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次人口普查隊伍中,活躍著這樣一位女基層工作者,她堅持著真誠、細緻、耐心的工作準則,化解工作中的難題,把便利和溫暖留給群眾,她就是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第七次人口普查指導員、普查員武娟娟。
聞令而動 柔肩也能挑重擔
2020年7月,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拉開了帷幕。「人口普查,惠及萬家」「人口普查,利國利民」「家事國事天下事,人口普查全民事」……一夜之間,人口普查的消息家喻戶曉。
在農村地區人員流動大、外出務工人數多、人戶分離嚴重,人口普查難度不言而喻。而今年5月份剛剛回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武娟娟主動舉起了手,目光堅定地說:「我年輕,能跑能幹,而且我之前從事過設計工作,讓我加入到這項工作中吧。」
接下這項任務後,看似柔弱的武娟娟悄悄地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定要和同伴出色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務,將工作做到全鎮前列!
提前自學、溝通提問,將人口普查知識和普查方法熟記於心;一筆一划、一字一句,將建築物標繪和小區劃分工作高質量完成;掌握信息、時常走訪,村裡的出生和死亡人口瞭然於心;積極溝通、認真記錄,帶領她所負責的24個普查小區高標準完成人口普查培訓;全面摸底、入戶登記,用腳步丈量每一個角落,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審核數據、及時統計,確保數據錄入質量和普查進度。一樁樁、一項項,武娟娟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昂揚鬥志,展現著「半邊天」的力量。
親如一家 人口普查工作加速度
「大娘,我是娟娟,我來普查一下咱家的人口信息。」「哎,娟娟啊,快進來快進來!」一番歡聲笑語的交談後,武娟娟又完成了一戶信息登記。「謝謝大娘配合工作,天冷了,記得多穿點,我先走了啊。」
如此溫馨的對話,一次次在巴音鎮裡上演。
在入戶摸底過程中,大部分的村民都非常支持人口普查工作,甚至有些村民遠遠看到武娟娟過來了,就立即放下手頭的事情,熱情地倒杯水,招呼她坐下來慢慢聊。村民們的積極配合,讓武娟娟打心眼裡欣慰。
當然,有時也會碰到「釘子戶」。村裡有一些老人,一直不願意配合普查工作,「你這不會把我信息告訴別人吧?」「這誰家有多少人誰不知道啊!」武娟娟也不氣不惱,笑著說:「這人口普查呀,是國家政策,信息要求的準確著嘞,大爺大娘,我再幫您找找戶口本,這可不能丟呀。」每次上門,武娟娟總是這樣熱心地幫助村民解決問題,耐心地宣傳人口普查工作,承諾對獲取的信息絕對保密。或許是武娟娟特有的真誠打動了村民們的心,最後她總能取得信任,順利地完成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是一項非常繁瑣又要求細緻的工作,需要大量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加班就變成了武娟娟的家常便飯。白天,武娟娟忙著指導普查員錄入信息,解決各種棘手難題。人口普查最怕的,就是找不到人。由於村民們經常要去幹農活,家裡沒人,武娟娟就晚上一戶一戶去家裡普查。回到辦公室,她又開始逐字逐項審核當天錄入的數據,確保報上去的信息準確。回到家裡時,往往已經是深夜。「在入戶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到白眼,但是大部分村民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對於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委屈,武娟娟總是很樂觀。
突發事故 心裡仍然記掛工作
就在人口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時,10月31日,武娟娟和丈夫開車正準備前往鎮裡開會,準備迎接11月1日正式到來的人口普查工作,突然與一輛車相撞,當場她和丈夫兩人陷入昏迷。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武娟娟睜開眼第一句話竟是:「耽誤了工作可怎麼辦……」這句話讓巴音塔拉鎮副書記趙利榮深受感動。她說:「巴音鎮這次普查最值得提的就是起用了這批回村大學生,有知識、有文化、青春、朝氣,做事認真、細緻,武娟娟是他們的代表,感謝他們為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精彩的付出!」
雖然死裡逃生,武娟娟的性命保住了,但是她的額頭縫了11針,這對於任何一位女性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然而她始終心懷感恩,樂觀面對。「經過這次災難我更加樂觀了,就是想著趕緊好,繼續參與到人口普查工作中來,大國點名,我必須參與進來。」
據悉,巴音塔拉鎮共劃分63個普查小區,有指導員、普查員75名,截至11月10日中午,該鎮共登記上報10986戶22308人,已登記率89.22%。記者 石慧軍 通訊員 張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