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這個周末,大事不斷。
雖然外圍市場連連走高、美股三大股指紛紛刷新歷史記錄,但A股卻沒有受到外圍市場的積極影響,獨自走出了調整回落行情。指數方面,截至周五收盤,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的周跌幅分別為2.83%、3.36%和1.58%,分別報收於3347.19點、13555.14點和2687.78點。
這個周末,有哪些資訊影響A股周一開盤?券商分析師又有哪些最新研判,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末十大重要資訊
1、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首提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2、央行、外匯局重磅出手 時隔9個月下調這一重要參數
12月11日,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後,時隔僅9個月再次調整。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在境外融資的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的大小。此次將金融機構的參數調降,意味著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下降。此舉在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利於控制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本身就是逆周期調節,同時也屬於衛生事件應對的臨時性政策退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周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
3、央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
12月11日,人民銀行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強調,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市場紀律,推動我國評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促進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4、近期部分IPO企業暫緩 證監會回應: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使命,IPO是融資的入口,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各IPO企業應遵守制度,提高擬上市公司水平和質量,構建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
5、證監會: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規則 並於近期公布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1日表示,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的相關規則,將儘快公開徵求意見。針對退市中存在的問題,證監會將完善退市標準和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強化交易所實施退市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的監管力度等。
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新能源車市場超預期 明年增速或超30%
11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工信沙龍」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政府部門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措施有力提升了新能源汽車銷量,拉動了近20萬銷量,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將超過130萬輛,增幅會接近8%,超出預期。葉盛基表示,通過調研和預測預判,2021年汽車產銷將超過2600萬輛,有望實現3%-5%的增長,來年產銷量水平將超過去年,接近前年。而新能源汽車則可能迎來更大的驚喜,增速或將超過30%以上,銷量很可能會達到180萬輛。
7、證監會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
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業的首發申請:新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西大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8、年內第三大解禁洪流來襲!規模超1900億元
數據顯示,下周將有45隻個股解禁,合計解禁量為129.65億股。其中4股解禁市值超200億,5股解禁比例逾50%。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為1910.73億元,較本周解禁市值907.40億元上升110.57%。從解禁市值上看,按最新收盤價計算,6股解禁市值超30億,中航沈飛最高達555.19億,其次華能水電、深南電路分別為399.17億、357.59億,其餘長春高新、成都燃氣、通產麗星、銳明技術均超30億。
9、國家發改委召集十家電力企業開會 研究當前煤炭供需形勢
12月12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集十家電力企業召開座談會,研究當前煤炭供需形勢,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會議要求電力企業煤炭採購價格不得超過640元/噸,若超過,需單獨報告發改委,發改委對煤源進行調研。目前重點電廠庫存8600萬噸左右,要求各集團內部電廠相互調節煤炭庫存,減少市場高價煤採購;電廠進口煤(除澳洲)採購全面放開,不得限制通關。
