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記者遭美特工尾追毆打,格瓦拉僱傭兵果斷出手,歐美一片譁然

2020-12-16 戰略國際觀察

據俄塔斯社7月10日報導,近日俄羅斯一名記者在利比亞舒爾特遭到美特工的尾隨和毆打,美方懷疑這名記者竊取了利比亞民團軍陣地的情報。當前利比亞的戰局進入了拉鋸狀態,土耳其出兵支援的黎波裡,取得一些勝利後目前也進攻乏力。國民軍獲得了來自俄羅斯、埃及和阿聯等國的援助。這個時候情報工作就顯得很重要,美特工懷疑一名俄羅斯情報人員以記者的身份偽裝,獲取了民團武裝的陣地情況,並打算將情報交給國民軍,於是對其進行毆打。

利比亞局勢很混亂,到處都是槍枝彈藥,這名記者並不是單獨在行動。格瓦納發現美特工追打俄記者後,果斷出手,開火擊傷三人,擊斃一人。由於雙方都是平民打扮,因此無法上升到外交交涉的領域。俄方對格瓦納僱傭兵出現在利比亞本身就比較避諱,多次否認有俄方僱傭兵在利比亞活動。美方特工在利比亞的行動也同樣見不得光,雙方此次發生衝突,並有人員死傷,但是都不會在明面上解決。美方如果想報復的話,可以派更多的人進入利比亞,與格瓦納僱傭兵較量。

目前格瓦拉僱傭兵在利比亞有2000多人,而美特工寥寥無幾。格瓦拉僱傭兵這次暴打美特工令歐美一片譁然。俄羅斯格瓦納僱傭兵在敘利亞戰場上一戰成名,受到很多戰亂地區的歡迎。有消息稱,格瓦納僱傭兵與俄國防部有很密切的聯繫,其使用的武器裝備都是由俄國防部提供的。俄羅斯公開支持哈夫塔爾,目前有大約2000名格瓦納僱傭兵在利比亞活動,他們在該地區擁有訓練基地,會對國民軍進行軍事訓練,同時也會幫助國民軍戰鬥。格瓦納僱傭兵在利比亞勢力龐大,又不屬於正規軍,因此在行動上顧忌要少很多,他們敢於對美特工開槍。

俄專家分析,西方在利比亞以執法者的身份出現,自認為高人一等。但是遇到俄羅斯武裝力量,就像踢到了一塊鐵板上。西方國家搞亂了利比亞,又在利比亞扶持起來了民團武裝。現在他們又以執法者的身份出現在利比亞,調查雙方製造的人道主義災難,以及武器走私情況。這些人自認高人一等,但是在俄羅斯僱傭兵面前並不好使,如果有需要這些僱傭兵會毫不顧忌的開火。

西方國家搞亂了利比亞,讓這個國家大量的民眾死亡或者成為難民。現在這些國家的人又以救助者的身份出現,想要調和各方的矛盾,真的是很虛偽。俄羅斯旗幟鮮明的支持國民軍,目前國民軍已經佔領了利比亞90%的領土,如果不是土耳其大舉介入的話,利比亞可能已經實現了統一。無論是談判還是調停,都不可能讓戰爭停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方獲得勝利。如果哈夫塔爾最終獲得了勝利,想必能夠慢慢平息利比亞的混亂局勢,至少對平民是有利的。

