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智能可穿戴的技術困境與重生之門
據市場調查,未來幾年可穿戴仍會保持較高的市場增長率,相應搭載在穿戴設備上的傳感器仍會存在很大發展空間。ROHM則會順應這一趨勢,憑藉多年來積累的技術經驗,從晶片的生產、LSI設計到封裝,本著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等原則致力於傳感器產品的研發,並提供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舒適、安全的整體傳感器解決方案。
-
KNOWLES先進音頻解決方案技術研討會
日,全球領先的微型聲學解決方案及專業元件供應商樓氏電子(Knowles Corporation),今天在深圳首次舉辦「超前澈音」為主題的技術研討會,針對移動通信、可穿戴、高端音頻等設備及其它應用,向客戶及合作夥伴展示其最新技術,顯現出樓氏電子的市場領導地位。
-
從米家心電衣看心率監測設可穿戴心率測試挑戰與解決方案分析
隨著可穿戴技術愈漸成熟,人們不再滿足於獲取限定條件下的身體數據,而是希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準確的了解自身身體狀況。於是更便捷,更舒適,更精準,能夠在各種環境下精確測量的可穿戴設備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
索尼Visilion平臺的用例包括物流和醫療保健領域
這三個合作夥伴通過使用 Telenor Connexion的網絡, 用於全球連接的愛立信 IoT加速器以及 Sony網絡通信歐洲的智能IoT服務,正在合作以增強針對不同部門的實時定位和跟蹤解決方案。該服務目前為全球5000多家企業提供可靠,可擴展和安全的IoT設備連接管理。愛立信物聯網加速器擁有超過5000萬個設備,包括超過300萬個eSIM,該平臺是真正的全球平臺。索尼歐洲網絡通信公司專注於連接解決方案,並提供IoT蜂窩平臺(如Visilion和mSafety),提供蜂窩連接和可穿戴跟蹤設備。
-
睿仁醫療:穿戴式生命體徵監測+物聯網解決方案,打通家庭監測與院內...
睿仁醫療是無線可穿戴體溫監測領域的先行創新企業,專注於研發穿戴式生命體徵監測設備,提供物聯網解決方案、數據及人工智慧服務,旨在幫助醫生更好地診斷、管理、預防和幹預,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睿仁醫療COO董昕宇告訴動脈網:「面對疫情,作為健康監測領域的領先企業,睿仁醫療將現有產品可穿戴體溫計、物聯網設備及軟體系統進行升級,緊急研發了相關軟體及數據服務,推出了2種適合於新冠疫情的無線體溫監測管理系統。」
-
智慧賦能|希科醫療攜創新醫療解決方案亮相2020CHINC
希科醫療作為中國500強上市公司視源股份旗下品牌,秉承母公司強大的研發能力,深入探索實際醫療場景及業務,為參展者帶來了多種應用場景下的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創新醫療終端,加速提升協作效率此次大會上,希科醫療搶先推出"醫生工作終端"及新一代"會診顯示終端"兩項新品,用屏幕打通醫療場景,解決傳統醫院溝通運作效率低下問題,讓醫療協作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
...控在疾病診斷、個性化醫療及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從實驗室到臨床
10iCANX Talks Vol.10大家好,6月19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林水德教授(Chwee Teck Lim)在iCANX Talks為全球觀眾做了題為「微流控在疾病診斷、個性化醫療及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
-
【華泰電子】【樂心醫療深度報告】可穿戴+雲服務,全面布局健康IoT
聲源科技16年6月註冊成立,旗下擁有以智能主動降噪技術為核心的降噪耳機品牌聆耳(Linner)。聲源擁有國內一流的研發以及解決複雜技術問題的能力,從DSP算法、SDK 到音頻終端,截至1H19已獲得30多項全球專利。聆耳於19年8月推出TWS主動降噪耳機NC100,定價599元,續航時間25小時,降噪深度28dB。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可穿戴設備逆勢增長 奮達科技或迎重大利好
後疫情時代,醫療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網際網路醫療、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醫療物聯網、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數字健康產業備受關注。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提檔加速,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全面布局,智能可穿戴設備再次站上風口,有望迎來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
【重點推薦】解決「網際網路+醫療」的瓶頸問題
盧清君:解決「網際網路+醫療」的瓶頸問題 實現技術創新,需要更好地將智能計算能力轉化為符合臨床需求的醫療科技。這就需要集成自然語義識別、語音識別、影像識別、數據挖掘等系列技術,引導信息化不斷創新升級。信息「新基建」、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大數據深度挖掘與關聯分析等技術具有巨大產業空間。
-
