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對宇文邕太過吝嗇,不然誰知道他會創造怎樣的偉業呢?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最愛君 最愛歷史 收錄於話題#南北朝風雲14個

公元572年,北周皇帝宇文邕在位的第13個年頭。北周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太后所居的含仁殿內,正準備著一場盛大的宮廷酒會。

這天,剛從同州(今陝西大荔)巡視回來的北周帝國大司馬宇文護,受到了自己的小堂弟、北周皇帝宇文邕的親切接見。同時,宇文邕向宇文護說起了太后酗酒的情況,請大哥幫個忙,勸勸太后注意身體。

作為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託孤大臣兼侄子,宇文護在北周帝國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通過宇文泰彌留之際授予自己監管朝局的權力,多年來,宇文護的黨羽已經遍布滿朝,那些曾經反對過他的政敵們,或殺或貶,無一例外。哪怕反對自己的是兩個小堂弟——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北周明帝宇文毓,下場也一樣。

宇文護見宇文邕有求於己,便卸下了防備。一邊勸皇帝放寬心,一邊陪著皇帝去拜見太后。

途中,宇文邕表示,太后春秋已高,喝完酒發起酒瘋來,誰都不認。我這有一篇《酒誥》,大哥您待會兒進去直接念給太后聽,咱從旁勸阻一下,興許太后能聽得進去,以後少喝點。

進入含仁殿後,宇文護便掏出了《酒誥》滿懷熱情地念了起來。興許是宇文護的嗓音獨特,太后聽了下,清醒了不少。見狀,宇文護念得更加起勁,絲毫未有察覺殿內的特殊情況。

此時,在含仁殿內,宇文護身邊除了侍奉太后的太監外,別無他人。

宇文邕明白,要取狗賊性命,現在便是最佳時機。但想起宇文護黨羽遍及北周全境,宇文邕也害怕處理不慎,有個什麼萬一。但如若錯過,自己未來或許也會落得與兩位兄長相似的下場。

恐懼、焦慮、壓抑、緊張、仇恨,瞬間縈繞宇文邕的內心。

經過一段思想掙扎後,宇文邕抄出了隨身攜帶的一塊玉笏,重重地砸向宇文護的後腦勺,一下、兩下、三下……直到宇文護癱倒在地,沒有聲響。

緊接著,藏於殿中內室的親信大臣宇文直、宇文神舉等人蜂擁而上,一陣亂砍。

獨攬朝政長達15年的一代權臣宇文護,就此一命歸西。屬於宇文邕的時代,來臨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畫像

01. 宇文家族權鬥

宇文邕(543—578),西魏權臣宇文泰第四子,小時候便相當聰明、孝順,甚討父親歡心。宇文泰曾說,「成吾志者,必此兒也」。能夠實現我輩統一天下願望的,一定是這個兒子。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逝時,宇文邕年紀尚小,未能繼承其衣缽。

彼時,宇文泰在西魏實行「府兵制」,將自己手中的原班人馬與關中地區的漢人豪強氏族武裝進行整編,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關隴八柱國」。此舉有效緩和了漢人與鮮卑人之間的矛盾,使西魏國力逐漸興盛起來。但自己手中的權力也被至少分成了八份,所以,宇文家族中能夠繼承宇文泰權力的人必須具備相當的能力,且可以平衡各方勢力。

▲宇文泰 圖源/影視截圖

宇文泰在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後,最終將權柄交給了屢次隨自己徵討東魏、立下赫赫戰功的侄兒宇文護(513—572)。

宇文護沒有辜負宇文泰的信任。

初掌大權的他,待局勢稍微穩定後,便迫使西魏皇帝禪位,擁立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覺稱帝,建立北周。

