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

2020-12-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機構

&nbsp&nbsp&nbsp&nbsp黑熊、金錢豹、巖羊(鬣羚)、毛冠鹿、飛狐、脆蛇、紅腹錦雞、毛腿漁鴞、東方白鸛、鉗嘴鸛、白鷳……近年來,隨著生態的不斷好轉,在古藺縣黃荊老林山區、桂花虎頭山、箭竹大黑洞附近、白泥菜板村等地,很多一度銷聲匿跡的動物頻繁出現,種群、數量也不斷壯大。

&nbsp&nbsp&nbsp&nbsp然而,新煩惱也隨之產生:野生動物常常到村民地裡覓食,造成農作物被毀,給村民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由於經費缺乏,野生動物救助工作也成為當地林業部門面臨的難題。如何緩解野生動物帶來的「煩惱」,成了相關部門應儘快解決的問題。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黑熊、野豬下山覓食,掀翻蜂桶、糟蹋玉米地,給村民帶來了不少經濟損失

&nbsp&nbsp&nbsp&nbsp「熊大、熊二」出沒 村裡幾十桶蜜蜂被毀

&nbsp&nbsp&nbsp&nbsp楊文強是古藺縣黃荊鎮黃荊村的村主任,也是一名蜂農。由於黃荊老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在山上放養了50多箱蜜蜂。8月3日,他像往常一樣進山檢查蜂桶,發現放置在山林裡的幾十桶蜜蜂又有幾桶被掀翻在地。蜂箱被打開,木板、蜂巢、遮蓋物被掀得七零八落,蜂蜜已不見蹤影。破爛的蜂箱周圍,地上雜草被動物碾平,泥地上隱約能看到一些大型動物的腳印。

&nbsp&nbsp&nbsp&nbsp「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不用說都曉得是黑熊偷吃了蜂蜜。」楊文強說,近年來,黃荊老林多次出現黑熊的身影,而這傢伙就有偷吃蜂蜜的習慣。「早些年,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但近段時間,山上蜂箱多次遭遇襲擊,蜂箱被拖到幾十米外,裡面的蜂蜜已被掏出來吃了個精光。」

&nbsp&nbsp&nbsp&nbsp不僅楊文強家,黃荊老林林區附近的八節洞村、原林村、龍爪村多戶蜂農也反映,十多箱蜜蜂被偷吃。

&nbsp&nbsp&nbsp&nbsp黑熊偷蜂蜜並不是空穴來風,除了村民們的懷疑,還有人親眼所見。黃荊村護林員羅茂開告訴記者,7月中旬,他在楊文強放置蜂箱的山上巡查時,就無意間發現有黑熊在偷吃蜂蜜。當他走近時,生性機警的黑熊迅速跑進樹林,眨眼功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地上只留下被掀翻的蜂箱和無家可歸的蜜蜂在嗡嗡飛舞,木箱子上能看到明顯的黑熊爪子印。

&nbsp&nbsp&nbsp&nbsp「熊出沒」的消息傳開後,蜂農們都提高了警惕,大多數人家已經把蜜蜂轉移到了離家近的地方,還加強了預防工作。「每天晚上不定時打著電筒去看看,黑熊看到光、聽到響聲就不會來了。」楊文強表示,儘管這些舉措都不是解決問題根本辦法,但為了減少損失也暫時只能這樣。

&nbsp&nbsp&nbsp&nbsp黃荊鎮自然資源站負責人顏宇說,由於村民們相繼從山上搬遷下來,黃荊老林生態環境變好,現在,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這也屬於正常現象,但對於林區大面積擺放的蜂箱,安全防護確實是個難題。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機構

&nbsp&nbsp&nbsp&nbsp「大師兄、二師兄」下山 玉米地慘遭「掃蕩」

&nbsp&nbsp&nbsp&nbsp除了「熊出沒」偷蜂蜜,近段時間,黃荊鎮靠近林區的幾個村子還屢屢發生野豬、猴群偷玉米事件。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黃荊老林發現的鼬獾,又名魚鰍貓

