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拳的原理與練法(李小龍)

2021-02-17 武宗Kungfu

李小龍曾說過,不管你學習任何武功,如果它不能迅速擊倒對手,就沒有任何實戰價值,特別是對於一些體格好、意志又堅強的西方格鬥者,用拳在瞬間入裡透內地痛擊他們遠比擊倒他們更具威脅力。毫無疑問,在格鬥中擊敗或擊倒對手的時間愈短,則自身的安全性就越高,這就意味著你的技術必須精簡、直接,亦即講求效率,而「寸勁拳」則又正好符合這一原則。李小龍宗師就這樣從實戰出發,並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以本能反應為主導與潛能最大發揮為主體的,至簡、至靈、至威、至猛的截拳道之寸勁拳訓練法。也可以這樣說,李小龍的寸勁拳已大大不同於傳統詠春拳中的寸拳,因為他的寸勁拳不僅保存了詠春寸拳的優點,更大膽地將中國武術中一些內家拳法的要訣融入其中。所以,李小龍的寸勁拳可以代表整個武術,而詠春寸拳則只可代表詠春。正因為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創新與升華,才使之脫胎於傳統而不同於傳統,也由此使寸勁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與更具強大摧毀之力。

李小龍在教授木村武之、丹尼·伊諾山度等嫡傳名弟子練習寸勁拳時,曾經這樣說過:「任何一位武術愛好者與一位偉大的武術家之間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他們的差別只是努力的方式與程度不同,而這個鴻溝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為從理論上講,人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而寸勁拳的訓練與運用就是潛能發揮的具體表現。」接下來,李小龍又給大家舉了一例子:一位農夫的兒子由於不能夠熟練駕駛一輛車子,故而翻到了水溝裡了,這位農夫身材並不高大,但他卻毫不猶地跳進了水溝,並把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了起來,讓另一位跑來援助的人將自己的兒子從下面拽出來。事後,農人對自己的力量難以置信,便再去試一次,結果根本就動不了那輛車子。給他兒子檢查身體的醫生則說這是奇蹟。醫生解釋說,身體機能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就會大量地分泌出激素,並傳遞到整個身體,進而使峰全產生出額外的能量,這就是醫生做出的惟一解釋。

上述這個實例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人在絕境或遇到險情的時候,往往會發放出不尋常的力量來。而李小龍就是將這種不同尋常的力量漸臻佳境,從而可以隨時隨地施展出來。事實上,人的潛在能量的確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窮,價值無比,而我們每個武道研修者又都擁有一座存有潛在能量的金礦。但是,由於沒有進行各種有效的發掘訓練和沒有具體展現的形式,所以每個人的潛能從未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一、寸勁拳產生威力的外在原因

所謂「寸勁拳」產生威力的外在原因,是指通過一些外在的訓練手段來達到出拳強猛或使每一部分肌體都能「出功夫」為目標的。也就是說,進行訓練並不僅僅為了使肌肉漂亮,更重要的是,必須使其具備有足夠的殺傷力與破壞力,藉此重創對手。

李小龍認為,人體首先應具備良好的速度、靈敏、柔韌和攻擊準確性,然後才是應具備最大的絕對力量。「寸勁拳」從表面上看是局部力量的發放,但實質上是全身協調發力的結果。對此李小龍也曾舉例說過,一個能臥推400磅(約180公斤)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項目(如鉛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然而卻無法協調動員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以展現其攻擊力。也就是說,李小龍過人的力量和極快的速度,再結合出色的身體協調配合能力,方使他成為近身發力或埋身搏擊中的佼佼者。李小龍看上去雖略顯精瘦些,但只要其舉手投足,殺傷力都是足以致命的。

為了訓練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李小龍把素質提高和技術練習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從而使本身已很高深的武功升華到了幾近完美的境界。李小龍對「寸勁拳」的練習確實到了「發瘋」的地步。伊諾山度回憶說,李小龍在訓練中經常手持啞鈴進行「寸勁拳」打擊練習,而且每次練習12組,每組100次,雙手依次先後持1、2、3、5、7和10磅重的啞鈴進行「金字塔」形遞增6組,然後再依次遞減重量,進行6組實戰應用技術模仿練習。這就是對三角肌和手臂的練習。

在「寸勁拳」的訓練過程中,李小龍還很注重前臂的訓練,因為「寸勁拳」力量的發放點雖是拳面,但其力量卻來自於身體。也就是說,手臂是全身整體勁力運送至拳面的一個重要的運載或傳送工具。琳達亦曾說過,李小龍對前臂的練習(特別是腕關節的練習)到了「入迷」的地步,因為「寸勁拳」的有效發揮對前臂與腕關節的要求較高,需要擁有特殊的運腕技巧。如果你的腕關節未能承受住巨大的緩衝力的話,則「寸勁拳」將絕無效果可言。

