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人民日報體育」微博發起一個話題:#記憶中的解說名場面#。點讚和轉發最多的,是央視解說員陳瀅一段極富詩意的點評——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這是羽生結弦,一個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男人。
在花樣滑冰世界裡,有太多容顏出眾的妙人兒。長著一張漫畫臉的羽生結弦,卻是味道最特別的一個。纖弱、清冷的少年感軀殼下,藏著一顆堅韌而陽剛的心,這種巨大的反差感令人著迷。
十年結弦,一生懸命。羽生結弦的父親曾解釋,之所以給兒子起這個名字,一是對應他的星座射手座,二是希望他的人生像弓弦一樣張弛有度,在繃緊時擁有面對生活的凜然之姿。
羽生結弦的出現,讓漫畫男主從此有了真實的臉。一次次碾壓式勝利,仿佛來自異次元的王者。正如一位義大利解說員每次比賽必說的一句話:歡迎來到羽生星球,人口只有羽生結弦一人。
因為好奇,4歲的羽生結弦和姐姐一起去冰場,不想卻成就了日後花滑界的一段傳奇。
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仙臺,是許多動漫故事的原型地。1998年的一天,一個4歲的小男孩跟隨姐姐一起,被送到了冰場。懵懂的眼睛望著晶瑩的冰面,小朋友的腦中或許有許多問號。「孩子,去試試滑冰吧。」父母鼓勵著患有哮喘病的兒子。
這樣的場景,像極了漫畫裡男主角逆襲人生的開篇。而男孩的名字,也美到讓人覺得有畫面感:一片羽毛從天而降,飄落輕觸弓弦,箭發射,直衝靶心而去。
從外型到天賦,從氣質到才華,羽生結弦被視為花滑世界的天選之子,一次次撕開人類技術難度的突破口。自他成名之後,每次表演結束鋪天蓋地的「維尼熊雨」,更帶著「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主角光環。
人生真的可以一路「開外掛」嗎?如果審視羽生結弦的「劇本」,你會看到所謂的幸運女神眷顧,不過是用無數次跌倒再爬起換來的。極致的美與極致的信念感,勾勒出獨一無二的羽生結弦。
「世上雖有許多艱辛之事,卻沒有不拂曉的夜晚。」羽生結弦不是天生的寵兒。那些逆境中的忘我、那種令人震撼的精神力,才是最值得回味的閃光畫面。
所有的熱血漫畫連載,都會在高潮處終結。但26歲的羽生結弦用人生寫就的漫畫,遠遠還沒到完結番。
明明能做到的事情等到失敗了說可惜,那不是很無聊嗎?
羽生結弦的畢業論文指明了未來花滑領域的技術支持,或許這就是優秀最好的證明。
自從疫情給花滑比賽和表演按下「暫停鍵」,羽生結弦就進入「宅家」狀態。趁著這段時間,他還是幹了件「大事」——完成了畢業論文。在早稻田大學攻讀人類信息科學專業的他,研究對象竟然是「自己」。
看到這篇《基於3D動作捕捉技術的陸地跳躍研究》,大家才意識到,當初羽生結弦說過的「想要留下數據、傳播數據」是什麼意思。在花滑世界裡,羽生結弦確實是一個獨特的樣本。
羽生結弦出生的1994年,日本正處於推行「寬鬆教育」的階段,這一政策受到很多日本家長的批評,認為新一代沒有老一代日本人的拼搏精神。
被父母送上滑冰道路,最初只是為了用運動緩解哮喘病。這種無法根治、反覆發作的痼疾,經常制約羽生結弦的訓練,一發病就呼吸困難,每天也只能上冰兩小時。
年幼的羽生結弦也曾受不了花滑之苦。最貪玩的階段,為了躲避訓練,他經常把冰場的傳單團成紙球,和練習室的其他男孩子一起打紙棒球。本來就主張兒子學棒球的父親,趁機建議:「如果討厭滑冰的話,放棄也可以。」
1998年,長野冬奧會的召開,在日本掀起了滑冰熱。從踏上冰場開始,小羽生的偶像就是俄羅斯名將普魯申科。他留著和「普皇」一樣的蘑菇頭,獲獎時用一樣的姿勢舉起獎盃。「從5歲開始,我就想著怎麼拿奧運會金牌了。」
「你是真心喜歡滑冰嗎?」父親突如其來的這句話,叩問著羽生結弦的內心。當「放棄」的選項擺在面前,他才意識到,滑冰已經浸透自己的血液裡,「是拼了命也要堅持的東西」。
少年的堅定與無畏,從此開始演繹漫畫般的披荊斬棘、升級打怪。因為哮喘,羽生結弦隨身帶著治療藥物,幾乎要花別人兩倍的時間去訓練,但他從不抱怨。「明明能做到的事情等到失敗了說可惜,那不是很無聊嗎?不管怎樣的情況都要全力以赴啊。」
日本媒體留存了很多當年珍貴的影像資料,鏡頭捕捉到羽生結弦小時候在冰場上發自內心的笑容。這種「養成系」的體育偶像就像一場真人秀。日後在賽場奪目耀眼的表現,總能在生活的點滴中找到端倪。從小,羽生結弦愛自己的冰鞋就甚於一切,不論走到哪裡都拖著裝冰鞋的小箱子,每次一定要把冰刀擦乾淨,再好好收起。
