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隱私與權利,華為以「科技有道」,實現「隱私無價」

2020-12-14 螳螂財經

文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

隱私洩露問題,正成為社會頑疾。

近日,成都公布了新增3例確診病例活動的軌跡。這本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常規操作,但卻因為患者趙某的活動軌跡牽涉到了諸多娛樂場所,被好事者「人肉搜索」——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一一被網絡公布,並引發了廣泛關注。

疫情感染已經夠可怕了,所有隱私信息還被一絲不掛地掛在了網上。想來讓人覺得實在毛骨悚然。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隱私洩露導致的詐騙、金融盜竊、垃圾營銷、輿論攻擊等等事件發生的頻次似乎已成「家常便飯」。而如此嚴峻的社會現實,真的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嗎?科技的發展真的就只能罔顧用戶隱私了嗎?

便利or隱患?直面隱私不僅僅是個人問題

各類電子設備,一直都是用戶隱私洩露的重災區。尤其是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外掛器官」的智慧型手機。

這些年來,智慧型手機一次次更新迭代,功能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便利。只是有些便利是APP通過過度索取用戶權限、過度訪問用戶數據等換來的。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才在瀏覽器裡輸入了一些與美食、衣服等商品相關的詞彙,打開各個購物美食社交相關的App,就直接給予了相關推薦。

根據億歐網報導,中國信通院在10個安卓應用市場中了選擇20個類別中下載量大、影響範圍廣、存在典型問題的200餘款App作為檢測對象,共計檢測出1265項數據安全問題。其中,67%的App存在5個及以上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科技帶來了便利,但有些APP過度索取的用戶權限和收集用戶信息,卻將用戶的隱私問題推向了更為危險的境地,讓我們進入了一個「裸奔」時代。

就如這次引發全網關注的「成都女孩」事件,自己的行蹤被人竊取並製作成了活動軌跡圖在微博曝光,還被好事者奉為「轉場皇后」,甚至一些人覺得她「人品不佳」「道德有虧」「不是什麼好東西」,站上了道德制高點,對她和她的家人口誅筆伐。

好在,還有更多人表現出的是理智和清醒,全程為「成都女孩」聲援,表示她沒有錯無需道歉,有錯的是洩露隱私的那個罪魁禍首。

由此可以看出,公眾對隱私洩露的感知正在提升,「保護別人就是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正在根植於內心。

大眾的隱私安全意識在提高,但保護隱私這件事卻又不是個人意識到了就能解決的。

當APP耍流氓的時候,個人又能奈何?更何況,一些騙子與垃圾軟體還有各種手段,讓再小心的人千防萬防,可能也還是防不勝防。

這種情況下,只有「扼住了APP商家命運咽喉」的手機廠商發揮出更大的作為,用戶在個人隱私問題上或許才能擁有更多的安全感。

尤其是,目前的手機行業已經從「產品為王」、「流量為王」的時代進入到了「體驗為王」的時代 。在手機存量市場,當產品、技術、價格已經無法拉開特別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時,用戶體驗就成了一塊要攻下的堡壘,而用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大眾最關心的隱私保護。

但隱私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難而正確的事,如果做好了,手機廠商們的競爭差距也就拉開了。

隱私與權利並重,用戶隱私保護應該是什麼樣子?

如今,很多手機廠商都已經高舉了「保護隱私」的旗號,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安全性能的升級,與App商家也開始了嚴格監管與博弈。比如華為,隱私安全已經成為了公司持續投入的一項核心戰略。

在用戶體驗爭奪戰上,手機廠商們都在朝著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努力。那麼,用戶想要的隱私保護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毫無疑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是手機還是其他電子消費品,最好的用戶體驗是,讓用戶擁有掌握自身隱私的權利。

艾媒數據有調研顯示,2020年中國手機網民手機APP同意隱私條款原因,有54.3%手機網民是因為格式條款只能選同意,才同意APP隱私條款,否則無法使用軟體。

應用開發商及運營者耍流氓的時候,個體也只能「被逼就範」。

好在,手機廠商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並加大整治力度,構築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守護用戶隱私安全。

