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裡,走出一條幸福路

2020-12-14 瀟湘晨報

「這是之前就備好的草料,裡面還放了一些雜糧,天冷了,牛也要吃得好一點。」11月10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生地村,村民李生勝正在牛圈中精心準備著飼料。天氣雖然已經轉冷,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溫暖。

眼前這個樂觀的漢子在幾年前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迷茫。

「窮啊,以前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一天三頓有兩頓吃的都是土豆,口袋裡也從來沒有超過200元。」說起之前的日子,李生勝嘆了口氣。

2016年,生活迎來轉機,4.5萬元的專項資金讓她和85歲的母親終於住進了新房。磚瓦的結構,明亮的窗戶,潔白的牆面……嶄新的住房也預示著母子二人即將過上嶄新的生活。

2017年,生地村實施產業發展項目,因過去有養牛經驗,李生勝果斷通過扶貧產業資金購買了兩頭奶牛,並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安裝了光伏發電裝置。這讓李生勝每年有了5000元的固定收入。

「黨和政府都這麼幫我了,我再不把日子過好,真是誰都對不起了。」李生勝說道。

之後的日子,無論日夜,都能看到李生勝在牛圈中忙碌的身影,他也成為了周邊養殖大戶家中的常客。勤奮好學的他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巧,並依靠「530」扶貧貸款項目的5萬元貸款收購了12頭犛牛開始了育肥養殖。從那時開始,李生勝一天比一天忙,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他每天都會早早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割草、餵牛、打掃牛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的悉心照顧,牛養得越來越好。2017年年底,他收入2萬多元,順利脫貧。

「首戰告捷」,李生勝堅定了養牛致富的信心。2018年新年伊始,他通過「福農貸」項目的15萬元貸款資金買了40頭犛牛,擴大發展犛牛育肥,李生勝開啟了勤勞致富新徵程。他不斷摸索經驗,在其他養殖戶的幫助下,經過自身的辛苦和努力,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19年,他的養殖規模達到了100多頭,收入也有了10萬多元。

「這段時間,鄉上的幹部來給我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覺得五中全會真切反映了人民的意願和期待,黨和政府時刻都在為老百姓著想。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必須要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黨和政府對我的幫扶。我現在的願望就是把牛養好,攢下錢後去縣城買套房子,讓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老母親,也過上城裡人的日子。」李生勝說道。

