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的龜茲文化,開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020-12-16 新疆人文風物

【前言】:龜茲文化,指的是西域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之前,或者說新疆的史前文明,並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吐火羅文字算是新疆最早的文字之一,除此之外,就是原始人類遺留的巖畫和一些象形文字,再者就是出土的各類文物。而佛教文化,自印度傳入西域後,經過交匯與融合後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的特色文化。

01、銘記歷史,就要追溯文化的源頭

在古代,新疆是中原中央政府集中統治下的邊塞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城邦國也眾多,相互之間經常為資源掠奪發生戰爭,這是人類的生存法則。作為今天的我們,的確也無法左右古人的思想和行為。

有些人提出質疑,你寫新疆的歷史,為什麼要提外來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才是我們中國的本地文化。要是這樣的話,我們首先要弄清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真正含義,才能去了解新疆的歷史和文化,否則就是痴人說夢。

今天,我們談的龜茲文化和石窟寺,就是新疆的歷史文化,如果拋開這些不說,那麼新疆的歷史就會斷層,或者說會留下一片空白。無論是龜茲文化,還是新疆的石窟寺,它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內容或分支,而我們的中華文明是一個總綱,可以說包羅萬象,容納萬物,是舉世聞名和獨一無二的文化。

龜茲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西域碰撞之後,經過交匯和融合,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石窟寺裡的壁畫,上面不僅有印度文化的痕跡,還有中原古老的樂器以及飛天壁畫,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化在新疆最早的體現和傳承。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龜茲王向漢武帝贈佛教僧侶所用的澡罐,是龜茲古國佛教傳入初期最早的史事。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前三世紀,龜茲境內就有佛教傳播。這說明龜茲有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歷史。

然後,佛教文化以石窟寺為載體,從西域出發一路沿著河西走廊,還可以說順著絲綢之路向東傳播,這一線的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很多石窟寺,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之後又從中國東渡日本、南到東南亞等地。

因此,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交匯和融合,已融入中國文化的血脈,成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那麼龜茲文化和石窟寺也是一樣,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分子。

02、龜茲佛教文化,中國石窟寺藝術的體現

據傳,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古代印度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經過人間磨難,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創建了佛教。而佛教自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漢地之後,天竺、西域高僧來中原講經說法不絕。由此譯事漸盛,法事也漸興。

在佛教傳播的道路上,石窟寺一路生根、發芽、壯碩,成為一座座佛教藝術的殿堂。石窟寺是佛教思想和藝術的載體,它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印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漸傳入中國,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不斷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石窟寺藝術。

中國石窟寺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中的一枝奇葩,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阿克蘇地區除了擁有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克孜爾千佛洞外,境內還有拜城縣的溫巴什石窟、臺臺爾石窟、阿克塔什石窟等;庫車市境內的庫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等;新和縣境內的託乎拉艾爾肯石窟;烏什縣境內的沙依拉木石窟;溫宿縣境內的喀拉尤勒滾石窟等眾多石窟寺。

特別是庫車市、拜城縣和新和縣境內的石窟大都沿雀勒塔格山脈分布,現存遺址有數百個洞窟,殘存壁畫近兩萬多平方米。這些古寺院大都依山而建,上背危峰,下臨流潺,四周綠蔭環抱。不難想像當年佛寺禪院煙火繚繞,蔽天遮月,佛塔凌空高聳,實可堪為「仙居之勝地」、「棲靈之秘境」。

古代龜茲曾經具有高度的佛教文化,並在音樂、文學、美術等方面為人類作出過重大貢獻,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佛寺、溫巴什石窟、溫巴什寺院等遺址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其形有兩種,一券頂窟,二中心柱窟,大約開鑿於唐代,甚至更早。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由西域東去的這條與古代絲綢之路相融合的佛教傳播之路,浸染了民族文化的色彩,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過程。這條傳播線路上的眾多石窟,不僅是佛教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自柯坪縣和烏什縣東去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構築了佛教傳播的路標。

在阿克蘇這些佛教藝術遺物中,主要為反映小乘的本生與佛傳壁畫,如洞窟壁畫主要是本生、因緣和佛傳三方面題材。而這正是「故摯學小乘,雲元十方佛,唯禮釋迦而已」的具體表現。