赤誠的熱愛,才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青少年時期的羽生結弦,用異稟天賦錘鍊出一身功夫,更大的舞臺正等著他去乘風破浪。
有人告誡我不要說太強勢的話,但是我會做到的,一定會做到。
成為頂尖運動員,須有必勝之信念。從踏上冰場的那一刻起,羽生結弦從不掩飾自己對勝利的極度渴望。他把奧運金牌設置為iPod touch桌面,在訓練筆記本首頁寫上「絕對要贏」,甚至把「金牌是我人生的開始」作為座右銘。
清澈樂觀的少年,內心卻有團火,一直在燃燒。「有人告誡我不要說太強勢的話,但是我會做到的,一定會做到。」
體育漫畫裡的主人公,每每遭遇逆境時,常常用「特訓」來贏得一鳴驚人。羽生結弦也不例外,為了在自己成人組首秀上完成四周跳,15歲的小夥訓練時平均一分鐘進行一次四周跳,剛開始大概跳50次成功1次。就這樣「摔」了兩個月,成功把技能學到手。
在羽生結弦的字典裡,失敗從來不是負面詞彙。16歲以日本最年輕世青賽冠軍的身份正式升入成年組。一開始被打擊了多次,經常拼勁全力卻得不到好名次,但他從不曾沮喪,因為,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逆境嗎?超愛的。」羽生結弦成為「大魔王」後說起的這句豪言,並非只是給自己打氣,而是曾經心境的真實寫照。
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後,仙臺一所中學的體育館裡住著400多名無家可歸的災民,羽生結弦也是其中之一。「什麼都做不了,每天就躺在地板上看房頂,睡不著,睡著了夢裡也在搖晃,分不清是做夢還是現實。」
那段流離失所的日子,讓羽生結弦一夜長大。失去了家,也失去了心愛的冰場,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訓練,後來不得不通過參加商演的方式,獲得「蹭」冰場的機會。
5個月裡,他頂著輿論壓力,在日本各地參加了近60場商演,最終將每一場演出所得都捐給了災區。當原本覺得「理所應當」擁有的一切被打碎、重組,羽生結弦對滑冰都有了新的認識。重新回到冰場,他對一切都格外珍惜。
「我經歷的痛苦可能是其他選手的幾十倍,但我收穫的快樂也是幾十倍。」永遠對生活報之以歌的羽生結弦,將個人的悲喜融入冰場的旋轉跳躍,那些直擊心靈的表演,被打上鮮明的「羽生烙印」。
如果不逼自己,不挑戰自己,就丟了作為運動員的初心。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粉絲們時常用這句話來形容站在冰場上的羽生結弦。從17歲開始,他從挑戰者到王者,最大對手逐漸變成了自己。一次次打破世界紀錄,在其他選手發揮出色沒有失誤的情況下,依然獲得壓倒性勝利,男單總分300分不再是難以企及的高峰……
羽生結弦以一己之力,讓我們看到前人未曾抵達的遠方,把花樣滑冰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這背後的起起落落,不可思議的觸底反彈,或許連熱血漫畫都不敢編排這樣的故事。
17歲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羽生結弦就打著止痛針登場。沒想到,這樣帶傷的場面成了他職業生涯的「標籤」,伴隨著他攀上巔峰,又墜入低谷。他幾乎用一種「搏命般」的奮不顧身,用指尖去叩擊夢想的大門。
2014年的花滑中國杯,羽生結弦在賽前熱身時與中國選手閆涵不慎相撞,全身七處受傷,鮮血汩汩流淌,痛得只能躺在冰面喘息。簡單做了包紮後,教練勸他:「你不一定要當主角……」但羽生心裡早有了答案:「跳!」連續5次跌落冰面,在場的冰迷淚流滿面。
羽生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二字,即便意外受傷也要拼命完成比賽。
在他的世界裡,作為現役運動員是沒有退賽這個選項的。賽後離場時,他脆弱得需要被兩個人攙扶著走出去。但在冰面上,他始終驕傲地佇立。
櫻花綻放般的決絕,是羽生結弦刻在骨子裡的特質。相比於完美的演出,那些」狼狽「的瞬間更能體現他的性格。短節目落冰摔倒了,長節目也要死守住;就算摔到冰面的一瞬,也想著如何保住基礎分……「人們只驚豔花兒現時的明豔,卻忘了當初它的嫩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2014年索契冬奧會,羽生結弦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男單金牌,明明贏了,卻因為不完美的表演惹來非議。他暗下決心:「無論何時何地,要像普魯申科那樣,做到零失誤。」
