力都無法和諾維斯基相提並論,何況全隊除了特裡連第二個能比一比的都沒有。
小卡總決賽場均28.5分,單場最高分36,但六場比賽有兩場得分不是全隊最高,第一場他23分,西亞卡姆17中14得到32分,第六場奪冠戰,猛龍全隊4人20+,洛瑞和西亞卡姆都是26分,倫納德和範喬丹都是22分。
這也是很多球迷不認同倫納德是單核的原因:一是他總決賽發揮沒有之前那麼驚豔,隊友給予的幫助非常多,而且是多點開花。
就算沒有第二個「核」,但角色球員們的重要貢獻讓球隊更偏向團隊型打法,無法突出核心的獨立性。這種觀點也不能說是錯的,有一定道理,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開頭也說了,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可以有不同見解。
總結倫納德是猛龍唯一的超巨,在季後賽中也打出了超巨的價值,從球星級別到個人數據再到戰術地位以及打法風格,都符合單核的標準。
和2011諾維斯基相比,兩人的數據都符合單核標準,倫納德的比賽影響力不如諾維斯基,尤其體現在總決賽的個別比賽中沒有和隊友拉開明顯的差距——都能算單核,但單核的程度不如2011的諾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