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慕海燕
臨近歲末,眾商家們的促銷打折一輪接著一輪,滿200減30,滿138減78,滿300贈300……記者了解到,商家們很少會用直接打折的方式來促銷,花樣翻新的「滿減」、「滿贈」卻是商家們最鍾情的促銷方式,因為這樣的「滿贈」、「滿減」,會讓促銷活動熱熱鬧鬧,消費者在「湊」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會增加很多計劃外消費。商家們打出的「理論折扣」非常誘人,但是實際在消費中很難有人會精打細算到剛好湊夠目標值,商家在消費者熱熱鬧鬧地「湊」數、折算中,會賺得金盆缽滿。
記者了解到,「算不明白」是年終歲尾購物者們的普遍感受。那麼商家們的這些「滿贈」、「滿減」活動,到底相當於商品打幾折?怎樣計算才能在消費中最實惠呢?
滿減 理論折扣很難實現
「一到年底所有的商場都在促銷,可是促銷的方法不一樣,弄得消費者也是一頭霧水。其實有的商品各個商場都有賣的,就是弄不清到底哪家最划算。」肖女士的這個困惑已經有幾年之久了。肖女士說,實際上大家都明白「滿300減150」,看著好像是打五折,但是實際消費時誰能真正享受到五折優惠呀,都會多花出不少的。還有「滿500送500」,看著好像不花錢似的,可實際上送的500是代金券,在使用這個代金券時又會有一大堆的「說法」。「我現在就特別想知道一個計算方法,讓我能輕鬆地算出我購物的真正折扣來。」肖女士的願望,近日記者請一位數學老師幫忙解決了。
我市一所中學馬老師給記者提供了一個公式:(A-A/BXC)/A(A/B結果只取整數部分)。馬老師告訴記者,很多商家的「滿減」活動,用這個公式都可以算得明白。馬老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目前「紅博」正在進行的「滿300減150」的活動,如果消費者想買一件衣服,衣服的標價是850元。這個公式中的A就是商品的實際標價,B是商場促銷活動中的基數300元,C是達到標準基數時給出的優惠150元。那麼實際上「滿300減150」,貌似五折的活動,可850元的商品實際花費是550元,大概相當於六五折。「有的消費者為了達到最實惠,往往會挑選多件商品,然後統一計算,這個公式同樣實用。」馬老師說:「比如一位消費者同時購買三件商品,三件商品的價格分別分850元、224元、576元,那麼公式中A就是三件商品的總價。用這個公式計算,三件東西一起買花費900元,大體相當於五四折。這個折扣已經非常接近於「理論折扣」了,如果消費者在實際消費中能計算到這種程度那是相當了得了。」
滿贈 當心陷入循環購物
對於消費者來說「滿贈」要比「滿減」更讓人頭疼。比如「滿300元贈150元」活動,贈送的150元都是代金券而非現金,消費者還必須在商家指定的期限內將贈券消費掉。那麼這樣的活動該如何計算折扣呢?
馬老師給記者提供了這樣的公式:A/(A+A/BXC)(A/B結果只取整數部分)。馬老師介紹,還以一件850元的衣服為例,這個公式裡A代表購物實際花費數額850元,B代表商家活動的基數300,C代表達到標準基數贈送的150元。在「滿300元贈150元」的活動中,要購買一件850元的衣服,實際花費是850元,同時還能得到300元的代金券。如果以300元代金券一點也不浪費剛剛好就買300元的商品計算,相當於850元購買了1150元的商品,實際折扣大約是七四折。「這只是一個理想的計算方法,因為實際在使用代金券購物時大都會出現浪費(300元代金券只買到200多元的商品),或是代金券不足再補現金的情況,所以折扣就不會達到七四折,很可能會八折左右。」
「滿贈」的促銷方式很容易讓人陷入到循環購物的過程。比如「滿300贈150」,有的消費者為了花掉300元的代金券,購買了1000多元的商品,多出的部分用現金補,然後現金又會有贈券……採訪中就有消費者稱自己曾經為了消化400元贈券,而最終在商場裡消費2000多元的經歷。支招:
支招:好友拼單集中付款
陳欣是一個品牌化妝品的導購,每天工作在商場裡,對於商場中的各類促銷方式都了如指掌,也總結出一套「省錢攻略」。
陳欣告訴記者,商家活動的標準基數越小越實惠,比如「滿300減150」與「滿100減50」表面看都是五折的樣子,實際卻不一樣。還用上面的例子850元的衣服,如果活動是「滿300減150」,實際花費是550元;如果活動是「滿100減50」,實際花費就是450元。同時不論是「滿減」還是「滿贈」,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除以活動的標準基數,能整除,或者餘數越小就越實惠。
對於最容易讓人陷入循環購物的「滿贈」,陳欣的方法就是「組團消費」。「在『滿贈』的促銷中,消費者會發現每筆交易的都不會剛剛好,很多商品的標價總是會多出一些零頭,這就是商家為什麼不直接打折而要『滿贈』的原因,因為這些零頭正是商家的利潤點。所以要選擇最划算的方式,最好是與同事、朋友一起來『拼單』,這樣購買的樣數就多了,幾筆零頭加在一起可能就會又得到一張返券,也可以避免陷入循環購物的陷阱。」
「其實返券用好了,是可以省錢的,關鍵還要看是不是『算』到位。」陳欣建議,在參加商場返券活動時,一定要排列好購買的順序,爭取用最少的現金買到最多的心儀商品。「千萬不要看好一件商品就急於交款,最好的方法是集中挑選,集中付款。把所有要買的商品的購物小票都開出來,然後分類。哪些是無條件參加商場活動的,哪些是只返券不收券的,哪些是只收券不返券的。用現金支付只返不收的,然後用返回來的券支付只收不返的,無條件參加活動的最靈活可以用來協調前面數字的差額。」陳欣說:「有時計算起來是比較麻煩的,如果算不清可以找服務員幫忙,商場服務員大都諳熟各種促銷方法,他們算起來會輕鬆得多。」
另外,消費者不要為「湊」券而去買東西,因為「湊」來的東西很多都會「壓箱底」,這不是理智消費。如果只差一點點的話,買點襪子、鞋油類的價格不高的東西湊一下還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