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擊落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並不鮮見
所謂領空安全,當然不可能靠「第200次嚴重警告」「提出最強烈抗議」「第469次嚴重警告」,即能實現。縱觀1949年後中國軍隊在防空方面的努力,擊落入侵飛機的頻率並不低。
建國初期,中國防空力量薄弱,對入侵領空的美軍飛機無可奈何
建國伊始,中國軍隊防空力量非常薄弱,可升空作戰飛機僅113架,其中還包括運輸機、通訊機和教練機等,就作戰能力而言,這些飛機僅夠將就保衛北京。防空高炮部隊也少得可憐,無法對入侵飛機造成威脅。不要說威懾美軍飛機,就連對付已經退往臺灣的國軍飛機,也常常力不從心。僅以朝戰爆發前後為例,美機在東北可謂如入無人之境,從1950年8月27日到12月31日,短短三個月時間裡,美機即侵入中國東北領空達328次以上,侵入飛機總數達1406架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從1950年韓戰爆發,至1953年7月底,三年時間裡,美軍機先後侵犯我東北領空達7139批,31816架次,搞偵察外,兼有掃射、襲炸等侵略方式。不唯東北如此,東南沿海領空,美軍也同樣隨意進出,如1951年4月11日,美軍機20多架次侵入福州、莆田、廈門等地區偵察騷擾;4月13日,美機30多架再次侵入福州、廈門等地上空盤旋偵察。
此一時期,中方雖不斷提出抗議或警告,但防空無威懾力量,喊破嗓子也無人在意。後因中方發表抗議次數過多且無多大作用,以至於毛澤東本人都感覺到厭煩,1950年9月16日,毛澤東批示周恩來說:「東北及上海、山東沿海(漁民發現的)均繼續發現美機或美艦侵襲,置之不理是不妥的,若每次抗議則不勝其煩,似宜每隔十天或半月匯集多案抗議一次,請酌辦。」其後,毛澤東不得不向蘇聯求助,請其派出空軍到上海和東北等地幫著中方保護領空安全。…[詳細]
1952年開始,源源不斷的蘇援武器讓中國初步具備了打擊入侵美軍飛機的能力
因新中國奉行「一邊倒」外交政策,及朝戰爆發,蘇聯開始大力援助中國,其中即包括為中國提供大量防空裝備,如1950年10月負責華東空防的蘇聯部隊奉調回國,其所裝備的119架飛機作價移交中國;負責東北地區防空的蘇聯別洛夫師也將138架飛機移交中國。再如,1951年7月,負責中國東北空防的蘇聯部隊陸續回國,中國空軍有償接收了其中12個師的裝備。到1954年初,中國空軍一共組建了28個空軍師、5個獨立團,擁有飛機3000多架,全部購自蘇聯,這些飛機中既有殲擊機、強擊機,也有轟炸機。除此之外,蘇聯還援助了中國軍隊大量高射炮。可以說,在蘇聯援助下,中國軍隊初步具備了防空能力。
由此,自1951年始,中方開始嘗試對入侵美機進行反擊。如1951年7月21日,美國8架F-94型噴氣式戰鬥機侵入中國東北地區領空,被中方空軍部隊擊落7架。1952年10月26日,美國空軍F-84戰鬥機8架侵入中國東北遼東省輯安縣上空掃射,我地面防空部隊向敵機發出猛烈炮火,擊落敵機1架,活捉敵駕駛員拉爾·卡麥隆。1953年1月12日,美國空軍RB-29型飛機1架,夜間侵入中國東北安東上空,當即被中國空軍部隊擊落,機上人員11人被生俘,3人摔死。1953年1月23日,中國空軍在遼東省寬甸縣上空擊落侵犯中國領空的美國飛機1架,生俘駕駛員海勒爾·艾得文·路易斯。2月15日,中國空軍和防空部隊擊落侵犯中國東北領空的美國軍用飛機5架。4月7日,中國防空部隊擊落侵入中國遼東省鳳城縣的美國戰鬥機1架,駕駛員被俘獲。……中方防空戰力的提升,終於讓美機有所收斂,到朝戰結束前夕,美機已很少隨意出入中國東北領空。
不獨東北局面有所改觀,華東防空也有起色。1952年9月20日,空2師6團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擊落美B-29型轟炸機1架,這是解放軍在華東擊落的第一架美機。1953年4月23日,空2師6團1大隊飛行員宋中文、飛行員林毅奉命駕駛米格-15擊落了美國P2V型電子偵察機。1953年3月6日擊落的1架美海軍F4U戰鬥機。1953年10月2日,在青島附近擊傷美海軍PBM-SA巡邏機1架。……從1951年到1953年,為抗擊美機對華東沿海地區的偵察襲擾,中方共出動空軍航空兵539批3419架次,擊落敵機5架,擊傷3架。…[詳細]
1956年以後,高性能雷達和薩姆-2飛彈的配置讓美國高空偵察機不敢再深入中國內陸
儘管中方打擊入侵外國飛機能力不斷增強,但仍對美國的高空偵察機束手無策。直到1956年中國自蘇聯獲得兩種高性能武器後,才初步緩解這一問題。第一種武器,是從蘇聯購進並配置了23部蘇制P-20三坐標釐米波引導雷達,使雷達探測高空飛行目標距離達300公裡以上,能較準確測定目標飛行航向、距離和高度,並增強了雷達抗幹擾能力。
