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雪
「虎父無犬子」,三國最牛父子,一個大罵吳狗,一個痛殺魏軍!
父子二人一個大罵吳狗,一個痛殺魏軍,前後陣亡,連敵人都哭了
最近在網絡上網友們對「娘」這個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大家認為這個爭論起源主要還是由於一些長得白白淨淨的男明星跳舞唱歌之類的行為讓一些「直男癌」不舒服。
從韓流席捲中國的娛樂圈開始,男明星開始「奶裡奶氣」,塗口紅、畫眼線,比一些女演員還要嬌媚許多。
事實上這種事情小編也無法判斷這種行為到底是不是娘,娘不娘看的主要還是性格方面到底有沒有男子氣概。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三國時期的英雄們,他們絕對跟「娘」這個詞沾不上邊。
在古代封建社會,特別是亂世時,英雄們十分注重氣節。寧願死也不願意丟掉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不管是朋友,或者是對手都會十分尊重他們。
今天我們講一講三國亂世時的英雄們,配得上「英雄」二字的人,定是能力和氣節俱有。
蜀漢大本營在偏僻的巴蜀,地界不是很好,但是這幫人思想政治卻繼承了「漢朝」的傳統。諸葛亮治理蜀漢,多用漢代的主流思想來指導他們,的的確確培養了一大批人的忠肝義膽。
雖然其中也有一些人投降,因為貪生怕死,而丟失自己的氣節和國家的尊嚴,但是忠貞之人還是遠遠多於叛徒的。
蜀漢第一批開國將領謀士的後代們大多都為國殉身,比如諸葛亮的兒子、孫子,還有趙雲的兒子、張飛的孫子,而劉備的孫子更是壯烈,在滅國的時候直接自刎於祖廟,忠貞之氣令人欽佩。
在這一眾忠貞之士當中,有一對父子的故事最令人動容,連敵人都驚嘆他們的氣節,晉國的開朝皇帝司馬炎更是下詔來褒獎這兩個曾經的敵人。
這對父子就是傅彤和傅儉。
傅彤和蜀漢大將魏延是老鄉,在荊州時期開始跟著劉備,一同徵戰打天下。他和馮習、張南實力相當,他們三人都是蜀漢第二批接班人的主要人選,但是都在夷陵之戰中不幸戰死,而傅彤死的更加壯烈。
傅彤是為了掩護劉備撤退,給蜀漢留下希望而戰死的。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劉備在夷陵聯營七百裡之後,被陸遜火攻,大敗。之後因為他的戰術問題,大部分軍隊都被困在了夷陵,只有極少數兵馬撤出,還被吳軍窮追不捨。
吳軍在馬鞍山追上劉備的殘餘部隊,雙方發生激戰,面對吳軍的層層圍困,劉備命人把旌旗和衣物燒掉,趁亂逃走。
傅彤就是在這裡,為了拖住吳軍給劉備爭取時間而戰死的。
傅彤死的時候情況非常慘烈,史書記載,當時他為劉備斷後,死死守著主公通過的方向,身邊所有的將士都戰死了。吳軍讓他投降,他罵道:「吳狗不要廢話,天下怎麼可能有投降的蜀漢將軍?」說罷衝入敵陣殺掉幾個敵兵,壯烈陣亡。
父親有忠肝義膽,教出來的兒子也是錚錚鐵骨。傅彤的兒子傅儉絲毫不比父親差。
在蜀漢景耀六年,曹魏舉全國之力徵伐蜀漢。
當時傅儉擔任關中都督,同蜀將蔣舒一同鎮守關口。蔣舒看到魏軍來勢洶洶,害怕得要死,想要投降。就騙傅儉:「他們已經打到咱們家門口了,咱們應該主動出擊啊。」
傅儉說:「我們的工作就是牢牢守住這座城池,不要讓他們攻上來。如果貿然出擊,對方人多,我們輸了的話整個蜀漢可能都會崩潰,死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蔣舒膽小如鼠,看到傅儉鐵了心要守,就偷偷摸摸向魏軍投降了。但是傅儉根本沒有想到並肩作戰的兄弟如此沒有氣節,沒有任何防備就被魏軍趁虛而入。
傅儉看到情況已經如此,毅然率兵與魏軍決一死戰,最終寡不敵眾,英勇戰死了。
我們不了解當時的情況,不知道傅儉是不是如他父親一般大罵魏軍,只知道史書上記載:「傅儉與敵軍廝殺而亡,敵軍都十分欽佩他。」
這父子二人的戰死是整個蜀漢的一個縮影,當時蜀漢的將士們都十分有責任感,像這對父子一樣忠貞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在蜀漢的國主劉禪選擇投降之後,蜀軍紛紛仰天悲嘆,恨國主不爭氣。
劉備和諸葛亮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不是沒有根據的,而且有群眾基礎,就是「人心思漢」。
後來傅彤父子二人的故事流傳開來,事跡傳到敵人耳朵裡,每個人都要感嘆一番。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下詔誇讚傅彤父子二人:蜀國的傅儉將軍,在漢中關口拒不投降,與敵人廝殺到底也不在乎;他的父親傅彤,為了劉備而戰亡,這樣的氣節,豈能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敵人就去否定?
其實有這麼一幫忠義之士的輔佐,再加上父親生前打下的戰國,蜀漢為什麼顯得如此不堪一擊?小編認為主要就是繼任者劉禪的昏庸,寵幸宦官,不然也不會被人們稱為「扶不起」。真是可惜了這幫忠肝義膽的英雄。
對於這樣的人,不管是到了什麼時候人們也會十分尊重他們的,因為他們給了自己足夠的尊嚴,在別人眼裡就顯得十分珍貴,不得不被他們自身的氣節所感動,也就情不自禁的尊重他們了。
不管是形體上多么女性化,小編還是希望在現在這個社會中,還是多多培養一下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豐富,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