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嚴重誤判形勢,妄圖挑撥中俄兄弟情誼,《環球時報》揭穿老底

2020-12-14 上海熱線陣地

據環球時報11月16日報導,中國軍迷時常討論的「中俄戰機哪家強?」,受到了英國智庫的高度關注。據英國BBC媒體13日報導,英國研究所人員報告,中國戰機的研發技術在多個領域上已領先俄國。另外,俄羅斯在預算、深層結構方面的劣勢影響了其技術發展,一旦地位下滑,將很難重回領先位置。中國專家則表示,西方媒體的這些不實報導,既誇大了中國武器對世界的威脅,還有一種挑撥中美關係的味道。

網絡圖片

英國BBC報導稱,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直是西方的主要威脅,但隨著中國戰鬥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個威脅正在悄悄轉移,中國仿製的戰機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原版戰鬥機。為了更好地自圓其說,英國智庫將中國的國產戰鬥機與俄羅斯同型號的原版戰鬥機做了一個對比。

智庫認為,中國的殲-11D在原版的蘇-35上進行了改進,使其能夠有更大的武器承載能力,並且還安裝了內設的電子戰裝置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遠超原版俄羅斯戰機。

網絡圖片

此外,中國的中國的殲-16也在原本的蘇-30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戰鬥機的「玻璃化」和全數位化可以完美匹配中國的精確制飛彈藥,同時也安裝了殲-11D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並通過增加複合材料的使用來減輕機身總量。

福布斯新聞網則有文章稱,在盤點中國仿製俄戰機的歷史中發現,中國的航空技術很可能已超過俄羅斯很可能已超過俄羅斯。在複合材料、遠程空空飛彈、有源相控陣雷達方面,中國領先俄羅斯。

但俄空軍所裝備的R-33和R-37M,中美兩國目前還無法與之匹敵。

網絡圖片

BBC報導還稱,在輕型戰鬥機上中國殲-10家族,要比俄羅斯老牌米格-29和米格-35更加靈活、更加有效。

但在高端戰機方面,俄羅斯在蘇-57與蘇-27戰鬥機的能力互補下,仍是西方空中優勢戰機的主要威脅。

報告還指出,在發動機領域中國技術仍然落後於俄羅斯且中國很少有像俄羅斯一樣的實戰檢驗機會。

網絡圖片

專家在《環球時報》的採訪中透露,近年來中國在航空技術上確有進步。中國已從對航空強國的望塵莫及,實現了與之同臺競技的一系列轉變,甚至部分裝備水平已步入世界第一梯隊。但相比之下,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很長時間的經濟衰敗,導致其在工業上的發展趨於緩慢。但若中俄在各方優勢及劣勢領域內形成「互補」,共同完善航空工業,也並驚奇。

網絡圖片

但無論是英美媒體還是英國智庫,他們報導中國航空工業技術的進步絕對不是為中國取得的良好成績感到高興。其目的就是為了渲染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威脅,挑撥中俄的友好合作關係。

