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唱戲勸人方兩條大路走中央
善惡有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今天要講的德雲故事的主角是,德雲社八隊隊長張雲雷和搭檔楊九郎。
而今年28歲的張雲雷已然是德雲社裡最出名的相聲演員之一。
張雲雷,本名張磊。
7歲相識郭德綱,9歲學習曲藝,11歲正式拜郭德綱為師,入德雲。
而郭德綱也按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將他排在了雲字科。成為了德雲社內為數不多的年紀小,輩分大的相聲角兒。
2011年時,張雲雷結束6年的倒倉期(指戲曲演員在青春期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回歸德雲社,正式復出。
而張雲雷的復出也將德雲社的曲藝類相聲帶到了一個新高度。
如大傢伙熟知的《白蛇傳》,《太公賣面》,《探清水河》,《大西廂》等等。
儒雅卻不失「浪蕩」的颱風和曲調,讓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一下子變成了萬人追捧的辮兒哥哥。
也讓更多的年青一代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
張雲雷這個人非常的「真」
不同於一些演員,他更注重的是臺上的自己能否達到自己的標準。
尤其在唱曲藝的時候,張雲雷更是嚴謹而陶醉,他為曲藝而生,也靠曲藝而活。
在臺下檢查隊員作業的時候,對唱法更是嚴苛。會字字斟酌,把每一句的調子都統統教唱一遍,以防隊員「毀場」。
而張雲雷的成功也離不開楊九郎的相伴。
不論在臺上還是臺下,張雲雷都說過,楊九郎就是最好的那個人,我就對楊九郎最好!
在一次綜藝助場時,郭德綱說過這麼一句話。
張雲雷幸虧有了楊九郎,他的成功還因為他有這麼個好搭檔。
張雲雷說:我很珍惜舞臺上的每一次機會,因為我是經歷過生死的人。
而楊九郎說:我會一直陪著他,他經歷過生死,而我陪他經歷過生死。
而楊九郎與相聲也一段故事。
當時在春節時,楊九郎和張雲雷有一場演出。
而快到演出的時候,楊九郎接到一個電話,九郎的父親在外地去世了。
楊九郎在上場門蹲著哭了很大一會兒,但是在喊完張雲雷楊九郎後,九郎一擦眼淚馬上就登場開始。
而這也是這一行為什麼說「戲比天大」的原因,
雖然很殘酷,但是沒有辦法。
如今的張雲雷和楊九郎已然是相聲界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我是相聲演員張雲雷」「我是相聲演員楊九郎」更是他們倆最驕傲的一句臺詞。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更講究捧逗結合。
而張雲雷和楊九郎的搭配無疑是最為成功的「造就」。造就了自己,也造就了雙方。
隨著德雲社的日益壯大,「江山輩有才人出」的盛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樣的德雲社值得你們喜愛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