&nbsp&nbsp&nbsp&nbsp8月5日一大早,黃荊村9社村民鄭平發現,在離家大約一裡地的承包地裡,剛到灌漿期的玉米被成片放倒在地。玉米棒子大多被啃光,即使還沒有被啃的,玉米杆也已被折斷,地上到處是野豬的足跡。據鄭平介紹,野豬平時都是在大山裡活動,到莊稼即將成熟這段時間,便開始出來啃食即將成熟的玉米。「一般是在晚上,大野豬帶著小野豬成群結隊鑽進玉米地裡偷吃」。

&nbsp&nbsp&nbsp&nbsp「去年野豬毀了我家1畝多地的玉米,今年眼看玉米就要成熟了,僅一晚上的時間,近3畝地的玉米又被糟蹋得不成樣子。」鄭平說,山裡野豬頻繁進村,多數村民的莊稼已深受其害,但因野豬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捕殺,因此,大家也琢磨出各種土辦法驅趕。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毛冠鹿,三有保護動物,瀕危物種

&nbsp&nbsp&nbsp&nbsp「在地裡扎草人、點蠟燭,燻衣物,放鞭炮敲鑼,可是這些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鄭平稱,也有膽大的村民晚上到玉米地裡看守,但人在野豬不來,人走野豬就來,「它也會和我們捉迷藏,搞遊擊戰」。

&nbsp&nbsp&nbsp&nbsp楊文強告訴記者,自從國家推行退耕還林政策以後,黃荊老林林區植被恢復較快。黃荊鎮幾乎每個村子都已發現有野豬、猴群出沒。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黃荊村已有好幾戶人家的玉米地都被野豬糟蹋過,眼看著即將收穫的玉米變成這樣,村民的心裡很不好受。

&nbsp&nbsp&nbsp&nbsp針對村民們放鞭炮趕豬、猴群的做法,羅茂開認為不太妥當,這不僅可能會造成野豬受傷,更容易引起林區火患。他認為,如野豬數量過多泛濫成災,造成莊稼大面積毀壞,已經嚴重危害到農民的生產、生活的時候,可向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反映,看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機構

&nbsp&nbsp&nbsp&nbsp毛腿漁鴞魚塘裡偷吃 魚塘主稱「招架不住了」

&nbsp&nbsp&nbsp&nbsp除了黑熊、野豬,錦雞、漁梟、鷺鳥等珍稀鳥類的出現,也給林區生活的村民們帶來了一些困擾。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小鯢,瀕危保護動物

&nbsp&nbsp&nbsp&nbsp鄭楚華是黃荊村7社村民,幾年前,因為種莊稼老是被野豬、山雀破壞,他索性把大部分承包地改種了大竹筍。沒想到,現在到了竹筍出土季節,又吸引了猴群、豪豬的光顧。「山裡有成群的獼猴出入,它們不但要偷吃地裡的玉米,春季的大竹筍也不放過。我家今年的大竹筍就遭到了猴群、豪豬和野豬的破壞,至少損失上千元。」

&nbsp&nbsp&nbsp&nbsp除了養蜂,楊文強在村裡還建了個池塘養活水魚。隨著魚塘投產,也遇到了不少麻煩。「毛腿漁鴞和鷺鳥的出現,對池塘裡的魚兒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尤其是夏天氣候炎熱,水裡的魚兒大多會浮出水面。盤旋在天上的漁鴞或者守候在岸邊的鷺鳥總會瞅準時機下手,露出水面的魚兒就難逃厄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鉗嘴鸛,瀕危保護鳥類

&nbsp&nbsp&nbsp&nbsp楊文強說,過去這些鳥來吃魚,他都不當回事,因為那時鳥群的數量並不大。可是,近年來,來魚塘偷魚吃的鳥越來越多了。而且這些野鳥嗅覺特別靈敏,只要有魚遊出水面,它們就能發現,而且一抓一個準兒,「我都快招架不住了」。

