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閱兵大會,法國外長法比尤斯代表法國政府出席。法比尤斯曾任法國總理,喜愛中國,任外長以來每年訪問好幾次。在與習主席握手之後,他做了一個優雅的舉動:
"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向習近平致意,並向中國第一夫人行吻手禮。"
不過,他只俯身到圖中位子就停止。
於是,一些網友說:
法國人想吻手禮未遂
法國代表行了一半的吻手禮
吻手禮進行到一半兒發現不對勁
很多網友百度親吻禮的資料:
「吻手禮由維京人(生活在8~10世紀)發明,維京人有一種風俗,就是向他們的日耳曼君主「手遞禮物」,「吻手禮」也就隨之出現。主要在歐洲大陸流行。「
「英法兩國喜歡吻手禮,不過在英國和法國,行這種禮的人也僅限於上層人士。這種禮節的特點,決定了它宜在室內進行。吻手禮的受禮者,只能是女士。」
「施吻手禮時,嘴不應接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吻手禮只能男士對女士?
吻手禮嘴唇不能碰到女士的手?
吻手禮只能在室內,不能在公共場合?
如果是這樣,那法國外長是不是不能在露天行吻手禮呢?
經查法國的一些資料,了解如下:
吻手禮(le baisemain 或 le baise main)是一種男子對女子表示禮節、禮貌、尊敬、欣賞的行為。法式吻手禮一般來說只在內部場合、在會見會議期間時,基本不會在馬路上、露天場合。
根據傳統規定,只有已婚女子、地位較高或年長的單身女子可以接受這種禮儀。
En résumé :
- Le baisemain ne se fait qu'à une femme. (Ou à un ecclésiastique)
吻手禮針對女士(或男教士)。
- Il ne se fait jamais sur une main gantée.
被吻的手不能帶有手套。
- Il est interdit dans un lieu public ou découvert sauf sur le parvis d'une église.
不能在公共或露天場合,除非在教堂前廣場。
- L'homme doit s'incliner vers la main tendue - et non l'élever à lui - et l'effleurer des lèvres sans y appuyer un gros baiser mouillé.
男士應俯身,而不是把女士手舉起來。嘴唇輕輕掠過,而不是在手上印一個溼吻。
- Le baisemain est un geste naturel. Mieux vaut ne pas le faire du tout que mal le faire !
吻手禮是很自然的舉動。如果不會吻,最好還是不要吻。
那麼具體該怎麼吻?
正確的方式是:男士行至女士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後以右手或雙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用自己微閉的嘴唇,去象徵性地輕吻一下其手背或手指,嘴離手越近越好。現在,西方男士行吻手禮一般嘴不碰到女士的手,或用嘴吻自己的大拇指,或用自己的鼻子碰女士的手,因為鼻子與嘴的距離還有1-2釐米,以防止在玉手上留下口水。
在行吻手禮時,要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以親吻,如果女士沒有主動,男士是不允許親吻的。
很多中國女孩子遇到外國男子行吻手禮,會嚇得抽手逃開。其實大可不必,可以坦然接受。下面說個故事。
李鴻章不懂「吻手禮」 拜見女王遇尷尬
1896年李鴻章訪問荷蘭,拜見荷蘭女王時,女王向李鴻章伸出手來,李鴻章不知是吻手禮,以為在向他索要禮品,急忙將慈禧太后送給他的一枚鑽戒,放在女王手上。女王將戒指戴上之後,說了聲謝謝再次將手伸出來,李認為女王皇后太過貪心,而自己又無其他禮物可送,只好楞楞的站著,情形十分尷尬。
席哈克「吻」出禍
2007年,席哈克在巴黎會見參會人員,按法國傳統禮節對女士行吻手禮。接受吻手禮的先後有美國女國務卿賴斯、加拿大國際合作部長喬西女、奧地利女外長烏蘇拉、希臘外長多拉等。席哈克在吻賴斯時,頭貼得極近,將他的嘴唇按在賴斯的左手上親一下,然後又換右手再親。而賴斯則笑得合不攏嘴巴,頗為開心。
然而,在輪到英國女外交大臣瑪格麗特時,見到她主動伸出的右手,席哈克根本沒動嘴,僅僅握了一下。場面氣氛變得尷尬。英國媒體立即曝光了此事,席哈克這種作法在英國引發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