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收復了『百萬領土』,把臺灣變為中國一個省,是他提出來的

2020-12-12 愛歷史的小李

關於左宗棠的事跡,誰都不會陌生。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上學過。他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新疆。目前新疆領土約160萬平方公裡。如果左宗棠當年沒有收復這片土地,中國的領土就要減掉一塊。

朱五宗黨收復新疆的過程並不順利。阿九百佔領新疆的時候,一開始以為李鴻章等人會把這片土地全部夷為平地。反正人少,繳納的稅金也少,但是朱五宗湯看了一百年,明白了不能失去國土的道理,努力說服慈禧太后,一定要收復新疆。慈禧太后在慈禧答應讓左宗棠收復新疆,但她只有動嘴才能出徵所需的軍費、工資等,則由左宗棠親自想辦法。慈禧也不管,朝廷也無視這一點。左宗棠將軍成功了這件事,但什麼也沒做。失敗了就失去了大清的威嚴,回來就要受罰,左宗棠還是義無反顧。(另一方面)。

在清末初富厚雪巖的幫助下,左宗棠終於得到貸款籌集軍餉,在左宗棠即將出徵時,英國也介入了這件事。他說服左宗棠將軍,讓他承認阿九百被佔領的地方是中國的附屬國。不必趕走人,不必給別人留下後路,但左宗棠不聽這些勸告,毅然決然。

