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11月16日報導,中國軍迷時常討論的「中俄戰機哪家強?」,受到了英國智庫的高度關注。據英國BBC媒體13日報導,英國研究所人員報告,中國戰機的研發技術在多個領域上已領先俄國。另外,俄羅斯在預算、深層結構方面的劣勢影響了其技術發展,一旦地位下滑,將很難重回領先位置。中國專家則表示,西方媒體的這些不實報導,既誇大了中國武器對世界的威脅,還有一種挑撥中美關係的味道。
英國BBC報導稱,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直是西方的主要威脅,但隨著中國戰鬥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個威脅正在悄悄轉移,中國仿製的戰機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原版戰鬥機。為了更好地自圓其說,英國智庫將中國的國產戰鬥機與俄羅斯同型號的原版戰鬥機做了一個對比。
智庫認為,中國的殲-11D在原版的蘇-35上進行了改進,使其能夠有更大的武器承載能力,並且還安裝了內設的電子戰裝置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遠超原版俄羅斯戰機。
此外,中國的中國的殲-16也在原本的蘇-30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戰鬥機的「玻璃化」和全數位化,可以完美匹配中國的精確制飛彈藥,同時也安裝了殲-11D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並通過增加複合材料的使用來減輕機身總量。
福布斯新聞網則有文章稱,在盤點中國仿製俄戰機的歷史中發現,中國的航空技術很可能已超過俄羅斯很可能已超過俄羅斯。在複合材料、遠程空空飛彈、有源相控陣雷達方面,中國領先俄羅斯。
但俄空軍所裝備的R-33和R-37M,中美兩國目前還無法與之匹敵。
BBC報導還稱,在輕型戰鬥機上中國殲-10家族,要比俄羅斯老牌米格-29和米格-35更加靈活、更加有效。
但在高端戰機方面,俄羅斯在蘇-57與蘇-27戰鬥機的能力互補下,仍是西方空中優勢戰機的主要威脅。
報告還指出,在發動機領域,中國技術仍然落後於俄羅斯,且中國很少有像俄羅斯一樣的實戰檢驗機會。
專家在《環球時報》的採訪中透露,近年來中國在航空技術上確有進步。中國已從對航空強國的望塵莫及,實現了與之同臺競技的一系列轉變,甚至部分裝備水平已步入世界第一梯隊。但相比之下,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很長時間的經濟衰敗,導致其在工業上的發展趨於緩慢。但若中俄在各方優勢及劣勢領域內形成「互補」,共同完善航空工業,也並不驚奇。
但無論是英美媒體還是英國智庫,他們報導中國航空工業技術的進步絕對不是為中國取得的良好成績感到高興。其目的就是為了渲染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威脅,挑撥中俄的友好合作關係。
所以,中國不必將其放在心上。英國隨便拿出兩國武器進行比較,既沒有可靠的數據支撐,也沒有自圓其說,很大程度都在想當然。
中國網友就此回應:「別捧殺,中國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