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今年以來,華晨集團因債務風波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受此消息影響,旗下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漲。截至11月20日收盤,港股華晨中國和新晨動力分別上漲8.25%和7.46%。此外,在A股上市的金杯汽車、申華控股漲停。
來源:東方財富
實施破產重整
華晨集團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總部位於瀋陽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攝
華晨集團作為遼寧省屬國企,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四家上市公司(華晨中國、申華控股、金杯汽車、新晨動力),並通過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有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
10月下旬,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僅支付了利息,本金未能兌付,引發市場關注。11月13日,債權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向法院提起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申請。
來源: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
據新華社報導,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來,遼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努力幫助華晨集團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晨集團自主品牌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長期積累的債務問題暴發。為解決債務問題,有關方面成立了華晨集團銀行債委會,力求債務和解,但未果。
根據法律規定,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指定華晨集團管理人,全權負責企業破產重整期間各項工作,包括受理並認定債權人債權申報,編制重整計劃草案並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等。債權人將根據法院最終批准的重整計劃獲得償付。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作為寶馬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集團重整後有望實現重生,盡最大努力挽回債權人損失。同時華晨寶馬仍然是其未來穩定的利潤來源,而且還將不斷推出新產品,擴大規模。
債務問題嚴重
11月16日晚間,華晨集團公告稱,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華晨集團此次債務違約對華晨集團本部生產經營造成影響,導致財務狀況惡化,極大影響償債能力。
7月下旬以來,華晨集團多隻存續債券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價格腰斬。
截至今年10月,華晨集團累計發行債券34隻,存續債14隻,存續債餘額共162億元。其中,1-3年到期債券規模超過100億元。
據華晨集團今年半年報,集團層面負債總額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公司償債壓力巨大。
虧損擴大
經營壓力增加
2003年,華晨集團與寶馬聯姻,成立合資公司。
憑藉寶馬的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華晨集團也開啟了「躺贏」的日子。但過度依賴寶馬,也使得華晨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減弱,自主品牌發展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
華晨寶馬一直都是華晨集團最大的利潤奶牛和核心支柱。根據財報,2015年至2019年間,華晨寶馬為華晨汽車貢獻的淨利潤規模不斷擴大,分別為38.23億元、39.93億元、52.33億元、62.45億元和76.26億元。
不過,這五年間內,剔除華晨寶馬利潤分成後,華晨汽車累計虧損34.84億元;而華晨寶馬5年來同期貢獻利潤共計269億元,極大減緩了華晨集團的運營壓力。值得關注的是,華晨集團剔除華晨寶馬利潤分成後的虧損總額整體呈現擴大趨勢,五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5.4億元、6億元、8.6億元、4.2億元、10.64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僅靠華晨寶馬這個「利潤奶牛」無法幫助華晨汽車擺脫債務困擾。尤其在放開合資股比限制後,寶馬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將從50%提升至75%,意味著華晨集團的利潤核心將受到影響。
對於華晨集團未來存在的風險,東方金誠在評級報告中指出,華晨集團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華晨寶馬,同時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量、業務收入繼續下降,獲利能力仍較弱。華晨集團有息債務規模較大且逐年增長,債務主要集中於公司本部,且債務結構以短期為主。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四化」的浪潮下,中國汽車工業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在目前優勝劣汰的結構性調整階段,華晨汽車已經明顯處於劣勢。公司應儘快對現有架構進行重整,發揮合資產品優勢,加大對自主品牌的研發與投入。
編輯:張楠 曹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