曾數度與李小龍在電影中合作過的美籍空手道高手鮑勃·華爾曾說過,李小龍力大無比的前手臂在他的功夫系統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是這樣說的:「李小龍的前手臂和身體的比例是我所見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手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個鋼指,太可怕了。」另外,曾在電視劇《青蜂俠》中與李小龍合作過的電影明星範·威廉士則回憶說,作為好朋友,他與李小龍都擁有粗壯的前臂,但獲得的方式卻不同。李小龍是通過專門訓練獲得的,而自己則是天生的或者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做其他競技運動而間接獲得的,這位身高1.83米,體重95公斤的壯漢是當時惟一能和李小龍進行「掰手腕」較量的人,並且現在想起這些事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李小龍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之間不是同一個級別的較量,我超過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卻是我所見到的同等體重的人中最粗壯的。」事實上,李小龍在「掰手腕」比賽中總是獲勝的。他的另一名弟子赫伯·傑克遜回憶說,李小龍當年曾開玩笑說,他準備當此項運動的世界冠軍。

在「寸勁拳」的整體訓練過程中或在整個截拳道的訓練系統中,鍛鍊前手臂及腕關節的方法很多,但據宗師的嫡傳弟子喬.劉易斯所說,李小龍當年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將34公斤重的槓鈴直臂水平前伸,並靜止控制30秒鐘。當然,這對一名體重僅60多公斤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即使是一個體重達90公斤重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得了。

此外,李小龍在美國的首位弟子傑西·格洛弗亦曾回憶說,李小龍還常用拉負重滑輪、拳頭下擊沙箱及用短繩系30公斤重的啞鈴進行「卷腕」練習,以進一步強化前臂。最後,傑西.格洛弗又補充說,李小龍之所以注重前臂及腕關節的訓練,是因為他認為要使拳頭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首先要使關節能夠承受住並傳遞出擊打時所迸發的強猛的力道。

二、寸勁拳產生威力的內在原因

在很多外行人看來,截拳道的拳法技巧與西洋拳擊相似,但這只不過是因為李小龍早年曾潛心研究過拳擊,並把其精華糅合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去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李小龍的拳法是優於西洋拳擊的,因其中蘊藏著深厚的中華武術功底,尤其是一些內家拳術中相當有價值的理論與技術,因為他亦曾用心研究過太極拳、形意拳與八卦掌等內家拳術。所以,要徹底剖析「寸勁拳」產生驚人的殺傷威力的真正原因,只從外在因素方面入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相對於內在勁力的巨大功用來說,外力與外功僅能算是皮毛而已。

首先,「寸勁拳」十分講求內意的運用。而所謂的內意,就是隱於人的思維系統中的意念、意識,它無形、無象、無聲地深藏於靈魂之中,是決定一個人行動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你的每一個打擊動作都脫離不開意念、意識對肢體的指揮與調動作用。例如,當你想用拳打擊對手時,首先是心想,即通過心之發動而產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識,而且這種意念與意識對對手來講,是毫無覺察的。當打的念頭一旦成為意志,即下了打的決心之後,則會眼、心、手結合而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在外形肢體上形成打擊的動作。在「寸勁拳」的訓練與運用上,內氣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氣衰則勁力不充,且難以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之內,爆發出巨大的殺傷力來。所以你在打擊時,若能使內氣貫注於攻擊點上,就能夠在一剎那間,由內氣的急劇轉動和聚集,而發出強大的震蕩力與穿透力來。衡量一個內家高手內功深淺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在最短的時間與距離內爆發出最大的勁力來。

你可能還沒有聽說過的另一個「寸勁拳」的竅要之處是內勁的運用。儘管李小龍也曾說過,在發拳時須在身體內部貫以「流動著的能量」,但卻有很多研習者認為這僅是一種理論上的要求。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內氣是內勁的發源之本,而且練習內家拳的人,平時也注重氣沉丹田,而發勁時則又同樣離不開「氣自丹田吐」。當然,無論是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在實戰的運用中,對於勁力的發放都應當有所克制,不宜發放過多、過頻,因為如過多地發放爆發性的勁力,必會造成自身氣力的大量消耗而氣餒力竭,這一點李小龍本人的實例便已作了最好的說明。在這裡,我的意思是說,在平時練習時,爆發性力量的發放次數應適當地因人而控制,也只有養與蓄多於發與放時,人體才能有更大、更強猛的勁力產生,而不致走李小龍內功不繼的老路。因為從廣義的方面來講,練武的目的是要培元養氣以使身體健壯,若不懂得培元養氣之法,長久下去不但不能使身體健壯,相反還會傷害身體。所以,筆者有責任提醒所有武道研習者加以注意。「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說得很好,道出了修習拳術的根本,只有真正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談得上運用於人,即將此種暗藏殺機的勁力在無意識之中突然作用在對手的要害部位上,以形成致命性的創擊。

