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吃了嗎?」。如今在馬圈裡,經常問的一句話「你的馬脹筋了嗎?」。在香港,賽馬常用「脹筋」這個詞。在國內馬術圈裡,現在也常聽說「脹筋」,那麼「脹筋」究竟是指什麼呢?
脹筋的部位與定義
這裡的「筋」是指:
(1)馬的前肢管部(前膝至球節)後面附著的腱;
(2)馬的後肢管部(飛節至球節)後面附著的腱。
這裡的腱在養馬學裡常叫「屈腱」。所謂「脹筋」,就是指上述腱部腫脹,局溫增高,以手壓迫時有疼痛感,現代學名叫「屈腱炎」。
古代早有名詞
在中國古代的獸醫書中,把前肢的「脹筋」,稱為「板筋粗」,把後肢的「脹筋」稱為「烏筋粗」,另外對前肢的「脹筋」也常稱為「攢筋痛」。
外國馬人的叫法
「脹筋」英語叫「Tendinitis」,這是學術上的名詞。但外國的養馬人可不這樣叫,他們說「Bowed tendon」(音譯「包筋」,意譯「弓形腱」)。
馬脹筋發生的具體部位
馬的脹筋多數發生在前肢,少數發生在後肢。多數發生在淺趾屈肌腱,少數發生在深趾屈肌腱。
前肢:馬的脹筋多數發生在管部後面的中部,其它的情況是,有的是靠近膝關節的上1/3部,也有的是靠近球節的下1/3部。後肢同理。
據統計,馬前管上半部脹筋的較多見,前管下1/3段少見,整個腱全脹的較少。
經常觀察,及時發現很重要
「腫、熱、疼」。腱部局溫增熱(發熱),稍微腫脹也不疼,一捏馬才感覺有痛感,50-60%是先出現這種徵兆,但此時馬表現不瘸。這個時候及時加以處理最佳,以免由急性變重,甚至轉成慢性。
對馬觀察較細緻的人會經常摸馬管部的後面,有解剖基礎者甚至能辨別出具體的筋腱的位置。俗話說:「好馬出在腿上」,那麼由此可以推知「好腿一定要有好的筋腱」。檢查時要兩條前腿都摸,雖然一般都只是一個腿患有「脹筋」。
導致發病的誘因
在馬跑襲步和跳越障礙的時候,用一條腿支撐重量,由於球節過度伸張,最容易使腱勞損。
馬的脹筋一般發生在管部後面的中部(即淺趾屈肌腱,因此位置血液供給比較差)。
外貌缺點:長而臥的系,蹄長而蹄踵低,純血馬就常有這種缺點。
修蹄和掛掌不正確。
不適當的訓練:訓練尚不適應的馬匹強度過大,訓練一個不合適的馬,連續訓練極度疲憊的馬。
場地比較差:比如地面不平或者溼滑。
直接的外傷:比如後蹄踢到前面的腱。
【注】古人云:「久走傷筋」,也是一個原因。
脹筋的預防
馬運動後,一般用涼水衝洗,尤其是管部。在國外,常用專用的冰袋把管部裹上,以達到良好的冷卻目的。
脹筋的治療
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要細心察看,及時預防。
最佳的治療就是休息和用抗炎藥物,然後逐漸恢復訓練。
1. 並不是所有的馬筋腱受損後都表現出明顯的瘸
這是一個很不幸的事實,這樣容易導致一些輕微的脹筋不容易被發現,從而向嚴重的屈腱炎方向發展,這就是在三日賽、高級別的場地障礙賽和賽馬比賽前,獸醫要仔細檢查馬的腱和韌帶的原因。
2. 純血馬易得脹筋
由於純血馬的蹄部結構和賽馬的特點,純血馬較容易發生脹筋。根據1993年美國科研人員對土路跑道純血馬賽馬的調查,15個州的1039匹純血馬,有139匹純血馬在當年發生了脹筋,佔13.4%。
3. 美國的純血馬脹筋多發生在左前腿
馬匹得脹筋大多數的情況是前腿的淺趾屈肌腱,而後腿的淺趾屈肌腱只是偶爾發生這種現象。由於美國的純血馬賽馬是逆時針比賽,左前腿受到屈腱受到的壓力就較大,因此美國純血馬最易患左前腿屈腱炎。對於其它馬術運動,發生在兩個前腿的機會是相等的。
4. 治療屈腱炎的基本原則
(1)控制炎症;
(2)減少對腱的壓力;
(3)準確的評估腱受損的程度;
(4)制定治療計劃、預後計劃、康復計劃;
(5)給出足夠的時間去痊癒。
5. 當一懷疑是屈腱炎首先應該怎麼辦?
要儘快採用冷卻的辦法。
6. 冷卻也要適度
對開始不嚴重的屈腱炎,採用冷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冷卻也不能過度。一般不超過20分鐘,隔幾個小時再重複,連續3-5天。
7. 消炎藥使啥?
為了減輕或控制炎症,一定要用消炎藥,一般都是非甾體抗炎藥,比如保泰松。一定要注意:給藥之前馬是怎麼瘸的,應當搞清楚原因,否則給了消炎止痛藥可能掩蓋了疼痛。另外,如果知道馬得了屈腱炎,一定不要訓練了,尤其是在給了消炎止痛藥之後,再繼續訓練會加重病情。
8. 透明質酸
用透明質酸治療屈腱炎的好處尚有爭議,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還是有正面的效果的。在腱鞘位置注射透明質酸。透明質酸被認為是關節潤滑劑,經常用於治療關節疾病,但是對於減輕炎症也有一定作用。
9. ß-氨基腈
在人類,ß-氨基腈(BAPN)可以減少傷疤組織的形成。往馬腱損傷的部位注射ß-氨基腈(BAPN)也是治療的一種辦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10. 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訓練
對於較重的屈腱炎,根據嚴重的程度,多數馬需要6-10個月才能恢復訓練。很顯然,對於不同個體的馬和不同的傷情都要分別對待。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