就拿華為來說,對於在手機上運行的應用,華為按照「上架、下載、運行」三個階段嚴格開展全過程的應用安全管理。尤其是在用戶隱私條款上,華為應用市場要求開發者嚴格遵守規則,同時,與開發者籤署服務協議,明確了華為和開發者的責任邊界,約束華為和開發者雙方的數據處理權責。若有違規行為,華為應用市場將會立即給予警告整改或者下架等相應措施。

讓消費者掌控自己的隱私,一直是華為隱私保護的核心理念,也是華為一直在實際踐行的事。

其次,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從以作業系統為內核,全方位全場景構築安全屏障。

前段時間,華為手機發布的EMUI 11正式版,除了擁有更藝術的設計、更易用的交互,更是一個系統性的「隱私防護網」。

很多人可能多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地鐵裡、咖啡廳等公共場合使用手機時,屏幕就可能會被人「偷瞄」,甚至被不法分子盜用支付碼。因此很多用戶不得不以犧牲視覺體驗,給自己的手機貼上防窺膜。

在這一點上,EMUI 11可以提供一個「治本」的解決方案。EMUI 11對敏感類應用增加了多任務卡片模糊處理,可以將涉及支付安全的應用在多任務窗口模糊化顯示,全方位「加固」用戶隱私安全。並且,華為還利用AI信息保護功能真正做到「你的隱私只屬於你」。它可以智能識別機主,當手機被主人以外的人注視時,私密信息會自動隱藏,有效地避免被人「窺屏」。

EMUI 11還增加了「照片分享脫敏」和「隱私備忘錄」等亮點功能。確保用戶不管是分享照片還是記錄日常,信息安全都得能得到有效保護。

此外,華為還通過雙生物認證、禁止三方應用讀取簡訊驗證碼、華為安全輸入法、密碼保險箱、華為帳號安全防護等等方面來協同作戰,細緻入微地為用戶設置了全方位、多維度的「防火牆」。

當然,保護隱私在這些常規措施之外,還要有創新思維,想用戶之未想,做到防患於未然。

有些BUG,只有在引發問題才會被注意到並著手修復;隱私也是一樣,很多時候,都是用戶被侵犯了引發公眾不滿了,才去得到重視。

但等到問題暴露再來修復,其實已經為時已晚。畢竟,漏洞可以打補丁,但用戶與商家之間脆弱的信任關係,可能就留下的是修補不了的傷痕。

因此,保護隱私需有前瞻性的創新思維,想用戶之未想,做到防患於未然。

在工作場景裡,應該很多人都有過針對重要工作內容,公司強調的不要轉發、不要截圖的經歷。但光靠強調後的個人自覺,其實很難保障信息不外洩。

華為的暢連信封消息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信封消息中,用戶可以發圖片、位置、表情和文件,但這些溝通的信息,都像包裹了一層「信封」,只有再次點擊才能看到詳情,同時不能被截屏、錄屏和分享轉發,充分保護了重要信息的隱私安全。

不僅如此,華為還進一步考慮到了在居家或者辦公的場景投屏時,信息彈窗突然出現帶來的尷尬情況。華為新發布的EMUI 11新增的投屏消息隱藏功能,在用戶在開會時將手機畫面投放至智慧屏時會自動隱藏收到的消息,這樣既不用擔心隱私暴露在眾日睽睽下,還能確保投屏內容的連貫性。

華為手機「防患於未然」還有一個更硬核措施:差分隱私技術。

差分隱私技術是一項針對加入失真數據做統計的技術,它可以用噪聲幹擾計算過程,把原始數據淹沒在噪音中,別有用心的人就無法從大數據報表中反推出原始數據。

在獲得用戶明確同意後,華為通過收集用戶的設備上有關可靠性、性能、功耗統計數據,故障和錯誤信息,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流暢、省電的軟硬體系統,打造極致的使用體驗。但由於運用了差分隱私技術,華為並沒有獲得用戶的原始數據,因此,華為手機的用戶能夠不斷提升使用體驗,又無需擔心別有用心的攻擊者反推出用戶的原始隱私數據。