所以,中國不必將其放在心上。英國隨便拿出兩國武器進行比較,既沒有可靠的數據支撐,也沒有自圓其說,很大程度都在想當然。

中國網友就此回應:「別捧殺,中國的路還很長」。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方這就讓他付出代價
    結合今年澳方頻繁對華表現出奇怪無理行為來看,有理由懷疑這個國家已經徹底淪為西方霸權主義"馬前卒"。中國媒體犀利點評日前,《環球時報》發表一則文章揭示了種種真相,稱澳方所謂抵制"中國製造"可謂語氣不小,向來在中國還從未出現過公開抵制"澳貨"現象,此次澳右翼黨派又先發制人,完美上演一出賊喊捉賊。
  • 美海軍司令放話挑撥中俄關係,各國網友居然這樣評論
    隨著全球變暖,整個北半球的海冰正在融化,北極地區正在成為發展熱點,中俄抓住時機開展合作,希望開闢出一條新航線,卻引起了美軍的注意和無端「挑撥」。出乎意料的是,各國網友紛紛表態,出發點不同,卻殊途同歸地打了美軍的臉。
  •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給西方政客上課,怎一個爽字了得!
    4月17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痛罵拉布——「這位外交大臣就像在19世紀大英帝國的巔峰時代說中英關係一樣。而且一個抗疫那麼差的國家,不自我反思,反而要質問中國。是美國主子教你的吧?」西方政客一直看我國不順眼,老胡也一直看西方政客不順眼。老胡給西方政客們上課,最爽的一次應該是2019年6月25日、26日,27日,《環球時報》連續三天發社評,痛批美國務卿蓬佩奧。2019年6月25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蓬佩奧已成國際舞臺上的一個亂源》。
  • 「臺獨」向西方搖尾乞憐,蔡英文再次慘遭羞辱,島內輿論炸鍋
    據環球時報7月12日援引臺媒的報導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7月7日會見了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代表芮喬丹,二人進行了會談,在現場,芮喬丹竟然不顧國際禮儀,公然翹起了二郎腿,這張照片流出來了以後,引起了輿論的炸鍋。
  • 多方關注中俄戰機聯合巡航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郭偉民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陳康 柳玉鵬 王偉】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空軍22日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震動了美國及其亞太盟友敏感的心。
  • 英智庫炒作「中國戰機趕超俄羅斯」,專家:有些離間中俄關係的味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節】中俄戰機哪家強?這個中國軍迷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近引起了英國智庫的關注。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13日報導,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研究員賈斯汀·布朗克撰寫的報告認為,中國在戰鬥機研發的大部分領域取得對俄羅斯的明顯技術領先。另外,俄羅斯因深層工業結構和預算方面的劣勢,一旦失去領先地位,很難再重新趕上。
  • 多方關注中俄戰機聯合巡航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郭偉民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陳康 柳玉鵬 王偉】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空軍22日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震動了美國及其亞太盟友敏感的心。韓外交部對中俄軍機進入其防空識別區「表示遺憾」;日本媒體大肆渲染「中俄轟炸機一度朝釣魚島方向編隊飛行」,日本政府抱怨沒有收到關於這次行動的通知。
  • 環球時報:這已非警告,而是實戰性演練攻臺
    來源:環球時報解放軍東部戰區今天(18日)在臺海組織實戰化演練,臺媒上午稱,從7點16分開始,解放軍戰機從臺灣西南、西部、西北和北部四個方向逼近臺灣島,臺灣22次「廣播驅離」,廣播內容甚至出現「接近領空」的字眼,而非慣用的「空域」或「防空識別區
  • 形勢嚴峻!中俄會不會戰略結盟?
    這裡同樣提到「戰略」二字,「互為戰略依託」,「為全球戰略穩定打造中俄支柱」,那麼如何理解「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呢?我想應該放到當前嚴峻、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去理解。還有一件中俄兩國間同樣具有戰略意義的動作。
  • 環球同此涼熱——兄弟情誼
    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外領導人跨越不同時區,通過視頻相聚,共商團結抗疫大計,共敘中非兄弟情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中國抗疫的關鍵時期,非洲國家和人民始終同中國站在一起,48位國家元首、12位總理、非盟等6個地區組織或致電或發表聲明,向中國送來慰問和支援。
  •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選出2020全球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長期關注中印邊境局勢的《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認為,今年的中印邊境對峙出現多個「首次」,近45年來兩國因邊界問題首次出現人員死亡、首次槍響,很多人沒有預料到事件持續之長,但中印雙方仍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密切溝通。
  • 品讀《胡錫進在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最近遇到了一點麻煩,至於什麼麻煩已是眾所周知,在此不再贅述。今天,12月5日,2021環球時報年會在北京舉行。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中俄開始行動了!一份軍事協定引爆國際輿論,西方國家緊盯
    撰文、校對丨南喬全文1061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國和俄羅斯在軍事合作上的一個"大動作",徹底引爆了西方世界的輿論。該延期決定被不少西方世界國家視為中俄兩國正在構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的重要訊號。《協定》進一步提升中俄互信2009年,中俄雙方正式達成了這份《協定》,在這份《協定》的框架下,中俄兩國承諾,將努力達成一項有利於增強互信的機制 :兩國在發射彈道飛彈和太空火箭時,都會預先進行互相通報,並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極小概率出現的誤判,從而讓兩個大國在戰略層面建立更加穩固、透明的交流和對話機制。
  • 當著所有人的面,印度「老底」被徹底揭穿,這次想抵賴都不行
    印度這個國家經常做出一些顛覆我們認知的事情,然而這一次,印度再一次在國際上出風頭,當著所有人的面,印度「老底」被徹底揭穿,這次證據確鑿,想抵賴都不行。實際上這一次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印度一個非常龐大的網絡組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派記者 陳曉航】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有特殊意義一年,特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環球時報:您的話讓我想起您2019年曾撰文談到「中國的三種獨特能力」:中國堅定走自己的發展和現代化道路的能力、中國具有參與改革國際體系的能力,以及中國的發展經驗為自由主義秩序提供替代或部分替代選項的能力。這些觀點能讓西方受眾接受嗎?  裡奧斯: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喚起各界清楚研究中國的重要性。
  • 印軍參謀長大言不慚,「奉勸」中國「不要誤判形勢」
    這樣倒打一耙的言論自然是無法讓人接受的,而印軍參謀長卻大言不慚,還要"奉勸"中國"不要誤判形勢"。但是自始至終,都是印度一方不斷挑釁。 巴達烏裡亞提醒中國不要"誤判"形勢,認為中國應當"保持克制"。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尋找拜登對...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中俄展開聯合巡航,美日韓敏感神經被挑動?中俄外長直接把話挑明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星條旗報》22日報導稱,當天,美國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擅自闖入了有爭議的南沙群島海域。對於美軍的這一危險行動,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裡表示,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
  • 記者:某些裁判眼裡兄弟情誼取代了公平公正,圈子凌駕於規則
    山東魯能多次遭遇誤判,《足球報》記者陳永就撰文表示裁判的表現已經失去了自身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部分裁判早就沒有了底線,在他們眼裡,兄弟情誼取代了公平、公正,圈子文化凌駕於規則之上。陳永表示:「按照規則執法是裁判工作的底線,但很顯然,部分裁判早就沒有了底線,在他們眼裡,兄弟情誼取代了公平、公正,圈子文化凌駕於規則之上。」文章還認為足協的表態與不表態,就是向外界釋放一種價值觀,相比於陳主席所說的某些俱樂部人員的嚴重過激行為有損聯賽形象,這樣一次又一次有違常識的爭議判罰,才是真正的損害了中超聯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