在青林鄉乃至大通縣,像李生勝這樣勤勞樸實、奮力拼搏的脫貧戶比比皆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大批自主創業、自謀發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奮鬥,譜寫了一曲曲屬於自己的脫貧之歌。(陳曦 楊七姐)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牛圈裡,走出一條幸福路
    11月10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生地村,村民李生勝正在牛圈中精心準備著飼料。天氣雖然已經轉冷,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溫暖。眼前這個樂觀的漢子在幾年前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迷茫。「窮啊,以前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一天三頓有兩頓吃的都是土豆,口袋裡也從來沒有超過200元。」說起之前的日子,李生勝嘆了口氣。
  • 瑞昌市紅旗村:跑出加速度,大山裡走出幸福路
    瑞昌市紅旗村:跑出加速度,大山裡走出幸福路 2020-10-17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牛圈裡的「幸福味」
    不管打掃得多麼勤快,聚集著三十多頭牛的牛圈裡都總有那麼一股味,但王聰富卻把這種氣味稱為「幸福味」。這兩年來,這位36歲的農民就是依靠這些肉牛供養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給家裡添置了農用車、小轎車,還計劃再攢點錢儘快翻新自家的房屋。
  • 走出超大城市的「幸福之路」
    原標題:走出超大城市的「幸福之路」   日前,在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中,廣州作為實際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返鄉創業:這姐弟倆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返鄉創業:這姐弟倆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2020-06-1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便村民「走出去」,鋪築鄉村幸福路
    「路修好了,出門都順暢了,再也不用一下雨就翻越鐵路了,娃娃們上學也方便了,謝謝你們……」2020年11月27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鎮沙溪壩社區五組,由四川交投建設公司與沙溪壩社區共建的一條全長330米的「幸福路」順利竣工。
  • 恆馳在新勢力造車中走出一條有實力的新路
    回看恆大的「造車史」,2018年至今,許家印在短暫三年內,豪擲數百億,硬生生地砸出包括銷售渠道在內的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極大縮短了造車周期,並迅速投入到全球市場的競爭中恆大這種「高舉高打」的策略將很有可能在新勢力造車中走出一條有實力、有特色的新路。有實力從官方給出的「豪華」標語看,這六款恆大新能源產品的定位不會低。
  • 補短板 強弱項 夯基礎 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補短板 強弱項 夯基礎 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發布時間:2020-12-03 10:52:12   作者:韓雷   來源:威寧每日新聞網
  • 有一條路 指引我前行
    校園裡有很多條路,有蜿蜒曲折的幽蘭小徑,有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有的路有名,有的路無名;有眾人皆知的路,有無人知曉的路;有的路行車,有的路行人……這些路承載著校園的交通,把人們引向不同的目的地。我要介紹的是一段小路——神奇的小路。
  • 推薦以古代為背景的言情小說:我們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心儀自己的人太多,她挑花了眼可怎麼辦……本小說行文流暢,人物鮮活,男女主互動幸福甜美,帝後的感情輔線更是讓人在辛酸中領會到暖暖的情深。整體畫風溫馨,情節故事緊湊,張弛有度,引人入勝,值得一看。琳琳只好挽起袖子奮起努力,爭取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至於老公……本小說作者用淺顯的語言展現了皇后遇到的各種困難,女主從先輩的經歷中吸取經驗,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情節新穎,轉折流暢。
  • 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奈斯:中國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路
    村民們走出大山的同時,越來越多遊客來到了園子村。「鄉村旅遊讓這裡熱鬧起來,村民多了增收途徑,這是鄉村振興的成果。」 這幾年園子村「大變樣」,尤其環境衛生大為改觀,奈斯都看在眼裡。鎮上派人向村民們講解垃圾分類和投放知識,為村裡配備了多個分類垃圾桶,並安排垃圾車按時進村拉運,鎮上還建起了垃圾分揀回收中心,「村民們特別愛護村裡的環境衛生」。
  • 「放愛一條生路,不要執迷不悟」
    放愛一條生路別再執迷不悟帶走你的自由和我的祝福離開 離開別再作繭自縛不愛就不愛不要捨不得離開讓這個錯早點結束……——那英,《放愛一條生路》2018年3月28日上午,安徽蕪湖街頭,王某向前女友陳某求複合被拒絕,開車撞停女友的紅色路虎SUV,下車並上陳某的車後,點燃汽油與她同歸於盡。
  • 有一條路,能繞地球104圈
    有了鋼梯,孩子們不用再爬搖搖欲墜的藤梯了,村民上下山的時間從以前的5個小時縮短為不到2小時,山頂的核桃和青花椒能賣上價錢了,山下的大米也能盛進山上的碗裡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2020年5月12日,當地政府組織「懸崖村」進行了整體搬遷,全村70多戶搬到64公裡外的昭覺縣城,那裡有統一規劃的新房和功能齊全的社區。
  • 竹山裡「砍」出幸福路
    竹山裡「砍」出幸福路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燕娟 通訊員 廖培 張曉思「老藍,砍竹子磨手,我給你送手套來了。」村民靠竹子謀生,但山裡卻沒有農用車能進出的路,砍竹子全靠人背肩扛,一個壯勞動力一天也只能砍10來根竹子背出山去賣掉,起早貪黑一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羅建群與扶貧工作隊四處籌集修路資金,通過一年時間,在全村10個村民小組之間修建了12.8公裡的通組水泥路,並在數千畝的竹山中開闢了22公裡的農用車便道。
  • 《可能否》:可能我偏要一條路走到黑吧
    好像一瞬間,將心底所有的遺憾和哀傷全部翻出來,讓你沉浸在自己的小小憂傷裡,無以自拔。這首歌的原創作者木小雅說,這首歌最初的靈感來源於張棗的一句詩: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歌詞裡唱:可能我撞了南牆才會回頭吧,可能我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可是,很多人,撞了南牆也未必回頭,見了黃河,也未必心死。
  • 貴州花茂村:走「花路」 花繁葉茂幸福來
    (中國減貧故事)貴州花茂村:走「花路」 花繁葉茂幸福來中新社貴州遵義7月25日電 題:貴州花茂村:走「花路」花繁葉茂幸福來作者 楊茜 嶽旺這裡集花海、稻田、青山、綠水為一體,繞村的柏油路縱橫交錯,青瓦白牆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大棚裡南瓜、黃瓜、西紅柿、白菜、空心菜、莧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花茂村原名荒茅田,全村總面積9.8平方公裡,2012年以前是一個典型的「出行難、飲水難、村民增收難」的貧困村,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的花茂村,「農業+旅遊業」的發展勢頭正好。
  • 她在時裝周裡用一條金腿走出自己的路,讓整個天橋都燃了..
    戴著假肢的Lauren,走路要比平時花費2倍力氣,為了防止磨損,殘肢得套上一層層保護襪,悶得一身汗。 全靠家人以及她的女友鼓勵,她才嘗試走出陰影。當攝影師的女友,為Lauren拍了幾張照片,正是那些照片,讓Lauren發現了全新的自己。假肢給她的照片增加了一份拽拽的調調,
  • 體育場路1號大院添了一對「姐妹」 「幸福大院」古城裡開枝散葉
    蘇報訊(見習記者劉達 通訊員徐麗嬌)鮮花方桌上放著水靈靈的薺菜,案板上放著攤好的麵皮,電磁爐上的鍋裡冒著熱氣……昨天上午,記者走進姑蘇區體育場路1號大院,幾位阿姨正在忙碌著。「冬至快要到了,『幸福大院』也建成一年了,我們特意準備了一些食材,和大家一起紀念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
  • 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條新路 —— 論以溝域經濟為抓手推進農業高...
    致力於走出一條富有洛陽特色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市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觀摩推進會日前召開,並對相關工作作出深入部署。市委書記李亞強調,要抓住機遇、主動作為,著力在以溝域經濟為抓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上奮勇爭先、競相出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 蘇州吳江:走出一條特色聚才路 讓人才帶著夢想展翅翱翔
    廣開渠道「引」走出一條特色聚才路想深一層,才能做前一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大潮,給吳江釋放了諸多政策和發展的紅利,也必將帶來各地對於人才的爭奪。誰先做好準備,誰就能佔得先機。廣開渠道「引」,走出一條特色「聚」才路。今年,為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吳江開發區成立了引才「專班」,主動對標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與基金公司、引才機構通力合作,零距離對接項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