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圍繞納卡地區的軍事衝突在停火一個月以後,戰火再次被點燃。據外媒最新消息報導,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亞塞拜然軍隊和亞美尼亞軍隊在卡拉巴赫地區再次發生衝突。
按照亞美尼亞官方發布的消息稱,是亞塞拜然軍隊首先突然發起了對定居點辛·塔格拉爾、赫察別爾德的進攻,亞美尼亞還表示,前一個定居點已經被控制,後一個也面臨即將失守的危險,亞美尼亞軍隊至少已有6人受傷。
但是,亞塞拜然一方卻是另一番說辭。阿方聲稱是亞美尼亞軍隊首先挑起事端的,亞塞拜然軍隊是自衛反擊,目前造成3人受傷。
輿論普遍認為,由於戰火燃起的兩地辛·塔格拉爾和赫察別爾德均是亞美尼亞的領地,也就是說戰火的起火點在亞美尼亞,據此判斷,大概率應該是亞塞拜然一方首先挑起的戰爭。
自從今年9月27日起,亞阿兩國在納卡地區爆發了歷時長達45天的大規模、強烈度的武裝衝突,在這45天的戰事裡,由於亞塞拜然受到了土耳其大規模的軍事援助,使得亞美尼亞一方一直被動挨打,傷亡慘重。後經過有關各方的積極努力,11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及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納卡地區的全面停火於11月10日生效,亞、阿保持已經佔領的陣地並交換戰俘,俄維和人員進駐衝突區域。
但在近日,隨著納卡地區戰火重燃,普京的親自調停似乎也失敗了。說起俄羅斯在亞阿衝突之間扮演的角色,此前,觀察家一直認為俄羅斯是站在亞美尼亞這一邊的。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俄羅斯的立場顯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亞美尼亞自帕希尼揚上臺以來,其個人和國家對外一直奉行的是「兩邊」走的政策。但近年來,可能是考慮到自身特殊的地理環境的原因,在對外政策中一直奉行「親俄近歐」的立場,一方面和其他所有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保持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同時又積極向西方示好。這種左右逢源,誰都想討好的策略,結果反而誰都沒處好。
就在11月10日亞阿兩國正式籤署停火協議不久,由於覺得協議對亞美尼亞有失公允,因此,亞美尼亞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示威活動一方面譴責總理帕希尼揚出賣了國家,另一方面也對俄羅斯在處理亞阿衝突的表現表達不滿。亞反對派甚至要求總理下臺,並拒絕接受停火協議。針對這一情況,俄羅斯總統普京立即表示,如果亞美尼亞政府退出針對納卡地區的停火協議,將無異於「自殺」,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亞美尼亞自己承擔。
但現在的情況是亞美尼亞忍辱負重,默默地承受著壓力,而亞塞拜然顯然不甘寂寞,再一次跳起了戰爭。
本來,俄羅斯作為亞阿停火協議的重要參與者,按照協議,俄羅斯在納卡地區還派出了2000人的維和部隊。而且俄羅斯方面此前也曾表示會維護停火協議,保護亞美尼亞的安全。而現在看來,俄羅斯方面此前的承諾能否實現還真不好說。因為,亞塞拜然已經違反了停火協議,單方面佔領了亞美尼亞領土。俄羅斯接下來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許已讓普京總統難以決定。
另據最新消息透露,此次衝突爆發後,俄羅斯維和部隊的指揮還振振有辭地表示,俄羅斯會同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一道維護穩定局勢,但現實的情況很顯然是在「忽悠」亞美尼亞。國際專家一直認為,納卡衝突的實質是美、俄、土三國的背後博弈。而就目前俄羅斯的實際態度來看。俄羅斯方面對亞塞拜然軍隊單方面撕毀停火協議的做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根本原因還是不願意為了亞美尼亞的利益而直接站在土耳其的對立面。
當然,納卡戰火再次點燃還處於初始階段,未來,普京總統會作何表態或做出什麼具體的舉措,我們還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