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與不跑步的人,20年後差別太大

2020-10-12 全民跑步


你跑過的路從來不會欺騙你,它們沉澱在你的精氣神中,你的改變誰都可以感受到。


撰文/小跑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2016年,美國一家醫學研究機構發布了一篇文章,發現了心肺適能與大腦之間的某種聯繫。

心肺適能指的是個人的心臟、肺、血管和組織細胞的有氧能力指標。經常跑步的人,心肺適能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研究人員在1979-83年四年裡,組織1500人參加了一項測試。讓他們在跑步機上從配速22分/公裡逐漸跑到配速7分鐘/公裡,一直跑到最高心率的85%或者跑不動為止。

大約20年後,讓他們再次測試,然後進行腦部掃描。第一次測試時,他們的平均最大攝氧量數據是39(高水平馬拉松選手能達到65)。

這項研究發現那些心肺適能水平較低,同時血壓和心跳都偏高的人,在20年後大腦萎縮的更快,也就是說他的大腦在20年後變得更小。

而那些經常參加鍛鍊的人,大腦要萎縮的慢一些,因為運動會讓血流速增加,能為大腦輸送更多的氧氣。


這意味著什麼呢?它意味著如果不運動,人到中年、老年之後,認知能力會下降,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增加。

而經常跑步的人因為大腦萎縮的慢一些,所以會比同齡人看起來更年輕一些。當然,其他有氧運動也有類似的效果。

不妨看看自己身邊經常跑步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看起來確實要比同齡人年輕很多。

所以跑步與不跑步的人,在每天看來沒有任何區別;在每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在每5年來看時,那就是身體的巨大差別;等到10年後,就是精神狀態的巨大分野;再到20年後,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那麼,跑步與不跑步的人,究竟有哪些具體差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研究結果。



01

堅持跑步的人:心情舒暢 VS 不跑步的人:情緒低落

當你跑步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讓你感到快樂。這有點像抽大麻時產生的快感;它能夠消除壓力,減少抑鬱。

所以如果你一旦停止跑步,那麼這些物質都沒法產生,情緒也就會變得低落。長久下去,你可能壓力會越來越大,抑鬱的症狀也可能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發表在《心理醫學》學報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人們停止跑步兩周,經過情緒測試後發現,他們更沮喪,壓力更大,更易憤怒。


02

堅持跑步的人:記憶力增加 VS 不跑步的人:記憶力下降

美國馬裡蘭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他們讓一些運動員10天不跑步,然後掃描他們的腦部,發現血液流向海馬體的量減少,而這個區域與學習和記憶能力緊密相關,也和發生老年痴呆症緊密聯繫。

這項研究還發現,停止跑步一段時間,不僅是海馬體的血液供應量減少,而是整個腦袋的血液的供應量都會減少。

血液供應量減少意味著你學習的能力會下降,記憶力也會下降。除此之外,當你停止跑步的時候,你身體也會減少組織蛋白酶的產生,這個物質也與記憶力有關。


03

堅持跑步的人:專注度提高 VS 不跑步的人:注意力下降

《英國醫學雜誌》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顯示只是短短的進行10-40分鐘的運動,就能提高專注度。

為什麼專注度會提高呢?除了運動會增加大腦的的血液供應量之外,還因為血液中某些化學物質也會增加,比如內啡肽和某些激素,這會讓你的大腦時刻保持清醒狀態。

如果一旦你停止運動,血液供應量和血液中的某些化學物質都會下降,因此,你的注意力會降低。


那麼堅持跑步會帶來什麼好處呢?美國跑步名將蒂娜·卡斯託爾的親身經歷,也許是最好的例子。


04

你會遇到終生的朋友

對於一位堅持跑步的人來說,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要跑步?」

這些問題可能就來自你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卡斯託爾就從她的祖母那裡聽到了這個問題。

「你實在是跑得太多了!趕緊多長點肉。」而卡斯託爾每次聽到這樣「善意」的勸告,總是微微一笑。

事實上,如果你堅持跑步好多年,那你肯定會發現,當你「跑過」這些動搖你的聲音之後,你會遇到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

他們和你一樣熱愛跑步,和你一樣會為一件新裝備欣喜若狂,和你一樣會為了一場大賽奮力訓練。他們才是你在跑道上真正需要的人,他們會在你身邊義無反顧地為你加油打氣。

「如果你還在動搖,那就加入一個跑團吧,或者去看一場馬拉松。因為這樣你就會見到不同能力、體型、身體狀況的人在跑道上展現運動之美。」



05

懂得如何平衡你的生活

如果你堅持跑步就會發現,在你跑步生涯裡,休息和不停奔跑是一樣重要的。

當卡斯託爾曾經是一位職業運動員時,她不停地跑,不停地衝擊自己的最好成績。在訓練時每月她都至少要跑230公裡以上。

除了跑步,她會花2個小時睡午覺,然後每天晚上保持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如果你希望能跑上一輩子,有時候就不應該在乎一天是不是跑得夠遠。」卡斯託爾說道,「健康的身體才是跑步的關鍵。」

