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祭奠、微視頻講述先人故事、書寫寄語、製做思念卡……」清明將至,為了滿足群眾祭掃需求,全省民政系統將疫情防控與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相結合,通過設立祭掃服務熱線、建設網上祭掃平臺,大力推廣網絡祭奠等「非現場」祭掃形式,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安全、高質量、有溫度的祭掃服務。
據省民政廳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的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間,為防範因為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全省各殯儀館(服務中心)、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守靈、公開告別、現場祭掃等活動。集體(社區)公祭、骨灰海(江)葬等人員聚集活動也將暫停。
據了解,居民可在省民政廳聯手《生活報》打造的「龍頭新聞文明祭掃平臺」「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等網絡祭掃平臺上,通過手機遠程下達指令,讓祭掃活動通過網絡呈現,為親人送上雲端的思念。除網絡祭掃外,各地殯葬服務機構還為群眾提供了代祭掃服務。期間,殯葬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將為有需要的逝者家屬提供墓位清掃、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等服務,群眾可以通過電話或網絡預約。逝者家屬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或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到服務的相關情況。
全省網絡祭掃平臺
省民政廳與生活報合作,在龍頭新聞APP上開通「龍頭新聞文明祭掃平臺」;
哈爾濱市在「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牡丹江市在「牡丹江市殯葬管理處」微信公眾號、佳木斯在「佳木斯文明祭祀」微信公眾號、雙鴨山市在「雙鴨山養老」微信公眾號、七臺河市在「七臺河市民政局」微信公眾號分別開通了網上祭掃平臺;
大慶市在「大慶殯葬網」、雞西市在「雞西市殯葬事務服務中心」網站、黑河市在「天堂紀念網」分別開通了祭掃平臺;
齊齊哈爾市在「鶴城在線」APP開通「雲祭掃」平臺,綏化市和大興安嶺地區在「寄念」手機APP開通了祭掃平臺;
伊春市、鶴崗市在各殯葬服務單位公眾微信號分別開通了網上祭掃平臺。
(除以上平臺外,各地仍在逐步完善網上祭掃渠道,具體方式以當地民政部門發布情況為準)。
新聞多一「點」
群力戰「疫」:向「重症」發起總攻
速看!「龍江健康碼」申請全流程
我們的城,終將和春天一起明媚
楊洋 記者 李美時
編輯:王雪梅
責編:焦健
統籌:王巍 李國玉
監製:劉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