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年,克裡米亞以全民公決的方式,重返俄羅斯統治。一九五四年赫魯雪夫把克裡米亞獻給烏克蘭,十四年間走過了六十個光景。Christian Christian,這是由於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所致,
在烏克蘭瀕臨黑海的南部,克裡米亞有一條細管道連接著一個半島——克裡米亞半島。該半島擁有一座珍貴的深水不凍港灣,塞瓦斯託波爾,任何不凍港灣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因此,黑海上的這個半島,就成為控制黑海的絕對樞紐,誰能掌握它,誰就能把兵鋒指向地中海,甚至太平洋,或者俄羅斯。許多國家,如蒙古的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沙俄、蘇聯、烏克蘭、以及現在的俄羅斯,曾經是它的主人。
大多數近現代時期,克裡米亞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從歷史上看,它的確屬於俄羅斯。可以由誰來控制一個地區,不看它在歷史上的歸屬,這的確可以成為一個藉口,但真正的決定因素是這個國家的實力,它越強大,它的話語權就越大。
不用多說,蒙古曾佔領過大半個歐洲,騎兵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奧斯曼帝國作為橫跨歐亞的王朝,硬生生切斷了通往歐亞的商路,也成為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原因。
沙俄和蘇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蘇聯推翻沙俄後,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二戰後,它和美國結成同盟,佔據了冷戰世界的主導地位。而烏克蘭則是唯一例外,因為蘇聯的恩賜,它可以得到克裡米亞。
一九五四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合併三百周年,曾任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書記的赫魯雪夫在中央主席團決議上簽字,把克裡米亞作為永久友誼的象徵,送給克裡米亞。當然,我們都知道,友誼不是永恆的,而是利益的永恆。
時隔14年,親俄政府亞努科維奇被推翻,波羅申科上臺,烏克蘭徹底倒向美國,隨後俄羅斯、烏克蘭、美國三方展開戰爭,最終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俄羅斯在克裡米亞設有聯邦管區,它由克裡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託波爾兩個共和國組成,代表俄羅斯對該地區的基本控制。
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也並非一帆風順,雖然它爭分奪秒地趕在美國之前控制了克裡米亞半島,但隨後又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特別是經濟制裁,這對不富裕的俄羅斯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俄羅斯為何還要毫無代價地重新奪回這個半島呢?
自沙俄時代起,俄羅斯就與不凍港關係密切,為之開戰的次數更多。雖然俄羅斯東臨大海,西臨深層次的亞歐大陸內部,出海港口很少,黑海成為前出地中海的必經之地。
另外一個意思是,一旦失去對黑海的控制,那麼俄羅斯的西部就會被完全封鎖在黑海中,美國的飛彈、艦隊也會部署到俄羅斯的家門口,成為一把利刃,任何時候都可以將它置於死地,這是俄羅斯星夜兼程重新佔領克裡米亞的核心原因,事關國家安全。
而在金融、網際網路等第三產業逐漸成為國家重要財源的同時,第二產業也在加緊產業升級,尋找附加值更高的領域,走出血肉之軀。但俄羅斯在這方面的步伐卻慢了幾拍,儘管俄羅斯的程序設計人員很有實力,但俄羅斯還沒有能和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相提並論,而且該國的製造業正在接近停滯。
因此,很大一部分俄羅斯的資金來源變成了出售資源,特別是石油。在中東地區,俄羅斯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一點也不遜色。這些資源可以賣給中國,通過陸路運輸,既便宜又方便。
而且石油資源主要是高加索石油,最好的出路就是從地中海到世界各地的黑海出口,所以問題的關鍵又回到了克裡米亞,誰掌握了克裡米亞,誰就掌握了黑海。
如果美國控制了黑海,那麼俄羅斯就完全被堵死在歐亞內陸了,而俄羅斯控制了黑海,那麼它就可以給自己留有足夠的戰略空間,為自己的復興而奮鬥。此外,克裡米亞曾經是俄羅斯祖先浴血奮戰才佔領下來的一塊土地,被赫魯雪夫為了個人感情而拱手相讓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俄羅斯在土地歸屬問題上犯下了許多錯誤,比如著名的白令海峽和阿拉斯加海峽被沙俄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這是令人痛心的徹夜難眠的教訓,而克裡米亞又重蹈覆轍,想必俄羅斯人都夢想著把它重新回到本國。
俄羅斯還需要每年支付數千萬美元租金以租借塞瓦斯託波爾港,在克裡米亞被烏克蘭所擁有後,這是屬於俄羅斯的。假如情感上的需求只會引起增加領土的不滿,那麼實際利益的喪失就會成為真正的導火索。克裡米亞半島關係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也關係到它的經濟命脈,它的戰略地位不言自明,這是俄羅斯不惜代價收復克裡米亞的重要原因。
如今,大國爭端發生的次數和可能性越來越少,而美國曾經主宰的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卻讓美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沒有預料到會有什麼結果。美國的教訓也讓世界吸取了教訓,與其自己下場受咬,倒不如扶持代理人,發動代理人戰爭,贏了自然利益歸我,輸了也不過是戰略格局的劣勢,真正的代價都由合作夥伴承擔,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兩伊戰爭和克裡米亞衝突。烏克蘭顏色革命之後,親俄政府下臺了,親美政府上臺了,馬上就要完全投入美國的懷抱了。其背後可不是美國操縱一切見鬼,而是烏克蘭大選剛剛結束,該國東部州便宣布獨立,內戰一觸即發。支持這些東部州的人肯定是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