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勇士主教練史蒂夫科爾在參加一檔節目時,談到了1998年公牛奪冠後解體的事情。
科爾表示:「我們都知道結束了,但人們很難理解奪冠是需要在情感上付出巨大代價的。當一支球隊失去了鋒銳、動力和能量時,那就代表結束了。一些人可能會覺得要是你們再堅持一年或者喬丹沒去打棒球你們就會8連冠,我認為這些言論都是扯淡。球員們太疲乏了,結束是有原因的,本來就應該結束的!」
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科爾的觀點的,98年公牛奪冠後,可能也就只有喬丹想讓大家再在一起打一年(他在紀錄片中有提及),其他主力球員都有充分的理由離開。
具體有以下幾點原因:
1.精神上的疲累,讓球員們失去動力和鋒銳。
當球員們為第一冠衝刺時,他們會幹勁十足;當球員們為衛冕而戰時,他們會為了證明自己贏得總冠軍不是僥倖而發狠;當球員們為了建立王朝時,他們會咬牙堅持並會傾其所有,而當攀上最高峰時大家都會感到疲累,因為麻木而導致失去動力。
2.並不是每個球員都是鐵人,長時間的高負荷讓球員們失去能量。
連續贏得總冠軍代表著每年要比其他人打更多的比賽,讓球員們的身體損耗更加嚴重。尤其是連續的高強度工作,讓身體得不到緩衝的機會,這讓他們失去足夠的能量去衝刺,並不是每名球員都是鐵人。
3.當獲得榮譽後,大部分球員需要把它「折現」。
這很容易理解,當球員們已經獲得足夠榮譽而沒有獲得更多金錢時,這時候他們追求的重心就會產生變化,這一點在當時的公牛「二當家」斯科特皮蓬身上尤為明顯(即使告訴他再戰一年直接給總冠軍,估計他都不會心動,因為他在當時更需要錢)。
那麼喬丹為什麼希望再戰一年呢?因為他已經名利雙收,他只是想為自己的歷史地位或更多的金錢而戰,公牛再奪冠收益最大的無疑還是他,因此他有充足的再奪冠動力。
至於科爾認為「喬丹如果沒有去打棒球公牛會8連冠」的言論是扯淡,也同樣適用於以上三種原因。因為即便喬丹的意志和身體能夠承受,其他球員可能也無法承受,兩年的空白給了他們很好的緩衝期。
可能有人會說凱爾特人不是拿過8連冠嗎?
是的,凱爾特人確實拿過8連冠,但他們所處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比爾拉塞爾時期的凱爾特人幾乎擁有全明星陣容,而當時聯盟的球隊數量也相對較少,同樣的競爭也相對的沒那麼激烈。擁有絕對實力的綠軍,即使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也要比其他球隊要強,只要正常發揮,拿下總冠軍不成問題。
當然,也不是說即使喬丹沒有第一次退役,也絕對拿不到8連冠。世事無絕對,只是相對來說困難程度要上升幾倍不止,千萬不要小看兩年的緩衝期,這對公牛的第二次三連冠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個人還是比較贊同科爾的說法的,因為他親身經歷過那種環境,這比什麼都有說服力,而且他也沒有必要歪曲事實。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評論交流。(以上圖片素材均來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