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完畢,我又回來啦!近期女票來訪,無暇出文,今天清早將她送上回國的航班,也宣告隱身期的結束。提前預告,我最近已經在進行Nike Kobe 5 Protro的測評(目前差不多累積了四小時),爭取一星期內推出親測文章,屆時還會與OG版本的Kobe 5進行對比。我在偶像球鞋的測評上一向格外用心,感興趣的讀者切莫錯過!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adidas Dame 6的測評翻譯,這雙鞋原計劃由@艾比親測,但考慮到還有其他實戰鞋的測評目標,最終還是決定以翻譯的形式呈現給大家。Dame系列是adidas最穩定的籤名鞋系列之一,其高性價比一直都讓它在中端後衛鞋的戰局中佔有一席,轉眼已是第六代,它還能否將這「中端大佬」的位子坐穩?且看Nightwing2303怎麼說。
本文非「四維鞋評」原創,版權歸Nightwing2303所有,但為「四維鞋評」翻譯,如需轉載請註明翻譯出處。
原文來自:https://weartesters.com/adidas-dame-6-performance-review/
*四維在翻譯時有語句微調,但不影響作者本意的表達;本文圖片全部來自Weartesters.com,「四維鞋評」僅作轉發分享之用。
![]()
抓地 從頭到尾都是人字紋,而人字紋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成功典範,不幸的是,它在Dame 6上翻車了,我可是對它寄予如Dame 5(一劍西來!adidas Dame 5 實戰測評)一般的厚望啊!網上出現過不少關於Dame 5抓地不佳的言論,在這個鍵盤俠縱橫的時代,我真的不知道是否該去相信,直到我身邊的朋友向我分享了同樣的觀點。現如今,我成了那個抱怨Dame 6抓地不佳的人。我只在高級室內球場得到過上乘的抓地,其他所有場地都不太穩,縱向抓地尚可(依然需要經常擦拭),但橫向抓地一言難盡。當我擦拭鞋底時,不同於平時的簡單一擦,我得停下我的活動然後把灰塵像北極的雪一樣刮下來。好的抓地紋路能夠拯救糟糕的橡膠成分,但糟糕的橡膠成分也能直接毀滅好的抓地紋路。如果你決定買Dame 6了,我建議你購買常規橡膠外底版本而非半透明橡膠外底版本。
![]()
緩震 Lightstrike第一次被運用於Dame系列,而我並不排斥。我這麼說是因為我並不喜歡Harden Vol.4(生為異類!adidas Harden Vol.4 實戰測評)中的Lightstrike,但N3XT L3V3L上的Lightstrike是我的菜。這一次,Dame 6上的Lightstrike介於兩者之間,不薄也不厚。對於一雙面向後衛的球鞋來說,這個設定恰恰好好。Bounce依然是我更喜歡的科技,因此我並不希望Lightstrike的頻繁使用意味著Bounce退出歷史舞臺。考慮到Dame系列一直以來都是adidas使用Bounce的主力,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Bounce出現在adidas籤名鞋上了(
四維在這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認為D.O.N. Issue系列會成為主打Bounce的籤名鞋系列),至少最近不會了。Dame 6的前後掌過渡絲般順滑,減震保護和場地感整體也不錯,這不是Bounce,但效果也相當接近了。
![]()
材料 Dame 6的主要材料是複合織物,摸上去廉價,穿上去也挺廉價。這種廉價感讓我在剛得到這雙鞋時對其表示悲觀,好在實戰表現沒有受材料質量的影響,但耐久度就另說了。我的左鞋外底已經有些脫離鞋面,要麼是膠水沒用好,要麼就是膠水本身質量不佳,而我更傾向於前者發生的可能性。無論真實原因是什麼,這雙鞋在測評後看上去就像被車碾過了一樣,這還是一雙黑鞋。如果一雙主色為黑色的鞋都會這樣,那絕對是哪裡出錯了。
![]()
包裹 我買了兩個尺碼,一個是我的標準碼,另一個買小了半碼。小半碼的那一雙包裹更佳,也是我會向大家推薦的:買小半碼。它的鎖定不差,但沒有什麼值得拎出來單獨說的點。後跟部分並沒有做到固定後跟,對於整體支撐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
支撐 我相信如果不是材料過於辣雞以及後跟問題的存在,這雙鞋的支撐應該會不錯。它擁有較寬的底盤,這讓我在橫向移動和變向時保持了相對穩定。然而,底盤是這雙鞋唯一幫助提升支撐的屬性。一雙鞋的各個屬性本應相輔相成,而Dame 6沒有做到這一點,從而讓它的整體性變得很雞肋。
![]()
總結 這不是2020年最好的開端,就這樣吧。Dame 6的抓地和支撐都有待提高,包裹和廉價的材料亦是如此。即使市售價只有110美元,我依然不會說這是一雙高性價比的球鞋,至少我不覺得自己這錢花得值。我依然喜歡Dame 2~5,因此我希望Dame 6隻是一次不小心搞砸的例外而非未來的寫照。
![]()
「四維鞋評」每一篇評測都是評測人實戰後的真實心得,
希望能為鞋友們提供客觀和有價值的參考。
了解更多球鞋資訊,歡迎關注「四維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