相關焦點

  • 土耳其欲高調出兵納卡,卻連遭打擊,裝甲連被伏擊,僱傭兵也被炸
    土耳其給外界的感覺是財大氣粗,因為四處出兵都需要花錢的,並且土耳其出動的不少都是僱傭兵。事實上,如今的土耳其經濟並沒有那麼好,其遭遇了美元收割,並且內部的矛盾也非常深。土耳其內部也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爆發了很多衝突。也就是說,當前土耳其四處出兵,展現出了非常強硬的風格,也是一種策略。土耳其政府需要通過這種強硬凝聚力量,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
  • 俄僱傭兵屍體被日下暴曬 生前曾遭非人折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甚至是敘利亞戰爭和利比亞內戰中、我們經常都能在媒體中看到僱傭兵的身影。然而,並非每個國家的僱傭兵都是只為了錢財。近期,哈夫塔領導的利比亞國民軍開始節節敗退,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土耳其向利比亞戰場派出了大量的僱傭軍。同時,土耳其還出動空軍成功摧毀了利比亞國民軍的防空設備,並獲得了制空權。
  • 塞爾維亞逮捕美國僱傭兵,英國間諜趁火打劫,俄羅斯表態值得注意
    正是因為美國僱傭兵的插手,塞爾維亞暴徒才會如此有恃無恐。 在混亂愈演愈烈,部分暴徒手持利刃與塞爾維亞憲兵對抗的情況下,武契奇終於出手了。
  • 納卡還有僱傭兵存在 俄法美再發聲明呼籲離開
    12月3日, 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聯合主席國俄羅斯、法國和美國三國外長發表聲明,呼籲外國僱傭兵立即離開納卡地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應當促使僱傭兵撤離。同時呼籲外國僱傭兵立即完全撤離納卡地區,各方應敦促僱傭兵離開」。 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領導人此前發布了納卡地區停火聯合聲明。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拉基米爾 普京發布聲明指出,納卡地區的全面停火應於11月10日生效,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將保持已經佔領的陣地並交換戰俘,俄羅斯維和人員將進駐納卡衝突地區。
  • 美國退役特工向伊拉克人民道歉:川普釋放了實施屠殺的僱傭兵
    根據美國方面報導稱,美國聯邦調查局退休特工和國際行為守則協會的兩名前董事會成員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對四名「黑水」僱傭兵的赦免表示「憤慨」。前黑水公司僱傭兵被判在2007年巴格達大屠殺中殺害至少14名伊拉克平民。
  • 美媒招聘駐俄記者不忘狂抹黑,俄美女發言人火力全開,反擊漂亮!
    美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微妙的政治關係,「反俄情緒」在多家美媒的刻意渲染下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近日,美媒又開始打著奇葩的幌子「內涵」俄羅斯。大概在一個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份「特殊」的招聘廣告,聲稱自己正在招募一個「不怕死」的特派駐俄記者,同時還不忘瘋狂的抹黑俄羅斯。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1月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諷刺性評論稱,「這個工作編瞎話就行了」。
  • 俄傳奇僱傭兵遇襲身亡,美海豹突擊隊長立功,克宮派出格魯烏復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2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記者近日分析了西方國家在爭奪烏克蘭的問題上不敵俄羅斯的原因。文章稱,由於受到「外部操控」,西方顧問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以及包括澤連斯基在內的領導層採取的政策缺乏遠見,導致「親俄」黨派「反對派平臺-為了生活」黨成為烏克蘭最受歡迎的政治團體。
  • 俄記者遭美國警方攻擊後,俄外交部行動了
    最初僅僅是一位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暴力致傷而死亡,之後事態逐漸升級,逐漸演變成範圍波及全美30多個城市的大騷亂。在警方驅趕示威者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暴力執法,例如,警方開汽車撞示威者,騎馬踩踏示威者,甚至在某些地區出現了槍擊。這些暴力執法行為上傳到網絡之後,又進一步激化了群眾與執法者的對立。
  • 俄反對派領袖聲稱內衣遭特工下毒
    幾個月前因神經毒劑中毒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21號在網上發布了一段電話錄音,聲稱是與一名俄羅斯特工的對話,這名特工透露,納瓦爾尼是被人在內褲下毒,俄羅斯當局否認與中毒案有關。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CNN與英國網站「響鈴貓」合作調查,發現納瓦爾尼被6至10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特工跟蹤超過3年。目前仍在德國療養的納瓦爾尼曾打電話聯絡部分特工,但在表明身分後,對方就掛斷電話。於是納瓦爾尼在聯絡特工庫德裡亞夫採夫時,冒用俄聯邦安全局的總部電話號碼設套,成功騙過這名特工。
  • 美國波特蘭市抗議示威升級 俄記者遭美警方無故襲擊