除了用於用戶體驗,2019年,華為將差分隱私技術應用到華為音樂的"統計分析場景"。通過該技術,華為在實現統計分析的同時改進華為音樂的相關服務與應用,別有用心的攻擊者也無法基於差分上報的匿名化數據來推測用戶的真實數據。

最後,保護用戶隱私從來不是只看某一個環節,而是要貫穿於整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萬物互聯時代,隱私洩漏事件之所以頻發,一方面確實是不法分子的手段讓人防不勝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很多廠商都是抱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只盯著單一環節來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在智能終端承載的信息越來越多的當下,保護用戶的隱私要貫穿於整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尤其是在用戶最關心的銀行理財數據、私密信息、個人身份信息、醫療健康信息、聯繫人這些類型上,手機廠商更是要從設計出廠到用戶淘汰的每個環節,都要時刻防禦,打好隱私保護戰役。

作為國內手機廠商的TOP1,隱私保護和網絡安全一直是華為的最高綱領。

從產品設計之初,華為就充分考慮到用戶隱私安全,將隱私安全貫穿於整個產品開發全流程中。並且,在收集、使用、轉移、存儲、銷毀的數據周期節點上,每個步驟華為都有嚴格的要求與實踐,再通過一系列隱私安全措施,將隱私安全保護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確保用戶在享受「超級終端」便利的同時,能對自己的隱私做到可知可控,真正做到隱私無價,科技有道。

長期攻堅戰,華為如何「軟」與「硬」兼施?

"嚴格自律,標準高於業界",在這樣的隱私保護要求下,華為做到了用戶口碑與行業讚譽雙豐收。

標杆之下,華為還在以軟硬兼施的手段,持續投入在隱私保護這項長期攻堅戰。

一直以來,隱私安全都是華為整個企業持續投入的核心戰略。戰略有足夠的高度,隱私安全就會給力,從而華為手機一直穩居手機市場的「統治」地位。

如果時間線拉長一點,就會發現,近十年來,華為在隱私安全上一直有著高度關注與投入。

從2010年開始,華為成立了全球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委員會,這是華為的一級網絡安全組織,由輪值CEO直接領導。之後,華為啟動了隱私架構分析、發布了華為隱私管理框架和華為隱私保護總政策。2017年,華為開始發布EMUI安全技術白皮書,向消費者與開發者,更全面、直觀地了解隱私安全技術,共築行業安全隱私體驗。在隨後的這兩年,華為AI安全和隱私保護白皮書、華為HMS安全技術白皮書先後發布。

這一系列深入安全技術、鞏固防禦機制、深化用戶體驗的動作,既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高品質的數字生活體驗,也更讓華為手機一直穩居手機市場的「統治」地位。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統計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華為的國內市場份額增長至46%,創下了歷史新高。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儘管受晶片供應影響,華為的國內市場份仍然達到了43%,在國內穩居統治地位。

華為對隱私安全的重視,充分詮釋了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走得更快一點,與用戶的距離就會更近一點。

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可以預見,智能終端或將成為全方位服務於用戶的工具。「手機能力越高,廠商責任越大」,尤其是邁步於萬物互聯時代之後,科技就該愈發「懂人心、暖人心」。

華為「戰略高度+實踐」的隱私安全手段,在取得目前階段性的成果之後,更會向著未來的核心需求與生產力出發,將保護個人安全與企業進化相結合,為用戶提供隱私安全與自由便捷兼具的顛覆式體驗。

