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躲後備箱被查:不論是誰都莫抱僥倖心理,一時糊塗則害人害己

2020-12-12 今日評論

青鋒

2月11日,從上海報出一條消息,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民警在G60高速公路公安檢查站執行查控任務時,在一輛轎車的後備箱內查獲一名來自重點地區的女子。據稱,該女子原長期在上海工作,她躲在後備箱,是為避免返滬後被隔離觀察14天,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還是被查獲,並被隔離觀察。

疫情防控,沒有特殊公民,任何人對疫情防控抱有僥倖心理,都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據央視記者從寶雞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的消息,該縣城關街辦劉某2月4日因發熱由家屬陪同前往縣人民醫院就診。但縣人民醫院未按疫情防控預檢分診規定對劉某進行接診,且接診醫生不按規定報告,並在診斷未果情況下默許其自行離開。結果,2月9日,劉某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導致與其接觸的不少人被隔離。因此,不僅劉某及家人因隱瞞病情、造成疫情擴散,劉某及三名家庭成員被立案調查,還導致包括該縣一副縣長、縣衛生健康局局長、縣人民醫院院長等多人在內的人員,要麼被處分,要麼被免職。

隱瞞疫區旅居史、疫區人員密切接觸史,應該說疫情防控以來這種消息已經不少被曝出,但仍有多地多人並沒有引起重視,而是抱著僥倖心理,隱瞞不報。安徽宿州市泗縣一名公職人員王某波,就是因故意隱瞞大女兒王某蝶在武漢上學的情況,在其以及其妻子、二女兒疑似被感染後,未嚴格執行衛生防疫部門的預防控制措施,在沒有採取足夠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與不特定的人員接觸。日前,王某波涉嫌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當地警方立案偵查。

而前述上海查獲的從重點地區返滬的女子,據稱是1月22日從上海回在重點地區的老家過年,於2月11日清晨搭乘朋友的轎車回滬,經檢測體溫正常。從其所述來看,其躲在後備箱逃避疫情防控卡點檢測,應該說並非惡意,似乎基於想返滬後儘快上班。但怎麼急著上班,都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逃避疫情防控。不然,一旦自己攜帶病毒,造成傳染,那後果將難以預料,自己也不僅僅是被隔離觀察14天那麼簡單了。

生命比什麼都重要。這點平時在網絡,乃至朋友圈,無論什麼地方可以看到,而且,在平時每個人談起來這個問題都頭頭是道。但為什麼遇到問題,這麼重要的道理,一些人卻置之腦後,要麼隱瞞疫情不報,要麼想方設法逃避檢查,要麼對隱情防控檢測人員動粗,或者搬出老公在區裡,或搬出老爹在縣委,或自稱副鎮長,或身為醫院院長拒戴口罩等等,令人不可思議的行為接連不斷出現?

生命比什麼都重要!經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每個人都更應該對這一點有更深刻的認識。