在這個過程中,宇文護漸漸聚攏權力,將阻礙宇文家族集權的兩位柱國大將軍趙貴和獨孤信除去,進一步強化了宇文家族的地位,使原先八柱國權力對等的局面逐步瓦解。

不過,瓦解了八柱國分權的局面後,宇文護本人反倒成為了北周帝國君主集權的障礙。

最終,宇文護與自己的堂弟、北周首任皇帝宇文覺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一場名為「拔護」的武裝訓練悄然進行中,宇文護察覺到了宇文覺的「陰謀」,果斷地將其趕下皇位並殺害。

隨後,在宇文護的主持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登基,是為北周明帝。與前任不同,宇文毓並沒有選擇與宇文護正面硬剛來加強君權,而是通過清明吏治、尊儒重學等方面在民間建立威望,迫使宇文護交權。

宇文護一看,這個堂弟比之前那個更猛,屬於殺人於無形一類的。為避免夜長夢多,他再次對皇帝伸出了「魔爪」,在宇文毓的飲食中下毒,企圖阻止宇文毓進一步集權,威脅自己的政治地位。

明知自己身中劇毒的宇文毓,還是拼盡最後一口氣,口授遺詔傳位給了宇文邕。

02. 韜光養晦12年

按說,已經除掉兩任皇帝的宇文護,此時完全可以不顧先帝遺詔,自立稱帝,但他沒有做。也許他還在做著「輔政大臣」的千秋大夢。

新登基的皇帝宇文邕,也算符合宇文護的胃口。

在宇文護眼中,這個小堂弟似乎沒了兒時那股聰明睿智的勁兒,反倒是變得沉默寡言,不假思索地對自己言聽計從。不僅將軍政大權全部交給自己,甚至對自己備加尊崇。

不過,作為畢生致力於政治鬥爭的權臣,宇文護敏感的神經始終無法鬆弛下來。他一直懷疑,宇文邕如今的平庸是裝出來的。

很快,試探宇文邕的機會來了。

公元564年,被北齊擄走達35年之久的宇文護母親返回長安。當老夫人的車駕抵達長安後,宇文邕不惜屈尊降貴,竭盡全力阿諛奉承,對老夫人行家人之禮。此舉令老夫人大為欣慰,也使宇文護逐漸相信,如此窩囊的宇文邕必然不會有能力在自己背後興風作浪。

相較於兩位哥哥短促的執政生涯,宇文邕是北周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這並不代表他早已遺忘父兄留下的使命。

宇文邕深知,宇文護歷經三朝,權勢根深蒂固,黨羽遍布朝堂,想要根除,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既然堂兄是靠軍權起家的,只要自己不主動觸雷,就不會引起宇文護的注意。

宇文邕選擇了宇文護不甚關注的尊儒重禮,在太學拜謁三老,立郊丘壇制度,以此贏得天下士子的愛戴。同一時刻,宇文邕開始著手培植自己的親信小團體,為未來「倒護」做準備。

就這樣,韜光養晦12年後,隨著太后含仁殿中那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屬於宇文邕稱霸北方的時刻到了。

▲關中平原 圖源/攝圖網

03. 夢想與現實

除掉宇文護後,宇文邕終於得以一展胸中抱負。他要奮力追回父兄失去的那15年寶貴光陰,他要統一天下。

不過就目前而言,這只能算是一個夢。

在開始講「夢」之前,先科普一段小背景:此時,北周的東面還有一個北方獨立政權「北齊」,這兩家是宿敵,其恩怨最早形成於東、西魏時期。東、西魏乃北魏政權分裂後的產物,雖然一脈相承,但國家大權卻一直掌握在權臣世家高氏和宇文氏手中。他們靠著各自權傾朝野的政治影響,最終廢帝自立,分別建立北齊和北周政權。

大家都清楚,打仗打的是國力,是白花花的銀子。

北周的老對手北齊,佔據了洛陽以東的黃河中下遊平原,物產豐饒,其境內的齊魯大地更是自古以來盛產英雄豪傑的地方。

更為重要的是,北齊所依賴的「陪都」晉陽(今山西太原),不僅是北齊精兵的生產基地,還是北方的經濟貿易中心。大量的馬匹、兵器、絲綢、茶葉、珠寶、瓷器等貨物,沿著以晉陽為交通樞紐的經濟幹線,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洛陽、長安等地。依託晉陽,北齊與西域諸國的經濟貿易往來也相當頻繁。