關於「寸勁拳」打擊時勁力的發放問題,還可以再作進一步的探討。首先就是爆發勁力的速度愈快,衝擊力也就愈大;進攻對手的距離愈近,愈容易給對方增大防禦和破解上的困難,而且時間越短,進攻就越易見效。其次,在打擊上還有一個時間性問題,也就是既不能爆發得過早,也不能過晚。若過早則會使爆發勁難觸其身,而難收其效;過晚又會形成過勢之拳,而根本沒有什麼殺傷力。所以在練習「寸勁拳」時一定要細心體會打擊的時機,如此才能爆發出如電閃雷鳴或爆炸般的「急中之剛脆勁」來。

三、寸勁拳訓練過程中對全身各部的要求

我們都知道,「寸勁拳」是截拳道中最為精細的拳法,它對技術和對拳理上的要求也相當高,如果我們不能明了其中的精細與竅要之處,而按一般的拳法要求去練習的話,則肯定無法打出高質量的勁力來。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像一般的教材那樣在「寸勁拳」的修習過程中,不懂拳理,不明道理,不明每一個精細動作的規範尺寸與角度要求,而盲目憑蠻力去練習的話,那麼即使苦練一生也打不出好的「寸勁拳」來。

在「寸勁拳」的打擊過程中頭部保持中正最為重要,因為頭為一身之主,而且欲保持中正不偏,還需做到「虛領頂頸」。發力時的以聲助力雖然重要,但也不用在每一個動作到達定點時都大聲吼叫,因為如發聲過於頻繁,則會使熱氣大量外散,造成入不敷出的虧氣現象。再者,在用「寸勁拳」打擊時,還應將牙齒咬緊,這樣不但可以增大全身的力量,還可使打擊目標時的勁氣與氣力更加集中,以增強「穿透力」,也就是傳統武學中所說的「牙欲斷筋」。事實上,當面前站著你的仇人時,你一定會把牙咬得很緊,而咬緊牙關後自會覺得渾身是膽、渾身是力,並會有壓倒一切的氣概產生,如此還能先從精神上去打擊對手。

根據李小龍的要求,若想打出高質量的「寸勁拳」,肩的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肩關節屬於「三節」中的根節,而且氣血、內勁能不能順利地通過肩而到於肘,再通過肘達於手,肩部的放鬆和緊縮將起著決定性作用。例如李小龍曾舉例說,人的內力的運用如水在一個水管中流過而節節推向攻擊點,但如果把水管的根部紮緊時,「流水」可能就無法暢通。對肩關節的鍛鍊與要求一般是先求其放鬆,在氣血通達的前提下再逐步轉入沉肩的鍛鍊,以使肩關節微微向下沉勁,從而促使人體的內勁和氣血下注於湧泉,上注於肘手,中蓄於腰脊。

李小龍的一些練功圖片雖然也從側面展示了肘關節在重擊中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沒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因此筆者也只能根據他當年所記錄的一些綱要,並在其武學思想的指導下來完善其學說。在國術中,肘為中節,是承上啟下的轉換部位,所以中節絕不能空,如果肘關節的勁力一空,則整個上肢與軀體所蓄的勁力就會渙散。因為根節是勁力的發源之處,中節則是勁力的含藏之所,而梢節(手、足)才是勁力的終放之點。在「寸勁拳」的具體打擊過程中,基本的要求是「垂肘以求中正」,也就是肘必須有向下垂墜的勁,這也是為了使練習者能逐步地掌握既無前栽後仰之弊,又無空虛漂浮之病的關鍵所在。接下來,才是催肘以求發力,因為肩不催肘肘無力,肘不催手手不及,惟有以肩催肘,其勁氣方能貫肘,以肘催手,勁氣才能到手,亦即三節合一則整勁乃出。這也是李小龍出拳時產生威力的秘密之一。

腕為梢節,亦為連接手與臂的關節。在李小龍的「寸勁拳」中,它有獨特的作用和與眾不同的發力姿勢,這也是學習「寸勁拳」發力技術的重要技術環節。在出擊前,拳頭適度放鬆,手腕下塌而微微向下,在拳衝出接觸目標的瞬間,手腕才突然轉上並同時握緊拳頭髮力,以拳之下端由正面打擊目標,其著力點是拳頭下部的三個指節。在這裡,李小龍之所以要求在出拳前應先下塌,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姿勢的作用在於能聚集勁氣於手部的神門穴與增大腕關節的支撐力量,如果以普通的姿勢去調整腕關節則勁氣所貫注的便不是「寸勁拳」所特別需要的神門穴而是集中於勞宮穴。勁氣注於勞宮穴的優點是長勁比較猛,但卻無法打出具有震動內臟的「寸勁」來。所以說,「寸勁拳」的特殊的運腕技巧,是「寸勁拳」發力加速的最後和決定性環節。

四、詠春寸勁和李小龍寸拳

中國傳統泳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量。寸,即比喻發勁距離之短促。發好寸勁的關鍵,在於把握動作加速度的時機,這個時機應在拳頭放鬆出擊至粘貼對方皮膚(衣服)時,才突然加速爆發出最大的勁力,俗稱沾衣發力。在泳春門中,泳春高手能夠運用短橋手寸勁在近戰中佔據主動,雙方一旦接手,他們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隨粘隨打,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

