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其五》中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貫徹我們每個華夏子孫的一生。在祖輩的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教導下,我們很多子孫後代在小的時候,便養成了良好品質,受益一生,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令人敬佩。
捨己為人,為了救人不顧生死,這種見義勇為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救人,自己身死的例子也是不少,令人惋惜。可如果這些見義勇為的英雄得知,自己拼命救下來的百姓,以後卻誤入歧途,犯下禍端,他們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
曾經,一個花季少女救人犧牲,19年後被救之人判處死刑,他行刑前說:抱歉。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1.調皮玩耍,陷入危機
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山西太原。當時正值冬日,寒風刺骨,河水結冰,看著河水上面厚厚的一層冰,很多調皮的孩子,都想上去玩上一番,而意外卻也總是發生於此。
12月9日時,在迎澤公園裡,餘斌與好友相約,在此處碰面玩耍。出門之前,母親知道餘斌喜歡滑冰,專門提醒過,近幾天天氣回暖,冰面凍得不結實,千萬別去冰面上玩。雖然餘斌嘴上答應了,但畢竟是小孩子,轉個頭的功夫,便把母親的話忘了個乾淨,開開心心地跑去與好友會面。
兩個小孩子也沒啥玩的,看到湖面的冰層,便想上去滑上一會。起初還十分小心的在冰上慢慢走,感覺沒問題之後,直接開始追趕戲耍起來,向湖中心跑去。冰層表面看上去很厚,但由於天氣好的原因,早都變得脆弱起來,再加上兩個小孩蹦蹦轆躂的亂跑,冰層很快便碎裂開來,將餘斌與另一個小孩吞沒。面對冰冷的湖水,兩個水性不佳的小孩十分無助,很快便開始慢慢向下沉。
2.花季少女,救人犧牲
由於是冬天的原因,公園裡並沒什麼人,所以一直沒人聽到兩個小孩的呼喊,直到二人快被湖水淹沒之時,一個小女孩才出現在了他們眼中。這個女孩名叫池越忠,是個15歲的花季少女,附近中學的中學生,看到兩個溺水的小孩,她想都沒想便扔下書包,向湖中心跑去。
可湖面實在太薄,還沒走兩步,池越忠便掉進了水中,不過她自幼便會遊泳,水性良好,很快便穿越冰層,遊到了兩個小孩身邊。雖然池越忠水性良好,但棉衣吸了一身冷水,讓她在水中遊得很慢,外加一手拉一個孩子,很快她便被凍得嘴唇發紫,體力不支。在緊要關頭,池越忠將兩個孩子推上了岸,自己則是被凍暈在了湖邊。
周圍百姓發現他們三人後,很快便將他們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許久救治,餘斌與好友兩個小孩脫離危險,性命無憂,而救人的花季少女池越忠,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沒再睜開過眼。鑑於池越忠捨己救人的驚人,有關部門為她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為她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供世人敬仰學習。
3.他行刑前說:抱歉
得知池越忠為了救自己而犧牲,餘斌十分自責,痛哭流涕,當即便發誓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像她一樣的好人,不負她的救命之恩。雖然當時的這番哭訴,是發自內心的說辭,但餘斌畢竟是小孩子,沒過幾個月的功夫,便將此事忘得一乾二淨,只有經別人之口,才能偶然想起。
經過溺水這件事,餘斌的父母深感自責,覺得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出了問題,才會導致這種結果,於是對餘斌加倍關心,百依百順。可是由於關心過度,反倒成了溺愛,適得其反。
在家人的多角度溺愛之下,餘斌很快便成了一個小霸王,不僅在家中自私自利,在學校更是霸道無比,惹出不少禍端。當父母反應過來之時,餘斌的性格早已改變,任何補救方式也為時已晚了。
餘斌在學校裡為非作歹,認識了許多"狐朋狗友",從不好好學習。離開學校之後,他成了一個街頭小混混,浪了一段時間後,又與壞朋友結夥,加入犯罪集團,開始走上歧途。
就像《俗語》說的那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犯罪的事幹了沒多久,餘斌便與狐朋狗友一起,被有關部門逮捕起來。經過調查,餘斌因為對治安造成極大影響,被判處死刑,他渾渾噩噩的一生,也至此落幕。
在得知自己背叛死刑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對自己先前做過的壞事十分後悔,再想起19年前救自己的花季少女,他更是痛哭流涕,覺得自己對不起她。在臨行前,餘斌請求父母,在12月9日時,去池越忠墓前獻上一朵玫瑰花,並帶去一句"抱歉,我對不起你們一家人"。
那年的12月9日,正是池越忠離世的20周年祭奠,而在那天,墓碑旁也擺滿了花籃,正是池越忠的父母所獻的。故事至此結束,那麼關於花季少女救人犧牲,19年後被救之人判處死刑,他行刑前說:抱歉這件事,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己亥雜詩·其五》《俗語》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