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每到冬季,家裡的餐桌上便會有一種乳白色、長得像生薑一樣的、脆脆的小鹹菜出現,伴著飯吃頗有味道,媽媽告訴我這是鬼子姜的根,這是我第一次認識菊芋。
在那個年代,北方特別冷,冬季沒有特別多的新鮮蔬菜用來食用,除了蘿蔔、白菜、土豆之類的冬儲菜之外,人們還會想盡辦法醃製一些小菜,來豐富餐桌上的菜品,鬼子姜就是其中之一。鄰居們還會把醃製好的鬼子姜作為禮物相送,比以比誰家醃製的更加美味,彼此交流製作經驗。在寒冷的冬季,餐桌上放上一盤脆脆的小菜,吃起飯來格外香甜。
其實在家鄉的小山村裡,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後,或牆角路邊都會種植這種叫作鬼子姜的植物,可是我從前並不認識它的枝葉,只知道它當作鹹菜的部分。春季和夏季,菊芋只是抽枝長葉,把個子長得高高大大的。到了秋天,天氣轉涼,別的植物紛紛落花之後,它卻在高高的枝條,上開出一串串黃色的花,叢叢簇簇的黃花開放在農家小院的角落裡,高過院牆露在外面,分外扎眼在這個蕭條的季節裡顯得無比嬌豔美麗。大人告訴我,這種秋天天氣涼了還能開出花的植物叫作鬼子姜,這次我終於把餐桌上的小鹹菜和這種開著黃花的高大植物聯繫在一起了。
菊芋的花在瑟瑟的秋風中綻放,農田裡的玉米、穀子等莊稼都被採收完畢了,它的綠葉還在那裡伸展著,黃色的花朵還在那裡開放著。到了霜降前後,氣溫繼續下降,它才向寒冷的天氣低頭。但凍死的時候,它的花依然是開放著的。菊芋地上部分被凍死後,在泥土變得硬邦邦之前,人們開始挖土採摘它的地下塊莖。地下塊莖被採出後,洗淨上面的泥巴,可以直接生吃,但更多的是放在容器裡,放上食鹽醃製,做成美味小菜供人們在冬春季食用。看著這些被挖出的形態各異的塊莖,再看看被凍死的枝葉花,我便可以把這個植物整體復原了。
菊芋的塊莖在秋冬季成熟,每到這個季節,它的塊莖就大量出現在菜市場上。由於其貌不揚,加上人們對菊芋塊莖的營養價值認識不足,因此在日常飲食中,菊芋的塊莖沒有像蘿蔔、白菜一樣被廣泛食用,一般普通老百姓多用它來醃製鹹菜。
事實上,作為一種蔬菜,菊芋在日常飲食中除了傳統的醃漬外,它還有多種食用方式。我們可以將菊芋塊莖切成片,曬制菊芋幹,儲存起來在沒有新鮮蔬菜的季節食用。新鮮的菊芋塊莖切絲、切片素炒,或與肉絲共炒,味道更鮮美。菊芋也可以煮食,或與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在植物大家族裡面,菊芋Helianthus luberosus L.屬於菊科向日葵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有很多別名,如洋姜、鬼子姜等,在廣西它被稱為五星草,在廣東它被稱為番羌,在東北地區它又被稱為姜不辣,有些地方叫它鬼子山藥。菊芋開的黃花很像一個個「小向日葵",豔而不俗,嬌而不媚。
菊芋並不是我國的本土植物,它的原產地為北美洲,17世紀傳入歐洲,從歐洲又傳入到我國。從它的一個別名「洋姜",便可以知道它是來自外國的植物,推測可能因為它具有像姜一樣形狀不規則的地下塊莖,又屬於來自國外的植物,所以國人冠以「洋」字,稱之為洋姜。至於菊芋最常見的別名一鬼子姜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菊芋是德國佔領我國青島以後將其引進的,種植在花園別墅周圍,作為觀賞植物,國人對侵略者通常稱之為鬼子,出於對侵略者的痛恨,稱這種植物為「鬼子姜」;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菊芋的塊莖頂部像傳說中的鬼臉,所以得名鬼子姜。
菊芋分布廣泛,在全球的熱帶、溫帶、寒帶以及乾旱、半乾旱地區都有分布。我國東北、內蒙古、河北、廣西和陝西等地均可種植。
菊芋具有很高的光合速率。它性喜稍清涼而乾燥的氣候,耐寒、耐旱、耐貧瘠,抗風沙能力強,在普通和脅迫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生長率。菊芋的抗逆性強,在野生或適宜的栽培條件下,菊芋病蟲害非常輕微,但是在大規模生產時,較容易發生各類病蟲害。不過,只要及時拔除病株或噴灑藥劑,也比較容易控制。