而在不斷奔跑間,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你也會逐漸放慢速度,降低跑量。這並不代表你會與跑道漸行漸遠,而是代表著你懂得如何平衡你的生活與跑步。

「現在我在工作和跑步之餘,會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這樣當你回到跑道上,你會更有動力。」

卡斯託爾說,「如果你慢下來,你會覺得缺少動力,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身體和精神得到休息。」



06

學會如何均衡飲食和營養

對於長期跑步的人而言,均衡的飲食和營養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卡斯託爾而言,吃得健康並不意味著對美食說「不」。

相反地,她也曾對甜點「肆無忌憚」,但她依然可以保持苗條的身形。「當我想吃巧克力的時候,我不會克制自己,因為我知道我會很規律地跑步。」

常年跑步的人一定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飲食。「當我休息不跑步的時候,我不會感到飢餓,所以我也會吃得少很多。」

卡斯託爾說道,「但是當我訓練量加大時,我也會增加進食量。」



07

你發現快樂是另一個重要補給品

如果你長期堅持跑步,你一定會意識到,能量棒和香蕉不是唯二支持你跑步的能量來源,另一個重要的能量來源是快樂。

「科學研究顯示,跑步會給你的身體帶來積極的變化,而且這個結果是超出你的預期的。」卡斯託爾說道。

當你開始跑步時,每一次你多跑一公裡,你都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一件新衣服,或者是一本新書;而當你跑過了5年或者10年之後,當你每次跑完一個馬拉松,你都可以給自己一個大大的獎勵,比如一次旅行。

這樣,你的表現不僅會越來越好,而且每當你開始跑步,你就會無比快樂。


08

你將更加沉穩專注

當你跑過20年,意味著這條跑道陪你走過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你會越變越成熟,你的速度也可能越變越慢,但是這不會影響你的目標。

「跑步雖然看過去競爭並不激烈,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項讓人充滿野心的運動,你會不斷追求自己的紀錄。」卡斯託爾說道。

「當你的最快速度變慢,這並不意味著你就不能超越自己,你將越來越注意自己跑步的細節,然後通過小調整,讓新紀錄成為可能。」

不僅如此,當你跑步20年,跑步帶給你的幫助就已經超越了跑道了。它會幫助你對整個人生有新的認識。

「我相信跑步教會我成為一位更出色的人,一位更出色的媽媽。當因為工作而不跑步時,你會發現你變得更加沉穩,工作更專注,在遇到交通堵塞時也會更加平靜。」卡斯託爾說道。



跑步重在自強不息,速度距離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鍛鍊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自信心,以及一種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

跑步,是你一生的朋友,也是你一輩子的財富!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同樣地,你跑過的路從來不會欺騙你,它們沉澱在你的精氣神中,你的改變誰都可以感受到。