另外,還有少部分石窟也出現了以顯示十方佛的雕塑與壁畫,而這些石窟的大體年代,也約略與鳩摩羅什在龜茲宣揚大乘佛教幾乎同為一時期。

小乘佛教把釋迦視為教主,石窟壁畫也就集中表現釋迦的前世與在世時的種種事跡;大乘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因此在雕塑、壁畫上表現十方佛、賢劫千佛等。

03、龜茲佛寺,見證了佛教文化的興衰

今天的阿克蘇地區管轄了古代龜茲核心區域,但古代的龜茲卻囊括了如今的阿克蘇地區,其實說龜茲文化,也就是說阿克蘇地區的古代歷史。

由於古代龜茲佛事興盛,僧尼頻出,佛寺比比皆是。就發現的古寺遺址而言,除庫車市的蘇巴什佛寺之外,還有拜城縣的喀拉蘇寺院遺址,紅山佛寺遺址,坦塔木佛寺遺址;新和縣的桑塔木佛寺;柯坪縣的克斯勒塔格佛寺等,而且大都是宣揚小乘佛教的。

現在這些佛寺儘管殘敗、凋敝,但卻有過曾經的輝煌,它凝聚歷史、呈現藝術、飽經風霜地留於它的面龐之上,觸及到考古發掘者和旅行者的內心,真正讓人們感到了歷史文化的魅力。

強漢西滯不曾還,佛窟千年隱山澗。遍尋翠綠溝壑間,引得春意渡西緣。

晉鹹康五年(公元399年),中原高僧法顯西行取經,經過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國,記載了佛教在西域地區的興旺景象:寺院的大量出現及其建築的精美,僧人眾多,石窟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佛事活動頻繁,佛教節日眾多,高僧輩出,佛教文化交流頻繁。

阿克蘇地區及西域佛教文化東傳中原,出現了大量和佛教有關的石窟寺建築及文化:莫高窟、炳靈寺、麥積山、雲崗、龍門等。佛教的東傳,佛經的翻譯,給中國文學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

