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來自北印度洋的暖氣流翻過高黎貢山來到了保山叢崗村,稠密的雨水、適宜的溫度,讓今年的咖啡豆品質特別高。看著樹上密密麻麻的咖啡豆,老咖農施四公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山外的咖啡越賣越貴,山裡的咖農卻越來越窮,這個問題施四公怎麼也想不明白。今年已經67歲的他在這怒江邊種了40多年的咖啡了,和自己辛勤的付出不成比例,打藥除草、摘豆曬豆,老人把坡上的咖啡樹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在照顧,每年帶來的收入卻僅有千餘元。
「咖啡不值錢,繼續種咖啡我們就生活不下去了」四公站在已經砍掉的咖啡樹前無奈的說到。他不知道的是,整個中國的咖啡產業鏈超過千億元,其中99%的利益都被下遊市場佔據,能留在咖農手中的利益不足1%。
為了打破這種畸形的咖啡產業鏈,讓更多的利益留在農民的手中,今年四月初,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拼多多「多多農園」落地雲南保山市,讓當地的咖農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和其他傳統電商平臺的做法不同,傳統電商平臺只是幫助農民把農貨賣出去,而產品的價值絕大部分還是留在流通環節。
拼多多通過「多多農園」這種創新的扶貧模式,除了給咖農們提供銷售渠道和市場信息,還幫助咖農們在村裡建立工廠,將咖啡豆深加工後再通過拼多多平臺進行線上銷售。
這條重新簡化後的咖啡產業鏈,沒有多餘的下遊企業參與,佔據利益的主體還是這幫咖農。
6月11號,《人民日報》專門報導了這種「消費者+工廠」的新扶貧模式,以「拼勁十足」四個字總結了拼多多在農產品上行做出的貢獻。
對此,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農產品上行的核心是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讓農戶有產就有銷,多勞就多得,拼多多將在扶貧的路上越走越遠。
據了解,6月14號,「多多農園」第二站也在雲南文山市落地紮根,將幫助當地建檔立卡戶建立起雪蓮果特色產業,帶領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高速路。
山外的農貨越賣越便宜,山裡的農民越來越富裕。農民朋友們日子也更有奔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