此種寸勁法在八極,心意,形意等中國傳統拳法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技術結構,可以說寸勁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武術中,通過內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運動力集中的一種武術勁力的表現方式,看似簡單平淡的一擊,卻足以產生致命的殺傷力!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泳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的高級的殺手澗技藝。李小龍寸拳技法原理與泳春寸勁拳技法原理是大體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訓練手段和技術運用變化上,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和創造,使之脫胎與泳春—李小龍寸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更易且更具強悍之攻擊力。

五、李小龍與寸拳

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詠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的高級的殺手澗技藝。李小龍寸拳技法原理與泳春寸勁拳技法原理是大體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訓練手段和技術運用變化上,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和創造,使之脫胎與詠春——李小龍寸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更易且更具強悍之攻擊力。

李小龍寸拳又稱為飄拳(因寸拳擊出過程中,動臂放鬆移動,猶如在空中直線漂遊一般)根據發力距離不同,有1.一英寸拳(發力距離為一英寸),2.三英寸拳(發力距離為三英寸)和3.長距離飄拳(凡發力距離超過五英寸的寸拳)三種技術形式。除此之外,在表演場合,李小龍宗師以右腳領先(強壯的一側)稍微前傾出擊寸拳的方法,再李小龍寸拳中稱為「推拳」。此種用法能產生一種推出去的能量,(即將寸勁發力時間稍稍延長,即可避免殺傷對手,又能產生足夠的能量)這樣有控制的出手,對手對此的反應是在瞬間被猛擊,重心向後失去平衡飛出,表演效果非常理想。有時,李小龍宗師會將一把椅子置於對手身後,來增加表演效果(讓對手飛跌坐與椅子上),同時又借它來作為力度緩衝物,以保護受力者。

李小龍寸拳是截拳道者貼身近戰的殺手澗,亦是截拳道所有手法中發力距離最短,速度最快,穿透力最猛的特殊發拳技術。如上所述,寸拳不僅可以在1-3寸距離運用,實際上,它還可以應用與任何距離中。當然,寸拳最宜在近距離搏擊中應用,再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很難快速反應去防禦,而在中距離和遠距離,還有比運用寸拳更有利的擊打方法,比如蓄力爆發拳等,最主要的,如果你的寸拳技藝能達到身步一致,再攻擊中進擊或角度掌握不好的話,容易造成關節的損傷。長距離飄拳則虛假以時日進行修習,小心使用,直到你具有了相當準確的動作速度控制和協調。當然不容置疑的是,長距離飄拳較之近距離飄拳具有全面的靈活性,它可以各種相當放鬆自然的起始位子發動攻擊並產生巨大攻擊能量,是值得你去認真修習的。

李小龍宗師就是通過爆發拳技術與右上步發右拳的近身技術的不斷完善、補充,使隨時根據加深的理解與最新的發現相結合,才最後形成了他至簡,至靈,至猛的武學技能,使他有能力打敗任何的對手,而不管其技藝和體格如何。

六、寸拳的力量訓練

(一)功力訓練:分外力訓練和內力訓練。

1、外力訓練

可採用槓鈴、啞鈴、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練力及伏地挺身、深蹲跳等徒手練力,在這裡我僅介紹幾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啞鈴練力,其它一些練力方法,可參考別的教材或書刊。

(1)擴胸運動:雙腳分開同肩寬而立,雙手握啞鈴於胸前直臂做擴胸運動,擴胸時(手分開)鼻吸氣,還原時鼻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胸大肌力量,同時對發展三角肌、背闊肌有作用。

(2)曲小臂運動:端坐於凳子上,一手握啞鈴,肘部放置於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窩貼緊膝部,而後做手握啞鈴上下曲伸練習,曲肘時吸氣、伸肘時呼氣,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小臂肌力,同時對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側平舉運動:上身向前俯約90°左右,雙手握啞鈴同肩側平舉成一線,而後還原成雙手握啞鈴朝地面方向,平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背肌等。

(4)負鈴仰臥起坐:雙手握啞鈴於腦後,身體仰臥於板凳上,做仰臥起坐動作,起時呼氣動作快,臥時吸氣動作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腹肌力及腰力。

(5)負鈴深蹲:雙手握啞鈴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動作,蹲時吸氣將啞鈴回收肩部,起時呼氣,同時將啞鈴直臂舉起,30次/組,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鈴快速衝拳:雙手握啞鈴於胸前,快速向前做衝拳動作,出拳時噴氣,力竭而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增強出拳的爆發力。做完上述動作後應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進行放鬆。注意事項:①呼吸: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噴)氣,切記這很重要。②放鬆:不管是訓練時還是訓練後,均要放鬆肌肉。絕對閉免練僵肌肉,尤其是練完力量後要迅速放鬆,方法有「拍打、按摩、熱水浴、意念放鬆(可參照大成拳樁功意念放鬆)。③要量力而行,有條件平時多加強營養。