第二種,是1957年10月中蘇籤訂「國防新技術協定」後,蘇聯同意向中國出售薩姆-2地空飛彈武器系統。1958年11月29日,從蘇聯進口的5套薩姆-2地空飛彈武器系統運抵北京,這是當時世界上性能很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之一。有這兩大武器相互配合,中國防空能力提升了一大截,這也是解放軍為何能擊落國民黨空軍裝備的美制RB-57D和U-2C高空偵察機的主要原因。隨著解放軍打擊入侵飛機能力的不斷增強,美機雖仍不斷襲擾中國領空,但再也不敢深入中國內陸進行偵察。如1956年空軍殲擊航空兵第2師在上海附近領海上空擊落了1架美軍P4M-1Q電子偵察機,機上14人全部喪命。…[詳細]
1964年開始中國擊落了不少從越南方向入侵領空的美軍飛機,使得外國飛機不敢再騷擾
中方對入侵飛機的強力打擊,使美機一度有所收斂。但隨著1960年代越戰升級,中國再度成為美機偵察、襲擾的重要對象。如1966年5月12日,美戰鬥機五架公然侵入中國雲南省馬關東北地區上空,偷襲中國訓練飛機,並發射飛彈,擊落中國飛機一架。1967年5月2日,美F—105型戰鬥機4架侵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南部地區上空,投下炸彈數枚。1967年7月12日,美F-105型戰鬥機4架侵入中國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西部地區上空,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射飛彈兩枚,打傷中國士兵4人,炸毀房屋一間。為還以顏色,中國防空部隊集中精力打了兩場杖:
一是打擊侵入我領空的美軍無人偵察機。據統計,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共入侵中國領空97架次,平均每年19架次。面對這種狀況,中方防空部隊精心布置,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共擊落20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其中被空軍航空兵擊落14架,地空飛彈部隊擊落3架,被海軍航空兵在海南島擊落3架。
二是反美國飛機「擦邊」戰。因高空無人偵察機連遭擊落,美軍改變戰術,派出戰鬥機在海南島陸地外沿忽進忽出,引誘中方飛機入海作戰,此即「擦邊」戰術。為對付入侵美機,中方採用「空中待戰,侍機快打」戰術,取得較好戰績。據統計,在「反擦邊」鬥爭中,中國空軍殲擊航空兵擊落敵機5架、擊傷2架,俘虜1名美國飛行員;高射炮兵擊落敵機3架、擊傷1架;海軍殲擊航空兵擊落敵機8架,俘虜1名飛行員,共計擊落美機16架,擊傷3架,最終迫使美空軍逐漸停止了對中國邊境的騷擾。…[詳細]
改革開放後,雖周邊局勢有所緩和,但中國軍隊對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仍不手軟
從1970年代開始,基本上已沒有外國飛機敢侵入中國領空為所欲為,加之中國周邊局勢有所緩和,所以基本上未再出現過擊落外國入侵飛機的事件。但這四十年間,也並非一切太平。比如對越自衛還擊戰結束後,中國軍隊陸續撤離邊界,但越軍繼續在中越邊境進行偵察、騷擾,並出動飛機入侵中國領空。為還以顏色,1987年10月5日下午,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在廣西龍州縣一舉擊落了入侵中國領空的越南米格-21P型偵察機1架,並活捉飛行員陳尊。
據林虎披露,建國後至少擊落入侵敵機141架,擊傷238架
建國以後,中國一共擊落了多少入侵外國飛機?全面的統計數據至今尚無法查實。不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林虎給出的數據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自1949年9月5日至1969年底,人民空軍在擔負防空作戰任務中,共擊落敵機95架,擊傷200架。1954年2月至1968年2月,人民海軍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在擔負防空作戰任務中,共擊落敵機4架,擊傷38架。……在20年保衛祖國領空的防空作戰中,我空、海軍總計擊落141架、擊傷238架各型敵機。」