反觀北周,那日子可真是過得苦哈哈。

從國土面積上看,北周國土比北齊稍微大些,坐擁關中平原、河西走廊等地,西南緊挨「天府之國」四川。但在這片區域內,能有效耕作的面積極小。除了河西走廊的耕地外,就只剩下首都長安附近的關中平原了。在講究有效耕地的古代,吃飽飯才是硬道理。

除此之外,在軍事實力上,北齊對北周同樣存在壓倒性優勢。根據史書記載,當年高歡所領導的六鎮雄兵加上山東青州兵就有24萬,這還不包括後來北齊趁著侯景之亂南下佔領江淮時再徵的10萬大軍。

另據史書記載,截至北齊滅亡時,齊國全境人口超過兩千萬。兩千萬人養幾十萬部隊,壓力應該是不大的。

而同一時期,北周的人口僅有九百萬,連北齊的一半都達不到。

因此,即便到了雙方開戰前夕,無論從哪方面看,北齊在國力上仍舊對北周形成碾壓之勢。

彼時,在北周和北齊兩國的背後,還有一個遊牧民族——突厥已然崛起。它的疆域橫跨今天的內蒙古、新疆等地。在北周與北齊相爭中,它始終保持著坐觀虎鬥的狀態,準備隨時南下侵佔中原領土。

▲太原永祚寺 圖源/攝圖網

04. 改革開始了

北周若貿然開戰,無異於蚍蜉撼樹。

宇文邕明白,不搞好經濟,發展外交,想打贏對手,是絕無任何勝算的。更何況,北周正發生嚴重的蝗災,百姓流離失所,土地顆粒無收。這無疑令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北周帝國,更加雪上加霜。

剛登基的宇文邕做的頭件大事,就是遣使突厥,求娶公主。這一決定完全出於宇文邕的政治謀略。突厥幾乎與北周、北齊兩國北部邊境線重合。萬一在北周攻打北齊時,突厥忽然跳出來發動侵略戰爭,後果不堪設想。

公元568年,突厥公主出嫁北周武帝宇文邕,是為阿史那皇后。

通過聯姻解決掉腹背受敵的麻煩後,宇文邕開始投身經濟建設。

他深刻地意識到,國家發展的前提是天下安定,與民休息。因此,重新執掌帝國權柄的他,執政伊始,就下達了停止額外徵收徭役的命令。

農業是帝國經濟命脈的根本,歷朝歷代都一樣。為了百姓安心勞作,宇文邕下令大舉興修水利,派人挖通了早已廢棄的龍首渠,引洛水、黃河灌溉關中平原。洛水、黃河水中肥沃的沙土使得原本貧瘠的關中平原農田煥然一新,糧食畝產成倍增長。

為了進一步擴充農業生產力,提升北周綜合國力,宇文邕下令釋放奴隸、雜戶,讓他們成為普通人投身農業生產。

在各種措施的相互作用下,北周帝國的社會勞動生產積極性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農業畝產連年上漲。原先貧瘠的關中平原,也成了北周帝國後方的「大糧倉」。似乎,吞併北齊指日可待了。

然而,受惠於宇文邕解放勞動生產力的北周人口尚屬小眾。

南北朝時期,動亂頻發,幹戈四起,君主殺戮過多,害怕自己死後下地獄,因此,講求因果報應的佛教,便成了統治階層的集體信仰。

為了體現統治階層的恩威浩蕩,凡皈依佛門者,皆無需繳納賦稅和服徭役。一時間,佛教大為興盛,無論是皇家還是平民,都渴望通過施捨財物以換取佛祖的庇佑。強大起來的佛教,逐漸擁有了大片土地,形成了特有的「寺院經濟」。

