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小老弟」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世界上盟友最多的國家莫非美國莫屬,世界七大洲中,除了南極洲之外每個地方都有美國的「小老弟」,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覆蓋面積。而聊到這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家甘願選擇在美國的霸權壓力下跟隨美國呢?
從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數量來說,現如今東亞最典型的盟友就是日本和韓國,而東南亞地區則有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南亞地區的印度最近更是與美國打得火熱,中東地區就更多了,以色列、沙特、阿富汗、卡達、科威特等等,還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北約還有27個成員國,數量極為驚人。
事實上,美國的「小老弟」之所以能夠遍布全球,總體原因能夠分為兩個部分,我們可以從歷史沿革以及利益驅動兩個方面來闡述。
歷史沿革帶來的「忠實追隨者」
美國是如何在二戰中「發家」的我們不再贅述,世人只看結果,美國的的確確在二戰之後,從區域強國直接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級「帝國」,而這樣的權力和實力,讓很多國家不得不選擇站在了美國的陣營。
日本就是最典型的國家,作為二戰戰敗國接受了美國的駐軍,順勢直接成為了美國的「亞洲代言人」。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東德和韓國,這些國家在二戰之後元氣大傷,必須要尋找一個有強大實力的依靠來休養生息,而當時美國恰好非常符合條件。
另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於,二戰結束後除了美國之外,還有蘇聯的存在,兩個龐然大物形成了東西兩邊的對抗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全球所有國家都必須要選邊站,否則被夾在兩個大國之間所要面對的就是來自雙邊的壓力,無論是拉攏還是排擠,都不是小國能夠承受的。
比如現在美國在中東最忠實的盟友以色列,其實這個國家的出現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美國的幫助之下,所以在美蘇冷戰的時候也就順理成章地選擇了美國一方,並且將這種盟友關係持續到了如今。
現實利益驅動帶來的「唯利是圖者」
除了主要由於二戰時期帶來的歷史沿革因素之外,其實在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國家是因為利益糾葛而選擇了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畢竟美國龐大的體量是一般國家絕對無法媲美的,同時其國內的龐大市場也非常豐富,成為了很多國家眼中的「香餑餑」。
我們用越南來舉例,在1959年到1975年間,美國與越南之間發生了影響顯著的越南戰爭,造成了超過40萬人的傷亡,並且一向自詡無敵的美國竟然還輸給了越南,這本該成為兩國之間永遠無法合併的天塹。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越南為了發展本國經濟不得已必須選擇忘掉過往,唯過往對手的命令是從。
同時,如中東地區的沙特以及科威特,這些國家都屬於資源豐富的石油大國,而美國對於這類國家的態度向來都是「不服從就消失」,比如曾經的伊拉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沙特等國為了保全自身,就絕不會與美國站在對立面。
事實上,國家之間的任何關係都需要利益來驅動,當任何一個國家擁有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的實力時,必然會出現一種「八方來賀」的局面,我國的「大唐盛世」不就是萬國來賀嗎?所以如果想要獲得大多數國家的尊重和友好,首要的條件永遠是將自身發展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