當然,這些數據包含著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的數量,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外國飛機,一時還未能理清。…[詳細]
在當年的緊張對抗情勢下,也曾出現過一些誤擊事件
作為冷戰時代局部熱戰的前沿國家,中國在80年代之前所面臨的國際局勢有其特殊性,此種緊張對抗情勢下,也曾出現過一些誤擊事件。1954年中國空軍誤將英國民航客機擊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1954年,中國空軍在海南島附近誤將英國民航客機擊落
1954年7月23日,中國空軍在海南島附近誤擊了英國「霸王號」大型民用運輸機,致使機上18人中10人遇難,這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發生的嚴重涉外事件,使新中國受到了不少國家的責難,在外交上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
此事的來龍去脈,據林虎回憶:「這個事件的背景是:蘇聯援華的『列寧格勒號』、『巴統米號』兩艘油輪由海南島駛往廣州黃埔港,空軍調殲擊航空兵第29師85團拉-11飛機到海南島海口執行海上護航任務。當日,拉-11雙機起飛,到海南島以南海面進行護航,發現大型運輸機後,未進行認真識別即進行了攻擊,造成了這一嚴重事件的發生。美、英藉此事件對我國在輿論上大肆造謠污衊,並調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8艘各種艦艇,起飛大批艦載飛機,在我南海海岸附近示威挑釁,一時局勢十分緊張。」
高層領導人當日對此事之態度,據林虎介紹:「毛主席對這個事件作了指示:『我軍飛機,明知是英國運輸機而加以攻擊,給了國家以重大損失,這是犯罪行為。有關人員,宜加以處理;並須令有關領導機關加以檢討,吸取教訓。』我國……給予我方直接當事人以紀律和刑事處分,對造成損失的香港國泰航空公司和死亡者親屬以36萬7千英磅的賠償(一說是25.14萬英鎊),並致信慰問。」
在林虎看來,當時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情,原因在於「當時我空軍指戰員政策水平低,對國際法和國際航空規則一無所知。擊落『霸王號』的飛行員事後還說:『英國飛機也是敵人,這樣一個大傢伙,裡邊裝的一定不是好東西,一定是戰爭販子,先幹掉再說。』」
為保證此類事情以後不再出現,1954年7月26日,中央軍委頒發了《關於保衛領海主權及護航注意事項指示》,指出:「當我海、空軍巡邏公海或直接護航時,對一切外國飛機、軍艦均不得主動攻擊,只有在查明確認是國民黨飛機、軍艦向我護航目標(商船或油輪)有敵對行為時,均應堅決攻擊。我空軍應特別遵守公海自由航行的規定。」至此,中國空軍除追殲入侵敵機外,在未經軍委批准的情況下,停止了距海岸線12海裡以外的海域作戰。…[詳細]
冷戰時期,類似事件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
此次誤擊事件確實令人遺憾。若將視野拓寬到整個冷戰時代,則不難發現,類似事件時有發生。比如,1952年4月29日法國航空公司從法蘭克福飛西柏林航班,在飛經20英裡寬的空中走廊時偏航,被蘇聯戰鬥機用機槍擊傷,機土兩名旅客被子彈擊中,其他三人為玻璃片擦傷。
再如,1973年2月21日,一架利比亞波音727客機從特利彼裡飛開羅時,也迷航誤人西奈半島埃及與以色列交界的以方佔領區內,被以色列戰鬥機擊落,機上108人全部罹難。還有更為嚴重的,1983年9月1日蘇聯在海參威上空擊落南朝鮮KE007號航班,致使機上267名(內有機組人員17名)各國無辜旅客喪生。
儘管有冷戰時代的特殊背景,但誤擊事件終究是誤擊事件,故而按國際慣例進行道歉賠償,實屬應該。…[詳細]
資料來源: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林虎著《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張敏孝主編《中國人民抗美援朝要事錄》,1995年版;王亞志彭回憶,沈志華、李丹慧整理《彭德懷軍事參謀的回憶:1950年代中蘇軍事關係見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葉介甫《在上海首次擊落入侵的美國轟炸機》;李庚辰主編《紅旗飄飄第4卷》;張馭濤《新中國軍事大事紀要》;鄒光忠《我在陵水機場的戰鬥歲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