2、內力訓練

所謂內力就是通過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勢所培養出來的武術內勁,作用是培訓充實流動的內在能量,形成「意、氣、力」合一的強大內勁,至於內力理論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說,朋友們可參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說一些實際的東西,以便讓學者迅速的、簡單地登堂入室,筆者根據經驗介紹二種方法。

(1)站樁:習者雙腳分開一肩半寬而立,雙腳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過腳尖),臂部似後坐一高凳、重心穩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頭正目直,頭頂似被小線上掉,而後抬起雙臂曲肘環抱於胸前、手心向內、十指相對、做到沉肩墜肘、十指間距為一拳,手心距胸約一尺遠,十指自然分開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勢要求全身放鬆,而後意想雙手環抱一大樹,雙臂內側、胸腹、兩腿內側皆與樹似觸非觸。要求:姿勢保持穩固,心平氣和,呼吸自然,平心靜氣,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目視前方,排除雜念。

(2)俯臥樁:站樁完畢後既可進行俯臥樁練習,姿勢同伏地挺身式要求雙腳跟併攏,腳尖觸地,雙拳撐地開立與肩同寬,從後腦到腳跟成一線,全身挺身,動作:身體慢慢下俯至胸幾乎貼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線,下俯同時吸氣入丹田,而後身體慢慢撐起,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經雙肩至雙肘至拳面,在身體上撐雙肘近乎伸直時,突然加速伸直雙肘,同時噴氣並意想氣達拳面,同時意想雙拳下各墊一磚塊氣到時磚塊即被我內氣擊碎,如此反覆練20次/組,力竭而止。

內力練習注意事項:

①無論是站樁或俯臥樁均保持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在俯臥樁力達拳面時,要求有意握緊拳頭,並有拳往下鑽的感覺(緊後既松)。

②內力練習每天最少保持練習兩次以上,先站樁後俯臥樁。

③飯前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練功,練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緊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樁後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鬆,俯臥樁後可快速衝拳放鬆。

⑤練習時保持循序漸進,不硬撐,慢慢延長練功時間,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氣,保持精神集中,如雜念太多無法克制,不要強求,可眼微閉想一些愉快的事,練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個月即感效果明顯。

(二)發力(技術)訓練

一聽發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將拳力打出去,但怎樣發力,怎樣正確的發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術追求的效果是爆發穿透力,但怎樣練出或者說發出爆發力呢?很多書刊教材上對發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腳蹬地、擰腰、送髖、順肩」等,試想這樣的描述對有一定武術基礎者是一聽就明白,但對那些武術初學者或一些悟性較差者來說,就不那麼好理解了,為此在介紹寸拳發力技術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現有之力爆發訓練」。

1、現有之力爆發:什麼叫現有之力爆發呢?就是在自身沒有練習武術功力之前將自身原來所具備的功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發出去,體會、學習發力技術,為以後學習寸拳發力,更高層次的發力技術服務。

(1)體會腳蹬力與腰力:面前準備一沙袋或讓同伴持腳靶站立面前,動作要領: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左手左腳在前列),右肘(後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隨後,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面,同時後腳掌後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同時右肘以小臂為力點,隨同全身轉動,由右側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橫擊沙袋,噴氣發力。

注意:

①擊打目標時,雙眼始終盯著要打的位置,擊中目標(沙袋)後,立即回復原來位置。

②重點體會:「腳蹬地與擰腰力」,切記!

③你在練習前可先按自己想像中的方法用肘擊沙袋,再按此方法擊沙袋試比威力如何,體會什麼叫發力。

(2)體會現有爆發拳力:仍然面對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樁站立(左手、左腳在前),仍然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同時後腳掌內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同時噴氣發力擊中目標,目視沙袋,如此反覆練習,直至熟練。

注意:

①拳擊中目標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擊中目標前全身均放鬆,只是在拳頭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有意握緊拳頭,而後迅速放鬆恢復至警戒樁式,再做下一次練習。

③必須嚴格按照要領練習,練習時一下一下的來,不要用連續,等熟練後,體會到正確爆發出拳後再連續出拳。現有之力爆發兩個步驟只是由簡單的肘擊過

渡到拳擊,你就學會了爆發出拳,也就是學會了發力(重點:腳蹬地力與腰擰力),在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前,你可先按原來的方法擊沙袋,再嚴格按照此方法擊沙袋,比一比便知武術中的爆發力跟平時死力氣是不能相比的。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後,你再學習其它拳法就輕而易舉了,像「直、擺、勾、彈、鞭、栽」等,再學寸拳發力技術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練習了寸拳功力後,你再按此方法將「現有之力」爆發後,你的攻擊威力將會更加無比強勁。