索契冬奧會之後,為了給自己正名,羽生結弦給自己選擇了一條艱辛道路。
窮極所有力氣,只為兌現誓言。在平昌冬奧周期,為了跳出完美的四周跳,羽生把自己幾年所學通通砸碎,從最基礎的滑行練起,開始進行「魔鬼式」訓練,每天持續一小時在冰場上奮力奔跑,直到最後氣喘籲籲…… 「如果不逼自己,不挑戰自己,就丟了作為運動員的初心。」
距離平昌冬奧會還剩3個多月時,羽生結弦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並缺席了隨後的所有比賽。沉寂94天後,曾嚴重到拄拐杖的他竟然回來了。66年來首位蟬聯奧運花滑男單金牌的傳奇重現,完美的肢體動作更詮釋出羽生結弦的人生哲學。
「做不到的話,就努力做到能做到為止;能做到了,就努力做到能完美做到為止;能完美做到了,就努力做到無數次完美做到為止。」
有人評價:羽生結弦是為花滑而生的人。他對於勝利的執念,更像是挑戰極限、追求極致的畢生宣言。畢竟,「過去的自己就是為了被超越的存在。」
賽場內的羽生結弦是狂傲的,時時都在說「不贏就沒有意義了」,但賽場外的他,卻是謙遜、感恩而豐盈的,擁有超越年齡的成熟和自律。
2014年相撞事件後,羽生結弦到處找閆涵,想詢問他的傷勢;在平昌,日本另一位花滑選手宇野昌磨接受採訪時,羽生結弦趴在地上,偷偷地從鏡頭下離開,只為了不影響採訪畫面;平昌冬奧會,當最終成績出來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慶祝自己衛冕,而是擁抱了身邊遺憾錯失獎牌的中國選手金博洋……
以競技成績衡量,他絕對有資格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十餘次打破世界紀錄,花滑史上首位包攬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四大洲賽以及世青賽、青年組總決賽等國際大賽男單項目金牌的超級全滿貫第一人,任何褒讚都不為過。
但羽生結弦給這項冰上藝術留下的,卻不只是競技金牌。央視解說陳瀅曾說,他為我們證明了花樣滑冰的力量不在於在冰上描述一個客觀的世界,他是為了描述這個世界在人內心的感受。這個項目的魅力和張力,就凸顯在這種感染力上。
某種程度而言,羽生結弦的成功不只在於好勝心,更在於敬畏心。「只要穿上冰鞋,就什麼都不怕了。」他在冰刀上鄭重刻下自己的名字和一支羽毛,把自己的命運與這項運動深深融為一體。即便早早身處巔峰,卻總在想著「還有哪些事我能做得更好。」
平昌冬奧會前短短三個月的康復期,他甚至自學解剖學等知識,來制定適合自己的康復和訓練計劃。為了音樂與表演能夠絲絲入扣,他還會親自剪輯自己的比賽音樂。
2020年國際滑聯年度頒獎禮上,羽生結弦當選年度MVP,他的許多表演已成經典。
無數次跌倒爬起,無數次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只有純淨的心才能雕刻出永恆的美好。已成為花滑經典之作的《晴明》,原本是電影《陰陽師》的配樂。羽生與剪輯師將其編成新曲,前後修改超過30次,「每一個音符都仿佛經他本人薰染一般。」為了讓自己迅速進入狀態,羽生結弦還在曲子最開始,特意錄了一秒鐘左右的呼吸聲。
有人說,羽生結弦取得今日的成就,是靠十幾年堪稱「自殺式」的訓練方式鍛鍊出來的。但其實,他不過是將磨難和挫折煉成盔甲,以少年般的勇往直前,不顧一切的向前奔跑。
每當羽生結弦表演結束,現場都會下起「維尼熊雨」。2011年日本大地震,正在冰場訓練的羽生險些被困,一位大哥哥救出了他,還送給他一個維尼熊的紙巾盒作鼓勵。從此以後,維尼熊就成了羽生的吉祥物,給他帶來面對困難與未知的勇氣和力量。
「一片絕望之中,星光卻十分閃耀,雖然不是希望之光,卻能讓人感受到星光的明亮。」劫後餘生的日子,曾在羽生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這心中的點點星光也一直在為他照亮前行的路。
「人生從未變得容易,只不過我們變得更加堅強。」羽生結弦無數次告訴自己,我果然是不能沒有滑冰的。
去年,谷歌發布了2019年的年度視頻《Year in Search 2019》,主題詞是「英雄」。視頻中出現了羽生結弦的身影。他究竟是怎樣的英雄?一顆永不放棄「飛翔」的心,已然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