所以,如果你堅持跑步,你的人生會因為你的雙腳而煥然一新。



到這裡,來跑步打卡,來評論跑圈,來學習跑步技術▼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跑步對大腦的影響,20年後差別巨大
    跑步,是一場自我的挑戰和突破,關於跑步本身帶來的價值,特別是對大腦的影響,你了解多少?假如你從2015年開始跑步,到現在已經跑了5年多,那麼你一定能感受到跑步對大腦全方位的改造。01跑步,讓你感到快樂,更專注每次跑步後,你都會感到更快樂更平靜,精力也更集中。這是因為跑步後大腦會更活躍,讓思維更清晰。2008年發表在《大腦皮層》的一項研究表明,跑步與大腦化學遞質的改變有關。
  • 跑步對大腦的影響,20年後差別巨大
    假如你從2015年開始跑步,到現在已經跑了5年多,那麼你一定能感受到跑步對大腦全方位的改造。,讓你感到快樂,更專注 每次跑步後,你都會感到更快樂更平靜,精力也更集中。這是因為跑步後大腦會更活躍,讓思維更清晰。 2008年發表在《大腦皮層》的一項研究表明,跑步與大腦化學遞質的改變有關。和跑步前的狀態比較,研究人員用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神經成像顯示出,2個小時的跑步是如何增強了不同腦區的類鴉片活性肽(與我們主觀的愉悅感受有關)。
  • 長期跑步的人,與不運動的人,二者的身材差別有多大?
    如果你每天堅持1小時跑步,一個月後你大概可以降低2公斤以上的體重,而體重包括了脂肪、肌肉或者其他組織的減少。在跑步的過程中,身體一開始主要調動的是糖原的消耗,到20分鐘後糖原消耗得差不多了,開始調動脂肪進行消耗,也就是20分鐘後燃脂效果才最明顯。
  • 跑步1個月、1年、3年、5年,差別真是太大了
    堅持跑步後,你有什麼改變? 在跑了3年、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回歸理性,不給自己設限,讓自己隨遇而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跑步,喜愛不痴迷,執著不固執。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跑步1個月、1年、3年、5年的人,分別有哪些區別。 來一起看看吧,看看你處於哪個階段。
  • 不需隱瞞:堅持跑步的人,與每天從不跑步的人相比,三個月後,
    ,希望大家多堅持,通過跑步可以更好改善身體,或許你的身邊也有一些人,每天都會跑步,通過跑步,鍛鍊體格,當然,也存在一些人,每天從不跑步,那麼堅持每天跑步與從不跑步的人相比,三個月後,身體有哪些不同呢?相反,不運動、不跑步的人,腸道蠕動能力緩慢,便秘依然很嚴重。如今亞健康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小腹出現贅肉,帶來的影響更大,受到肥胖症的影響,通過每天跑步,可以達到瘦身、減去贅肉的目的。之前,可能確實存在小肚腩,但是,堅持跑步,會發現小肚腩慢慢清除。至於很多不愛運動、不跑步的人,會發現肚子上的贅肉依然很顯著,身體還會越來越胖。
  • 跑步與不跑步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
    因為跑步很簡單,不需要特定場地,不需要人陪,不需要特殊道具,只要一雙跑鞋,一條跑道,就可以開始跑步,燃燒身體的卡路裡。如果說讀書是成長你的思想,那麼跑步就是強健你的身體。當你堅持跑步後,你會發現你的人生開始慢慢發生改變。跑步與不跑步的人,人生真的有差。當下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下班後又是沉迷於刷手機,久而久之身體越來越不健康。生命在於運動,這也是自然規律的事。
  • 跑步時腳步聲太大?這可能正是你受傷的原因
    很多朋友表示自己跑步的時候腳步落地聲太大,「啪啪啪」的,腳步沉重如牛,跑過去像一輛坦克開過,甚至隔十幾米就能聽到,真的做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戴維斯於是對這些跑者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跟蹤研究,目的就是搞清楚:兩年後這些腳後跟著地的跑者哪些受過傷?哪些從來沒受過傷?那些沒受過傷的跑者是如何做到的?
  • 跑步是設定時間還是距離?很多人都不知道,二者之間差別明顯
    導語:跑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尋常的一項運動,那麼相信大家在跑步的時候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定的距離或者說是一定的時間,那麼大家知道二者之間的區別嗎?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我來告訴你。如果一開始跑的速度太快,那麼你很有可能堅持不到自己所定的時間,如果跑的時間太慢,那麼可能對你起不到太大的鍛鍊效果。因此,如果我們限定一個時間,就能幫助我們確定一個速度範圍。很多剛開始跑步的朋友可能不能根據自己的體能去分配速度,在運動的時候有時快,有時慢,導致無法堅持到最後,最終草草的停止了運動。
  • 堅持跑步的人,與每天從不跑步的人相比,三個月後,有什麼差距?
    跑步作為最常見的鍛鍊身體方式,希望大家多堅持,通過跑步可以更好改善身體,或許你的身邊也有一些人,每天都會跑步,通過跑步,鍛鍊體格,當然,也存在一些人,每天從不跑步,那麼堅持每天跑步與從不跑步的人相比,三個月後,身體有哪些不同呢?
  • 為什麼跑步腳步聲太大,受傷的概率會比較高!
    戴維斯對這些跑者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跟蹤研究,目的就是搞清楚:兩年後這些腳後跟著地的跑者哪些受過傷?哪些從來沒受過傷?那些沒受過傷的跑者是如何做到的? 足足持續了兩年,在此期間,志願者被要求每月完成一次網上問卷調查,記錄她們的受傷情況,兩年之後,戴維斯教授把這群跑者分成了兩類:144位受傷者和105位未受傷者,兩組跑者在人數方面似乎沒有太大差別。