龜茲及西域地區首開雕塑佛像之風,形式既有浮雕,也有立雕,在東傳時也得到了較好的傳承。比如,敦煌石窟的各種雕塑佛像,就證明了這一點。

佛教東傳近兩千年來,對我國社會發生過深刻的影響。在思想意識、風俗習慣以及文化藝術等領域都可看到它的影響;在哲學上,它對宋代的理學影響尤為顯著。並且歷代高僧大德為我們留下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作為一種文化,我們就不能忘記西域佛教的歷史,畢竟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和習俗,包括建築和生活器具等都延續和繼承了龜茲及西域文化的元素。當然要想了解新疆的人文,這些都是必須要弄明白的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阿克蘇)
    阿克蘇地區郭諸國",在西域36國中,龜茲、姑墨、溫宿諸國都在今阿克蘇境內。西漢初期,阿克蘇為姑墨國,轄今拜城縣、溫宿縣、阿克蘇市一帶。阿克蘇地區的拜城山區盆地,油氣顯相十分可觀。阿克蘇境內的石油、天然氣蘊藏量分別佔環塔裡木盆地已探明儲量的84%和93%以上,"西氣東輸"工程氣源的96.32%在阿克蘇地區境內。
  • 【新疆阿克蘇】庫車縣撤縣設市獲批
    【新疆阿克蘇】古龜茲,絲綢之路的明珠--庫車縣根據新政發[2019]80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庫車縣設立縣級庫車市的通知
  • 新疆阿克蘇和阿拉爾在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推介...
    11月8日,第十五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在浙江義烏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協調支持下,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組團參加了這一盛會。為充分展示阿克蘇和阿拉爾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我愛浙疆、共創未來」主題展館精心搭建在展會入口處。展館融合浙江援阿工作、精品路線推介、民俗風情展演、文創產品體驗、特色農產品分享、網紅直播帶貨等元素,以全方位、立體化視角推介了阿克蘇和阿拉爾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 積極培育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訪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十三五」期間,阿克蘇地區堅定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緊抓住國家重點扶持「三區三州」發展振興和新疆穩定紅利持續釋放「兩大機遇」,旅遊業發展迅速,累計接待遊客441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8.3億元。回顧「十三五」,地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地區將如何大力推進旅遊業發展?
  • 絲路龜茲 西域聖境
    漢朝西域都護府,唐朝安西都護府都曾長時間設於龜茲,在長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龜茲都是中國統轄西域的政治丶軍事丶文化中心。佛教的鼎盛,使獨特風格的石窟寺藝術,"特善諸國"的龜茲樂舞,構成了光耀千秋,聞達四海的龜茲文化。龜茲佛教藝術的成就,突出表現在其規模巨大的龜茲石窟群中豐富多彩的壁畫與造像藝術。現存留600多個洞窟的龜茲石窟群是東方完美佛教藝術的寶庫,也是中國佛教藝術傳播發展的重要階梯和橋梁。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克孜爾丶庫木吐拉丶森木賽姆等16處石窟寺,壁畫遺存約2萬餘平方米。
  • 「我愛浙疆、共創未來」新疆阿克蘇和阿拉爾打造區域文化、全域...
    此次展會期間,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阿克蘇地區和一師阿拉爾市首次聯合組團參加了義烏文化和旅遊博覽會。為把阿克蘇和阿拉爾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推介給世界,在展會入口首家展區,精心搭建了「我愛浙疆、共創未來」的主題展館,成為中外客商駐足停留的「網紅」打卡點。
  • 「外籍記者看新疆」圖片報導:阿克蘇新和縣加依村——新疆民間手工...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雲帆):12月5日,參加「外籍記者看新疆」活動的中外記者來到了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加依村,參觀採訪這裡的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和村內的民間手工樂器製作情況。中外記者在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參觀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展示廳內的浮雕加依村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於2013年6月建成並向遊客開放。展示中心佔地5000平米,由樂器製作廳、展示廳和旅遊紀念品銷售廳組成。中心展示廳內陳列著100多件新疆各民族各時期樂器。
  • 新疆阿克蘇地區、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浙洽會雲籤約
    新疆阿克蘇地區、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浙洽會雲籤約 2020-06-11 19:21:31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6月11日,新疆阿克蘇地區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西域龜茲裝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西域龜茲裝現今新疆庫車、拜城、新和、沙雅輪臺等縣,曾經是西城時期聞名遐邇的龜茲國。龜茲服飾與地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龜茲地處塔裡木盆地北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適宜田耕兼畜牧的經濟發達的西城大國。