這些寺廟,少則幾處菜園果林,多則擁有佔地上萬畝的大田莊。這麼多的土地需要耕耘,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口勞力才能完成。

此外,一些下層人民因不堪忍受繁重的賦稅搖役,也往往「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 ,將自己名下的土地送給寺院,求得寺院在經濟上的庇護,以逃避政府剝削。

據史料記載,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北周境內有佛寺四萬多座,僧侶人口高達三百萬。這相當於平均每三個北周人裡面,就有一個出家人。

種種跡象表明,僧侶人口越多,國家發展的阻力就越大。

宇文邕並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繼續蔓延。為了儘快完成統一大業,他只能被迫學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那樣實行「滅佛」政策,及時止損。

畢竟「滅佛」的初衷並非出於個人對佛教的厭惡,更多的只是因經濟原因不得不做出調整,因此,宇文邕此次「滅佛」運動相較於前輩來說,要溫和許多。

▲洛陽白馬寺 圖源/攝圖網

05. 「滅佛」:勇氣與策略

「滅佛」本身是一個敏感而危險的舉措。雖然此時寺院的發展規模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但佛教思想影響深遠。在北周,不管是宇文邕敬重的父親宇文泰,還是先他而去的兩位皇帝哥哥,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滅佛」就意味著要在統治階層內部開刀,萬一操作不慎,很可能佛沒滅成,反倒因此觸動國家統治格局,北周帝國從此倒下。

在正式「滅佛」開始之前,兩場關於佛教去留問題的全國性辯論在宇文邕的主持下召開了。

在其中一場辯論中,有位名叫衛元嵩的僧人,似乎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他上書給宇文邕,表示自己要還俗,呼籲國家不應該再耗費這麼多的精力在佛教建設上。他建議將佛、道兩教編到一起,方便管理,還建議把造佛像的熱情和錢財用來造城池,並把皇帝當成佛祖。他說,上古堯舜的時候並沒有寺廟,也不信佛,可那時的天下太平得很。而現在天下寺廟多的是,和尚數都數不清,反而不太平了。

看到衛元嵩如此支持自己的政策,宇文邕「滅佛」的信心更大了。

不過,對於宇文邕的態度,得道高僧們普遍持另一種觀點,其中以慧遠法師的態度最為強硬。

慧遠表示,陛下您如今倚仗權勢,膽敢廢除佛教,我拿你也沒辦法。但人死後,都是要往生的,您現在對佛教犯的罪孽如此深重,你就不怕死後下地獄,承受六道輪迴之苦?

聽到此番言論,宇文邕態度也很強硬。他答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只要這些改革能夠使天下太平,我下十八層地獄也無所謂了。

作為得道高僧,慧遠還是希望佛教能夠完好保存下來。他反駁道,陛下如果非得種下惡果,那到時候天下百姓也會遭遇滅頂之災的,又哪會有陛下口中所說的天下太平呢?

或許宇文邕也知道政府一旦下令禁絕佛教,肯定會有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在別人的教唆下跟著起鬨,焚燒寺院、毀壞佛像、打殺僧侶等失控的情形極有可能上演,而這些大概就是慧遠和尚口中所提的「苦業」。因此,在正式下達全面禁佛的詔令上,宇文邕只是明令全國僧侶還俗,但並不殺人。同時,他主張召集有名望的儒、釋、道三家學者共聚一堂,好好討論下關於三教合流的問題。

經過一場溫和的「滅佛」運動,北周並沒有產生強烈動蕩。相反,由於僧侶們的還俗以及寺院的關門,打破了固有的「寺院經濟」體系,使得大量土地從寺院回歸國有,為帝國的發展提供了儲備力量。而大量的還俗僧侶,也極大地補充了帝國的勞動力和軍事力量。

