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指揮穆索爾斯基\拉威爾《圖畫展覽會》
穆索爾斯基民族性特徵在《圖畫展覽會》中的體現
穆索爾斯基作為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強力集團」中的一員,以其創作中濃鬱的民族性風格和個性化的音樂創作技巧和語言被後世所推崇。其作品《圖畫展覽會》鋼琴套曲更是其音樂作品中的佼佼者,這部集穆索爾斯基創作風格之大成的作品長期以來備受後世推崇。學界對《圖畫展覽會》的研究屢見不鮮,但是對穆索爾斯基民族性風格和個性化語言在此樂曲中的體現,缺乏較系統的研究。筆者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對穆索爾斯基創作中的民族性創作風格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延伸閱讀:1、繪畫與音樂結合的典範丨如何欣賞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2、他用音樂描繪魔王撒旦的到來丨穆索爾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風格探析;3、穆索爾斯基專場音樂會曲目導聆丨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4、穆索爾斯基和他的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
(一)題材的運用與俄羅斯民族緊密相關
1、俄羅斯神話傳說和神話形象
穆索爾斯基很早之前寫到:「在我的保姆的直接影響下。我開始了解俄羅斯神話。這對於俄羅斯人生活的大無畏精神的感觸,是我在學習最基本的鋼琴演奏規則之前進行即興音樂創作的主要動力」。所以有關於穆索爾斯基童年中的第二個重要因素。他在自己的自傳中曾提及。即是「神話傳說和民間生活的精神」。這些童年生活的積累,也為穆索爾斯基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神話形象和素材,其中這些最初的創作因素也被成熟地被應用到了《圖畫展覽會》中。
基辛演奏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
2、俄羅斯的歷史事件
穆索爾斯基作為「強力集團」中的一員,致力於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反映俄羅斯的現實生活和歷史事件,描寫俄羅斯民族風土人情和民間神話傳說。體現俄羅斯人民的心理、願望、性格和喜好。他的音樂遺產最主要的部分都受著一部分歷史觀的制約,處處凝聚著歷史主題。穆索爾斯基對過去的理解。對過去俄羅斯歷史的「透視」和感悟歷史資料的能力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他注視著現在和過去的俄羅斯,他珍視他的歷史使命。他在道義上充分體現出了民族責任心,在創作上也實現了自己要做一個「有思想的音樂家」的崇高理想。
卡蒂雅演奏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
3、俄羅斯的現實生活
穆索爾斯基與俄羅斯肖像畫領域的列賓、戰爭畫領域的魏列夏庚一樣,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他是信仰俄羅斯人民的人。同時也背負著俄羅斯民族沉重而偉大的使命。他以本土的音樂形式充實、滋養自己,以所見、所感、所聞的社會現實生活為創作的源泉。穆索爾斯基雖出身地主家庭。但家庭的動蕩和社會的變革使得穆索爾的一生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被生計左右。尤其晚期流離漂泊、居無定所的生活更使得穆索爾斯基對社會底層的生活有了真切的體驗。由於他的個人需要,迫使他一次次獨處生活,這些獨處的孤獨時刻使穆索爾斯基聽到了更多別的音樂家沒有聽到的混合聲音。保留了自己創造性的想像力。對於俄羅斯現實生活的描述,在《圖畫展覽會》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弗拉基米爾一斯塔索夫曾為穆索爾斯基樹立了「俄國現實主義者」的形象。而穆索爾的創作生涯也以追求「音樂中的真實」為自己的座右銘,穆索爾斯基以音樂全面地、富於生活真實性的進行現實主義的描寫。生動的描繪出俄國人民深受苦難、壓迫和折磨的社會現實,從側面反映出作曲家對俄羅斯底層人民深切的同情,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對整個俄羅斯命運的關切。穆索爾斯基熱愛俄羅斯文化,吸收了很多民族音樂的音符。穆索爾斯基也在其音樂創作中心繫祖國,並希望在自己的創作中展現一個穿著「樹皮做的涼鞋」的真實俄羅斯。
(二)音樂素材的運用與俄羅斯民族緊密相關
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描寫了哈特曼展中的10副圖畫,套曲根據圖畫內容展開一定的聯想創作了十首各自獨立並渾然統一的小曲。此外,穿插在其中的5段《漫步》通過一些固定樂思以及其變奏形式將這些獨立的小曲聯接起來,刻畫了作曲家從一幅圖畫走到另一幅圖畫前時的心情變化。這個主題旋律廣袤深邃,時而抒情,時而嚴峻,時而明朗,時而哀傷黯淡,好似一首俄羅斯民歌淺訴低吟。
結語