隱私無價,科技有道。華為的每一步,都在讓「科技有溫度,隱私有保護,生活更美好」的用戶心聲成為現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隱私,權利還是籌碼?
    所以當時根本就沒有個人權利、個人隱私之類的觀念。那時候甚至「圍觀隱私」曾經是「身份的象徵」。咱們家康熙、雍正那陣子,法國皇上是路易十四。當時法國貴族的至高榮譽就是「圍觀國王起床表演」。每天早晨8點,雷打不動的床上帘子準時拉開。就算前天晚上國王還在外面沾花惹草,但這個時候也得出現在床上,等著被參觀。
  • 從華為差分隱私技術看保護個體數據有多重要
    在過去,收集個人數據的方式非常直接,街頭問卷調查可以將姓名、性別、手機號、習慣喜好等全部收集起來,如此一來,個人隱私的洩露也更加直觀。隨著科技、人工智慧的發展,在各個平臺上收集群體特徵已經不再是難事,但是洩露隱患也隨之增加。我們在數據使用過程中,主要的隱私洩露風險有三種:直接識別個體、連結攻擊和推理攻擊。
  • 華為、小米手機隱私保護研究報告
    華為、榮耀(EMUI):華為最新的EMUI 10的介紹頁面,提到了信息安全的兩個方面。一個是隱私保護:全程加密,隱私無憂隱私至上,由你掌控。本地數據全盤加密,數據傳輸、存儲全流程加密,保障你的數據安全。隱私空間、應用鎖、密碼保險柜等更多安全功能,竭力守護你的隱私。
  • 華為手機這個選項保護你的隱私
    所以簡單清除瀏覽痕跡是沒用的,必須限制手機的固定標識符被廣告商收集和讀取,這通過華為手機的「限制廣告跟蹤」功能就能實現。「限制廣告跟蹤」功能在華為此前的EMUI 10中就已經上線,在最新的EMUI 11裡繼續為用戶服務。這個功能開啟以後,會限制所有的廣告商在華為廣告平臺推送個性化廣告」。
  • 如何保護手機裡的隱私安全?華為P40系列準備了這些終極大招!
    華為P40系列手機無論在5G體驗、ID設計、影像系統、電影鏡頭畫質還是晶片性能上,都是一款能滿足各方面體驗的硬體佳作。除了這些核心賣點之外,P40系列在手機隱私安全方面也做足了功課,從「芯-端-雲」各個層面構建起全方位的隱私安全保障體系。華為P40系列到底是怎麼保護隱私的?
  • 嚴苛的隱私安全防護華為AppGallery保護全球消費者應用安全
    HMS Core 4.0上線,攜手全球開發者帶來更多創新應用體驗華為終端雲服務在應用安全、雲端數據安全、全球隱私合規認證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並將基於"芯-端-雲"協同基礎的領先安全能力、作為終端能力面向開發者全面開放。同時HMS Core作為華為終端雲服務開放能力的合集,為手機應用開發者提供包括定位、通知、地圖等服務。
  • 華為總裁談如何防止手機裡的隱私洩露
    集微網12月8日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近日發文談如何防止手機裡的隱私洩露。王成錄稱不少人應該有這樣的煩惱,常常會因為帳號密碼太多太雜記不住。EMUI 11新增了給單條備忘錄「加把鎖」的功能,叫隱私備忘錄。大家如果有想要加密的備忘錄,只要在這條備忘錄底部【更多】設置裡添加筆記鎖,就可以了。加密後的備忘錄,在備忘錄界面只會顯示筆記的標題,也不會有筆記內容的預覽,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加密備忘錄會暴露在備忘錄界面。
  • 平衡隱私安全雙需求,「維感科技」以ToF3D技術重新定義安防
    然而,人們在享受密碼通行便利的同時也交出了隱私權,身份識別的濫用和隱私信息洩露事件屢見報端。受眾理性回籠,如何兼顧安防與隱私成為這場社會性拷問的焦點,而ToF技術正有望成為這場科技與人性追逐角力的平衡點。
  • EMUI11升級開啟中,創新科技保護隱私安全
    9月發布的華為EMUI 11相信是很多華為老機型用戶非常關注的一件大事,截至目前EMUI 11的升級服務已覆蓋了37款機型,如此之快的節奏不僅體現了華為對老機型的重視與老用戶的關愛
  • 華為手機錄屏黑屏是bug?真相竟是為保護帳號隱私
    更多貼心設計,保證隱私信息安全無虞華為手機錄屏功能除了在操作方式上打通多種渠道使操作更方便,在功能的細節設計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在播放錄製好的視頻時,只要是涉及到密碼、解鎖等用戶隱私相關頁面,華為錄屏就會將頁面進行黑屏遮擋,不少用戶誤以為是錄屏出現了bug,背後實則是華為手機為了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做出的人性化設計。
  • 數牘科技宋一民:用隱私計算創造數據使用新範式