用菊芋產地老鄉的話說:這鬼子姜鬼得很,最能四處竄根,種一『塊下去,來年地裡能長出一大片、幾十斤鬼子姜出來,任你咋挖都挖不乾淨。
小時候我還聽說過更神奇的事兒。我們家院牆外面是一條人來人往的小路,有一年,在我家院牆內的牆根下自己長出了幾棵鬼子姜的苗,當年也沒當回事兒,當然也沒挖它的塊莖了。沒想到來年再看,去年的那寥寥幾棵小苗已經變成了頗有規模的一小片了,這些塊莖也成了我們家日後的「冬日小菜」的來源。後來聽說是有淘氣的孩子從我家院牆外的小路上經過時,把吃剩的半塊生鬼子姜隔著院牆扔進了我們家,沒想到竟然「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菊芋的繁殖不只靠種子,而是和土豆一樣,可以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塊莖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每個塊莖上都有許多芽眼,理論上說,每個芽眼都可以再生出一棵植株。因此,在適合它生長的環境中,不用每年專門栽種,前一年留在土中沒挖淨的塊莖來年會自己冒出新的植株,可以以每年20倍以上的速度進行繁殖。除了能進行無性繁殖外,菊芋的根系也很發達,每株有上百根0.5~ 2米長的根系深扎在土壤中。由於繁殖力強,因而只需2~ 3年就會在土地表層形成茂密的菊芋莖和根系,牢牢鎖住地表層水土。
在菊芋的腳下,在我們看不到的根系土壤中,時刻發生著激烈的「地道戰」,菊芋的根系在地下向周圍和地下不斷地挖「地道」,根系和塊莖不斷地向周圍的領土擴展,並且植株之間還相互交叉形成「地道網」。雖然地上暫時看不出動靜,但等到來年春天菊芋像雨後春筍那樣從去年的幾棵突然變成一片時,你就會感嘆這「地道戰"的厲害了。一旦形成連片,用人力是很難破壞其繁衍和發展的。
在極端乾旱的環境下,菊芋的地下莖會變得細矮,不開花或少開花,地下莖很小,但也絕不會旱死,即使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一旦有水,地下莖又重新萌發;在雨季,菊芋的根系會貯存大量的水分,以備乾旱時逐漸供給葉莖的生長,而菊芋的地上莖和葉片上長有類似絨毛的組織,可大大減少水分的蒸發。不只耐旱,菊芋還具有良好的耐鹽耐鹼性。有研究表明,菊芋幼苗根部維持較高的鉀離子含量。鉀離子是植物所必需的一種以相對高濃度存在的陽離子,細胞質中維持高於某特定值的鉀離子濃度,對其生長及耐鹽性都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菊芋抗風沙性也比較強,種子的發芽率非常高。只要覆蓋沙土不超過50釐米,它仍可從沙下正常萌發,長出莖葉。秋季菊芋地上莖可形成矮小的防護林帶,加上其根系能牢牢抓住部分沙土,並且隨著地下塊莖增多,可以共同起到固沙的作用。因此,菊芋可以應用在治沙方面。在沙漠中生長的菊芋,植株高大抗風沙,被喻為「地上一把傘」;發達的根系可有效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被比喻為「地下一張網」。這些特點讓菊芋成為治沙先鋒,被人們稱為「沙漠第一草"。
由於菊芋耐乾旱、抗鹽鹼、適應性廣,故房前屋後,地頭路邊,荒山坡地均可種植。菊芋在秋天開花,串串黃色的花開在秋天蕭條的季節裡,開在房舍周圍的角落裡,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效果,待其塊莖成熟還可以採挖作為蔬菜食用。因此在北方的鄉村許多地區都是這樣種植菊芋的,使美化環境和食用兼而得之。
正如前面所述,菊芋常用塊莖繁殖,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有人調侃說,菊芋的種植甚至比小品裡講的「扒個坑,埋點土,數個12345」還要簡單,連12345都不用數就可以種出來。