探求穆索爾斯基音樂創作中民族性的由來,我認為這不得不要追根溯源到穆索爾斯基學習音樂的途徑和他獲取音樂素材的源頭去了解和研究。在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作曲家裡,穆索爾斯基所屬的「巴基列夫小組」屬於一個由熱愛音樂的愛國青年自由結合的音樂興趣小組,他們中的成員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並大都沒有受到過專業的音樂訓練。雖然他們會定時聚會進行音樂的學習,但是在學習的宗旨上他們推崇「意氣相投人的自由結合」而拋棄德國人的「反音樂專業的外衣」,致力於用自由獨特的方式表達本民族的音樂旋律。這使得穆索爾斯基的作曲技能在學習的最初就有了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自主選擇自己熟悉的民族音樂旋律進行內心的創作,沒有受到太多西方音樂作曲技法條條框框的禁錮。穆索爾童年所生活的卡列沃地區是個特別「多歌」的地區,當地的濃鬱的俄羅斯旋律、民間歡慶音樂,勞動歌曲、教堂中詠唱的俄羅斯東正教聖歌、民間神話傳說等民族音樂素材都被穆索爾斯基廣泛的應用他後來的創作中,而在《圖畫展覽會》的一些篇章中,這些民族特色元素也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音樂編譯組公眾號往期推送:1、八十歲時論阿勞丨論阿勞的演奏藝術;2、八十五歲論阿勞丨他的演奏何以偉大?3、鋼琴家特裡福諾夫專訪丨「我在遊泳池裡練琴」;4、十五問王羽佳丨「演出」對你意味著什麼?5、王羽佳訪談丨「穿長裙?待我四十歲!」6、王羽佳專訪丨她贏得了沒有參加的「比賽」!7、採訪阿格裡奇丨「音樂必須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爾曼追憶海菲茲丨「這麼多小提琴家都試圖模仿他,但他們的演奏卻成了活生生的諷刺。」;9、蕭邦大賽訪傅聰丨「這個比賽沒有完美的瑪祖卡。」 10、韓國鋼琴家趙成珍訪談丨「如果我遇見蕭邦……」;11、憨豆先生採訪郎朗丨談蕭邦以及古典音樂普及;12、古稀之年克萊默訪談丨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奧伊斯特拉赫經常鼓勵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丨「當代怪傑」吉頓·克萊默訪談;14、「指揮家」李雲迪訪談丨「音樂源自內心,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我們一遍遍地彈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機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馬克西姆·朗多訪談丨「郎朗對所有事物的熱情深深感染著我,當我們在一起演奏時,可以感受到創造出的音樂竟然如此歡樂!」 16、蕭邦「迷妹」阿格裡奇論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丨「我多麼渴望去親眼看到蕭邦怎樣彈琴!」;17、紐愛新總監梵志登訪談丨「我並不想被公眾看作對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為喜歡。」 18、埃格納鋼琴三重奏訪談丨你有父親、母親和孩子,等我們長大了,孩子就會成為父親和母親,這就是室內樂想要闡明的觀點!19、華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訪談丨「沒有技巧就沒有表達的自由;但只關注技術,很快會變得無聊或疲勞,並失去練習專注度。」 20、郎朗訪談丨「有時候父親把我逼得太緊了,可他是愛我的!」 21、哈農庫特訪談丨「我所探尋的始終是作曲家為什麼要這樣寫」;22、面對批評,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讓古典音樂表現得酷炫一點,這有什麼不好麼?」;23、「準備好了」丨回憶海菲茲小提琴大師班;24、美酒,女人和鋼琴丨鋼琴家魯賓斯坦的三原色;25、紀念李帕蒂丨他堅稱樂譜是「我們的聖經」,但對作品內在精神的解讀更重要!26、周善祥訪談丨不想當鋼琴家的作曲家不是好數學家;27、席夫丨為何我的《哥德堡變奏曲》宛如與魔鬼跳舞?28、卡薩爾斯論演奏丨「我們必須學會不要每個音符都完全照搬譜子上寫的拉。」 29、鋼琴家李斯蒂莎訪談丨我為何「在YouTube創建自己的頻道」?30、席夫訪談丨「我們必須努力向公眾解釋如何聆聽美妙的音樂。」 31、託斯卡尼尼與川普丨作為權力工具的古典音樂;32、論託斯卡尼尼丨熱愛自由並勇於行動;33、布倫德爾談周善祥丨「你可以僱一個登山嚮導來教一個小孩兒怎麼走路。」 34、指揮家聖克萊爾論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丨「他並不浪漫,你在他的音樂中並不能得到像柴科夫斯基或者馬勒交響曲中所得到的感受。」 35、「音樂絕對不是知識」丨鋼琴家白建宇訪談;36、魯賓斯坦訪談丨「我告訴家人,如果我堅持鋼琴事業太久就開槍打死我。」 37、羅斯特羅波維奇訪談(上)丨「在我演奏時,我不是在聽大提琴的聲音,而是在聽一個管弦樂團。」 38、羅斯特羅波維奇訪談(下)丨「我從50年代開始指揮,這大大拓寬了我塑造音樂的視野。」 39、巴倫博伊姆訪談丨「柏林圍牆倒塌以來,世界一直處於缺乏領導的困境中。」 40、鄭京和的回歸丨「當我在舞臺上時,上帝與我同在!」 41、巴倫博伊姆遇見阿格裡奇丨「當音樂家們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時,他們的表情傳遞出自然和精神力量。」 42、爸爸巴赫到底有多少小崽子? 43、我問鄭京和,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重新站上舞臺是什麼感覺?44、基辛訪談丨「我們鋼琴家非常幸運:鋼琴曲目如此之多,我只希望活得足夠長,能學到我想演奏的一切。」 45、他差點成為「古爾德」丨阿勞與巴赫的故事;46、他是鋼琴家,卻說自己「的目標是儘量少練習」丨迪巴格訪談;47、基辛訪談丨「我們鋼琴家非常幸運:鋼琴曲目如此之多,我只希望活得足夠長,能學到我想演奏的一切。」;48、他是鋼琴家,卻說自己「的目標是儘量少練習」丨迪巴格訪談;49、「我們要從象牙塔中取出音樂」丨巴倫博伊姆訪談