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2020-12-22 仁青讀歷史

評論一個大國的標準是什麼?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

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

日本真的是小國嗎?明朝和清朝都受到了來自日本上百年的侵擾,這兩個帝國不但沒有攻入日本,最後反而被日本給拖垮了。日本強在哪裡?我們不妨看看日本做了什麼。

·教育才是立國之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每個帝國都懂,但像日本和德國那麼認真做教育的帝國在整個地球上有幾個呢?

德國的大學入學率僅有30%,但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卻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德國工人的平均工齡是33年,也就是說多數人一輩子只在一個工廠上班,他們將工作當成了事業去做。

在德國,一個工人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並讓家人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

德國的技校教育,孩子從進入學校那一天開始到畢業的四五年中,吃喝拉撒全是由政府和工廠合力出資培訓的。

這些學生一周4天在工廠跟著師傅學技術,一周2天回學校學理論知識,剩餘一天休息。

日本看似是學習的德國,但日本卻有自己的教育歷史,那就是著名的「寺子屋教育」。

所謂寺子屋就是日本寺院以慈善的方式給日本窮人開設的基礎教育,採用不收費或微收費的模式為日本底層孩子提供基礎的教育。

寺子屋不是清朝明治時期的產物,而是明朝江戶時代就產生了的東西。

當明清的識字率還不到3%時,日本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40%,不僅是亞洲之最,還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當時的英國)。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寺子屋」已建成了近3萬所。

當明清兩朝將程朱理學發揮到極致時,明治天皇改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掃除垃圾文化的毒害,轉而全面學習西方的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

當明清兩朝讀書人最大的願望是金榜題名時,日本的讀書人卻在努力尋找一條富民強國的現代化國際之路。

而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原來3萬多所寺子屋的基礎上改造並擴建成了4萬多所免費教育的西式小學,這讓後來日本的識字率達到了90%,成為了世界第一。

儘管後來日本在二戰後條件十分艱難,但日本做的第一件事依然還是投資義務教育。毫不誇張地說,從江戶時代開始,到明治維新達到了高峰,日本將教育投資看成了維繫帝國命運的支柱。

儘管世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日本也遭遇的戰敗和原子彈,但今天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呢?

·軍事上日本也不是小國

對軍事上來說,什麼才算小國?就是總是被動挨打,而不敢主動出擊的一方才是小國。

蒙古人牛吧?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兩次東徵日本都大敗而歸,這是軍事小國嗎?元朝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

當朱元璋出使日本的使臣被日本人殺了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分裂和內戰時期。為了躲避日本人對明朝沿海的騷擾,朱元璋採用了「烏龜戰術」,使用海禁這種禍國殃民的政策來被動防守。

即便這樣,日本放過明朝了嗎?

從朱元璋到嘉靖末年這100多年中,日本從來都沒斷過對明朝的侵擾,殺了沿海數省多少軍民,搶了明朝多少女人和財產,但明朝有一次對日本主動用兵了嗎?

相反,等到了日本統一之後就立刻出兵朝鮮,正式大舉侵犯明朝。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明朝雖然勉強將日本人趕了出去,但卻因為明朝在朝鮮之役中消耗過大,卻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在明朝和日本的最後較量中,日本不但滿載而歸,還徹底挑戰了明朝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並一舉揭開了明朝外強中乾的真面目。

日本此時之所以有信心進攻明朝可不是盲目自大,此時的日本在數學、冶金、紡織、醫療、國民識字率和火炮製造等方面早已經先進於明朝多年了。

等到了清朝時期,即便沒有黑船事件,日本在江戶時代積攢下來的社會精英也已經開始準備從內部進行改革了。

甲午戰爭和黑船事件促進了這一進程,並最終促成了日本選擇了「脫亞入歐」式的行政改革。

相對清朝換瓶不換藥的表面改革,日本的改革非常徹底。

當日本人看清了戰爭的本質之後,立刻決定從綿羊變成惡狼,而在這之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根除自己的壞習慣。

當漢唐強大時,日本選擇了複製漢唐模式。當英國人強大後,日本又選擇了學習英國。

對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並根除自己短處上,日本人從來都不認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

就拿《海國圖志》這本書來說,這本將西方思想和科技進行系統性闡述的救世之作在清朝毫無市場,但在日本卻被當成了寶貝。

清朝的貴族和掌權者不是不想改革或不努力改革,他們已經很努力了,而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西化後一旦走上真正的君主立憲,他們必然會失去「貴族身份」。

而對于洋務運動,明朝的徐光啟曾多次上奏朝廷引進西方的工業和軍工體系,但卻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並污衊徐光啟是儒家的叛徒。

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洋務運動成績也確實不小,那時的大清國不但可以生產「洋釘」「洋火」,還能生產步槍、大炮和軍艦,絕對比同時期的日本要強。

而論綜合實力,清朝的軍事實力能排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綜合經濟實力是日本的十幾倍,最後卻被日本人打得滿地找牙?這又是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缺點,每一帝國都不完美,但人最難的還是認清自己。當我們回顧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你會發現,每次都是日本主動出擊打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明朝時,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到了我國,但明朝卻連「鄭芝龍家族」和日本都搞不定,最後崇禎是「窮死」的。

清朝的洋務運動比日本還早了10年,但為何日本成功了,清朝就失敗了呢?