北周與北齊之間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小了。

宇文邕終於可以安心進行滅齊的戰前準備了。

過去,在其父宇文泰的倡導下,西魏首創「府兵制」,鼓勵關中地區的漢人踴躍參軍,並且允許關隴豪族擁有自家武裝。在此基礎上,西魏建立起了以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儀同為首的府兵軍事組織。

宇文邕親政後,在原來「府兵制」的基礎上,繼續擴編部隊,將招兵範圍擴展到百姓群體中,百姓只要來參軍,一律免稅。同時,將新招募進來的「府兵」統統改編成北周的皇家衛隊,直接聽命於皇帝本人。

正所謂,此消彼長。北周在進步的同時,北齊卻是日漸衰落。自高歡死後20餘年間,北齊就換了5位君主。到了宇文邕準備伐齊時,北齊已經來到了齊後主高緯時期。

相較於北齊前面幾位君主,齊後主在昏暴方面的「戰績」,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位期間,他先後殺了蘭陵王高長恭、丞相斛律光等軍事實力派,把北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變相地為北周滅北齊清除了最後一道障礙。

▲洛陽龍門石窟 圖源/攝圖網

06. 統一偉業的中止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隱忍多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開始了他統一天下的第一步——伐北齊。

戰事得到了大部分北周將士的鼎力支持,但在行軍方向上,將領們的意見卻產生了分歧。

一派認為,此次進軍應該依舊沿用過去宇文護在時走過的路線,從北齊重鎮洛陽入境,進入北齊腹地,引齊軍南下,圍而殲之。

另一派則認為,應改變以往行軍路線,改走平陽(今山西臨汾),直取北齊後方生產基地晉陽,斷北齊軍補給,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雙方的意見,同時擺到了宇文邕的面前。

作為一個曾被當作「傀儡」的帝王,傀儡生涯教會他的,不僅是隱忍,還有慎行。這一點,在前面「滅佛」的過程中已體現無遺。對於這次伐齊作戰,與其說是這位帝王在軍事上的「首秀」,倒不如說是對北周對北齊國力的一次試探。

因此,宇文邕並沒有採納取道平陽,攻晉陽,斷齊軍後路的方式,而是沿著固有的戰爭思維,走著以往走過的老路。

一切準備就緒,宇文邕親率北周軍主力部隊六萬直取洛陽。此時,宇文邕先前為解放帝國生產力所作出的貢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北周軍隊勢如破竹,十餘天內連克北齊境內30座城。為爭取民心,宇文邕下令,北周軍隊過境時不得踩踏莊稼,亂砍亂伐,違者軍法處置。

不過,當北周軍隊在進攻洛陽時,還是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洛陽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北周軍隊久攻不下,傷亡嚴重。

更要命的是,此時,宇文邕突然病倒了。

最終在北齊援軍到來之際,宇文邕及其所率領的北周軍隊被迫撤出戰鬥,返回長安。

此戰,雖未傷及北周軍隊根本,卻在一定程度下影響了北周軍隊士氣。部分將領出現了厭戰情緒,甚至還有人認為此時的齊國仍舊與數十年前一樣,強盛於北周數倍。

但作為領袖的宇文邕,卻在此次作戰中發現了不一樣的問題——北齊軍隊雖仍強大,但存在指揮不明、調度不靈等弊病,以至於北周軍隊入境半個月,北齊方面還沒有作出反應。而這正是北周的機會。

▲北周武帝宇文邕 圖源/影視截圖

總結了這次作戰經驗後,宇文邕開始他在軍事領域上真正意義的「首秀」,滅北齊。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宇文邕再次出兵伐齊,目標是攻下北齊大後方晉陽,引齊後主高緯出兵,再集中力量消滅北齊主力,乘勝東進。

一切正如宇文邕所料,經此一役,齊國大敗,齊後主被俘。

自北魏分裂以來的東西對峙格局被打破,中國的北方重新進入統一時代。

至此,宇文邕終於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可以著手完成父親宇文泰統一天下的遺願了。

