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背上刺的4個大字,並非「精忠報國」,900年來我們都念錯了
我們從小就知道「嶽母刺字」的故事。嶽飛最後還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成為千古奇冤。我們都知道,嶽飛背後有其母為其刺的字,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精忠報國!可是,在正史的記載裡,嶽飛背上刻的並不是這四個字
靖康年間,金人滅遼後,開始南侵,嶽飛也未能倖免。嶽母飽受戰爭之苦,不忍心看到更多的人流離失所。於是她告訴嶽飛她沒事,讓嶽飛報國,就在嶽飛背上 刺了四個大字。嶽飛背後刺的四個字並不是「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
據《宋史·嶽飛傳》記載,當嶽飛入獄之初,秦檜讓何鑄審訊,嶽飛義正言辭,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膚裡。」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而嶽飛在刺字明志後,也的確沒有辜負母親對自己的期待。他第一次在侍御林與金兵遭遇,就殺死敵將,擊退了金兵,後來在滑州南一戰中,又奮勇拼殺,帶領百餘人衝出重圍。後來更是收復建康以及襄陽六郡,名揚天下。
根據目前關於嶽飛的一些史料記載,把「盡忠報國」寫成了「精忠報國」,應該是與宋高宗趙構有關係。嶽飛在對抗金兵入侵的戰爭中,連續擊敗金兵,立下赫赫戰功。為了表彰嶽飛,當時也為了激勵南宋抗金將士的士氣,宋高宗御賜了「精忠嶽飛」四個大字給嶽飛
"精忠"一詞的記載出自嶽飛之孫嶽珂之手。他在《鄂王行實編年》中記載,因為嶽飛剿匪有功,所以紹興三年(1133)宋高宗"賜宸翰於旗上, 曰'精忠嶽飛', 令先師行之次建之"。這個記載後來也被《宋史》吸納。
參考文獻:
《鄂王行實編年》
《宋史·嶽飛傳》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