&nbsp&nbsp&nbsp&nbsp楊文強還是一名野生動物保護的志願者,他知道鷺鳥、漁鴞等野鳥中,有些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他不僅不能傷害這些野生動物和鳥類,見到有受困或者受傷的動物時,還會主動參與救助。但他也有一肚子「苦水」:「我保護野生動物,可是誰保護我的蜜蜂、魚塘呢?」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機構

&nbsp&nbsp&nbsp&nbsp四川未有具體補償政策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機構

&nbsp&nbsp&nbsp&nbsp野生動物種群增加,不只是給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困擾,而且野生動物救助工作也成為當地林業部門面臨的難題。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大擬啄木鳥,三有保護動物

&nbsp&nbsp&nbsp&nbsp過去幾年裡,黃荊鎮自然資源站以及古藺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對野生動物的救助事件時有發生。「只要接到群眾的求助電話,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黃荊鎮自然資源站負責人顏宇說,這些年來,他都記不清楚自己救助了多少野生動物,如巖羊、獐子、貓頭鷹、娃娃魚……

&nbsp&nbsp&nbsp&nbsp「對野生動物的救助本來是我們林業管理人員的職責,但是由於缺乏相關經費支持,這項工作開展起來確實有些勉為其難。」顏宇說,前段時間,有村民反映黃荊老林景區有隻「貓頭鷹」受傷,自然資源站工作人員就立即趕到現場,並把受傷的鳥兒帶回站上治療。

&nbsp&nbsp&nbsp&nbsp「那是一隻翅膀受傷的毛腿漁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通過精心救治,幾天後鳥兒身體逐漸恢復,治療費用花去500多元。」顏宇有些無奈地說,由於縣局和鄉鎮都沒有野生動物救助的專項經費,最後還是站上工作人員自願捐助,而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會發生好多起,「救助費用平均每年都在2000元以上」。

&nbsp&nbsp&nbsp&nbsp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條文規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的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應當由地方政府補償。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地方並未規定補償標準,同時也沒有資金來源,補償政策落實起來並不容易。有林業專家認為,既然國家提出了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就應將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害納入生態補償機制內容,兼顧保護野生動物和農民利益的平衡。