此時,整個華夏大地,自東漢末年以來,已分裂了近四個世紀。還差一步,宇文邕即將實現與秦皇漢武一樣的偉大功勳。至少在此刻,宇文邕的心情是愉悅的。

弔詭的是,或許就連宇文邕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伐北齊,既是他在軍事領域的「首秀」,也是他人生最後的巔峰時刻。

正當他滿懷信心準備繼續攻城略地、拓寬疆域時,慧遠和尚當年說的「苦業」在他身上應驗了。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五月,統一北方後的宇文邕率領五路大軍討伐突厥。這次,他再也沒能嘗到戰爭的蜜果——大軍剛出發不久,他再次病倒,只能選擇撤軍。

返程中病情加重。回到洛陽當天,這名畢生致力於強軍富國的君主,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36歲。

戰爭沒有停止。他的後繼者——隋文帝楊堅,沿著他來時的道路,最終重新統一了天下。

從宇文邕病逝的578年,到楊堅統一全中國的589年,中間僅隔了大約10年。可惜,老天終歸對宇文邕太過吝嗇,不然,誰知道他還會創造怎樣的偉業呢?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順手點讚、點在看讓我知道您在看~

參考文獻:

1、[唐]李延壽:《北史》,中華書局,2000年

2、[唐]令狐德棻:《周書》,中華書局,2011年

3、張曼濤:《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5冊),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年

4、崔彥華:《晉陽在東魏北齊時的霸府和別都地位》,《晉陽學刊》,2004年第3期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最愛歷史】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END -