註:題圖為上海民警在轎車的後備箱內查獲來自重點地區女子場景

相關焦點

  • 做人做事別存僥倖心理
    我們都是有僥倖心理的可憐人,儘管現實已經發在眼前,儘管我們自己心知肚明,但還是會心存僥倖心理,願意為了自己的欲望搏一搏。所以,當我們知道自己淪為備胎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給花心大蘿蔔們主動獻殷勤,甚至投懷送抱。
  • 江蘇,弟弟酒駕被查,姐姐聞訊手持棍棒登場,網友直呼:血脈壓制
    一般來說弟弟在家裡面那是誰都管不住的,唯獨姐姐可以,這就是所謂的血脈壓制。在江蘇蘇州一個夜晚,體會到了這種感覺。據小編了解到,在2021年1月4日,位於江蘇蘇州一道路上,此時正在查酒駕,發現到了一個可疑車輛,於是將車攔停。隨後對司機進行酒精測驗,發現該司機處於醉酒狀態。在處理的過程中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一名女子手持棍棒直奔酒駕司機而去,棍棒隨後噼裡啪啦地落在了司機的身上。
  • 鄭州又現瞞報輸入女,僥倖心理是病毒催化劑,心無敬畏害人終害己
    這不是無知導致的過失,這是蓄意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背後是披著「僥倖心理」這件外衣的、赤裸裸的人性的惡。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對瞞報案例帶來的危害義憤填膺的同時,更需要警惕,瞞報行為背後的僥倖心理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避免讓孩子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 蘇評│戰「疫」絕不能抱有任何僥倖心理
    但現實生活中就有那麼一些人,凡事都喜歡抱有僥倖心理,總認為疫情離自己很遠,太陽出來了出去散個步,親朋來了一起吃頓飯,出門時口罩隨意戴不戴……這種與己無關的僥倖心理,無形中給當前的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隱憂。什麼是僥倖心理?僥倖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和規則,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去行事的行為心理。
  • 女子入滬藏在轎車後備箱,想矇混過關,被強制隔離觀察
    導語:自企業開工通知下達的時候,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返程的準備,待在家裡這麼久,終於等到開工的時候了,非常迫切地想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然而,有一位來自重點區域的女子想返程,在進入上海的時候,竟然藏在後備箱想矇混過關,我們一起來看看。
  • 5死2傷,害人害己!
    千萬不要有過激行為請勿為一時之氣縱火傷人以免害人害己
  • 還是僥倖心理在作怪!
    還是僥倖心理在作怪!駕駛員李某覺得被朋友「坑了」但是實際上還是自己的「僥倖心理」在作怪明知自己「酒駕」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駕駛證暫扣還開車生命容不得僥倖遵守法律法規安全文明出行河北高速交警交警從未放鬆過對違法車輛和行為的打擊,希望廣大司機朋友千萬不要再耍這種害人又害己的小聰明了!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被朋友「坑」?!還是僥倖心理在作怪!》
  • 又是僥倖惹的禍!一司機酒駕在大瀝被查,連工作都丟了!
    又是僥倖惹的禍!一司機酒駕在大瀝被查,連工作都丟了!盧某心想路程不遠,便抱著僥倖心理駕駛摩託車回家,但喝多了的盧某搞不清方向,本來回廣州的卻反方向來到了鹽步,當他行駛至廣佛路名都酒店路口時因酒後無法操控車輛從而發生了事故。被查獲後的盧某後悔不已,稱自己原本是廣州荔灣某學校的校車司機,這次被查工作也沒了。
  • 遼寧鐵嶺已婚女子業主群裡認識男鄰居,發生關係後想斷聯反被敲詐
    出軌害人害己,有人以為偷偷摸摸不會知道,然而還是逃不過人性貪婪。據網絡爆料,遼寧鐵嶺女子徐麗(化名)在小區業主微信群裡認識了男鄰居李某,兩人相約喝酒,又連續兩次發生了不正當關係。之後徐麗告訴李某自己有家庭,希望今後少聯繫。
  • 網評丨僥倖心理要不得
    拋開人的社交屬性不談,以上行為背後都是僥倖心理。或曰:哥們沒去過武漢,身體又好,不可能被傳染;或曰:在下福大命大造化大,病毒見我就閃。殊不知,在確診病例仍在增加的形勢下,這種想法極其不負責任,害人更害己。病毒不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也不辨社會賢達普通百姓,只要防範不到位,它就可能趁虛而入。
  • 【網絡誠信】視頻 | 網絡失信 害人害己
    【網絡誠信】視頻 | 網絡失信 害人害己 2020-12-0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次偷歡搭上了身家性命,3個方法克服僥倖心理
    只是一次偷歡,把命都搭上了?廊坊市旅遊局副局長59歲孫某,與34歲女子範某在某小區偷情時,被範某的丈夫趙某發現,孫某又驚又怕,一時情急從所處8樓跳至3樓平臺,經搶救無效後死亡。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所有違背法律規則與道德規範的事都不能做!
  • 【沙公提醒】這樣的紅包,點擊害己,轉發害人!
    【沙公提醒】這樣的紅包,點擊害己,轉發害人!01日前,有些騙子就利用了這種心理,在部分微信群裡以「發放防疫補貼」的名義,散布這種虛假紅包連結。▲微信上跳轉後的「假紅包」頁面03這類虛假紅包其實並不新鮮,它們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利用熱點造勢它們的標題一般都是
  • 社交心理學:有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害人又害己,看看你中招沒?
    在社交活動中,有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害人又害己,看看你中招沒?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就是猜疑。做人,猜疑心別太強;因為猜疑,是一條橫亙在人生路上的「毒蛇」。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往往過於敏感,見風就是雨,像柴火般一點就著,動不動就捕風捉影的胡亂猜疑別人,結果最後往往是害人害己。
  • 大學生不能觸碰的「三大禁區」,尤其是最後一個,害人害己!
    但也有由於缺少家長的陪伴,很多事情需要獨自面對,獨立的生活,難免會接觸到一些「禁區」,其中這「三大禁區」不要輕易觸碰,尤其是最後一個,否則害人害己!第一:打架鬥毆打架一般就是發生口角之後升級成的,所以老師就不會管誰對誰錯,輕則記過處分,重則留校察看或者勸退,在學校,打架是嚴重違反紀律的。
  • 柯文哲:國民黨不會做反對黨,「行政院」害人害己
    然而,他去「行政院」建議是要解決問題,但是「行政院」卻指控冠軍牛肉麵的牛肉含有萊克多巴胺,要藉此害他卻「害人害己」,要害別人結果自己倒。柯文哲6日在臺灣民眾黨臺中總服務處成立大會致辭表示,萊克多巴胺豬肉只要源頭管理、明白標示就不是問題。
  • 性格偏執的人,背後大多都藏了把「刀」,一不小心就會害人害己
    這次的事件引起了網友注意的同時,一個關鍵詞也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偏執人格」 這裡網友們所謂的偏執人格,並不是確診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種類似偏執人格的思維方式
  • 陽穀:女子無證酒駕被查,竟稱「吃了幾塊檳榔」
    當日晚23時許,陽穀大隊民警嶽光成帶領輔警於培浩、王首宇等人在順河街與運河路交叉口開展酒醉駕行動中,民警對滬C5*06*進行例行檢查,發現該女子神色慌張,不肯配合接受檢查,民警感覺事有蹊蹺,便告知該女子:「如再不配合接受檢查,只能帶到醫院抽血檢查,」見此情況,女子一再宣稱自己吃了幾塊檳榔;隨即,民警將該女子請下車,經檢測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4mg/100ml,達到了酒駕標準
  •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管不住自己的嘴,往往害人害己
    01為人處世,再謹慎亦不為過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選擇。當你結識的人多了,說的話就更多;說的話多了,就難免有疏漏。有些人容易情緒化,他們整天生活在愛與恨中,未因錯誤的決定或愚蠢的承諾而受到傷害,只能說是萬幸。
  • 【百日攻堅行動】安達:謊報警情,害人又害己
    【百日攻堅行動】安達:謊報警情,害人又害己 2020-12-2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