當你分析完日本在國民教育、民生投入、法制改革、行政轉變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上做出的努力之後,你還覺得日本是小國嗎?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時日本就已經不算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出的努力
    評論一個大國的標準是什麼?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
  • 明清兩朝的琉球屬國,為何覆滅成為日本的衝繩島,有些歷史要銘記
    而這個儀式卻每年都會在日本的衝繩縣中出現,甚至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模式,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那麼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連中國本土都不保留的儀式,卻成為了日本的風俗呢?現在日本的衝繩縣,其實就是歷史中的琉球,在明清兩朝的時候它是一個附屬國,就像以前的高麗一樣,它每一任的領主都,都必須要皇帝授權才能生效,在清朝的歷史當中,記錄著琉璃的領主是一個短命的人,在他去世以後,他的子孫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土,求見當時的皇帝嘉慶,要求即成為領主的地位,而在紀曉嵐的建議下,嘉慶頒發旨意,由兩名官員前往琉璃代表自己參加冊封的典禮,從此這個風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 對比明清兩朝在東亞的遭遇和影響,到底誰強誰弱?事實勝過雄辯
    唯一不同的是,明朝除了對中原十八省的控制,其他地區都是尋找代理人託管。並且,在永樂大帝之後,明朝的疆域不斷縮小,到了崇禎時期已經縮小了一多半。而清朝實施的是理藩制度,對蒙、藏、朝、中原等地1300多萬土地進行直接控制。除了這些,我們再對比一下明清兩朝在東亞對各國的影響,以及明清同日本和朝鮮等國的關係。
  • 日本僅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何竟敢入侵中國?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談到日本人,國人還是非常痛恨的,畢竟在戰爭中我國的死亡人數太多了,日軍的手段還極其殘忍。眾所周知,日本僅是一個彈丸小國,二戰時為何敢向全世界宣戰,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關於日本侵華的那段歷史,在書本上學過一部分東西,但小小的日本為什麼如此猖狂,竟敢對曾經的東亞老大中國發動一場全面的戰爭呢?
  • 亞洲最低調的小國,每年人均消費高達74萬,卻不是日本不是韓國
    在很多人看來,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應該是新加坡,日本以及韓國。這幾個國家的人均GDP都遠超於亞洲的其他國家,據了解目前日本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9287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折合人民幣的話達到了28萬,而目前我們中國人均GDP也就是6.4萬元,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 又一亞洲小國倒向日本,戰爭殘痛早已忘卻,對美唯命是從
    ,日本人直接忘卻了被原子彈轟炸過的事實,在美國麾下顯得非常聽話。其實像日本這樣的國家還有一個,它也是亞洲的國家並且同樣聽命於美國,心甘情願的幫著美國在亞洲做事,大家可能想到是哪個國家了,這個國家就是來自東南亞的越南,按道理來說,越南成為美國的小弟是一件想像不到的事情,因為在越南戰爭中有無數的士兵和越南民眾慘死在了美軍的手中,雖然越南和美國最後沒有反目成仇,但也不至於關係越來越好才是,然而越南在後來同美國的交好卻非常的順利
  • 為何日本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小國
    我們先看下日本的國土面積,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日本國土面積約37.8萬平方千米,對比中國的960萬平方千米確實要小很多,也就相當於一個雲南省的面積。但是如果你把日本的面積放到世界所有的國家中,你會發現日本的面積並不小。在世界200個國家中,大約在62名,僅從這個排名來看,日本的國土面積並不算小。
  • 日本為何敢打中國?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從東北深入中國腹地,師徒佔領整個中國,更為瘋狂的是,他們還想要統治整個亞洲。在清朝鼎盛時期,日本的佔地面積僅僅只是中國國土的三分之一,那個時候的滿族人是看不起日本的,在他們眼中,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
  • 為什麼都說日本是RCEP最大的「受益者」,日本都做了什麼?
    咱們先從Recp15個國家中,看看他們的產業到底是怎樣的。在Recp的整個建構中,可以說是現階段經濟一體化中最多元化的一個。其中高收入國家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澳大利亞;中等收入國家有中國,馬來西亞,泰國是差了一點,但也算是吧。其餘的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6個現階段是低收入國家。
  • 日本男人在進門前,為何都喜歡先大喊一聲:「我回來了」?
