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轉移良率達99%,利亞德力促Mini/Micro降成本

2020-12-22 常山春

作為LED顯示行業白馬股,利亞德頗受投資機構、券商關注。據高工新型顯示了解,6月以來,利亞德已舉行5場投資者調研活動。

其中與LED晶片大廠晶元光電合作情況、業務布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問題最受投資者關注。

2019年12月,利亞德與晶元光電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利晶微以倒裝封裝、巨量轉移為主要生產工藝量產Mini/Micro LED。

調研活動上,利亞德透露,利晶微目前建設進度符合預期,預計8月進入試產、10月投產,且利晶微的銷售管理團隊已經在跟進潛在客戶。

利亞德介紹稱,Mini LED和Micro LED投產需要具備兩個基本元素,一是晶片的尺寸要達到標準,100μm以下的是Micro LED產品,300μm以下的是Mini LED的產品;二是要實現成本的大幅下降。

「傳統的模式是沒能實現成本下降的。只有巨量轉移技術才可以實現成本大幅下降,我們的速率是1000片/秒,良率達到99%,這是現在小批量出貨的水平,待大規模量產後成本還會有大幅下降空間。」利亞德說到。

對於選擇與晶元光電合作,利亞德表示,一方面是晶元光電在Mini/Micro LED晶片技術上具備優勢,另一方面從公司使用的晶片大小和規模來看,晶元光電比較符合公司的需求。

高工新型顯示了解到,利亞德目前擁有四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智能顯示、夜遊經濟、文旅新業態、VR體驗,2019年各版塊營收佔比總營收分別為71.23%、14.92%、9.21%、4.45%。

其中夜遊經濟業務受政府去槓桿、景觀亮化工程整治影響,連續兩年出現營收下滑。利亞德收購的中天照明、普瑞照明、西安萬科等子公司也因此出現商譽減值,2019年累計計提商譽減值3.36億元導致公司上市以來首度出現淨利潤下滑。

受此影響,利亞德壓縮了夜遊經濟業務,業務重心回歸智能顯示。調研活動上,利亞德表示,未來三年公司將不斷增加智能顯示業務佔營收的比重,同時在顯示領域提高市場佔有率,擴大在顯示板塊的影響力和營收。

為進一步提升智能顯示業務盈利能力,2019年利亞德拓展了兩大市場,分別為消費電視市場及影院市場。其中消費電視市場,利亞德已發布PLANAR、LEMASS兩個品牌,新產品含Micro LED電視。

日前,PLANAR還與國美零售達成戰略合作,以「大尺寸」、「8K」、「Micro LED」為核心標籤推廣大尺寸電視。

影院市場方面,利亞德針對影院市場的電影屏的屏體設計打樣調試均已經完成,正在推進DCI認證。

利亞德介紹到,電影屏點間距跟影廳大小有關,一般用2.5間距即可,但產品結構跟普通小間距有區別,需要根據播放要求做定製。

VR體驗業務與夜遊經濟業務同為利亞德外延拓展業務,2019年為利亞德帶來4.02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9%,毛利率高達60.19%。

VR市場前景可期。調研活動上,利亞德介紹到,公司將在國內開設產線實現部分VR產品國產化,同時加大力度以解決方案的形式提供產品和技術、增加公司顯示產品在VR解決方案中的應用。

