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adidas Dame 6 實戰測評

2021-01-18 四維鞋評
隱身完畢,我又回來啦!近期女票來訪,無暇出文,今天清早將她送上回國的航班,也宣告隱身期的結束。提前預告,我最近已經在進行Nike Kobe 5 Protro的測評(目前差不多累積了四小時),爭取一星期內推出親測文章,屆時還會與OG版本的Kobe 5進行對比。我在偶像球鞋的測評上一向格外用心,感興趣的讀者切莫錯過!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adidas Dame 6的測評翻譯,這雙鞋原計劃由@艾比親測,但考慮到還有其他實戰鞋的測評目標,最終還是決定以翻譯的形式呈現給大家。Dame系列是adidas最穩定的籤名鞋系列之一,其高性價比一直都讓它在中端後衛鞋的戰局中佔有一席,轉眼已是第六代,它還能否將這「中端大佬」的位子坐穩?且看Nightwing2303怎麼說。

本文非「四維鞋評」原創,版權歸Nightwing2303所有,但為「四維鞋評」翻譯,如需轉載請註明翻譯出處。



原文來自:https://weartesters.com/adidas-dame-6-performance-review/

*四維在翻譯時有語句微調,但不影響作者本意的表達;本文圖片全部來自Weartesters.com,「四維鞋評」僅作轉發分享之用。

抓地 從頭到尾都是人字紋,而人字紋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成功典範,不幸的是,它在Dame 6上翻車了,我可是對它寄予如Dame 5(一劍西來!adidas Dame 5 實戰測評)一般的厚望啊!網上出現過不少關於Dame 5抓地不佳的言論,在這個鍵盤俠縱橫的時代,我真的不知道是否該去相信,直到我身邊的朋友向我分享了同樣的觀點。現如今,我成了那個抱怨Dame 6抓地不佳的人。我只在高級室內球場得到過上乘的抓地,其他所有場地都不太穩,縱向抓地尚可(依然需要經常擦拭),但橫向抓地一言難盡。當我擦拭鞋底時,不同於平時的簡單一擦,我得停下我的活動然後把灰塵像北極的雪一樣刮下來。好的抓地紋路能夠拯救糟糕的橡膠成分,但糟糕的橡膠成分也能直接毀滅好的抓地紋路。如果你決定買Dame 6了,我建議你購買常規橡膠外底版本而非半透明橡膠外底版本。

緩震 Lightstrike第一次被運用於Dame系列,而我並不排斥。我這麼說是因為我並不喜歡Harden Vol.4(生為異類!adidas Harden Vol.4 實戰測評)中的Lightstrike,但N3XT L3V3L上的Lightstrike是我的菜。這一次,Dame 6上的Lightstrike介於兩者之間,不薄也不厚。對於一雙面向後衛的球鞋來說,這個設定恰恰好好。Bounce依然是我更喜歡的科技,因此我並不希望Lightstrike的頻繁使用意味著Bounce退出歷史舞臺。考慮到Dame系列一直以來都是adidas使用Bounce的主力,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Bounce出現在adidas籤名鞋上了(四維在這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認為D.O.N. Issue系列會成為主打Bounce的籤名鞋系列),至少最近不會了。Dame 6的前後掌過渡絲般順滑,減震保護和場地感整體也不錯,這不是Bounce,但效果也相當接近了。

材料 Dame 6的主要材料是複合織物,摸上去廉價,穿上去也挺廉價。這種廉價感讓我在剛得到這雙鞋時對其表示悲觀,好在實戰表現沒有受材料質量的影響,但耐久度就另說了。我的左鞋外底已經有些脫離鞋面,要麼是膠水沒用好,要麼就是膠水本身質量不佳,而我更傾向於前者發生的可能性。無論真實原因是什麼,這雙鞋在測評後看上去就像被車碾過了一樣,這還是一雙黑鞋。如果一雙主色為黑色的鞋都會這樣,那絕對是哪裡出錯了。

包裹 我買了兩個尺碼,一個是我的標準碼,另一個買小了半碼。小半碼的那一雙包裹更佳,也是我會向大家推薦的:買小半碼。它的鎖定不差,但沒有什麼值得拎出來單獨說的點。後跟部分並沒有做到固定後跟,對於整體支撐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支撐 我相信如果不是材料過於辣雞以及後跟問題的存在,這雙鞋的支撐應該會不錯。它擁有較寬的底盤,這讓我在橫向移動和變向時保持了相對穩定。然而,底盤是這雙鞋唯一幫助提升支撐的屬性。一雙鞋的各個屬性本應相輔相成,而Dame 6沒有做到這一點,從而讓它的整體性變得很雞肋。