    在12月18日舉辦的數據資產管理大會政務大數據發展論壇上,北京數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牘科技」)創始人宋一民表示,就當下的工程實踐來看,解決數據價值挖掘和隱私保護的兩難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給數據擁有方一個控制力,包括對數據收集的授權和收集後保存和使用的控制。「建立高效的數據互聯生態體系,用隱私計算技術,讓數據對外『可用而不可得』,同時儘可能擴大其應用場景。」他強調。
  • 華為瀏覽器獲BSI權威認證 多舉措保護用戶信息和隱私安全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記者近日了解到,華為瀏覽器在全球範圍內通過了國際權威標準組織「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簡稱BSI)」頒發的ISO/IEC 27001、ISO/IEC 27018、ISO/IEC 27701
  • Mission privacy隱私論壇:最強DeFi隱私插件Suterusu
    Suter Mirage 1.0實現的零知識證明不需要可信初始化。所有初始化中的公開參數均通過透明過程從對應群中隨機選取。在github repo裡可以找到suter proof的實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檢查我們的代碼對這點進行驗證。
  • 平衡安全監控和隱私保密需求,「維感科技」以ToF 3D技術重新定義安防
    然而,人們在享受密碼通行便利的同時也交出了隱私權,身份識別的濫用和隱私信息洩露事件屢見報端。受眾理性回籠,如何兼顧安防與隱私成為這場社會性拷問的焦點,而ToF技術正有望成為這場科技與人性追逐角力的平衡點。
  • 華為手機忘記鎖屏/帳號/應用鎖/隱私空間密碼解決方案?
    欸,我華為帳號密碼是個啥來著?…」在這個數字時代,我們被各種密碼包圍,不管是銀行卡還是手機,都需要各種密碼,單手機而言,什麼隱私空間密碼、解鎖密碼、鎖屏密碼、應用鎖密碼…一不小心就會將這些密碼混淆,尤其是對於一些記性較差的小夥伴來說,忘記密碼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小助手這就吐血整理出忘記手機各種密碼大寶典,讓你從此告別被忘記密碼支配的恐懼。
  • 潮科技 | 隱私計算技術的三大主流門派
    編者按:本文來自「富數科技」投稿,36氪經授權發布。 一、隱私計算三大門派 在大數據時代中,海量的數據的交叉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但這些被使用的數據往往包含用戶的隱私數據,或企業/機構的內部數據。
  • 數據隱私保護的公共議題:從GDPR到技術倫理思辨
    來源:底層設計師作者:劉志毅,數字經濟學家、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主任在眾多近期關於數據隱私保護引發的討論中,甚少見到關於數據隱私保護的基本邏輯的底層討論,更多的是關於「數據隱私」的重要性和對於數據濫用危險性的擔憂。因此,大多數討論都停留於公共議題的喧譁之聲和對於科技倫理的表面討論。
  • 10月16慕尼黑 看Mate 10上演如何保護你的隱私安全
    文/黃海峰在即將到來的10月16日,華為年度旗艦手機Mate 10將在德國發布,前不久華為官方微博也放出了該新品的首款預告片。這款手機是華為繼續深耕高端商務人群的關鍵產品之一,肩負著挑戰蘋果三星、提升品牌高度的重任。華為也是花費大量精力,將各種黑科技用在該款手機,期望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
  • 隱私計算技術受關注
    在一場智能數據云端峰會上,與會嘉賓討論了聯邦學習和多方安全計算等隱私計算技術,這有望打破數據流通的瓶頸。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今年的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強調,人工智慧的相關研究需要重視理論研究和隱私保護學習。姚期智認為,將人工智慧與多方計算技術相結合,有望實現數據隱私保護。
  • 星環科技作為信通院隱私計算聯盟成員亮相2020數據資產管理大會
    星環科技作為信通院牽頭成立的「隱私計算聯盟」初創成員之一亮相大會。作為推動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一類重要技術,隱私計算在數據安全流通、價值釋放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星環科技首席隱私計算科學家伊人首先分享了金融數據資產管理+AI的現狀,詳細解讀了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階段,面對挑戰如何破局:聯邦學習聯邦學習可以使多個參與方在不共享數據的基礎上實現AI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