當我國進入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之後,菊芋這個從前並不起眼的植物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很多人已不再滿足「小打小鬧」的種植方式,而是看到了菊芋潛在的經濟價值,試圖探索大規模的開發利用,甚至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鼓勵和發展菊芋產業,打起了「助農增收"的旗號,認為菊芋種植條件適宜、市場前景廣闊和經濟效益良好,特別適合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全面發展,成為群眾致富的一一個好產業,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短平快項目。
菊芋屬於較為粗放型管理的作物,投入相對較低,且節省勞動力。在菊芋7~ 8個月的生長期內,青壯年勞力可以外出務工,創勞務收入,年底再收穫菊芋,從而達到務農、打工兩不誤。
於是,如同其他容易炒作的項目一樣,有不少地方建立了專門的公司或機構,對菊芋實行訂單生產。這些公司或機構先提供一定數量的菊芋塊莖或種子,收購時扣除該項費用,並在種植後的6~7月間,組織技術人員查驗青苗,然後先給農民提供預付款,而且組織技術人員實地進行技術培訓指導,採收期間則在種植鄉鎮設點收購,實行現收現付,不拖欠農民資金。有的地方還發明了菊芋收割機,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這樣的基礎上,的確有個別地方創造了農民種植菊芋增收的奇蹟,實現了「種洋姜也能賺大錢」的夢想。
毫無疑問,見到效益的農民們種植菊芋的熱情十分高漲,很快就出現了「一窩蜂"的局面。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種植菊芋的風險也逐漸顯現了。菊芋畢竟不是主要的糧食或蔬菜作物,市場需求有限,過度種植的結果不僅造成了產量過剩,而且還使農民浪費了時間、地力、 肥料等重要的農業資源。越來越多的農民認為種菊芋並不划算,甚至有「上當」的感覺。於是,很多農民放棄了鬼子姜的種植和管理。不過,「請神容易送神難」,從前面的講述大家就已經知道,鬼子姜可不是那種需要特別的呵護才能繁衍生息的普通植物,這東西一.旦種下,就再也清不乾淨了。從各個方面來看,它都具有外來人侵物種的特性。失去控制的鬼子姜是十分可怕的。這是因為,鬼子姜適應性極強,抗乾旱、抗病蟲,幾乎沒有什麼害蟲來吃它。地下莖到了秋天會分化很多。不僅如此,它的種子會隨風飄蕩,落地生根。
菊芋和其他外來人侵植物一樣,如果在野外泛濫,將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之一。它將同本地物種競爭食物,或通過化感作用等手段威脅當地物種的生存,甚至會造成本地種的滅絕。另外,菊芋也會通過競爭、佔據本地植物的生態位,使本地物種喪失棲息地,失去生存空間,從而大量死亡。菊芋還大量利用本地的土壤水分,不利於水土保持。它的根可以達到一定的深度並通過竄根的方式極度擴張,吸收土壤大量的水分,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過度乾燥,從而降低其肥力。失去控制的菊芋將通過壓迫和排斥本地農作物的方式,導致農田生態系統單一和退化,進而影響本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破壞生態平衡,對當地生態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我們對菊芋這種具有「雙刃劍"性質的外來植物,決不可以掉以輕心,應儘快完善針對外來人侵植物的預警及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公眾對植物人侵和生態安全的意識。在新的農作物引種前,就對此作物進行充分的、科學的評估和預測。外來植物引人後應加強田間觀測和調研,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大面積危害,從而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農田作物的多樣性。
話題:你知道菊芋嗎?你吃過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