總結 這不是2020年最好的開端,就這樣吧。Dame 6的抓地和支撐都有待提高,包裹和廉價的材料亦是如此。即使市售價只有110美元,我依然不會說這是一雙高性價比的球鞋,至少我不覺得自己這錢花得值。我依然喜歡Dame 2~5,因此我希望Dame 6隻是一次不小心搞砸的例外而非未來的寫照。


「四維鞋評」每一篇評測都是評測人實戰後的真實心得,

希望能為鞋友們提供客觀和有價值的參考。

了解更多球鞋資訊,歡迎關注「四維鞋評」。

相關焦點

  • adidas Dame 5 實戰測評
    如今穿在利拉德腳下的,是他的個人第五代籤名鞋:adidas Dame 5。由於臨近畢業學業繁重,本期測評還是以翻譯的形式帶給大家。上一次親測已經是去年12月了,希望早日能再次為大家帶來親測😂原文來自:https://weartesters.com/adidas-dame-5-performance-review/*四維在翻譯時有語句微調,但不影響作者本意的表達;本文圖片全部來自Weartesters.com,「四維鞋評」僅作轉發分享之用。
  • Adidas crazy byw x實戰測評
    阿迪達斯的crazy byw x官網已經市售,已經有小夥伴入手實戰了,crazy byw 的休閒款已經提前發售,不少小夥伴等的就是這雙crazy byw x實戰鞋,那麼crazy byw x可以打水泥地嗎?crazy byw x耐磨嗎?crazy byw x和crazy byw有什麼區別呢?
  • adidas Dame 4 實戰測評
    利拉德作為adidas旗下的超級後衛之一,其籤名籃球鞋也已經伴隨著他的作為adidas的中端緩震科技,Bounce自然不像Boost那樣一穿上就有明顯的軟度和彈性,比起「極致緩震」,這種科技相對更為柔和。Dame 4的中底就如其鞋型一樣,從前掌到後掌逐漸加厚,前掌貼合場地,後掌注重落地時的減震效果,對於速度型的後衛來說,這種中底配置同時提供了不錯的減震性能和充足的場地感。
  • adidas D Rose 5 實戰測評
    德裡克-羅斯在國內有很高的人氣,他的籤名鞋也一直是adidas最受熱捧的產品之一。眾所周知,D Rose系列從5~8代都使用了Boost,而從D Rose 9(敗亡之劍!adidas D Rose 9 實戰測評)開始改用價格更為親民的Bounce科技。以2019年的眼光去評判,D Rose 5還有能力與市面上的頂尖款式抗衡嗎?這個問題的答案...
  • adidas T-Mac Millennium 實戰測評
    直至今年,adidas為退役多年的麥迪推出了這雙T-Mac Millennium,也讓昔日麥迪的球迷和鞋迷們得以重新興奮起來。那麼,adidas T-Mac Millennium在球場上到底是一雙怎樣的實戰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
  • 花開花落年復年—adidas D Rose 8 實戰測評
    那麼,在低調內斂的外表下,D Rose 8是否具有擔得起它名號的實戰性能呢?就讓我們開始本次的測評。這不是最高級的材料使用,但對於實戰鞋來說已經非常足夠。緩震過去測評Crazy Explosive 2016(核武器!adidas Crazy Explosive 實戰測評)時,它給我的感覺就是吸震能力出色,但是中底Boost偏軟,打球穿久了膝蓋容易酸,而D Rose 8則沒有這樣的問題。我會很樂意穿上它去壓馬路,因為全掌Boost中底真的很舒服,同時它在球場上的緩震表現也是一流。
  • 內外兼修—adidas Dame DOLLA 實拍簡析
    adidas Dame 4 實戰測評中,@沈晨昊提到它使用了「雙層織物」,其實便是尼龍與網眼鞋面的結合。Dame DOLLA則不同,其鞋面採用了更為柔軟也更為輕薄的編織材料,相比Dame 4沒有那麼厚實。Dame 4的透氣性並不是那麼出眾,而Dame DOLLA顯然在這方面做出了改良,不過更輕的鞋面能否應對實戰壓力?我們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 adidas Harden Vol.4 實戰測評
    adidas Harden系列自推出以來一直都具備良好的實戰口碑,
  • adidas D Rose 7 實戰測評
    從 1 號到 25 號的轉變亦是心態與打法的升華,曾經的風城玫瑰即將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這座籃球殿堂再度綻放,而與這位堅韌玫瑰共赴「沙場」的便是今天實戰測評的主角,最新一代羅斯籤名戰靴 adidas D Rose 7 Boost Primeknit。
  • adidas D Rose 1 Retro 實戰測評
    adidas在國內的大幅度打折讓不少實戰黨拍手叫好,也讓更多人能夠以相對親民的價格買到使用旗艦技術的球鞋,對於消費者們來說是一件好事。當我們縱觀近幾年adidas的頂級實戰鞋,除了包括N3XT L3V3L在內的寥寥幾雙之外,其他清一色使用了Boost中底。