&nbsp&nbsp&nbsp&nbsp僅僅在黃荊村,每年都有多起農民關於野生動物損害家禽和農作物及傷人事件的反映,村民也希望政府給予適當補償。但在目前,四川省還沒有出臺相關的具體補償政策,地方政府財力也有限,農民的經濟損失、野生動物救助資金等也暫時還得不到補償。而在顏宇看來,對野生動物的救助也可以借鑑國內外一些地方做法,成立民間救助機構,呼籲社會各界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和救助中來。(川江都市報記者 曾剛 攝影報導)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雲浮鬱南救助一隻瀕危野生動物綠鬣蜥
    通過進一步核查,蜥蜴為綠鬣蜥,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 森林分局民警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聯繫了鬱南縣野生動物救護單位對其進行救護,並在現場呼籲廣大人民群眾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發現受傷野生動物時及時撥打救助電話。
  • 吉林鎮賚村民救助野生大麻鳽 愛鳥護鳥漸成風尚
    中新網長春11月26日電 (郭佳 王巖 姜海濤)記者26日從吉林省鎮賚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護飛隊獲悉,當地村民近期成功救助了一隻大麻鳽。救助野生動物正成為當地村民積極參與的「新風尚」。「快看看,這是啥鳥,飛不了了,還叨人。」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 救助一隻綠海龜
    本報訊(記者 彭娜 實習生 桑太俄日措)1月11日,青海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接到青海省漁業漁政管理局電話——群眾送來了一隻綠海龜,需要緊急救助! 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立即派出一支專業的海洋生物團隊,於14時30分到達現場展開救助。被救助的綠海龜體積較大,體重94千克,專業人員為它消毒,並做了健康評估。
  • 雲南6年兌付野生動物肇事保險金近3億元人民幣
    胡遠航 攝中新網昆明12月4日電 (記者 胡遠航)率先在中國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的雲南省,自2014年以來共核定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案件13萬餘件,兌付保險金2.97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是記者4日從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消息。
  • 瀋陽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智取」兩隻獼猴
    猴子進家蹭吃蹭喝 咬傷人12月22日14時30分,瀋陽市公安局蘇家屯分局大溝派出所接到一個特殊的求助電話:在轄區莽公屯村村民劉大哥的家中進來兩隻猴子,蹭吃蹭喝不說,自己還被其中一隻體型較大的猴子咬了一口。接到求助電話後,值班民警孫鵬飛立刻帶領輔警金志良,李達琦,鄭國鋒,李濤趕往現場處置,並在第一時間聯繫瀋陽市家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 溫泉縣民警暖心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金雕
    救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金雕。王偉 攝王偉 攝  當日下午,安格裡格邊境出所民警接到切坎厄布得格村村民報警,稱在農田中發現一隻翅膀受傷的「鷹」,懷疑該「鷹」可能是保護動物,要求民警救助。接報後,安格裡格邊境派出所民警立即驅車趕往現場,經查看,該「鷹」起飛時,右翅不能正常展開進行飛行,此外身上並沒有明顯外傷。初步判斷為右翅受傷,遂將其帶回派出所進行救治。
  • 群眾發現野生動物主動救助並報警 野生赤麂最終重獲新生
    5月20日,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麂跑到赫章縣輔處鄉輔處村街上,被當地群眾發現後便收養在自己家中,隨後群眾報警求助,最終在當地派出所及縣林業公安的救助下,這隻略微受傷的赤麂被放歸自然。近年來,隨著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群眾保護生態、愛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赫章縣公安局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打擊違法犯罪的同時,廣泛利用警民議事會、警務聯席會機制,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普遍提高了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 昆明晉寧森警3天救助多種野生動物
    &nbsp&nbsp&nbsp&nbsp5月4日至6日,昆明晉寧區森林公安局接群眾報警共救助野生動物10條(只)。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灰林鴞1隻,漁鴞1隻;三有動物鼬獾1隻,黑眉錦蛇5條,白條錦蛇1條,頸稜蛇1條。
  • 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被舉報吃虎肉,回應:沒有的事
    近日,有網友舉報某地野生動物被食用販賣拉人情?救助中心被舉報迅速否認,公安已介入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員和商人勾結,違法販賣一二級野生動物,製作和銷售各種動物標本高價販賣。舉報信中提到,該救助中心甚至會在救護的野生動物還沒有死亡的情況下,就將其送到「標本廠」進行殺害和製作。留下來的野生動物的肉體,也都被利用起來,或食用、或販賣、或拉取人情。12月16日,該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否認了上述舉報,當地林業局表示已經收到了舉報信息,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調查中。
