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美國與澳大利亞聯合研發高超音速飛彈的消息已經被曝光了幾個月,但卻一直沒得到官方回應。但近日,澳大利亞發表官方聲明,表示澳大利亞美國已經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將會在之後共同開發高超音速武器。而對於這款高超音速飛彈,澳美官方沒有公布了更多細節,讓外界對此紛紛猜測。據美國《防務新聞》最近的一篇文章報導,該飛彈未來測試地點,很可能是澳大利亞南部的烏美拉。
音速飛彈可從飛機發射,射程較遠威力不小
雖然澳大利亞和美方都沒有對此飛彈的信息進行更多的披露。但是從兩國媒體的宣傳中,不難發現:該飛彈未來可從飛機上發射,能夠搭載到澳大利亞的「超級大黃蜂」戰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F-35A戰機、P-8A海上巡邏機等多種型號的戰鬥飛機。除此之外,該飛彈的總射程可能達到1600公裡,威力也不容小覷,預計可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啟動樣品測試。
澳大利亞軍方表示,希望此款飛彈能在5年至10年內服役,以此來增加澳大利亞的國防實力。據相關媒體報導,此次澳大利亞和美方合作並非是忽然而至。早在今年7月份,美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就曾和澳大利亞的相關人員就此事做出了協商。澳大利亞的媒體也對外表示,兩國針對高超音速武器相關的動力、傳感器及材料技術等領域早就有合作,合作時間長達15年。
美國致力研究音速武器,澳方充當馬前卒
事實上,美方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上從未停止,五角大樓在2021財年的國防預算中,就已經將此項目的預算提高到32億美元。同時,澳大利亞方面對於飛彈的研究也從未停止。早在今年7月,澳大利亞總理就對外宣布將會增大開支,表示未來10年或將增大2700億澳元的國防開支。而澳大利亞在此時國際敏感的時期,增大國防開支,顯然是要在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情況下,充當「馬前卒」。
如今,澳大利亞已經把自己當成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核心成員,同時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操作,影響拜登團隊未來的發展走向。但事實上,澳大利亞的做法,對於地區安全並不會有正向作用,反而可能會讓各國之間產生更多的分歧。有國家專家認為,澳大利亞不顧後果投入到大國競爭中,是對自身資源的消耗。
針對美澳聯手研發高超音速飛彈的行為,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發出明確表態:近年來,美國帶頭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直接導致此類武器軍備競賽勢頭加劇,嚴重影響全球戰略穩定。澳大利亞緊緊追隨美國的步伐,臆造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俄羅斯威脅論」,為自己擴張武備找藉口,給地區乃至世界安全增添不穩定因素。
文丨虎威軍 審丨綿羊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