    22日,據俄新社等多家俄羅斯媒體報導,兩名俄羅斯第一頻道記者在報導美國波特蘭示威活動時遭到美國警方無故襲擊,記者的拍攝設備也被損壞。俄羅斯外交部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遭美國警方襲擊的俄羅斯記者 阿爾希波夫:他們從我沒注意的角落裡跑出來,大概五六個人一起衝過來,一個用警棍打我的右手手腕,其餘的人拉扯我的背包帶並把我按倒在地,他們還搶走了攝像機。在激烈的衝突和推搡中,攝像機被砸成了好幾塊,很明顯他們想打人,他們一直揮舞警棍,但是後來不知為什麼,他們停住了,損毀攝像機對他們來說已經達到目的了。
  • 波特蘭演變成「城市戰爭」 美國政府用僱傭兵鎮壓抗議者
    目前川普已經派遣了大批聯邦特工前往那些抗議活動規模很大的城市當中,打著恢復城市秩序的旗號來進行武力鎮壓,但實質上這些聯邦特工並非是在維護秩序,而是借用武力來打壓民主黨對手,導致雙方的情緒開始失控,鬧劇逐漸演變成一場為了黨派政治利益的「城市戰爭」。
  • 俄法擔憂外國僱傭兵參與阿、亞衝突
    法國總統辦公室同一天指認土耳其向納卡地區派遣敘利亞僱傭兵。土耳其予以否認。 俄羅斯政府沒有指出哪一方向納卡派遣僱傭兵,沒有說明這些僱傭兵支持亞塞拜然還是亞美尼亞。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辦公室10月1日在一份聲明中指認土耳其向亞塞拜然派遣敘利亞僱傭兵。聲明說,馬克龍和普京9月30日晚通電話,兩人「都對土耳其向納卡地區派遣敘利亞僱傭兵表達擔憂」。
  • 天堂再拍格瓦拉 格瓦拉著名頭像攝影師柯爾達去世
    北京青年報報導(實習記者李然)北京時間5月26日,曾拍攝了格瓦拉著名頭像的古巴攝影師阿爾貝託-柯爾達,因心臟病突發在巴黎去世,享年72歲。  柯爾達於1960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拍攝了著名的格瓦拉頭像,畫像中,格瓦拉頭戴貝雷帽,雙眼專注地望著遠方;當時,格瓦拉正參加一個反美集會,悼念被害的古巴船員。
  • 亞美尼亞親美遭重創後,徹底封死俄軍支援通道,俄軍人:我們不幫
    據外媒報導,在亞美尼亞遭重創後,帕希尼揚終於想起自己身邊就有一個大國在津津有味的看戲,於是他立即向普京低頭認錯,承認了自己「鼠目寸光」「棄俄投美的舉動是昏了頭」,希望普京「大人有大量」趕緊出兵幫助亞美尼亞軍隊奪回納卡陣地。但是他在驚慌失措之下竟然頒布了一個愚蠢的指令:通過任何渠道參戰的僱傭兵都是違法的。
  • 《紐約時報》招聘駐俄記者不忘抹黑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回應絕了
    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塔斯社) 海外網11月23日電 大約一個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個「奇葩」的招聘廣告,要尋找一個「不怕死」的駐俄記者這家美媒對這份工作性質的描述充斥著敵意和抹黑。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諷刺性評論:這個工作編瞎話就行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導,《紐約時報》對於駐俄記者工作是這樣描述的,未來有機會穿越11個時區,報導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領導人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但接下來卻變味了,列出這位記者可能碰到的「遭遇」,包括神經毒劑、私人軍事承包商、網絡特工和新冠肺炎患者。
  • 韓國歌手遭美國UFC格鬥選手毆打,現場一片混亂,原因已查明
    有消息傳出,韓國說唱天王樸宰範在UFC248現場遭職業拳手怒扇耳光。據前方記者透露,此消息屬實,是聽樸宰範親口說的。據悉,當日樸宰範與被稱為「韓國殭屍」的職業自由搏擊運動員鄭贊盛一起前往UFC格鬥比賽現場,在鄭贊盛去廁所的間隙,來自美國的輕量級綜合格鬥家Brian Ortega上前詢問樸宰範是否是Jay Park,得到樸宰範肯定的回應後,Ortega甩起手掌對樸宰範進行一頓毆打。鄭贊盛回來後,與Ortega在人群中再次發生衝突。
  • 拆蘇聯元帥雕像的捷克市長害怕了,稱俄特工謀殺他,普京要反擊?
    布拉格市長稱:俄特工要謀害他,俄羅斯要反擊否定二戰歷史的人?我們還記得2020年4月,就在歐洲疫情嚴重之時,捷克首都布拉格市做出一個舉動,拆除了布拉格市裡蘇聯元帥科涅夫的雕像。此舉引起俄羅斯的反對,並把捷克這種反歷史行徑告到聯合國。科涅夫元帥的資料,網上可以查詢到。他是解放捷克的蘇聯元帥,其實捷克人應該感謝他。
  • 美僱傭兵入侵事件恐激化美委矛盾
    原標題:美僱傭兵入侵事件恐激化美委矛盾 委內瑞拉政府近日向外界公布,該國安全部隊於本月初相繼挫敗兩起「僱傭兵海上入侵行動」,共擊斃至少8名「恐怖分子」,另有10餘人遭逮捕,其中包括兩名美籍僱傭兵。
  • 俄羅斯籍僱傭兵入境事件凸顯俄白矛盾
    僱傭兵入境事件凸顯俄白矛盾□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葉天樂7月29日,俄羅斯私人安保公司「華格納」33名士兵在白俄羅斯被逮捕。白俄羅斯安全部隊稱,這些入境僱傭兵圖謀破壞於8月9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以此目的入境的武裝人員可能多達200名。
  • 美對俄發起「冰戰」
    對此,俄媒認為,美俄進入了「冰戰」。俄議員普什科夫表示,這是美進一步切斷美俄關係的新跡象。俄專家分析道,俄羅斯不太可能對美進行報復,由於文化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俄需要駐美國領事。但是在俄羅斯逐步開放對西方限制的情況下,美國率先關上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