  • 堅持跑步與不跑步的人, 有什麼區別? :十年後, 差距明顯
    雖然我們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覺得體質增強的效果不明顯,但運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只有跨過了重重阻礙,才能收穫更多的意外之喜!長期有跑步習慣的人,心肺功能也會有所增強,比起普通人,他們的心臟功能更全面,肺活量更大,面對疾病的侵擾時,機體的防禦能力更強。堅持跑步與不跑步的人,有什麼區別?
  • 堅持跑步的人與不跑步的人有什麼區別?一年後差距太明顯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把跑步當做主要健身方式了,經過長年累月的堅持,跑步的人與不跑步的人之間,區別可太大了。第一個區別:心理健康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堅持跑步,能夠對人的心理衛生健康起到正面的作用、如果一直萎靡不振,像個霜打了的茄子一樣,總會令人印象不佳。
  • 跟蹤調查了23萬人後,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
    你會為了「長壽」去跑步嗎?其實多數人開始跑步的契機都是,認為跑步可以幫自己變得更健康。但實際上,總有質疑的聲音不斷發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跑步是導致受傷(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傳言說,跑步百利唯傷膝。
  • 跑步運動要注意,選擇正確的鞋子是關鍵,跑步鞋與運動鞋的差別
    跑步運動要注意,選擇正確的鞋子是關鍵,跑步鞋與運動鞋的差別。很多喜歡跑步的朋友,往往更加注重什麼時間去跑步,要跑多麼長的時間和多麼長的路。尤其是剛剛要參與到跑步運動的朋友,一般情況下對自己的跑步裝備都不是特別的注意,比如對於這項運動來說,最重要的裝備肯定就是一雙合適的跑步鞋,那麼我們今天主要就來說一下選擇跑步鞋經常有的一個誤區。
  • 堅持跑步與不跑步的人,有什麼區別?醫生坦言:十年後,差距明顯
    雖然我們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覺得體質增強的效果不明顯,但運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只有跨過了重重阻礙,才能收穫更多的意外之喜!長期有跑步習慣的人,心肺功能也會有所增強,比起普通人,他們的心臟功能更全面,肺活量更大,面對疾病的侵擾時,機體的防禦能力更強。堅持跑步與不跑步的人,有什麼區別?
  • 每天跑步6公裡,數年後膝蓋軟骨磨得只剩一半,怎麼跑步不傷膝?
    冬天天氣冷,容易手腳冰涼,很多人開始跑步鍛鍊,讓身體變得更暖和,可以看到路上跑步鍛鍊的人更多了,仔細觀察了身邊跑步的年輕人,發現他們存在很多問題,如果不及時改正,會嚴重損傷膝軟骨。早在前幾年,網絡上就有新聞報導,有個小夥子每天堅持跑步6公裡,數年後膝蓋毀了,一檢查,發現膝蓋軟骨磨得就剩一半了,不禁讓人驚嘆,本想鍛鍊身體,沒想到最後卻傷害了身體。膝蓋軟骨是什麼?兩個相鄰的骨頭之間有一層淡藍色的、薄薄的軟骨,表面非常光滑,在摩擦運動中起著緩衝、減震的作用,還可以分散身體壓力,對於運動來說非常重要。
  • 跟蹤調查了23萬人後,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死亡風險低
    你會為了「長壽」去跑步嗎?其實多數人開始跑步的契機都是,認為跑步可以幫自己變得更健康。但實際上,總有質疑的聲音不斷發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跑步是導致受傷(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傳言說,跑步百利唯傷膝。而《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表明,每周跑步一次,每次不超過50分鐘,速度低於8公裡/小時,對健康有著顯著好處。
  • 跑步和不跑步,10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跑步聖經》,將讓你認識到跑步對於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跑步、防止受傷和運動競技方面的知識,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運動的大門。本書作者喬治·希恩博士就是長期跑步的受益者。數十年來,他每天都在跑步,而他也通過跑步收穫了更健康的身體,並且不再自卑,能夠能好地接納自己。
  • 不跑步的人,為跑步的人操碎了心
    小編跟她說,剛剛出去跑步了剛回來。她問:你上班不累嗎?還去跑步?小編說,每次下班後跑跑步感覺放鬆了很多,反而覺得不累了。在很多人看來,跑步真的是一件又累又無聊的事,也會很難理解跑者的一些行為。很多人愛上跑步後,就根本停不下來,卻常常被一些不跑步的人懟:你不是經常跑步嗎,怎麼還會感冒、生病?天這麼熱還跑步,跑步就那麼好?天天跑步,不怕小腿粗啊?你跑了第幾?
  • 為什麼愛跑步的人都不在跑步機上?
    然而,在現實中,愛跑步的人,大概率不在跑步機上。中國的跑步愛好者,更多以路跑為主。僅以男性群體為例,38.1%更偏愛城市公路,僅次於其的是20.9%的公園路跑者,而健身房跑步機佔比落後僅有3.4%。這份數據來自在愛燃燒《2015年中國跑者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