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縣、南投縣三個行政區。來一趟太魯閣可以見到雄偉壯觀的峽谷、瀑布和太魯閣族的遺蹟,並經歷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太魯閣國家公園佔地92000公頃,眾多景點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作為有名的如砂卡礑步道、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慈母橋、天祥和經霧溪長年累月切割出來的太魯閣大峽谷。
在此可觀察匯流口附近堆疊著的石頭,這也是因巖石崩落後未經常長距離的滾動,而保有大塊巨石的樣貌。 砂卡礑溪水終年清澈碧藍,彷如遺世的秘境,整條步道沿砂卡礑溪向前延伸,而河床上巨巖林立,當溪水流經此處的大理石巖,其釋放出所含的碳酸鈣成份,而使溪水呈現碧綠湛藍的顏色,景緻十分迷人。
體會太魯閣自然風光,去感受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石層,公園是免費的, 最先到是「長春祠」景點,只見對岸的崖壁上有條路就修築在山上,高高的山頂上有一個建築物,崖壁上還有「太魯長春」的題字,在山腰上還有一道飛瀑直下,古典中式建築祠堂建於飛瀑上,讓剛勁雄偉的峭壁懸崖有了「柔美」的一面。
太魯閣之美,美在於它的渾然天成,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中暗藏著原住民的圖騰信仰,磅礴大氣的自然風光與豐富多彩的在地文化融合得恰到好處,俯瞰山川秀美之間品讀其中的故事,春假的最後一天,就沉浸於這如此無與倫比的景致當中。
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 這些大理巖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
很喜歡花蓮這邊山海壯觀的這種風景類型,太魯閣一帶是花蓮的乃至臺灣的代表型景觀,峽谷中穿行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奇妙感覺,山中的水清澈見底,但是別以為很淺,其實深的地方絕對可以搞跳水比賽的,抬頭看兩側的絕壁,有的被淹沒在雲間,不知道到底有多高,峰巒林立落差巨大,成就了寶島上紛繁複雜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