作者丨大唐梁金吾

編輯丨最愛君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多活10年,他就能統一中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宇文邕的家庭關係及幼年生活
    宇文邕,邕字是和睦和諧的意思,作為宇文泰的四子,且為庶,我想宇文泰可能並未想過讓這個兒子繼承大位,只是想讓他做一個辦事的人,輔佐他哥;據說宇文邕從小並未長在母親身邊,他母親吧還偏心他弟,而且宇文邕小小年紀(12歲)就拜將出徵,從小就在外飄搖,想必性格心性都不太好;對於兄長,宇文邕從小聰慧,頗受老爹賞識,他的嫡兄宇文覺當然不開心,對他自然不可能很好,宇文毓同樣作為庶子
  • 臥薪嘗膽的宇文邕
    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護廢孝閔帝,擁立明帝宇文毓繼位。十二月十六日,遷任宇文邕為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宇文邕入朝擔任大司空、治御正,進封為魯國公,兼任宗師。周明帝十分親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議。宇文邕性格深沉,識見宏遠,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不是因為周明帝垂問,他始終不輕易發表意見。周明帝常常讚嘆他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 楊堅奪得皇位後,他是如何對待宇文邕最寵愛的老婆李娥姿的
    比他大6歲的李娥姿,是宇文邕最寵愛的女人。於是,原本應該統一天下的宇文邕死後,楊堅奪取了宇文家族的天下。李娥姿奪權後,又是怎樣對待他的呢?據說,江陵這個地方原本只是南梁的一個郡,但公元552年,梁元帝平定侯景之後,因在江陵即位稱帝,江陵的地價便隨之上漲。但一切都有利有弊。
  • 《蘭陵王》宇文邕,愛一個人,付出生命也不願讓你知道,怕你愧疚
    陳曉東是影音兩棲明星,才華顏值實力兼具,他為《蘭陵王》創作的插曲《突然心動》至今都很喜歡,每一次就著劇情響起這首歌都無比心疼。 都不知道是因為他演了宇文邕而喜歡上這個歷史人物還是本身宇文邕就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人,反正自此以後,對北周武帝宇文邕,我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愫。
  • 說說宇文邕與庫汗姬
    我最近看了下唐朝令狐德等人編的《周書》之後我覺得宇文邕比較寵愛的嬪妃應該是庫汗姬。其實庫汗姬可能不是她的妃位應該是她出生的地方是北方少數民族是某位可汗的女兒。宇文邕的兄長宇文覺和宇文毓做皇帝的時候北周都沒有長貴妃這個封號,皇后下面的嬪妃基本上是夫人或昭儀。
  • 北周宇文覺殺宇文護失敗,而宇文邕成功,皇帝該如何對付當朝權臣
    大家都知道,皇帝表面上權力通天,但實際要看有沒有掌握實權,沒有實權的皇帝常常受權臣制肘,如果不乖順的話,還常被權臣殺害。宇文護雖然勇氣十足,但是智謀不足,剛有計劃就被宇文護髮覺了。於是宇文護廢掉了宇文覺,不久又把宇文覺給殺了。
  • 宇文邕這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最終為何會讓楊堅把勝利果實摘走?
    宇文泰死後,他的侄兒宇文護廢元寶炬,立宇文泰為第三子宇文覺,建立北周,從此,從北魏分出的另一半國家,全部改姓宇文。不過,人都是貪心的,特別是一邊是誘惑,另一邊是沒有束縛的。護身為太師,國力強盛,心中早已有了一個念頭:我還想繼續守叔叔的遺願嗎?為什麼不能得天下?就這樣,身體力行,宇文覺成了一個傀儡。
  • 一代雄主宇文邕,使北周國力翻倍,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
    我們都知道,北齊是被北周所消滅的。但北周的基礎明明比北齊差很多、而且建國比北齊晚的北周,內部也有眾多矛盾,那麼為什麼最後是北周統一了北方呢?北周的開國皇帝宇文覺登基時只有15歲,是中國歷史上年紀最小的開國君主。但是實際權力並不在手中,而是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矛盾也就由此產生了。
  • 手刃權臣:元子攸與宇文邕的不同結局
    ,而北周武帝宇文邕卻能全身而退並徹底掌握關隴集團的實權呢?宇文護的威權並不紮實至於宇文護,本來就是一個掌權後在軍事上基本乏善可陳的權臣,他的威勢基本上來自於宇文邕之父宇文泰的功業,這種在軍事上幾乎毫無建樹的領導人,在北朝時代其實是很難獲得中下層武人廣泛支持與真心信服的,自然不會有武人會為了宇文護去反殺宇文邕。何況,宇文護還為了北周政權集權於他,接連殺害了多名大統功臣,這樣做自然不會很得人心。
  • 朱坤明:周武帝宇文邕弟弟宇文憲用兵如神,打敗北齊後主高緯
    周武帝宇文邕處死權臣宇文護之後,身邊的人希望他斬草除根,把宇文憲也一鍋端了。周武帝宇文邕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寬恕了自己的這個弟弟,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有道是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只有兄弟同心才能其利斷金,保家衛國,建立強大的國力。
  • 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多活10年,將會一統天下
