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起源在我國的內蒙古,也就是額爾古納河流域,今屬呼侖貝爾市。蒙古人的先祖叫室韋,是一個以打漁和狩獵為生的部落民族。室韋的本意是指「森林」,所以我們可以想像蒙古人先祖的生活有多麼愜意:夏天挖人參、採蘑菇;初秋收集野菜、野果;冬天捕獵飛禽走獸,當然,於額爾古納河張網捕魚也是必不可少的勞作。
如果有朋友細心去觀察,會發現「室韋」在南北朝時期便出現在我國古代王朝的版圖之中。當然並不是說他們誕生於那個時期,而是他們在那時得到了一個發展壯大的契機,從而開始「拋頭露面」,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東胡到室韋——蒙古人的雛形演變
眾所周知,從戰國時期開始,匈奴漸漸崛起,而在草原上唯一可與之抗衡的便是東胡。東胡的領地正好覆蓋了蒙古人先祖的生活區域。秦末漢初,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潰,殘部退守到烏桓山與鮮卑山一帶,並與扶餘(扶餘國)、肅慎(滿族人的先祖)並存於遼東大地。
後來,東胡後裔逐漸分化為烏桓與鮮卑兩部。東漢和帝時期,北匈奴在漢軍及南匈奴的聯合攻擊下無法於草原立足,大部分西遷,翹首以待的鮮卑人速迅湧入他們的故地,成為新一輪的草原霸主。之後,扶餘、肅慎相繼臣服。
東晉之初,鮮卑諸部紛紛南下,成為五胡十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柔然則趁機填充到漠北草原,成為新的霸主。與此同時,遼東大地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當時已經改名為「勿吉」的肅慎滅掉扶餘,室韋也在悄悄壯大。
從室韋所處的地理位置看,他們一直活動在之前東胡生活的領地,所以也可以說蒙古人是東胡的分支。也就是說,他們既沒有隨部族西去佔領匈奴人的領地,也沒有南下參與五胡十六國的紛爭,而是一直在發源地繁衍生息,千帆過盡,最終迎來發展壯大自身的機會。
出於生存之地的拓展,到了隋末唐初時期,蒙兀室韋(室韋分支)在成吉思汗先祖孛兒帖赤那的率領下到肯特山一帶另立門戶。肯特山位於今蒙古國境內,為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發源地,水草肥美,為遊牧者的天堂。但是由於當時實力不濟,所以先後成為突厥、回紇(回鶻)、黠戛斯、契丹等草原霸主的附屬,直到後來有了部族的專有名稱「蒙古」。
蒙古人的發展壯大與聲名遠播
關於「蒙古」一詞有諸多解釋,主要有蒼狼、永恆之火、永恆的河、銀、勇士等幾種含義。
北宋後期,草原霸主遼國趨於衰落,女真人悄然崛起,而蒙古部在乞顏、扎蘭答、泰赤烏等氏族的帶領下開始壯大。而就在蒙古部崛起的同時,在他的周圍已經形成了塔塔兒(位於今內蒙古中東部)、翁吉剌部(位於今內蒙古東北部)、汪古部(位於漠南草原,靠近長城)、三姓篾兒乞部(位於貝加湖南邊)、斡亦剌惕部(位於葉尼塞河上遊)克烈部(位於杭愛山與肯特山之間)、乃蠻部(阿爾泰山東麓)等若干部族。
上述諸部的民族成分非常複雜,幾乎涵蓋了柔然、鮮卑、室韋、靺鞨(由勿吉、婁挹演變而成)等所有草原民族的後裔及分支。為了對抗遼國,蒙古部與其他部族還組建起了一個以塔塔兒為首的「反遼聯盟」。塔塔兒原屬柔然統治下的一個小部族,又稱「韃靼」,所以後來包括蒙古部在內的草原部落都被貼上了「韃靼」這一標籤兒。
然而,隨著金國的建立,塔塔兒聯盟土崩瓦解,並且在金國的挑唆下,由成吉思汗的祖父合不勒率領的蒙古部與塔塔兒部大打出手,水火不容。合不勒戰死後,他的弟弟俺巴孩被塔塔兒人俘虜後獻於金國。金國則將俺巴孩釘於木驢,折磨致死。由此,蒙古部同塔塔兒、金國鑄下血海深仇。
1162年秋,蒙古孛兒只斤部降一個男嬰呱呱墜地,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鐵木真的父親就是乞顏氏族首領也速該。鐵木真9歲的時候,父親被塔塔兒人毒死。之後,部眾星散,鐵木真同母親及兄弟四人顛沛流離。
雖然命運遭受多重打擊,但鐵木真並沒忘記復仇,也沒有磨滅志向。經不懈努力,鐵木真在23歲得以重建乞顏部。隨後他率部徵戰二十餘年,將克烈部、塔塔兒部、汪古部乃蠻部等逐一徵服,最終建立大蒙古國。隨後,成吉思汗以此為根據地,先後發動了西徵中亞花剌子模、滅西夏、破金國等戰爭。成吉思汗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建立元朝及四大汗國,開闢了無比廣袤的疆域,將蒙古人的威名遠播至整個世界。
總結:
至此,蒙古人的起源及發展已經有了一條清晰的脈絡:他們的先祖為東胡分支或依附於東胡的一個小部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於在額爾古納河流域。隋朝時期,他們其中一支部族蒙兀室韋在孛兒帖赤那的帶領下來到今蒙古國的肯特山一帶放牧。經過近四百餘年的繁衍生息與歷史變遷,最終形成一個強大的部族——蒙古部。
後來,成吉思汗正式以蒙古部為核心力量建立起了大蒙古國。而大蒙古國也成為了蒙古人建立元朝及四大汗國的起點。但是,蒙古人的起源地不會改變,它只屬於我國的內蒙古。
感謝朋友們的點讚、關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