ITH大咖說|李曉歐教授:可穿戴式醫療器械設計與發展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與心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行業引領潛質的人類健康促進者。今天分享的題目是《可穿戴式醫療機器設計與發展》,我先介紹下目前醫療器械發展的背景。大家看到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總體可以概括為兩個轉變、兩個適合以及兩個變化,即醫療器械重心變化和醫療方式重點變化。
-
智能可穿戴技術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活動徵文通知
為促進我國智能可穿戴行業學術交流,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思路及技術實現途徑,推動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智能可穿戴技術專業委員會和輕兵器雜誌社共同承辦的「2020年智能可穿戴技術學術論壇」擬於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活動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
安徽智慧養老解決方案
「十四五」期間,安徽省老年人口數將逐步擴大,養老壓力進一步加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智慧+養老』新模式、新業態、新應用,增強高品質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當務之急。安徽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應用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居家環境及其養老服務等需求,實現個人、家庭、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及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智慧化、個性化、多樣化、便利化的智慧養老系統,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
醫療保健系統亟須投資追蹤溯源技術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Rikki Jennings和Elizabeth Miller一直與醫療保健系統及醫院進行密切合作,以尋求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要想一勞永逸地消除這類問題,需要採取什麼措施?Elizabeth Miller: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是社會對技術的採用正推動著技術在全球的醫院和醫療保健領域中的應用。其中有些醫院的級別不同,具體取決於是公立還是私立的。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選擇合適的電池技術也是重要的設計考慮。可充電電池能獲得更輕薄的設計,但增加了成本和設計複雜性。無論如何選擇,可穿戴產品都需要小巧的外形,這就限制了電池的尺寸和提供的能量。可穿戴產品需要一種系統級的方案,專注於儘可能的在包括硬體和軟體在內的所有級別上減少能耗。 在追求更長電池使用壽命的過程中,可穿戴產品的設計師不能為能效而犧牲良好的用戶體驗。
-
新紐科技登陸港交所:從金融到醫療,用技術創新構建護城河
「我們力求善用自己強大的技術能力,致力成為一家以向客戶提供關鍵解決方案為戰略重點的公司。」在招股書中,新紐科技這樣定義自己的方向。成立於2011年的新紐科技是一家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為金融機構以及醫療機構提供軟體解決方案。
-
2020年智能穿戴創新材料與應用高峰論壇圓滿舉辦
隨著新型可穿戴設備產品種類與應用場景不斷延伸,智能穿戴功能需求升級,產品也在加速升級迭代,進一步激活產業鏈。甚至是骨傳導、人臉識別、人機互動等一系列技術新突破,也在不斷刷新著消費者的想像。12月19日,我們榮幸邀請業界企業代表共聚一堂,來探討智能穿戴創新應用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問題。
-
飛利浦攜多款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亮相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
神飛云云PACS通過雲端互聯,可提供多種靈活、創新的醫療雲服務,包括院內PACS服務、醫聯體服務和數字影像服務,串聯各種影像協同和共享工作流程,實現不同層級醫院間的遠程診斷、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遠程培訓和遠程工作流管理服務等,在幫助醫院規劃院內外互聯互通布局的同時,完美契合遠程醫療行業大趨勢。
-
東軟連續十年蟬聯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
近日,全球領先的IT諮詢公司IDC首次發布《中國醫院核心管理系統市場份額,2019:升級核心系統支撐醫療數位化轉型》報告,報告顯示,東軟位列2019年中國醫院核心管理系統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同時,該報告還發布了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排名,東軟連續第10年蟬聯該市場份額第一位,繼續領跑中國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