10、新股機會
下周(12月14日至12月18日)將有12隻新股發行,其中滬市主板有2隻,科創板有5隻,中小板有2隻,創業板有3隻。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招商策略:政治局會議表述的變化及對A股的影響
1)會議指出要「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相比2019年「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的表述,更多表現出宏觀政策正常化、精準化的傾向,考慮目前疫情和外部不確定猶存,政策或並未到收緊的時候,待明年二季度全球經濟前景更加明朗、通脹上行,政策收緊概率更大;
2)「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意味著政策的調整需要兼顧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存量產品壓降壓力、疫情過後信用風險增大等因素;
3)新增需求側改革」的提法,是對雙循環、十四五規劃構建發展新格局的進一步延伸。通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推進稅收改革、出臺消費刺激政策等方式,促進需求釋放,同時通過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證能力建設、優化新型消費環境、培育新型消費等創造新的需求,消費內循環、製造業內循環、科技內循環等都可能成為受益方向;
4)會議指出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並取消了「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講法;
5)新增「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表述,以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發展。
「需求側改革」為本次會議新增提法,對於需求側改革的理解,在近年來的一些重要文件和講話中有跡可循。需求側改革可以說是對雙循環、十四五規劃構建發展新格局的進一步延伸。基建和房地產是傳統刺激需求的兩大抓手,但容易造成槓桿率提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是需求側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推進稅收改革、出臺消費刺激政策等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進而促進需求的釋放,這是「需求牽引供給」。
另一方面,從供給端來看,通過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證能力建設、優化新型消費環境、培育新型消費等方式創造新的需求,這是「供給創造需求」。供需並重、相互促進有利於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消費內循環、製造業內循環、科技內循環等相關行業都可能成為「需求側改革」的受益方向。
2、中信證券:預期將重聚共識,博弈或趨於緩和
年末機構集中調倉和個別流動性事件衝擊誘發了本周市場波動,但被擾亂的預期將重聚共識,並且年末博弈的心態和交易行為在跨年後或趨於緩和,建議堅守順周期主線跨年。
首先,本周的市場波動只是年末劇烈風格切換導致的資金被動調倉以及部分個股流動性衝擊產生的擴散效應所致,不會對市場產生持續性影響。
其次,我們預計年末經濟數據會繼續超預期,海外第二輪全球同步寬鬆帶來充裕的外部增量流動性,整體信用環境依舊穩健,並且下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不會有超預期變化,社融、流動性、信用風險和宏觀經濟政策這幾個短期被擾動的預期將很快會重聚共識。
最後,臨近年末機構產品排名競爭依舊焦灼,短期內博弈或將加劇,白酒、醫藥、新能源、消費電子中機構重倉股抱團進一步強化,非抱團股可能出現一定波動,但博弈的心態和交易行為在跨年後預計將趨於緩和。
A股仍處於跨年輪動慢漲期,基本面預期逐步改善抬升市場底線,增量資金緩慢入場,短期因市場波動被擾亂的預期預計會重聚共識,因此建議堅守順周期主線跨年,以應對年末博弈心態和行為加劇的市場。
配置上,順周期主線,繼續推薦基本金屬、能源金屬、基礎化工以及家電、汽車、白酒、家居、酒店等可選消費行業。同時關注年末兩條輪動副線,一是今年相對滯漲但景氣向好的品種,包括出口產業鏈中的電子、汽車零部件和輕工,以及優質的地產藍籌;二是年底機構博弈驅動的醫藥、新能源和食品飲料板塊的快速輪動機會。
3、海通策略:宏觀流動性拐點逐漸到來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①回顧過往牛市,宏觀流動性收緊後股市繼續上漲,直到基本面高點,這次宏觀流動性拐點漸近,但牛市格局未變。
②這是因為:一是這次基本面回升要持續到明年Q3-4,二是牛市後期情緒高漲,目前情緒指標才位於牛市高點的60%。
③中短期關注後周期的大金融,中長期牛市主線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
4、國君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推薦原材料周期、可選消費、新能源
市場上有頂、下有底,維持3100-3500震蕩格局的判斷。在疫苗催化後,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國內周期、金融股票與全球大宗品(銅、鋁、鐵礦、鈦白粉等)的上漲開始定價遠期需求的回暖。我們認為,下一階段未來全球復甦的節奏與斜率相對於方向而言對於盈利預期以及股票定價更為重要。另一方面,國內政策的回退以及信用收緊的預期仍是約束投資者風險偏好抬升與市場突破上沿的關鍵。維持3100-3500震蕩的判斷,盈利的修復與流動性收緊預期的拉鋸決定了當前市場的預期上有頂、下有底的格局。調整之中逐步加倉,投資者對全球復甦的風險評價降低,交易復甦仍是當前市場的核心主線,看好春季躁動疊加跨年配置帶來的股票投資機會。