1880年,左宗棠帶著士兵們抬著棺材出發了。如果不找回新疆,自己也會死在外面。果然,阿九白被左宗棠的氣勢嚇跑,最終被新疆成功收復。左宗棠將軍因為中國收復了這片廣闊的領土,成為了歷史上的名族英雄,所以把新疆變成了行省,永遠歸於中國左宗棠將軍收復新疆的事誰都知道。但是臺灣也與朱五宗湯有關。可能認識的人不多。1885年,當時朱五宗湯已經病了,但儘管如此,他仍然惦記著國家大事。他在病床上,向法院上傳著兩個節奏。一個是要求成立解放大臣,另一個是後來趙正承認了左宗棠的主張,臺灣成為中國的城堡,在臺灣設立了海軍事務官亞總理,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本來就是左宗棠的開始。左宗棠的功勞比不上收復新疆,但對歷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彭勝玉:統一法破除中國收復臺灣的緊箍咒
    該法總共10條,法律全文為一千餘字,主要表述了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政策以及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途徑和策略。《反分裂國家法》僅適用於臺灣問題。  在本法第一第二條中明確: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他的行為對中國,最大意義是什麼?
    然而我們也知道,荷軍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的洋槍洋炮可厲害著呢,況且他們已經在臺灣駐紮好一陣了,還建立了軍事據點,想要攻下他們絕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麼,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他的行為又有怎樣重大的意義呢?
  • 山窮水盡的南明,打出悲壯一勝,收復淪陷三十八年的中國領土
    這是鄭成功跨海收復臺灣的偉大戰役裡,決定意義的一場總攻:「東亞第一要塞」熱蘭遮城崩潰在即,驕狂的荷蘭侵略者,已經成了明軍刀鋒下的弱肉。淪陷三十八年之久的中國領土臺灣,也將順利回到祖國懷抱。酣暢淋漓的戰鬥場面,在後世的諸多史料裡,也常被大書特書。但常被一筆帶過,卻還有另一個重要事實:決心打這一仗,對於當時的鄭成功,還有這支南明大軍來說,是一個何等悲壯艱難的決定。
  • 中塔領土爭端:中國收復1000平方公裡領土,到底誰贏了?
    中塔領土爭端就是我們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的領土爭端,爭端的這個領土處於帕米爾高原,它的地理位置是在新疆西南,帕米爾是我們中國塔吉克和柯爾克孜少數民族居住和遊牧的地方,到十九世紀末一直都是屬於中國。當初因為清朝末期實力太薄弱,原本塔吉克斯是屬於蒙古,也就是我們中國管轄的領土,不過清朝末期實力下降,塔吉克斯坦領土便被沙俄強行佔領,也因此塔吉克斯坦區域脫離了中國的管轄,我們便失去了對塔吉克斯坦的實際控制。蘇聯解體後,塔吉克斯坦成為一個小國,還繼承了帕米爾高原這一塊2.8萬的土地,我們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承認過帝沙俄對我國帕米爾地區的侵佔。
  •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文物可以證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5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忙裡抽空去了一趟。我覺得這個展策展角度挺新穎,通過臺灣,看清末、近代整個國家的命運。展覽主標題「金甌無缺」用的也非常妙。」
  •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任何國家都無權幹涉!
    局座張紹忠說:近日,中國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康熙帝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朝鮮從來都是獨立王國,兩者根本性質不同。1683年,康熙以施琅將軍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只用幾天時間便收復了臺灣。
  • 中國收復了眾多領土,為何對外蒙不動於衷?原因有五點
    在晚清政府的無能軟弱下,中國被世界列強打開守了數百年的門戶,遭到列強的入侵,除了損失了大量的經濟,還連帶的損失了中華領土,被乾隆皇帝所說的地大物博,被列強當成了巨大的蛋糕,企圖瓜分。好在中國人民堅強抵抗,中國才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沒有成為日本的亡國奴。
  • 那些年大陸收復臺灣的坎坷歷程
    臺灣,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以及豐富的物產資源,很容易引起地方武裝割據和外來人員的侵略。
  • 中國收復很多領土,為何外蒙古不在其中?有這幾個原因
    中國收復很多領土,為何外蒙古不在其中?有這幾個原因文/歷史故事萬花筒在很多年前的老版地圖上我們都會發現,那個時候中國的領土面積非常大,甚至連外蒙古都是我們國家的領土。可是到了今天我們在看地圖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片土地你將不再納入我們國家的版圖了,並且這個被分出去的領土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外蒙古。有很多小夥伴們都會問,外蒙古原本屬於我們國家的領土,為什麼好端端的就這樣沒有了呢?實際上外蒙古之所以從我們國家分裂出去,完全是因為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
  • 臺灣版中國地圖領土為何是1141萬平方公裡
    ,臺灣的歷史課本與地理課本仍維持1949年之前的名稱與界定,中國面積仍維持1141萬8174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國,包括臺灣在內有35個省,以及海南特別行政區、蒙古與西藏地區;而且青海省旁有個西康省,北京還叫北平,尤其鐵路名稱、範圍、長度也都沿襲舊制。
  • 臺灣對中國的重要性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早期的臺灣原住民以高山族為主,夏商周時期已是中國九州之中,成為中國管轄範圍之內,之後各朝各代的中央朝廷都派人戍守,設置行政機構,到了近代以後,臺灣更是獨立建省,直接由中央管轄,足以看出,臺灣在中國的重要性。
  • 63歲老臣收復166萬平方公裡領土,慈禧:30年內,任何人不準參他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並要求彼時的伊犁將軍屯田耕戰,遺憾的是林則徐苦心研究的結論卻少有人聽,六十多年後數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不過好在一個人的出現,收復回了166萬平方公裡領土,說來這個人還曾與林則徐有過往來。這個人便是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左宗棠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
  • 康熙收復臺灣可不是為了土地,他最大的目標還是島上的人
    而明鄭面對自己的門戶澎湖被清軍佔領,自己的軍隊又在此戰中損失殆盡,迫於無奈之下,鄭氏王朝也只得選擇了投降,結束了自己在臺灣歷經22年的經營和統治。而就此以後,臺灣也就成為了清朝的固有領土。當然了,如果再加上臺灣在明末清初被荷蘭侵佔的38年時間,臺灣脫離中原王朝統治一共去了60年。
  • 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應趁勢拿下日本,為何沒被同意?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1700多年前,《臨海水土志》中就有關於對臺灣的記載,這是世界歷史上關於臺灣最早的文字記載。到了元、明、清時期,中國歷代王朝都在臺灣設立了行政機構,對臺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 為什麼說臺灣,釣魚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重要的領土?
    對於當時臺灣的社會情況,吳人沈瑩所著<臨海水土志》中有生動翔實的描寫。 隋代稱臺灣為流求。《隋書.流求傳》記載,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場帝派羽騎尉朱寬為使者,渡海「求訪異俗」,梅師何查也同前往,到了流求。因語言不通,只帶了一個當地人回來。第二年,場帝再派朱寬到流求「撫默」,並「取其布甲而還」。
  • 清代史: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驅趕荷蘭侵略者
    康熙也很想休息休息,他還不到三十,正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可以恣意享受生活。但是,他卻知道自己還不能休息,因為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這時候他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收復臺灣。從親政開始他就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收復臺灣。作為一個帝王,他研究的最熟、吃的最透的,莫過於大清朝的版圖。他看過很多資料,對大清疆土的每一個角落都瞭若指掌。
  • 國臺辦: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有力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
    國臺辦: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有力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時間:2020-10-28 16:13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在10月28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日前在京開幕
  • 符拉迪沃斯託克果真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嗎?
    日本就有右翼歷史學家提出「滿州原本就不屬於中國,而只是現在屬於中國領土[1]」,歷史學家提出來總有其依據,滿州作為清王朝的繼承者傳承下來的,若把滿州與中國割裂開來,聽起來是有點道理。傳統上,帝國的疆域尊崇的是屬人主義,並不是兵鋒所及均是帝國領土,而是農民墾殖到哪裡,哪裡才是領土,有了臣民,才有了臣土,這也是屯邊的必要性所在。
  • 以「臺灣」稱呼中國臺灣,外交部已有言在先
    而極個別國家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模糊表述的方法,遭到了許多人士的批評,他們的這種做法終究是不得人心。加拿大一高校稱呼臺灣沒提中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海外留學生當中三分之一來自於中國,中國留學生對該大學的經濟貢獻已經超過了加拿大本國學生。
  • 中國未能收復的領土,第一大島庫頁島
    元朝之前,庫頁島原本是中國領土。在地理發現史上,中國是最早知道庫頁島的國家。西漢初年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在《海外東經》篇裡就記載了庫頁島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這裡指的是居住證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即吉烈米人。在《後漢書》的《東夷列傳》中,進一步記載: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國」(由於島上男少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