另外疫情影響方面,一季度利亞德訂單有增長,不過受運輸物流和施工影響了業績,二季度物流問題已基本解決。利亞德認為,疫情影響下,行業集中度會繼續提升。

相關焦點

  • 小間距LED、mini-LED、micro-LED,LED顯示三大概念有何差別?
    而micro-led的崛起,必然與小間距LED顯示、mini-LED顯示等概念形成「混雜」。以至於業內廠商洲明已經提出「真假」micro-led的問題。那麼,小間距、mini、micro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呢?小間距LED,一個歷史性很強的定義小間距LED產品的出現歷史有多久已經無法考證。
  • 巨量轉移:小間距LED的未來之門
    而支撐起這種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密度的技術就是「巨量轉移」。 從蘋果到三星、從索尼到華星光電……基於巨量轉移製造下一代高性能LED顯示設備的願景吸引了無數的行業巨頭,並客觀性的成為了LED顯示行業進步的「最關鍵門檻」。可以說LED顯示的未來究竟怎樣,幾乎99%由巨量轉移技術決定。
  • 晶元光電已克服巨量轉移,Micro LED 技術未來有望推出終端市場
    晶元光電已克服巨量轉移,Micro LED 技術未來有望推出終端市場    慧聰LED屏網報導  李秉傑指出,晶元光電已克服巨量轉移等多項micro LED技術難關,預計2-3年內可達到可靠的生產能力,3-4年內推出終端市場應用。  據報導,蘋果公司將投資3.3億美元在中國臺灣Micro LED工廠生產未來iPhone、iPad、MacBook等設備的顯示屏。
  • 事關Micro LED量產化進程的巨量轉移成熟了嗎?
    目前Micro LED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把巨量的微米級的LED晶片,透過高準度的設備,將之布置在目標基板或者電路上,以及如何將轉移良率提升到99.9999 %(俗稱的」六個九」),且每顆晶片的精準度必須控制在正負 0.5 μm 以內。
  • 巨量轉移有解 2022年或量產?看大咖們怎麼說
    由於轉移的像素顆粒數量極多(500 PPI 的 5 英寸手機屏幕需要 800 萬個像素顆粒)、尺寸極小(要求微米級安裝精度),這種薄膜轉移技術又被稱之為批量轉移,或者巨量轉移。將數以萬計的 LED 晶片轉移至 TFT 基板上,既要考慮良率又要注重效率,目前巨量轉移的方式繁多,主要可分為三大種類:晶片連接(Chip bonding)、外延連接(Wafer bonding)和薄膜連接(Thin film transfer)。巨量轉移技術百花齊放,目前尚無主流。隨著更多資金與參與企業的投入,Micro-LED的發展進度也更加明確化。
  • 突破巨量轉移,2020年Micro-LED壓軸大戲即將登場
    隨著近幾年來作為Micro-LED關鍵技術的巨量轉移技術開發不斷取得進展,雷射轉移、彈性印章、流體轉移、電磁力等巨量轉移技術百花齊放,目前巨量轉移技術已成為Micro-LED量產化技術路線選擇的關鍵,也是本屆論壇關注的焦點。Micro-LED這一被業內普遍看好的技術,將會決定未來30年顯示技術的競爭格局。誰最先突破量產化技術,誰將執顯示產業未來發展之牛耳。
  • 利亞德:預計利晶2022年自發光模組產能將達1600kk/月
    利亞德:預計利晶2022年自發光模組產能將達1600kk/月
  • 華燦光電王建民:Mini/Micro 「芯」出發
    王建民認為,目前在電視顯示技術的發展方面,TV向更大尺寸、更高解析度、更寬色域、HDR、輕薄和更節能方向發;LCD和OLED的成本與顯示尺寸成正相關,尺寸大於100寸時成本急劇上升。華燦光電方面的數據顯示,2023年,預期採用Mini-LED背光的TV背板市值將達到82億美金,其中20%的成本比例在Mini LED晶片。「這對我們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會有一定幫助。”王建民如是說。
  • 康佳首發Micro LED手錶,索尼Micro LED新技術也要來了?
    這款Micro LED手錶點間距為0.12mm,晶片尺寸小於30μm,對比度達百萬級,屏幕亮度達1500nits,可呈現出更加細膩和真實的色彩細節,畫質效果更佳。顯示驅動方面,APHAEA Watch採用了AM-LTPS驅動技術,即主動式低溫多晶矽半導體顯示技術,可帶來更優的顯示效果。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成本及大面積應用的劣勢。依賴於單晶矽襯底做驅動電路,並且從此前蘋果公布的專利上來看,有著從藍寶石襯底轉移LED到矽襯底上的步驟,也就意味著製作一塊屏幕至少需要兩套襯底和互相獨立的工藝。這會導致成本的上升,尤其是較大面積應用時,會面臨良率和成本會有巨大的挑戰。
