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姜在翔 撰稿/劉一楠
編輯/王漠沙
騰訊圖片出品
來這裡的中國青年志工們的工作,就是為斯隆村的孩子們再蓋兩間教室,以及做30套課桌椅、修260米圍牆、捐500公斤大米和一個淨水桶。
在這個距離吳哥窟80公裡的柬埔寨暹粒省斯隆村落裡,一批接一批的中國青年志工為當地的窮孩子蓋校舍,打水井……對於這些中國中學生來說,這樣的體力活幾乎是從來沒做過的。他們說,在這裡有個很特別的感覺,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需要什麼,都會有人伸手幫助你。
暹粒省斯隆村小學唯一的一間教室裡,當地的孩子們正在上課。還有一些沒能成功註冊入學的孩子,就經常站在門口集體蹭課。他們會跟著念,跟著學,一站就站整整一節課。
由於教室和師資力量遠遠不能滿足全村200多個適齡小朋友上學的需求,不同年級被分在上下午的不同時段上課。
這個暑假來這裡的中國青年志工們的工作,就是為斯隆村的孩子們再蓋兩間教室,以及做30套課桌椅、修260米圍牆、捐500公斤大米和一個淨水桶。
這些中國志工大多是14-17歲的中學生,這樣的體力活他們幾乎是從來沒做過的。但他們都很努力,也都能迅速地展開團隊協作,完成小組分工。由於鋪設地基需要大量的土,志工們起初希望當地的工人師傅能找來兩個小推車方便運輸,但第二天到了工地後,發現師傅用舊袋子做了很多這樣的「擔架」,一問才知道是因為學校的地面太坑窪,師傅擔心我們用小推車很難推,反而更辛苦。
這個抬土的男孩是個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大三時參加這個志工項目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此擁有了最充實的寒假和暑假」。現在他已經成為項目團隊的正式領隊,主要負責工程實施的部分,通俗點說就是現場的「包工頭」。他的膚色已經黑到常被誤認為是當地人,他也經常努力地跟當地工人學習柬埔寨語。
工作的時候,一個村子裡的小朋友玩著玩著突然跑過來幫志工們丟磚頭。一塊我們單手拿都需要用力的磚頭,小朋友能很輕易的拿起來丟掉。他們之間沒有語言的交流,但是那種溫暖感動了周圍所有人。在志工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小朋友、學校老師,甚至司機師傅來幫忙一起工作,因為語言不能交流,他們總是靦腆地笑一笑然後就加入志工的隊伍。
圖中右側的女孩叫董詩晴,是這個志工項目的創始人。從2012年開始,這已經是她將近第二十次來到柬埔寨帶領中國青年志工們工作了。她說自己喜歡在村落裡幹活的感覺,挖坑刨土砌牆,你經常能看到她比志工還投入的工作身影。
在30多度的氣溫下工作,志工們經常大汗淋漓。這個男孩說自己平時在國內都經常中暑,到了柬埔寨更是隨便動一動就上氣不接下氣。儘管隊友們經常勸他休息一下,但他在有體力的時候總是特別賣力的幹活。在最後一天回國前的分享活動上,他說:「在柬埔寨的日子雖然工作蠻辛苦,但是比在家裡打遊戲過一個暑假要有價值多了,而且我要回去努力減肥,下次更健康地回來工作。」
這是志工們的午餐便當,一般是一葷一素一份米飯。可能是因為菜品搭配的確不錯,也可能是因為辛苦工作後的飯格外香,當問到「柬埔寨什麼最好吃的時候」,好幾個志工都表示「中午的盒飯最好吃」。很多男生工作後會一下子吃掉兩三份,所以領隊通常會多訂一些飯菜;而有些女生還會專門留出一兩塊肉,喂喂村裡的小狗。
午休時間,當地的小朋友正在教志工們吹口哨,那種用手圍起來吹的口哨。其實每次志工們工作的時候,小朋友們總是熱情又羞澀地看著他們,一種想要和他們玩又害羞的樣子。這天中午,本來是小朋友們自己在吹口哨,志工們看著好奇想跟著學,於是小朋友就很開心地跑過來教。語言不通的兩撥人就這樣靠眼神和動作交流起來,最後還真有兩位志工脫穎而出學會了。
除了和小朋友玩、和夥伴們聊天,還有一些志工會選擇花樣午睡。他睡覺的地方是這所學校的食堂,是今年年初借著寒假來這裡幫扶的中國志工們修建的。石凳很硬,他睡得很香。
這口水井也是寒假來的那批志工打出來的,一方面要為他們修建的廁所搭配衝水設施,另一方面也希望解決村子裡孩子們的用水問題。在打這口水井前,村民們的主要用水來源就是雨水和附近的一個池塘,而這口水井是很多當地孩子人生見過的第一口水井。
說到寒假的那次幫扶,這隻小狗的媽媽那時就經常在工地旁邊觀望中國志工們。這次,當志工們都在村民家門口圍著看這個新生命的時候,村民突然站起身來把小狗擺成正面的姿勢。當地同事解釋說,村民們經常這樣做,因為覺得小狗在大家面前要有禮貌。
有國內的愛心人士提供了一批質量不錯的二手筆記本電腦,願意捐贈給柬埔寨學校。項目領隊經過多方聯絡,最終找到這所有2000多名學生的中學——這是一所在暹粒算得上條件很好的學校,但只有一間電腦教室,裡面的十幾臺臺式機也是別的機構捐助的,所以電腦課程只能面向10年級的少數學生開放。這次捐助後,學校將再開設一個新的電腦教室,讓更多學生學到電腦技術。
當志工們把這批電腦交到當地孩子手裡後,發現校長還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儀式——讓現場所有孩子都提前學會了用中文說「謝謝」。於是就出現了中國志工們用柬語說「謝謝」,然後柬埔寨孩子統統用中文回復的驚喜場景。看到他們手裡捧著電腦時的笑容,真心希望這能改變他們的未來。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志工們在自己砌起的教室圍牆邊合影,明天他們還將繼續這樣的工作。在這個夏天結束時,這間教室將徹底完工,將使這所村子裡唯一的小學容納更多學生就讀,讓那些每天在門口蹭課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改變人生。
晚上回到酒店,志工們圍坐在一起,分享當天的收穫與感想,他們感嘆這裡「感覺自己被需要」。一個女生說:「在這裡每個人都會衝你笑,笑一天都笑累了可是感覺特別幸福。」在他們的分享裡,你能看到這群中國學生對同伴的關懷、對世界的關愛,看到他們正在不斷汲取著成長的養分,成為一個個更懂得用心去愛、去努力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