  • 「警事新聞」鬱南森林公安成功救助一隻瀕危野生動物綠鬣蜥
    通過進一步核查,蜥蜴為綠鬣蜥,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森林分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聯繫了鬱南縣野生動物救護單位對其進行救護,並在現場呼籲廣大人民群眾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發現受傷野生動物時及時撥打救助電話。目前,鬱南縣公安局森林分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
  • 石家莊一室內動物園,居然是"野生動物救助站"!志願者反映
    3、石家莊一個室內動物園,居然還是野生動物救助站。試問這種私人盈利的組織,怎麼可能會努力做好野生動物的救助、野化訓練、放歸野外的工作呢?更大的可能性是野生動物被救助後變成觀賞動物。比如斑海豹,去年綠會救助的小斑海豹就有可能會進入室內動物園。室內動物園經營的絕大部分都是野生動物,但願市內動物園不會變成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場所。
  • 阿克塞縣公安局派出所民警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阿克塞縣公安局派出所民警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2020-12-0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標題:吉林一男子因聽信謠傳偏方獵殺3隻野生梅花鹿被刑拘
    新華社長春1月8日電(記者高楠、邵美琦)記者從吉林省琿春森林公安局了解到,該局近日偵破一起非法獵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本案犯罪嫌疑人劉某因聽信民間謠傳的偏方「喝鹿心血能治療心臟病」,進而非法獵殺3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梅花鹿。
  • 放生鷓鴣鳥,呼籲關愛野生動物
    益智鄉某村民將自己飼養一年有餘的鷓鴣鳥主動上交給自治縣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員,要求將其放歸大自然,讓鷓鴣鳥重獲自由。為確保這隻鷓鴣鳥能安全回歸大自然,自治縣森林公安工作人員觀察確定鷓鴣鳥無任何受傷情況,體況良好、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後,根據它的生活習性,選擇在益智鄉中和村附近的一片生態森林中進行了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
  • 專訪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李理:我們是如何推廣保護野生動物理念的
    作者/郝德秀 編輯/ 馮寅傑(本文原載於《創業人》雜誌 原標題《用水墨回報自然——訪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李理,字古山,號木月,1982年12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職業畫家,野生動物攝影師。5歲開始發表個人繪畫作品。6歲拜師學國畫,從師於周懷民、張望、劉峰等眾多名師。10歲在北京舉辦個人花鳥走獸國畫展。
  • 蓮都區全年救助野生動物63隻
    隨著蓮都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市區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據統計,2020年經蓮都區警、民、林業各方精誠合作,已攜手收容救助野生動物63隻,與2019年救助40隻相比,增長57.5%,創下歷史新高。為全區「迷路」「受傷」的野生動物撐起了「保護傘」。
  • 警民合力救助受傷環頸雉
    原標題:警民合力救助受傷環頸雉被救助的環頸雉(記者郭軍鴿攝)新疆網訊(記者郭軍鴿 通訊員李曉旭)夜晚,一隻腿部受傷的環頸雉闖入農家院中,村民發現後及時報警求助。目前,受傷的環頸雉正在接受治療。5月16日,記者在烏魯木齊縣公安局甘溝派出所看到,這隻獲救助的環頸雉身披彩色羽毛,體型比家雞略小,拖著長長的尾巴,頸部的白色橫紋格外顯眼。據發現環頸雉的天山村村民趙春禮回憶,15日晚,他回到家中,看到一隻「雞」臥在院子裡。走近後他發現,眼前這隻「雞」無法行動,且外貌也與普通家養雞不同。他立即打電話向甘溝派出所求助。
  • 歙縣村民救助一隻從未見過的「貓頭鷹」 專家:系國保動物褐林鴞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4日清晨,黃山市歙縣富堨鎮仰村村民仰玉極清理垃圾時發現門口河邊竹園內有一隻受傷的「貓頭鷹」,於是聯繫當地森林公安救助。桂林森林派出所民警在仰玉極家院內見到了這隻被救助的「貓頭鷹」。眼前的「貓頭鷹」可不是以往民警救助的普通貓頭鷹。
  • 邊境民警救助一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雙節期間,伊犁邊境管理支隊霍爾果斯邊境管理大隊民警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經森林公安局民警鑑定,這隻猛禽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目前還未成年,生病導致身體虛弱不能飛行,成年金雕體長約為1米,翼展可達2.3米左右,毛色也會發生變化。
  • 連城保護區冬季投食救助缺食野生動物
    為有效應對連城自然保護區內冬季低溫和降雪帶來的野生動物覓食困難問題,12月15日,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冬季投食救助缺食野生動物活動。參與投食人員及基層保護站工作人員,深入大通河沿岸、吐魯溝等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區域,進行投食,分散投放玉米、小麥等食物4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