2、寸拳發力要領:你練習了內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學會了現有之力爆發,再根據本方法練習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試驗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絕技」了。動作要領:習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將有力的拳腳置於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腳在前為例)。首先度量距離,伸直前手臂,指尖觸目標,為合適站位,然後前手輕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標,回收身前離目標13CM處,松握拳並塌腕,肘貼肋部,正對目標,後手拳置下頦處,同時將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輕著地,重心大部分在後腳,做好上述動作後,目視目標,做幾次深呼吸,以放鬆身心,然後深吸一口氣入丹田,而後後腳猛蹬地面(並微向外轉動),同時向外(右)擰腰,轉髖、展胸、順(轉)肩,以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並將原來塌腕之拳猛上翹擊中目標,同時重心前移將原來之高虛步變成前弓後箭之弓箭步,在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拳頭猛握緊,內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聲(聲音:「哈」、「嘿」、「哼」等),壓縮橫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漲,同時意想丹田之能量通過前臂達拳面噴射而出,其勁力洞穿目標。

注意事項:

(1)動作前應全身放鬆,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視目標;

(2)拳擊向目標時應像離弦之箭飛速射穿目標;

(3)擊中目標的勁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體重、內力和寸拳特定的技術動作發出的瞬間爆發穿透力(切記腳蹬地之力用上);

(4)拳擊中目標後應迅速放鬆還原成警戒式,再進行下一次練習;

(5)習者練習前應仔細閱讀弄懂動作要領。此即為「神秘」的寸拳技術,勤加練習即可掌握,練習時可讓同伴持雙層腳靶(單層容易受傷)於胸前,試驗寸拳威力。

(三)訓練方法:

你閱讀了寸拳技術一文後,即可進行練習,在此我為習練者列以學習方案,僅供參考:

1、如果你自身具備了一定內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術基礎,可直接按寸拳要領練習即可,不幾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絕技。

2、如果你是一個武術初學者,就得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了。首先,每天早晚進行功力訓練,可同時輔以「現有之力爆發」和「寸拳要領」體會,給自己訂立一個訓練計劃表,持之以恆的練習,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發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訓練部分應隔天訓練(或者今天用器具(啞鈴)訓練,明天徒手訓練,不用隔天),內力訓練部分應每天堅持練習,練力時應以滿負荷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負荷運動。60天後,你可讓一同伴(壯實一點的)手持雙層腳靶放置胸前試驗寸拳威力,可一拳將他擊倒)。

3、在練習寸拳時可同時兼練截拳道其它技術,特別是當你掌握了「現有之力爆發」後,即可根據發力要領輕而易舉的掌握其它拳法發力。

寸勁(短距)爆發60天訓練

寸勁是越來越吃香了,什麼打前放後,放人於丈外,簡直讓武迷們做夢都想學到手練到家。那麼,寸勁到底難不難練?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中等素質的朋友經過2個月左右的練習,人人都可以達到一定或相當的寸勁水平。

寸勁的訓練可份為二大類:一類是實力訓練,一類是技術訓練,技術訓練又分為協調訓練,發勁訓練和發勁的深化訓練等(操械發勁)。下面簡要介紹如下:

實力訓練可參照平易功和簡易功中的俯臥樁,俯臥屈伸,俯臥搖身,揉球及擰抓功等等。每天可滿負荷練習至力勁為止,也可俯臥樁,俯臥搖身,屈伸與揉球及擰抓功每天交替練習。

七、技術練習

(一)協調練習

(1)手法的前立雲。

(2)身法的前立搖。

(3)手法的前立雲與身法的前立搖複合練習。

(二)發勁練習

左實戰式,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帶動雙掌向前猛力拋射,一發即發,循圓向下輕鬆彈回,反覆練習。

(三)發勁的深發練習

(1)抖杆練習,左實戰式,雙手握杆(雙手心向下,對握都行)平置與胸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雙手握杆向前方猛力拋抖,順拋彈回還原,反覆練習。

(四)壯板練習

左實戰式立於壯板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同時以身法帶動雙掌向壯板猛力拋抖,反覆練習。

(五)寸勁練習

寸勁練習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把發勁練習與發勁深化練習的運動軌跡縮短(距離)就是寸勁(或稱短距爆發)。比如你在練習雙撞掌時的手法軌跡是30釐米,那麼30釐米的發力過關之後你再逐漸進行20釐米,10釐米練習,直至達到微動發力。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吧。

(六)寸勁的獨特訓練方法之一——塌掌訓練

有人講,既然我雙掌貼身已經可以放人,那麼,如果以手尖接觸身體後,猛力一塌掌可產生透力傷人,,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通過實踐證明:掌握了技術並不等於精熟了功夫,不信,你現在按這種方法試一試,你同樣傷不了人,為什麼呢?專項功夫,必須專項訓練嘛!這正如有的人可以一擊把對方打倒,打飛,打的吐血,但有的人儘管你知道怎麼打,但如果沒有專項苦練的話,打在對方身體上,對手同樣會若無其事,所以說:懂了並不是擁有了,想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兩個字:實踐!