    日本男人在進門前,為何都喜歡先大喊一聲:「我回來了」?對於我來說,去往各個地方旅遊,除了去觀賞當地秀麗的風景名勝,吃當地的特色美食之外,我更喜歡走進當地人的生活,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不止是國內,去到國外也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而國家的國民們也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就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眾所皆知它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國家,也是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具有很獨特的風俗特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本的影視片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個場景,就是日本男人在進家門口後都會大喊一聲「我回來了」!
  • 日本能成為世界列強絕非偶然,為此人家努力了300年,幾人知曉
    自宋之後,元明清三代在文化上是一代不如一代,這除了理學這個害人的東西在作怪之外,更多的是皇權的保守和自私。 很多人只知道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落後,我們不妨再看看三百年來日本都做了什麼。
  • 亞洲「最硬氣」的小國,剛獨立就與中國建交,禁止日本人入境
    雖然名字叫東帝汶,但實際上這個國家在我們上面的頭銜中是亞洲最強大的小國,它的名字叫東帝汶。東帝汶在2002年獨立,建立了一個國家,是最年輕的國家之一,他曾經經歷過許多國家的佔領和侵犯,最重要的一點是地理位置非常好,中國和東帝汶建交後,兩國非常融洽,共同支持發展,不管日本人怎麼積極行動,這個國家都沒有動搖,那是因為日本曾經侵略過這裡。
  • 為何明清皇帝多是一人一個年號,之前皇帝都一人多個,主要是方便
    而目前日本仍舊在使用年號紀年法,這都是從我國傳過去的。我們看我國古代皇帝年號能夠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明清之前的皇帝,幾乎都是一人有很多個年號。而明清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一人一個年號。那麼,明清時期為何會有這種狀況呢?年號產生於西漢,主要是用來紀年的。年號的意義都是好的。有的是紀念一些事情,有的是祝福,有的是祈禱之類的。年號從創立之後就沒有太多的規定和限制。
  • 亞洲小國暴露真正野心,距東海僅400千米,不是日本和俄羅斯
    除日本俄羅斯外,又一亞洲小國的野心日益膨脹,並且距離東海僅400千米,專家警惕各國要時刻關注該國的動向。 日本是亞洲野心最大的國家?
  • 美國衰落日日本崛起時?為何說離開美國懷抱日本將一事無成?
    作為昔日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雖然歷史上的日本承諾是對中華民族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但日本的成功經驗又使得日本在近代以來一直都是我們很多仁人志士爭相學習的對象。雖然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奮起直追,我們最終在2010年實現了GDP的反超,但日本依然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時至今日日本元素仍然風靡全球。
  • 日本青年:學會漢語,做一個亞洲人;學會英語,做一個地球人
    日本青年:學會漢語,做一個亞洲人;學會英語,做一個地球人!一般來說,國家越小,這個國家的人,外語水平越厲害。因為國家越小,這個國家裡的人,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就越多。當然了,對很多大國的人來說,即使接觸了外國人,也不願意學他們的語言,因為沒有這個必要,又不出國,學了也用不到。
  • 日本為何總想侵略中國?因為總惹事被吊打,害怕被報復
    日本這個島國,說起來一直都跟中國淵源很深,自古以來就一直交流很深。他們的國土並不大,相當於我國雲南省的面積,日本的位置偏居一方,外部勢力很難對其產生威脅。日本侵略中國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期行為,從明朝時候倭寇開始,一直侵擾中國,到近代更是野心膨脹,直到侵華戰爭,甚至都想全盤佔領中國。為何日本自古至今一直想侵略中國呢?究其原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 日本的面積有多大?為什麼許多人認為日本領土很小?看完明白!
    相對於我們幾乎和歐洲面積相當的國土,日本只有我們的大約1/25。但是,日本無論是在亞洲東部還是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如果把日本放到亞洲東部各國中去比較,你會發現沒有幾個國家的國土能夠超過他。在亞洲東部,只有我們、蒙古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和泰國的國土面積排在了日本的前面。從世界範圍看,日本的面積排在了世界第62位,有100多個國家比他小。所以,日本在世界範圍看,也是一個面積很大的國家。
  • 一個明清兩朝屬國被日本侵佔,令中國一直受害到今天
    擁有四個多世紀輝煌歷史文明,且長期作為明清兩朝中國附屬國的琉球王國,就這樣在大清朝的眼皮底下,即將迎來悲情亡國的命運。也正是在這做中國小弟的年月裡,早已對中華文明仰慕已久的琉球人,更是甩開膀子向中國學習。隔年來進貢的他們,也得到了中國慷慨幫助,不但每次入貢都得到大筆厚賜,琉甚至朱元璋年間,明朝還特意將福建三十六姓船工百姓移居琉球,從此和中國的關係,更是血濃於水,套民間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
  • 為何蒙古帝國徵歐亞大國勢如破竹,徵日本越南等小國就屢戰屢敗
    面對比金朝南宋弱小的多的,越南日本甚至爪哇,元朝都輸的一塌糊塗,這到底是為何呢?我們不妨一同來分析一下。一、大國都是軟柿子自成吉思汗時代開始,蒙古人開始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空前徵服行動。成吉思汗本來是蒙古高原上乞顏部的貴族,雖然少年時代飽經磨難,但是也練成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多年徵戰,消滅義兄扎木合統一全蒙古之後,率軍東徵西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