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節27分!杜歐連線太炸裂,KD連砍八分,歐文憋壞了,庫裡9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北京時間12月23日,久違的NBA常規賽終於開始了,揭幕戰,籃網對陣勇士,話題很多的一場比賽。今天的比賽,是杜蘭特在籃網的首秀,歐文也從上賽季的傷病中復出了。勇士這邊,庫裡也是時隔大半年,重新回到賽場,然後勇士這邊還有幾個關注點,新援烏布雷,潛力股維金斯,以及今年選中的榜眼郎懷斯曼。這樣一場比賽,雖然只是一場常規賽,雖然雙方都說,不會有任何特別之處,但大家都明白,這場比賽承載了太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來看看雙方開場階段打得怎麼樣。截至發稿,雙方打完了第一節,籃網單節爆砍40分,勇士只有25分進帳,籃網單節領先15分,形勢一片大好。最受關注的杜蘭特,狀態很好,單節7投4中拿下了10分,其中有2分鐘內連砍8分的好戲,非常精彩。杜蘭特先是命中一個三分,然後再命中一個飄逸兩分,緊接著在底線附近迎著防守,幹拔跳投命中,還造成犯規,打成2+1,杜蘭特輕輕鬆鬆連續得到8分,一個人打停了勇士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除了這8分,杜蘭特還在比賽中展示了他恢復不錯的運動能力。在接到隊友傳球後,面對帕斯卡爾,杜蘭特直接一個變向,一步就過掉了帕斯卡爾,雙手暴扣,身輕如燕。杜蘭特狀態這麼好,好哥們歐文也不甘寂寞,歐文在第一節單節就轟下了17分,投籃8投6中,三分球4投3中,效率驚人。所以,第一節打完,杜歐二人合計砍下27分,首節中段,杜蘭特突破分球給到外線的歐文,歐文手起刀落命中三分球,杜歐連線完成,兩人都有突破,都有精準投籃,都能力內外,這樣的組合,太炸裂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可以看出來,相比杜蘭特的穩紮穩打,歐文有點火力全開的意思。歐文顯然是憋壞了,他太想證明自己了。咱們看,不管是當年在騎士跟詹姆斯搭檔的歐文,還是主動尋求改變,轉投凱爾特人的歐文,亦或是獨自來到籃網後,第一場就爆砍50分的歐文,一直都在追求一件事:證明自己。今天的歐文,還是瘋狂打炸,人球結合,砍瓜切菜,易如反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相比較籃網這邊熱火朝天,勇士隊第一節就有些拉胯了。當家球星庫裡狀態尚可,8投3中拿下了9分,標誌性的三分球只有4投1中,還需要找狀態。隊友提供的幫助遠遠不夠,維金斯今晚前4投0中,只靠罰球得到了2分,其中有一個上空籃沒進,讓人大跌眼鏡。烏布雷還行,有一球隔著杜蘭特補扣得手,之後又搶斷杜蘭特反擊快攻中一條龍扣籃得手。不過除了這兩個球,烏布雷單節沒有其他運動戰得分。榜眼籤懷斯曼接維金斯傳球吃餅得到2分,拿到了NBA生涯首個運動戰得分,值得銘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總體來看,今年的籃網,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在杜歐身邊,還有神射手哈裡斯,還有保護籃板球和防守的小喬丹,還有兩個很優秀的鋒衛搖擺人丁威迪和勒維爾。只要籃網今年保持健康,那麼他們將成為東部甚至整個聯盟數一數二的球隊。而勇士隊,現在還需要加強磨合,儘快適應新陣容,儘快產生化學反應,否則單靠庫裡一個穩定的得分點,勇士很難達到比較高的高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