方法如下:

(1)左實戰式:左手掌指尖輕觸壯板,右腳蹬地,身法前搖,同時帶動手掌,向前抖臂(坐腕發力)以掌跟猛擊壯板,反覆練習。

(2)徒手單操

以上述模式抖臂坐腕發力練習,反覆進行,力盡為止。

60日寸勁訓練安排如下:

1~3天手法練習;

4~8天身法練習;

9~10天手法與身法的反覆練習;

10~20天發勁練習;

20~30天發勁深化練習;

30~60天強化練習所有內容。

註:

(1)實力必須每天練習。

(2)所學過的技術(內容)每天功前複習100次。

(3)每天早晚各練習(全力)1小時左右

相關焦點

  • 詠春寸拳PK李小龍寸勁拳,誰最厲害?
    李小龍的成名絕技很多,像寸勁拳、李三腳、勾漏手、雙指插罐頭,尤其李小龍寸勁拳最出名,散打中也有這種類似的拳法叫整拳,發力與寸勁拳差不多,這種拳法短而促
  • 李小龍寸拳手型發力的技術
    李小龍寸拳手型發力的技術 寸拳發力手型是學習李小龍寸拳發力技術的最重要的技術環節.在詠春「日字衝拳
  • 李小龍爆發寸拳技術
    ,試觀國內眾多截拳道專著或武術刊物,均沒有詳細系統的介紹過寸拳練法,有的也只是零散的介紹而已,致使廣大截拳道愛好者都認為寸拳很神秘、很難練,所以國內某些截拳道組織用高價來函授此術,試想:「寸拳如果真的很神秘、很難練,函授能成功嗎?」
  • 李小龍無敵寸拳,有科學依據麼,還是影視渲染
    寸拳這一術語是李小龍發明的,包括詠春拳在內的傳統武術很多都有寸勁發力的訣竅,其實對一個正宗的傳統武術研修者來說,算不得什麼秘密。李小龍師祖將南派武術的長橋發力,演化出寸拳的表演或表現形式,隨著國內早期有關李小龍的文章書籍而流行開來,尤其是2008年央視的《李小龍傳奇》,這部打破收視率記錄的電視劇,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新的李小龍粉絲,劇中對寸拳的渲染也讓很多武術愛好者產生濃厚的興趣。
  • 軒俠客 | 怎樣練好寸拳?這3點最重要
    親愛的武者:為了將寸拳研究好,我付出了很多心血,終於找到了快速見效的核心方法!五年前我的出拳還是非常無力,找了很多詠春拳、李小龍的資料學習,可最後還是一無所獲......打沙袋、練出拳、負重這些我都試過,但不僅寸拳進展慢,而且發力效果非常差!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將拳頭頂在牆上的時候,奇蹟發生了!我竟然神奇的悟到了練好寸拳的核心秘密!從那天起,一周我就掌握了寸拳,一個月我就增強了發力!
  • 李小龍寸拳的練習及應用
    在李小龍的功夫中,寸拳,是李小龍一招制敵的法寶。他的寸拳,來源於詠春的寸勁。力從地上起,拳從心中發,節節能發勁,攻守寸位間。把自己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點上,瞬間爆發,這就是寸拳。寸拳,就是在一寸之內爆發出來的力量。在拳沒有出擊之前,拳頭不要握緊,拳頭微微向下。
  • 寸拳 練習方法(二)
    李小龍: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詠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的高級的殺手鐧技藝。李小龍寸拳技法原理與詠春寸勁拳技法原理是大體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訓練手段和技術運用變化上,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和創造,使之脫胎於詠春————李小龍寸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更易且更具強悍之攻擊力。
  • 威力巨大的寸拳!李小龍的強勢一擊!附訓練計劃表
    寸拳發力手型是學習李小龍寸拳發力技術的最重要的技術環節。李小龍寸拳產生的驚人的爆發攻擊力是複雜的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人體整體力量(意念力、呼吸力、運動力)在身體局部匯集和整體爆發的具體體現。靜力性肌肉訓練習法靜力鍛鍊法,這是指李小龍宗師在肌力訓練中經常採用的「靜力性肌肉訓練習法」。
  • 李小龍無敵寸拳訓練方法揭秘
    寸拳乃李小龍宗師三大絕技之一,任何一個準備習練或已開始習練截拳道的朋友都想掌握這一絕技,但很多朋友都會覺得無從下手去練習,試觀國內眾多截拳道專著或武術刊物,均沒有詳細系統的介紹過寸拳練法,有的也只是零散的介紹而已
  • 如何練就自然自如的寸拳或寸勁
    絕大多數對寸拳感興趣的愛好者,都是從相關於李小龍的視頻或者電影電視劇裡了解到的。但其實反觀截拳道整體訓練體系,寸拳並不是一個技術,而是一個展示功力的表演性強的演武。寸拳只有截拳道有麼其實真正在李小龍截拳道形成時期,寸拳已經幾乎拋棄,僅僅是李小龍在綜藝節目中多去展現的一個技術,而在整個系統的截拳道技戰術體系中,可以說沒有寸拳,又或者說都可以用這種發力方式去發力。而寸拳也絕不是僅僅截拳道有,中國傳武幾乎都有類似的發力方法,比如陰勁、寸勁等等。
  • 《葉問4》神還原寸拳 陳國坤李小龍入魂:他跟我一起作戰