  • 新疆庫車老城見聞:感受龜茲古韻,傾聽歷史風聲
    自去年底庫車由縣改為市,我算是第一次走進庫車市的老城了,從人民路向老城的「龜茲古渡」行進,邊走邊看,內心不由得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慨來。01、龜茲綠洲城郭,誕生人類文化庫車,古稱龜茲,其地域囊括了東接焉耆、北到天山南麓、西連拜城、溫宿等地,南到阿拉爾市的廣大地區,是西域時期最大的城邦國之一。
  • 新疆阿克蘇溫宿託木爾大峽谷第三屆越野達人秀開幕
    1月1日,新疆溫宿託木爾大峽谷第三屆越野達人秀激情開幕,來自全疆各地近千名越野車、摩託車愛好者駕駛著愛車在託木爾大峽谷內激烈角逐。 藉此弘揚多浪龜茲文化,打響「絲路古龜茲 神奇阿克蘇」文化旅遊品牌,掀起阿克蘇冬季旅遊熱潮,助推該地區旅遊業蓬勃發展。 現場彩旗飛揚,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蓄勢待發的越野車依次投入比賽。一瞬間,越野車奪聲而出,忽而在高低不平的賽道上騰空而起,忽而在拐彎處靈活飄移,揚起一片塵土,贏得現場遊客陣陣歡呼聲,掀起了活動高潮。 「每一屆我們車隊都參加,上屆冠軍就出自我們車隊。」
  • 線上遊絲路 「雲」中探龜茲
    與古人對話,同歷史交談……」22日,「雲上絲路·穿越天山廊道 走進神秘龜茲」大型網絡直播活動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石窟啟幕。當日,百萬網友通過「新華雲」直播平臺在線領略龜茲文化遺產風貌,一窺古絲綢之路昔日繁華。克孜爾石窟一景。新華網 茹斯坦攝龜茲,古絲綢之路重鎮,大部位於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境內。
  • 周末去哪裡玩,新疆阿克蘇一日遊,你們都喜歡哪些景點
    天山神木園神木園位於新疆阿克蘇龜茲綠洲生態園庫車龜茲綠洲生態園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園內景觀古木參天,奇花奪目,暗香沁人心脾。巨石飛瀑,發曠古清音,小橋溪水,引春戀舒情,榕樹盤根錯節,修竹蓬勃吐翠,攀巖青藤牽扯山野興趣。
  • 龜茲 龜茲 龜茲古國的前世今生
    龜茲最早與漢文明的接觸,緣於張騫。雖然張騫並沒有進入龜茲國,但正是由於他的出使,我們始知這個在西域三十六國中,位於天山南麓、塔裡木盆地北緣地區的古國。從此以後,漢人與龜茲人,開展了千餘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 新疆庫車|龜茲古國的風情
    然而,鳩摩羅什並非漢人,而是西域胡人,他的故鄉——龜茲古國,即今天的新疆庫車。從內地到庫車,必須經過烏魯木齊。在烏市可稍作停留,順道欣賞市區獨有的景致。如果喜愛自然,不妨到新疆地礦博物館,去看看那裡陳列的各種原石,不過,鎮館之寶卻放置在館外院落中,這個寶貝太沉重,恐怕那些心懷叵測之人,也難免心灰意冷。
  • 新疆古代冶煉遺址,見證中原技術傳入西域
    自古以來,新疆和中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歸屬歷朝歷代的中央集權制統治與管轄。因為近百年來的考古證明,新疆早在兩千多年,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各種技術的運用,都採用了中原傳入的方式與技術。2008年,阿克蘇地區文物工作人員,在拜城縣境內又一次發現一處規模宏大的古代冶煉遺址,所採用的冶煉技術均是中原古代冶煉技術。
  • 新疆柯坪縣:最值得探尋的文化古地,美食美景令人心馳神往
    有人曾這樣比喻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城的小,其實,二十年前的柯坪縣的確是這樣。如今,柯坪縣的變化實在太驚人,就像沙礫中的金子煥發出無窮的魅力,令人神往和痴迷。最初,柯坪縣的名氣,是因為它被刻上了「國家級貧困縣」的標籤,很多人認為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如果要是這樣狹隘地看待柯坪縣,那就大錯特錯了。
  • 新疆阿克蘇曾出土葡萄乾,再現唐代西域酒坊,見證新疆釀酒歷史
    他們把法國文化傳到了中國;而中國人是不是感覺很驕傲?因為把法國的技術傳到了自己的國家。其實,新疆是有著自己的釀造葡萄酒技術和葡萄酒文化。只不過外國的技術顯得高檔和富貴,而我們新疆的釀酒技術「土得掉渣」,顯然上不了臺面。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廣義的絲路與中西文明共同生長,在這段時期漫長的之前與往後年代中,這條古路長久地存在,使人類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隨著商貿之旅福澤眾生。絲路樞紐通道新疆是一顆明珠。這片土地上的音樂是明珠的靈魂。劉新(新疆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由絲路溝通的各民族,常會意外發現別族的民歌、曲式、器樂和自己的何其相似。這是因為,流傳在這片土地上的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于闐樂和西亞的阿拉伯樂、波斯樂的藝術傳統。形形色色的樂器在這裡流通、停留和演變。在今天的新疆,尚有一百多種樂器、成千上萬首民歌和樂曲有待採擷。
  • 「旅遊興疆」兩年間 阿克蘇地區奮力打造區域性全域旅遊高地
    拜城縣利華商貿城夜市是該縣較大的夜市,以地道的新疆美食為主,旅遊旺季這裡單日的接待量在1000人左右。  地區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完善夜間娛樂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少數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的娛樂精品項目,樹立娛樂文化品牌,重點打造夜間演藝節目、特色夜市,提高旅遊娛樂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