調整便是布局良機,交易復甦仍是市場的核心主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循環」後,12月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圍繞擴大內需已形成新的政策思路與政策儲備,有望在未來逐步落地,推動內需的有效擴張。此外,從全球的角度看,全球工業產出增速與貿易增速在2019年底便已下降至過去20年的較低水平,2020年全球疫情加速惡化了工業生產與貿易往來,並進一步出清了社會庫存。在2021年上半年我們會看到需求(內生的修復)與供給(補庫)以及海外寬鬆的金融條件耦合,國內與國外的修復將共振,尤其是出口鏈條將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交易遠期的復甦仍是下一階段市場的核心主線。復甦方向明確,斜率有望超預期,調整後便是布局機會。
5、浙商策略:跨年行情休整期 第二波看業績浪
自10月以來,我們翻多市場,指出「未來1-2個季度進入結構性做多窗口,節奏上行情將分兩步走,第一波小步徐行,震蕩上行中,耐心布局,後續第二波由業績驅動,將更精彩」,重點關注的順周期和科技股超額收益明顯。
看好跨年行情的三大核心驅動因素,其一,宏觀條件,經濟溫和修復,貨幣不松不緊;其二,景氣基礎,復甦帶來順周期盈利修復,5G打開科技類成長空間;其三,估值水平,低估值處在歷史低位,科技股Q3回調充分。
在結構選擇上,跨年行情的背景是,貨幣正常化,結構性做多,估值盈利匹配是關鍵。我們認為,低估值和科技類佔優,以銀行和交運為代表的順周期,景氣逐季改善,估值在歷史低位;以半導體和軍工為代表的科技類,景氣加速上行,股價自7月以來回調充分。
具體來看,基礎配置關注低估值,有銀行、航空、機場、公路等;進攻配置關注科技類,有半導體、軍工、雲計算、電動車等。
近期市場表現較弱,我們認為這與臨近年底的機構保收益行為有關,換言之,當前是跨年行情由第一波到第二波的休整期,也是春季行情的布局期,第二波將由業績浪驅動。
歲末年初,投資者展望2021年權益表現時,普遍預期應降低預期收益率,核心原因包括金融條件邊際收緊、企業盈利拐點、估值水平等因素。
6、安信策略:市場過度憂慮緊縮,年初躁動行情還沒開始
我們認為,從中期看, 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今年估值沒有大幅擴張,估值還未處於歷史高位的行業中有多少能夠在明年出現強勁的盈利增長,從短期看,是否還有年初躁動行情。
我們認為,牛市之後的下一年,年初躁動行情依然是大概率。我們認為市場在經過短期震蕩之後,預計在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復甦預期深化的背景下會進入年初躁動行情,短期配置仍建議以順周期為主線(包括金融、可選消費、漲價鏈、出口鏈等),觀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關注成長股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保險、銀行、券商、軍工、白酒、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等。
7、中金策略:年底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偏弱
在三季度市場偏弱的階段,我們持續提示對四季度不宜悲觀,「復甦交易為主線」,要適當增加「老經濟」的配置。近期「順周期」的「復甦交易」幾乎成為一致預期,但市場風格轉換趨弱,市場在連續三周小幅上漲後也出現了回調。我們認為市場風格轉換較為糾結、整體表現不及預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在近年成長風格持續跑贏市場後,成長風格的資金明顯佔主導,對周期性板塊興趣不大;
2)在近年的結構性牛市中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取得較好收益,臨近年底,大幅加倉周期股的意願不足;
3)同時,近年投資者結構持續向機構投資者轉換,市場短期「跟風」類資金佔比明顯減小,周期拉漲的持續性相比之下明顯減弱;
4)另外,近期政策基調有朝進一步偏緊的方向演進,持續在傳遞「總閘門」、「防風險」的基調,同時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強調「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綜合來看,臨近年底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偏弱,建議投資者在市場的變化中穩守基本面與估值底線,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逢低吸納符合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主線的優質成長個股。
8、華泰策略:社融頂部≠順周期估值頂部 維持12月大金融配置建議
金融數據方面,11月社融和貸款存量的同比增速或已至拐點,從歷史看,拐點出現後貨幣下沉導致M1同比、M1-M2增速差回升,並帶動PPI加速上行,對應上遊原材料盈利有望進一步改善;宏觀政策方面,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意味著傳統加槓桿的投資發展路徑或發生改變,長期來看有利於資本市場風險溢價率下降;市場結構方面,上周順周期板塊、漲價主線內部結構分化,蘊含著產能變量不同背景下的投資邏輯差異。在行業配置上,維持12月大金融+時點性機會的建議,對金融地產的排序為銀行>保險>券商>地產,中線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
9、興證策略:復甦行情仍在途 沿著上、中、下遊各自復甦景氣方向進行
國內經濟繼續強勢,中上遊價格上漲,補庫存加速,PPI加速上行。CPI下行超預期,通脹擔憂降低,社融拐點已現,貨幣政策最緊階段可能已過,新經濟業態背後隱藏的新風險可能是2021年防範風險、去槓桿的重點方向。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需求側改革、供給側改革雙升級,擴大內需,形成以消費、內需為基礎的增長極。分子端基本面、分母端政策預期,雙向疊加,推動復甦行情有望超預期。把握兩條主線1)復甦主線,上遊價格漲,中有補庫存,關注化工、工業金屬、機械及器械、紡織鏈、家電、輕工等。2)下遊服務業, 2020 年受損,2021 年受益的服務業,金融、餐飲旅遊、航空方向。
10、國盛策略:跨年行情繼續 趁著調整積極布局三條主線
跨年行情仍在繼續。10月底在行情震蕩調整、市場一片分歧迷茫中,我們在11月月報明確看好當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跨年行情。此後市場全線上漲風險偏好回暖,月報重點推薦的有色、汽車、家電等行業板塊也均取得顯著的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