    記者羅凌筠/臺北報導 《葉問4:完結篇》全臺票房突破6000萬,再掀功夫熱潮,片中陳國坤再次扮李小龍,不但戲分較第3集更為吃重,表現也非常搶眼。從周星馳電影中模仿李小龍成名的陳國坤表示看過李小龍所有作品,「關於李小龍的影片,公開的或非公開的幾乎都看過了,我還有他的書。」
  • 李小龍寸拳158公斤,泰森重拳800公斤,誰厲害?教練回答
    有拳迷說,李小龍可以打出158公斤的寸拳,泰森可以打出800公斤的重拳,李小龍能打敗泰森嗎?還是讓我們看看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的答案吧。徐教練說:「李小龍首先是功夫影視巨星,然後才是格鬥者,泰森是職業格鬥家,沒有可比性,從力量來說,一個158公斤,一個800公斤,怎麼比?泰森完爆李小龍。
  • 怎樣輕鬆掌握寸拳絕活?
    現在我必須承認,我的寸拳之所以威力驚人,秘訣就是頂點發力技術.  「第二,頂點發力術練寸拳,速度最快!」  兩年前,我和一位棒球高手在晚飯後散步時,他問我能用多久讓他學會寸拳?這前後不到5分鐘,一個從未練過的外行,竟然就能掌握寸拳?! 感謝那天的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有時候武術,需要的也許是科學和理性.在正確有效的方法下,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掌握其中的奧秘!  「第三,頂點發力術練寸拳,最輕鬆、簡單!」  什麼是輕鬆簡單?
  • 李小龍恐怖練功照:圖3功夫大師瑟瑟發抖,圖4泰森連1個也做不了
    李小龍一天24小時要拿出近一半的時間練功,再看看現在所謂的功夫大師一天連3小時的訓練都無法保證,一上臺也只能是被KO,而李小龍當年在美國闖蕩開武館,接受的挑戰者數不勝數,來一個打服一個,極快的攻擊速度與刁鑽的攻擊角度,幾乎沒人能接住他三招,從李小龍這些可稱恐怖的練功照中便能知曉,真功夫怎樣練實戰才能所向無敵。
  • 寸拳穿透力,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寸拳穿透力,李小龍的寸拳馳名海外,一寸貼身發力,將個成年人直接打飛,寸拳穿透力為什麼這麼強原因在哪?1、寸拳穿透力:何為寸拳?寸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技擊方式,又稱為寸勁拳,它講究短距離迅速出拳打出自己的有力的一拳要爆發出自己的所有爆發力打倒敵人。即運用寸拳頂點發力術,在最短的距離內,爆發出最大的威力。用拳在瞬間入裡透內的痛擊。
  • 李小龍的寸拳威力到底有多大?這個視頻你一定要看,很詳細!
    |支持中國格鬥,請微信搜索關注:龍鬥 | 寸勁拳是李小龍展示的發力距離最短,穿透力最強的一種拳法。
  • 當初李小龍「打遍天下無敵手」,原來是用的這3個絕技!讓人驚嘆
    李小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中國功夫的代表人,更是首個好萊塢電影的華人主角。一直以來在人們心中都是一種不朽的東方傳奇精神。師承葉問的他,畢生所學所練的就這3打絕技,可謂是打敗天下無敵手。1、寸拳(鐵砂掌)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小龍的寸拳,其實寸拳本身就是鐵砂掌,而這個掌法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爆發力。這項絕技不但驗證了李小龍的爆發力,更彰顯了他的寸勁。所以這也與普通的鐵砂掌的區別所在。2、雙節棍說到雙截棍,很多人都會想到周杰倫的歌曲《雙節棍》,其實周杰倫就是根據李小龍的雙節棍寫的歌詞。
  • 詠春:寸拳守中,君子風骨
    詠春,南派拳法,以木人樁法為特色。 中華武術素有「北少林、南詠春」之說。詠春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能夠巧妙地利用人體力學、槓桿結構、三角力學等原理,用己之長攻敵之短,目的是儘快制服對手、以弱勝強。 很多人對詠春的印象,是它特色的木人樁法,但其精髓遠非如此。鄭祖傑是詠春第八代傳人,在他看來,詠春拳法大有深意,內藏乾坤。 鄭祖傑,詠春第八代傳人。
  • 李小龍獨特肌肉成傳奇,體脂含量僅有3%,背部出現「聖誕樹」
    武術界影響世界的中國人有很多,而李小龍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為他才讓中國武術走向全世界,他曾在上個世紀憑藉一己之力將武術弘揚世界各地。李小龍原名其實叫李振藩,小時候就對武術產生了濃鬱的興趣,在上海上學時因為不會說粵語,格格不入的他備受排斥和欺負。
  • 李小龍肌肉並不大,為什麼那麼能打?
    後來,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法,為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葉問回憶說:「李小龍一天練習詠春拳的時間至少超過5-6小時,他一天的訓練時間就超過了別人一星期,甚至一個月的訓練時間」,可見李小龍的訓練強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