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仁川登陸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一路北上,兵鋒直指鴨綠江,這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因此在多番考慮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作戰。
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首戰,也可以說是立國之戰,因為當時的美國飛機時常在邊境處做出一些挑釁之事,如果沒有打好那接下來的麻煩可以說是沒完沒了。
好在我國戰士的意志頑強,經過三年拼殺,最終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這場勝利可謂來之不易,且戰爭難免會有死傷,那麼你知道此戰中美雙方各自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嗎?
先說說敵人,美國方面戰死的最高指揮官是沃爾頓·沃克中將(死前總統已經提名四星上將,死後不久得到追封上將)。
沃克是美國的「老」軍人了,參加過一戰、二戰,尤其是在二戰中表現非常出色,在歐洲戰場以快、兇悍出名,深受巴頓上將器重,巴頓說起他經常會念叨「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夠狂野。
等到美國介入韓戰之後,沃克被任命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麾下有24萬大軍。在歐洲曾打過強悍的德國,到了朝鮮就更是信心十足。
不過等到志願軍參戰之後,他發現一切有些出乎意料,他以快、兇悍出名,但志願軍比他更快更兇悍!
沃爾頓·沃克
中國人民志願軍絕對是輕步兵的巔峰,完全克制住了沃克的戰術。著名的清川江戰役發生時,志願軍迅猛的側襲讓沃克大驚失色,命令第8集團軍迅速撤退。
志願軍就憑藉兩條腿晝夜不停行軍,追上了美國人四個輪子的汽車,以至於當時讓美國士兵一聽到志願軍的衝鋒號就開始逃跑,這場戰役志願軍獲得大勝。
他的死可以說非常戲劇性,1950年12月23日,沃克坐車前往美軍第25步兵師,他想去看看剛剛獲得一枚勳章的兒子,因為他是司令官時間緊迫,加上他性格暴躁命令司機超速逆行。
結果就在被志願軍破壞的路面上與一輛韓國軍車相撞,當場斃命。
志願軍戰士衝鋒
志願軍這邊犧牲的最高指揮官是第六十七軍軍長李湘,是一位老紅軍,1931年就已經入黨,是經歷過長徵與抗戰的老革命。在戰爭之前已是六十七軍軍長兼唐(山)、秦(皇島)警備區司令員,是我軍的高級軍事指揮員。
抗美援朝之後率領六十七軍入朝參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的孩子才出生不久,李湘軍長一直嚴格遵守保密規則和紀律,在軍隊開拔的前三小時才在醫院匆匆見了妻兒一面,時間也只有幾分鐘,隨後就隨軍入朝。
1951年10月13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集結了四個整師,在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的掩護下向金城以南25公裡的志願軍正面陣地大舉進攻,此處的志願軍指揮官就是李湘軍長。
面對武器及人數都佔優的敵人,李湘軍長並沒有慌神,下決心「爭取時間,戰勝敵人」,在他的指揮下,六十七軍全體官兵奮不顧身,利用陣地靈活作戰,以少勝多創下了殲敵1.7萬餘人的赫赫戰果。
李湘軍長
此戰打出了李湘軍長的威名,但是之後的戰役中因為美軍使用化學武器發動「細菌戰」,導致李湘軍長被感染,病情迅速惡化。
開始還堅持守在崗位,在指揮室裡指揮。可惜因為細菌感染,迅速轉化為敗血症和腦膜炎病,腦腫脹得跟水桶一樣粗大,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從發病到去世僅僅只是8天,當時的李湘軍長只有38歲,正是大好時光,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