    當然,大家都知道,先是北周消滅了北齊,然後隋文帝楊堅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隋朝建立之後,又消滅了南陳,從而一統天下,並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南北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在隋文帝楊堅之前,還有一位皇帝有望一統天下,這就是本文所要說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如果宇文邕多活10年的話,將會一統天下。
  • 還記得《蘭陵王》裡的宇文邕嗎?他現在長這樣
    今天先跟大家聊聊劇中的男二號——宇文邕▼宇文邕冷靜、睿智、善於工計。為了從宇文護手中奪回權力,親自去借兵。卻不幸遇上瘟疫,流落敵國,成為流落漢。宇文邕回國稱帝之後,野心越來越大。知道楊雪舞是「天女」之後,更想要爭奪她。
  • 獨孤天下宇文護和宇文邕的關係是什麼 為什麼說楊堅最後漁翁得利
    最早,宇文護先是扶持宇文泰的二兒子宇文覺為帝。不過宇文覺不滿宇文護把持朝政,預謀殺死他,事情敗露反被宇文護所殺。之後,宇文護又擁立了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帝,可惜宇文毓因為過於聰明想從宇文護手中要回權力,所以不久也被宇文護毒殺。於是,宇文護才立了宇文邕。如此,宇文護也是殺死宇文邕兩個同父異母哥哥的仇人。另外,殺死三位皇帝的宇文護最後使被宇文邕誅殺的。
  • 宇文邕:李世民的四舅姥爺,英年早逝卻白白便宜了楊堅
    宇文邕的父親宇文泰本是西魏八柱國之一,也是西魏的權臣,宇文泰掌權期間,對內團結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擴大兵源。形式上採取鮮卑舊八部制,立八柱國。對外立足關隴,徵戰東魏,蠶食南梁。可以說是將西魏治理的井井有條,然而在宇文泰去世後,他的侄子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禪讓,立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為帝,立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 獨孤皇后宇文邕扮演者戚跡個人資料背景介紹
    好在粉絲們並不用等太久,她主演的《獨孤皇后》即將上線,目前也算是未播先熱了。新劇主角大家都熟悉,而配角同樣資歷不淺,比如畢業於北電2001級的戚跡。戚跡在劇中飾演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北周第三位皇帝,同時也是北周最後一位有治國之能的帝王。宇文邕登基時朝政遭到權臣把持,幾經隱忍的他最終在伽羅、楊堅等人的幫助下擺脫了傀儡的身份,與康熙帝早年帝王經歷差不錯。
  • 屢次被人點評有「帝王之相」,周武帝宇文邕為什麼不殺掉楊堅
    不過關於隋文帝楊堅的相貌可能還真不是杜撰的,而且是得到過好幾位皇帝認證的。楊堅和他的父親楊忠還在效命北周的時候,周太祖宇文泰就說楊堅的相貌看著就不像凡人。等到了周武帝宇文邕即位的時候,先是齊王宇文憲也跟周武帝說:「楊堅這個人相貌非常,不像是久居人下的人」,而後內史令王軌也跟周武帝說,楊堅此人相貌異常,未來一定要造反自己當主子。
  • 北周武帝宇文邕,本可以一統天下,卻在伐突厥途中英年早逝
    宇文邕從小就很聰明,氣質非凡,他父親曾對人說:「成吾志者,此兒也。」意思是這個兒子將來能繼承我的志向。十二歲時,宇文邕就被西魏恭帝封為輔城郡公。十四歲時,他的三哥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他又被封為大將軍,出任同州鎮守。同年,他的堂兄宇文護弒主,廢除宇文覺,改立宇文邕的長兄宇文毓為皇帝。三年後,宇文毓被宇文護毒死,宇文護又改立宇文邕為帝。
  • 北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勝利果實被楊堅竊取
    所以,當有作為的北 周武帝 宇文邕掌權後,統一的步伐便徹底展開。01、宇文邕掌權記武成二年(560),在殺掉兩任皇帝後, 宇文護 新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543-578)為帝,即周武帝。周武帝即位時,年已18歲,但大權仍操縱在宇文護手中。宇文護為 大冢宰 ,都督中外諸軍事。
  • 連殺三位皇帝的宇文護,最後得到的遭遇,竟是被堂弟拍死?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間發生過非常多的事情,在進入了封建時期社會的中國,就出現了很多以下反上的大臣,比如說秦朝有趙高,南北時期有劉玉等等,但是如果說誰殺的帝王最多的話,那就應該是北周時期的宇文護了,宇文護在朝廷做官的時候,居然曾經連續殺了三位皇帝,但是他本人卻從來沒有稱過帝
  • 韜晦顧問第29篇:北周武帝宇文邕勤政
    宇文泰於公元556年辭世前遺命其侄子宇文護輔佐他16歲的兒子宇文覺完成統一大業。西魏宰相宇文護在宇文泰病逝的兩個月後,就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為「孝閔帝」,並改國號為史稱的「北周」。因孝閔帝對宇文護的獨裁專權不滿而招致其即位還不滿一年即被宇文護殘殺。之後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明帝」。但在他登基兩年後,也因其反對宇文護的專權而被他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