  • 臺廠Mini/Micro艦隊整裝待發 瞄準未來十年顯示商機
    不同於過去標準化的顯示應用,Mini LED應用更接近客制化產品,無論大尺寸電視、高階NB或電競顯示器,都是依照不同成本與市場定位而有不同設計方案,因此透過下遊系統廠或面板廠自行開出規格,更有利於系統產品的開發速度加快,但對於LED晶粒業者來說,若要單打獨鬥爭取成為整體解決方案的一員,其供應角色將較吃力,透過下遊供應鏈聯結與整合,更能發揮團結力量大的競爭優勢。
  • 「誰」是Mini/Micro生產設備國產化擔當?
    首先是實現LED連線自動化運作,突破3mil小晶片的生產運作,生產周期達120K/H;其次同一基板同時一次性完成RGB三種晶片固晶,解決了人工搬運及人為導致不良問題,良率可達到99.998%;以及實現高速、高精度的固晶要求、色差一致性等等。
  • 利亞德攜手臺灣晶電,開啟Mini/Micro LED產業新模式
    雙方將共同打造全球首個運用巨量轉移技術實現最小尺寸Micro LED顯示產品大規模量產的產業基地,開啟Mini/Micro LED產業新模式。目前,封裝和傳統模式仍是主流,之後想要大幅降低成本,還需要通過巨量轉移方式來實現。Mini/Micro自發光顯示模組方面,將利用利亞德的銷售渠道進行自發光產品推廣。基於產品成本下降的背景之下,可以在做到晶粒度更高、尺寸更小的前提下,成本仍與現有的顯示產品差不多,而這也意味著現有的很多產品都將被替代。
  • 自己動手DIY:Micro-SIM卡真的能改造成Nano-SIM卡嗎?
    也有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提出質疑:既然nano-SIM卡只比micro-SIM卡薄一點,我們能不能通過自己DIY來改造出一張nano-SIM卡呢?先來看看,nano-SIM卡究竟有何不同:從尺寸上來看,micro-SIM卡為15x12x0.76mm,跟mini-SIM卡(2FF,平常我們用的普通SIM卡)相比更窄更短。通過剪卡,就能將普通的mini-SIM卡變身為micro-SIM卡。
  • 盤點全球30家Micro LED廠商/機構2020最新動態
    該產品由TCL華星與三安光電聯合實驗室開發的基於IGZO玻璃基的AM Micro LED顯示屏,採用領先的uLED巨量轉移技術,具備高亮度、高色域、高對比度等特點,還可以實現雙面顯示。 近日,採用自主研發的巨量轉移技術,已經初步實現250PPI以上紅/綠/藍單色轉移鍵合點亮。 三星發布110英寸家用Micro LED電視 12月10日,三星110英寸Micro LED電視在韓國正式開啟預售,並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發售。
  • 「十三五」合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8%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2月25日上午,合肥市舉辦「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記者從會上獲悉,合肥市醫療保障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8%(按常住人口計算)。
  • 陳昇暉教授領Microluce發表Micro LED磊晶技術獲得臺灣及美國專利
    磊晶技術獲得臺灣及美國專利 發表於 2019-07-17 15:20:54 由臺灣中央大學光電系陳昇暉教授帶領的萌芽新創團隊Microluce近期發表Micro LED磊晶技術,透過高能物理在低溫狀態下即可長出高品質氮化鎵薄膜,完全拋棄主流的巨量轉移製程
  • 2020SID顯示周專注車用、穿戴應用,Micro LED顯示技術熱度未減
    北京時間09月0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巨量轉移接合技術突破催生Micro LED顯示應用,穿戴車用產品亮相SID顯示周。面對如此龐大的晶片數量跟微小的尺寸,技術廠商勢必得仰賴更進階的設備來完成最具挑戰性的巨量轉移製程。而LEDinside的獨家消息指出,今年在Display Week上亮相的Micro LED顯示器,幾乎都是跟ASM太平洋合作開發而成。
  • micro:bit+OBLOQ=簡易物聯網環境監測儀
    同時利用原有的用於Arduino的亞克力底板、3D列印的micro:bit外殼,搭建簡易的「micro:bit+OBLOQ物聯網mini實驗平臺「,在提高項目的美觀度的同時,也便於微課錄製過程中的硬體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