  • adidas Dame 6 | 殺手換上了更鋒利的劍刃
    那麼近期上市的 adidas Dame 6 性能到底如何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此次 adidas Dame 6 的鞋型與前作相比稍顯圓潤,但整體依然延續了利拉德系列一貫的外形風格,該 「Ruthless」 版本採用內側玫紅搭配螢光黃,外側酷黑的「陰陽」撞色方式呈現,擁有極高的辨識度。
  • adidas Harden Vol.3 實戰測評
    在2018年的籃球鞋市場相較前兩年並沒有激起太大的風浪,品牌當家球星哈登的adidas Harden Vol.3可能是該品牌2018年最受矚目的旗艦款。有人喜歡Harden Vol.3的鞋型,也有人說其設計過於平凡,四維個人認為Harden Vol.3的線條比較乾淨利落,對於一雙後衛實戰鞋來說算得不錯。在這篇親測開始之前,四維要再次這裡感謝adidas饋贈的「創世雙生」套裝(全球限量200套!Harden Vol.3鴛鴦套裝搶先看),也要感謝讀者們一直以來對公眾號和我個人的支持。
  • 阿迪達斯Marquee BOOST實戰測評
    adidas Marquee BOOST這雙鞋應該算是這段時間討論度最高的鞋款吧,畢竟作為阿迪達斯全新系列鞋款還是有很多人在關注的,那麼這雙adidas Marquee BOOST實戰性能怎麼樣呢?adidas Marquee BOOST偏碼嗎?
  • 利拉德時刻——adidas Dame 3 測評
    算上前段時間阿迪剛給登哥出了adidas Harden Vol.1,三人各自都有了屬於自己定位打法的籤名球鞋了。我個人而言,羅斯的鞋是穿的最多的,也各有千秋;哈登1呢前段時間也入手試了試打球,緩震和抓地力都不錯,就是擠腳這個有點敗筆;而利拉德的鞋,穿過2代,而且屬於那種眼前一亮的一雙球鞋,腳感也是十分舒服。
  • adidas D Rose 9 實戰測評
    在連續四代籤名鞋使用Boost之後,adidas D Rose 9用上了Bounce這個更定位中低端的緩震科技。我們對於前兩代D Rose都有很好的評價(東山再起!adidas D Rose 7 Primeknit 實戰測評&花開花落年復年—adidas D Rose 8 實戰測評),它們也是這兩年市場上排得上號的實戰好鞋。
  • Adidas阿迪達斯利拉德6代籤名籃球鞋實戰測評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Adidas阿迪達斯利拉德6代籤名籃球鞋實戰測評,本站的鞋測評均來源於自己、朋友的實戰感受,不代表所有觀點均適合於所有人,請酌情參考即可。透氣:6這個配色的鞋面採用皮質,裡面的包裹性也很好,但是稍稍有一點不透氣,不過也不至於燒腳。緩震:9目前沒有感受到中底衰減,但是大概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扣了一分。
  • 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rimeknit 實戰測評
    很巧,今天的主角給了我一種相似的感覺,在整個測評過程中,它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穩健而不失鋒芒。今天,四維就來給大家評一評這雙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rimeknit,這柄屬於籃球戰士們的絕世好劍。
  • adidas Harden Vol.1 實戰測評
    去年年底,Harden Vol.1可謂是市面上最火熱的實戰籃球鞋(沒有之一),adidas一句「Creators never follow」讓這雙鞋受到了無數鞋迷的期待。哈登的第一雙個人籤名戰靴對其本人及球迷來說意義非凡,但這雙鞋是否真的成為了一個「Creator」?
  • 「實戰必死?」adidas Dame 4絕對不會是Damian Lillard籤名鞋的絕唱!
    良好的耐久度是實戰球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實戰球鞋重要的標準之一。說到合適,全新推出的adidas Dame 4完全符合我對於實戰球鞋的所有要求!25.6.4 –  在韋伯州立的最後一個賽季,出色的數據震驚全國。6 – 2013年第六順位進入NBA。0.9 – 2014年距離比賽結束零點九秒,利拉德投入制勝三分,Dame Time一詞誕生。
  • 阿迪達斯Adidas Dame 6 利拉德全明星聯名籃球鞋!
    阿迪達斯Adidas Pusha T x Adidas Dame 6阿迪達斯利拉德全明星聯名籃球鞋 耐磨防滑 舒適緩震 男子實地戰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